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 yuán | ①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所部安化二县元不宾,高祖讨平之。参见“丧元”。②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③同“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若继自今撙节调度,可元仓卒不给之患。④文言,本来;向来;原来。同“原”。唐 王鲁复《诣李侍郎》诗:“文字元无底,功夫转到难。”宋 晏殊《破阵子词》:“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宋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⑤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⑥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⑦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⑧姓。 |
元辰 | yuánchén | ①元旦。晋 庾阐《扬都赋》:"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馀,三朝告始。"②吉辰、良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郑玄注:"元辰,盖郊后吉辰也。"《晋书·武帝纪》:"炎虔奉皇运,寅畏天威,敬简元辰,升坛受禅。"《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以月直元辰,命五祖真人李居寿作醮事,奏赤章,凡五昼夜。 |
元敕 | yuánchì | 原先的诏令。《旧唐书·宪宗纪下》:"淮西立功将士,委韩弘、裴度条疏奏闻。淮西军人,一切不问。宜准元敕给复二年。"《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帝(宋神宗)曰:“元敕不令抑勒。”(司马)光曰:“敕虽不令抑勒,而所遣使者皆讽令俵配。” |
元旦 | yuándàn | 反义词:除夕。《水浒传第九十三回》原指农历大年初一。又值元旦,相聚欢乐,实为罕有。如今指公历每年的第一天。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孙中山的改革,公历1月1日逐渐取代了农历正月初一的地位,成为中国人庆祝新年的重要节日。 |
元憞 元憝 | yuánduì | 大恶;大恶之人,元凶。汉 扬雄《法言·修身》:“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憞之有?”李轨注:“元憞,大恶。”《晋书·文帝纪》:“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新唐书·藩镇传·吴少诚》:“臣请以锐士万人顺流趋荆、楚,可以攘翦元憝。” |
元恶 | yuán’è | 大恶之人;首恶。《尚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孔传:“大恶之人犹为人所大恶,况不善父母、不友兄弟者乎!” 《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唐 沉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天鉴诛元恶,宸慈恤远黎。”《明史·张璁传》:“元恶寒心,羣奸侧目。”炉魂《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张之洞老悍自用……餘毒所及,厥成大创,天厌其驱,罚其元恶,卖国老贼,遂入黄壚。”《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中常侍侯览弟参,贪残元恶,自取祸灭 |
元恶大憝 | yuán‘èdàduì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明·归有光《与嘉定诸友书》:“元恶大憝,暴戾恣睢。” |
元服 | yuánfú | 指冠。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汉书·昭帝纪》:“(元凤)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颜师古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汉书 王莽传》:“皇帝幼年,朕且统政,比加元服。”“孺子加元服,复子明辟,如周公故事。”《晋书 孝武帝纪》太元元年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见于太庙。《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自加元服,变态转兴,内外稍无以制。《梁书·昭明太子传》:“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於前。”《资治通鉴 汉纪十五》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春,正月,壬戌朔,(东晋穆)帝加元服;太后诏归政,大赦,改元,太后徙居崇德宫。 |
元辅 | yuánfǔ | ①重臣。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 序》:“正体毓德於少阳,王宰宣哲於元辅。”李善注引班固涿邪山祝文:“晄晄将军,大元辅。”三国魏 曹植《任城王诔》:“昔二虢佐文,旦奭翼武。於休我王,魏之元辅。”《晋书 文帝纪》臣忝当元辅,义在安国,即骆驿申敕,不得迫近舆辇。《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长史钟恶地,西漒羌豪也,谓司马乞宿云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胡三省注:“长史、司马,府之元僚。”《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五》谢安以天子幼冲,新丧元辅,欲请崇德太后临朝。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卷一》:“巨清开国元辅,在臣中,必首推范文肃公文程。”②专指宰相。《旧唐书·杜让能传》:“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无宜避事。”宋 王安石《贺韩魏公启》:“越执鸿枢,遂躋元辅。”清 唐甄《潜书·任相》:“元辅才大功高,倚为股肱。” |
