阅 | yuè | ①看,察看:阅览。阅读。翻阅。传(chuán)阅。批阅。订阅。检阅。阅兵。阅河。阅射。阅视。②经历:阅历。已阅三月。阅岁。阅月。《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聊斋志异 崂山道士》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聊斋志异 莲香》妾早知有今,别后采药三山,凡三阅月,物料始备,瘵蛊至死,投之无不苏者。清·纪昀《河中石兽》: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③容,容许:“我躬不阅”。④本钱:折阅(压价使亏本)。《聊斋志异 阿绣》父出,刘意沮,故折阅之而退。⑤总聚,汇集:“川阅水以成川”。 |
阅边 | yuèbiān | 巡视边境。《明史 卷十五 孝宗》右通政张璞、大理少卿马中锡阅边。《续儿女英雄传 第四回》如今安大人既要整顿,莫如先往曹州阅边,放造访案。 |
阅人 | yuèrén | ①观看人;观察人。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②引申指检查;审察。③指给人看相。④与人交往,结识。 |
阅人多矣 | yuèrénduōyǐ | 形容人阅历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过交道,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以至于他的前程。《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 |
阅实 | yuèshí | 审查核实。阅实计口授地。《尚书·吕刑》:"阅实其罪。"孔颖达疏:"阅实其罪,检阅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新唐书·韦伦传》:"玄宗晚节盛营宫室,吏介以为欺,伦阅实工员,省费倍。"《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章綖)遂阅实,平反以闻。(蔡)京大怒,别遣官锻炼,綖yán竟窜海岛,籍没其家。宋 周密《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澄白其长曰:'朝廷有宪部而郡国无宪台,可乎?'力争之,因命阅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守臣右韩散郎石稽中,知永宗为秦桧所恶,劾其冒请全俸,当计以赃,请下守臣阅实。 |
阅视 | yuèshì | ①查看。《汉书·游侠传·原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閲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柳家行)嫁其孤女,虽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视以付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帝(宋孝宗)曰:“须不时阅视,则无得而隐。”《聊斋志异 九山王》方阅视间,叟自外来,颜色惨恸,责李曰:“夙无嫌怨;荒园报岁百金,非少;何忍遂相族灭?此奇惨之仇,无不报者!” ②检阅视察。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臣虽未尝閲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 |
阅岁 | yuèsuì | ①经过一年。《新唐书·班宏传》:“参亦以宏素贵,私谓曰:‘阅岁当归使于公。’宏喜。”《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七》(宋神宗)有“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之语。明 文徵明《送嘉定尹王君赴召叙》:“盖君自戊辰入官,抵今六七阅岁。”②经历年岁。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一:"仁宗时,最先言立皇嗣者,明州鄞县尉,不记姓名。晁以道尝为予言,阅岁久,又经此丧乱,若史家又复不载,可惜也。" |
阅武 | yuèwǔ | 讲习武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以海内未康,锐情教习,至于校兵阅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 |
阅月 | yuèyuè | 经一月。《新唐书·李景俭传》:"及延英奉辞,景俭自陈见抑远,穆宗怜之,追诏为仓部员外郎,不遣。阅月,拜谏议大夫。"《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三》(明)橐出使一年三阅月,所按吏二十有七人,荐士朱敦儒等二十人。明 李贽《又与从吾书》:"无念来归,得尊教,今三阅月矣,绝无音使,岂科场事忙不暇作字乎?"郭沫若《月蚀》:"我们回到上海来不觉已五阅月了。" |
悦说 | yuè | ①使动,使高兴;意动,以…为愉快。愉快:喜悦。愉悦。喜欢。和颜悦色。心悦诚服。取悦于人。满意。悦耳。赏心悦目。《论语·雍也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论语·子路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礼记·中庸》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墨子《兼爱》: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孟子·公孙丑下》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孟子·滕文公上》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庄子·齐物论》《庄子·齐物论》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史记 淮阴侯列传》与语,大说之。《汉书 王莽传》莽既说众庶,又欲专断。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和“乐”都是意动用法)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帝(宋孝宗)曰:“曲徇于人,所悦者寡,不悦者众,及招人言,亲旧虽能致力,不惟无益于国,亦殊不利于身。”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参见“说”shuō。②姓。 |
悦服 | yuèfú | 心悦诚服。人心悦服。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
悦名丧实 | yuèmíngsàngshí | 悦其名而丧其实。宣王好射,说(悦)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
悦尼来远 | yuèníláiyuǎn | 尼,近也。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悦妻如初 | yuèqīrúchū | 对待妻子要象最初相爱时那样爱护她、取悦她。做丈夫的,不能因为妻子姿色衰老了就嫌弃她,要悦妻如初。《新千字文》睦友以信,悦妻如初。 |
悦劝 | yuèquàn | 乐于接受教化。《晋书·愍帝纪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故民咏维新,四海悦劝矣。”唐 元稹《授乌重胤山南西道节度使制》:“自经理海邦,训齐戎旅,灾荒之后,安阜为难,政以和均,人斯悦劝。” |
说怿 | yuèyì | 指喜爱;喜悦。《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悦豫 | yuèyù | 亦作“悦悆”。喜悦,愉快。汉 班固《两都赋》序: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三国魏 嵇康《琴赋》若和平者听之,则怡养悦悆,淑穆玄真。 |
兑 | yuè I. | 古同“悦”,喜悦。《庄子·德充符》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参见II.duì。III.r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