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è I.

①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音乐与歌曲;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②乐器。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使动用法,表示“使……快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④姓。II.yào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III.参见“乐”。IV.参见“乐lào”。

乐府

yuèfǔ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出现了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元和四年(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许用德制乐府。

乐籍

yuèjí

隶属于乐户的名籍。乐户,指官妓。乐籍制度始于西汉终于清朝,指将罪民、战俘等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名册,迫使之世代从乐,倍受社会歧视和压制,是谓乐籍。唐 杜牧《张好好》诗序:“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当日就唤老鸨过来,将钱八十千付作身价,替月仙除了乐籍。”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七 单符郎全州佳偶》太守道:“汝今日尚在乐籍,明日即为县君,将何以报我之德?”《聊斋志异 云翠仙》遂缘中贵人,货隶乐籍。中贵人亲诣才,见女大悦。

yuè

中国古代把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伎,其从事演奏乐器为主的艺人称乐伎,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聊斋志异 仙人岛》中独一丽者,跨彩凤,宫样妆束,有侍儿代抱乐具,长五尺以来,非琴非瑟,不知其名。独有跨凤者,乐伎无偶。

乐户

yuèhù

①古时犯罪的妇女或犯人的妻女。她们没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人娱乐。《魏书·刑罚志》:“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 《聊斋志异 王十》私盐;又一等人使涤厕:乐户也。” ②旧时妓院的别称。《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径载到武昌府,转卖与乐户王家。” ③民间乐手。《清稗类钞.奴婢类·喜婆》:“绍兴有堕民巷者,居方里,男为乐户,女为喜婆。”

乐籍yuèjí乐籍制度始于西汉终于清朝,指将罪民、战俘等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名册,迫使之世代从乐,倍受社会歧视和压制,是谓乐籍。亦指乐户或官妓。唐·杜牧《张好好诗》诗序:“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你还不知此女为总干祝使君表妹。日前在此相遇,已托下官脱了乐籍。”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当日就唤老鸨过来,将钱八十千付作身价,替月仙除了乐籍。”
乐人yuèrén

①古代指掌管音乐的官吏。②歌舞演奏艺人的泛称。《说岳全传第八回》这里王家庄上准备筵席,挂红结彩,唤集了傧相乐人,闹闹热热,专等明日吉期。

乐师

yuèshī

①周礼官名,为大司乐之副。②以音乐为职业的人;音乐工作者。唐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乐舞

yuèwǔ

有音乐伴奏的舞蹈。《晋书 文帝纪》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

乐正

yuèzhèng

上古官职。周代乐官之长。《吕氏春秋 慎行论》乐正夔一足。若夔者,一而足矣。又舜以为乐正。《礼记·檀弓 曾子易箦》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②整理音乐。《论语·子罕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yuè I.

栎阳:古县名,战国时秦国都城。栎阳是战国初秦献公和秦孝公的都城。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国迁都栎阳。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营建了咸阳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咸阳。秦国定都栎阳,共历二世、三十四年。陕西栎阳。II. lì常绿、落叶乔木,稀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