元功 | yuán’gong | ①大功;首功。《史记·太史公自序》:“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汉书 霍光传》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汉书 王莽传》:“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高皇帝褒赏元功,相国萧何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后汉书·冯衍传上》:“将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晋书 文帝纪》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土嘉祚,巍巍如此。南朝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元功茂勋,若斯之盛。”《南史·荀伯子传》:“以萧何元功,故絶世輒绍。”②功臣。《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序》:“辑而序之,续元功次云。”颜师古注:“元功,谓佐兴其帝业者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夫显爵所以褒元功,重赏所以宠烈士。”《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九》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为:“陛下(代宗李豫)疏元功,委近习,日引月长,以成大祸,群臣在廷,无一人犯颜回虑者,此公卿叛陛下也。”唐 韩愈《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诗》:“南伐旋师太华东,天书夜到册元功。” |
元龟 | yuánguī | ①大龟。古代用于占卜。《尚书·金縢》:“今我即命于元龟。”孔传:“就受三王之命於大龟,卜知吉凶。”《史记·龟策列传》:“紂为暴虐,而元龟不占。”唐 杨巨源《元日观潮诗》:“北极长尊报圣期,周家何用问元龟。”后汉 蔡邕《荐边让书》:“伏惟幕府初开,博选精英,华髮旧德,并为元龟。”②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近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晋 刘琨《劝进表》:“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元龟也。”《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五》刘表谓汉南可保,将军谓西河可全,吉凶在身,元龟不远,宜深算妙虑,自求多福… |
元亨利贞 | yuánhēnglìzhēn | 《周易》乾卦卦辞。用作序数,相当于甲、乙、丙、丁。《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91回:“可是元亨利贞的元字么?” |
元后 | yuánhòu | ①天子。《尚书·大禹谟》:“天之歷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孔传:“言天道在汝身,汝终当升为天子。” 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八》《书》称“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书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为民父母。”其世祖之谓矣。②帝王的嫡妻,元配之后。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明史·后妃传二·孝烈方皇后》:“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 |
元会 | yuánhuì | 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正会,也称元会。《晋书·礼志下》:“魏武帝都鄴,正会文昌殿,用仪,又设百华灯。晋氏受命,武帝更定元会仪。”《宋书·礼志一》:“正旦元会,设白虎樽於殿庭,樽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南朝 梁武帝《罢凤凰衔书诏》:“一日元会,太乐奏凤凰衔书伎。”唐 杜审言《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
元吉 | yuánjí | 大吉;洪福。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深宜防虑,以保元吉。 |
元嘉 | yuánjiā | ①元嘉(424年—453年)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共计29年余。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②元嘉(151年—153年五月)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个年号。③元嘉(?—511年),字郁豆眷,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太武帝拓跋焘之孙,广阳王拓跋建之子。 |
元舅 | yuánjiù | 长舅。《诗·大雅·崧高》:“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班固《封燕然山铭》:“有元舅,曰车骑将军竇宪。”《新唐书·郭子仪传》:“宪宗寝疾,宦竪或妄议废立者。穆宗问计於釗。答曰:‘殿下为太子,当旦夕视膳,何外虑乎?’时称得元舅体。”《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二》耿宝托元舅之亲,荣宠过厚,不念报国恩,而倾侧奸臣,伤害忠良。(长孙)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高宗李治)无不嘉纳。 |
元来 | yuánlái | 当初;本来。来源,出处。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谓追溯原由。《初刻拍案惊奇 卷六》巫娘子道:“元来如此,这却容易。” |
元良 | yuánliáng | ①大善,至德。《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孔传:“天子有大善,则天下得其正。”《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四》:“剥丧元良,凌辱神主。”清 黄遵宪《三哀诗·哀唐韨臣明经》:“今当尧舜朝,益宜简元良。”董必武《挽陈毅同志 诗》:“久被病魔折,元良竟丧生。”②太子的代称。《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资治通鉴 唐纪七》萧、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八》元良重任,职在抚军,稽古征今,卓有成宪。《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妃所生,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
元龙高卧 | yuánlónggāowò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
元龙豪气 | yuánlóngháoqì | 形容性格豪放。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字元龙,东汉末曾任伏波将军,享名当时。许汜议论他,曾说:“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世诗词常用“元龙豪气”称美气慨豪迈或有爱国抱负的人士。宋 黄机《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史君自有,元龙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宋 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
元明 | yuánmíng | 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宋 苏辙《次远韵齿痛》:“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西游记第十三回》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 |
元命 | yuánmìng | ①天之大命。《尚书·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孔颖达疏:“言天不復助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絶夏祚也。”《汉书·王莽传上》:“膺受元命,豫知成败。”《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宋 曾巩《进奉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启龙兴之运。”②长寿。《尚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孔颖达疏:“若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③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宋 范成大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谓之元命作诗自贶。 |
元年 | yuánnián | 帝王即位的第一年。《公羊传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
元配 | yuánpèi | 始娶的正妻。同义词:德配,嫡妻,正室,发妻;反义词:填房,簉zào室,继配。《封神演义 第七回》那姜后乃纣王元配。 |
元耆 | yuánqí | 犹元老。《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三年》:“吕侯,国之元耆。”胡三省注:“元耆,犹言元老也。” |
元气 | yuánqì | ①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②泛指宇宙自然之气。③指人的精神,精气。《汉书·王莽传上》:“天符仍臻,元气大同。”④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浩浩真气。唐 李商隐《韩碑》:“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朝廷,腹心元气也。⑤中医学名词。元气产生于生命形成的同时,来源于父母的遗传,存在于人体的肾脏。元气为人体健康的先天之本,是生命的原动力,元气充裕则身体健康,元气不足或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生命终结。⑥中国哲学术语。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 |
元日 | yuánrì | ①农历正月初一。《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月令》云:‘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亲载耒耜,躬耕帝籍。’②吉日。《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 |
元戎 | yuánróng | ①主将。《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唐 皇甫冉《春思诗》:“为问元戎竇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唐 高适《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西游记》不是元戎令,谁敢乱爬蹅。②大的兵车。《汉书 王莽传下》华盖车,元戎十乘有前。③大军,王师。《晋书 元帝纪》元戎屡动,不出江畿,经略区区,仅全吴楚。④军器名,弩的一种。 |
元始天尊 | yuánshǐtiānzūn | 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谓生于太元之先,所以叫“元始”。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道教天神分为七阶,元始天尊列为第一阶。《封神演义 第十五回》一日,元始天尊坐八宝云光座上,命白鹤童子:“请你师叔姜尚来。” |
元士 | yuánshì | ①周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②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端纶之才,任不踰元士,而卢简辞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③佳士,优异之士。明 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④明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魏敏、卓敬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 |
元孙 | yuánsūn | ①长孙。《尚书·金縢》:“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孔传:“元孙,武王。”孔颖达疏:“武王是大王之曾孙也。尊统於上,继之於祖,谓元孙,是长孙。”《金石萃编·司隶校尉杨淮碑》:“(二君)约身自守,俱大司隶孟文之元孙。”《汉书 王莽传》故太皇太后建厥元孙,俾侯新都,为哀侯后。唐 韩愈《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贞元元孙,命正我宇,公为臣宗,处得地所。”②玄孙。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谢启祚)先后三娶二媵,举十三男,十二女,孙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元孙二人。” |
元胎 | yuántāi | ①未有天地之先的混沌状态。南朝陈 徐陵《陈公九锡诏》:“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②指孕育万物的大道。唐 司空图《云台三官堂文》:“盖闻元胎秉粹,真极设官,贯日星而动六幽,摄品汇而尊三府。” |
元夕 | yuánxī | 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宋 辛弃疾有词《青玉案 元夕》。 |
元宵 | yuánxiāo | ①旧时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晚。宋 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②灯节那天由糯米粉制成的甜馅汤团食品。 |
元凶 | yuánxiōng | 首恶。罪魁。捉拿元凶。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桴鼓,震而元凶折首。《宋书 本纪武帝上》舟旗遄迈,而元凶传首。 |
元绪 | yuánxù | ①大业。《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伏惟陛下奉武皇帝开拓之大业,守文皇帝克终之元绪。”②水经注·渐江水引 南朝宋 刘敬叔异苑:“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夜宿 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后以“元绪”为龟的别名。宋 范成大《再韵答子文》:“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虚。” 明 刘基《题枯木图诗》:“不用江头唤元绪,何妨湖上识神仙。” |
元勋 | yuánxūn | ①首功;大功。《晋书 景帝纪》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晋书 武帝纪》既而寝疾弥留,至于大渐,佐命元勋,皆已先没,群臣惶惑,计无所从。《晋书 愍帝纪》赴同大限,克成元勋。②有极大功绩的人。 |
元阳 | yuányáng | 人体阳气的根本。《西游记第三二回》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 |
元夜 | yuányè | 元宵。宋 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元元 | yuányuán | ①百姓;庶民。忧闵元元。《战国策·秦策一》:“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高诱注:“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史记 孝文本纪》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西汉·贾谊《过秦论》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汉书 王莽传》“莽虽克让,朝所宜章,以时加赏,明重元功,无使百僚元元失望。”“上有天地社稷之重,下有元元万机之忧,不得顾其私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李贤注:“元元,谓黎庶也。”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九》:“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九》陛下(宋仁宗)天性慈惠,子育元元,虽古圣王之仁,殆无以过。《清史稿·圣祖纪二》:“从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称朕子惠元元至意。”②善良。《汉书·文帝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颜师古注:“元元,善意也。”宋 洪迈《容斋五笔·两用人人元元字》:“元元二字,考之六经无所见,而两书多用之……予谓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万民,近於复重矣。故颜注:‘或云,元元,善意也。’”③原始,物之本源。唐 李咸用《大雪歌》:“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④谓推究原始。清 吴履泰《读书一章示诸童子诗》:“元元復本本,千载穷冥搜。”⑤指老子。唐追崇老子为玄元皇帝,故称。唐 颜真卿《和政公主神道碑铭》:“穠矣公主!元元之绪,圣皇之孙,肃宗之女,今上之妹,生人之矩。” |
元元本本 | yuányuánběnběn |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他把这件事情元元本本地陈述了一遍。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
元元之民 | yuányuánzhīmín |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清·龙启瑞《读曹参传书后》元元之民,莫不乐安于无事。 |
元宰 | yuánzǎi | 丞相。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 序》:“元宰比肩於尚父,中铉继踵於《周南》。”李善注:“元宰,冢宰也。”《晋书·王导传赞》:“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谟,竟翦吞沙之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且朝廷欲求众人之长,而元宰先之,似非明夷莅众之义。 |
元正 | yuánzhèng | ①正月元日。元旦。语出《尚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艺文类聚》卷七十引汉崔瑗《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导入,帝犹为之兴焉。《宋书 卷九 后废帝》又制太子元正朝贺,服衮冕九章衣。唐 崔道融《元日有题 诗》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三年春正月甲寅朔,上初举元正朝贺,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寿康宫庆贺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贺。②善良正直。 |
元子 | yuánzǐ | ①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四》朕(宋高宗)有元子,毓德东宫,可即皇帝位,恭请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事。②泛指长子。《晋书 符坚载纪上》坚于是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士之元子,皆束修释奠焉。 |
元自 | yuánzì | 犹言原本,本来。唐 杜甫《伤春诗之二》:“鬢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宋 陆游《鹊桥仙》:“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明 李贽《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金人元自识人。” |
沅 | yuán | 沅江:水名,发源于中国贵州省,流经湖南省入洞庭湖。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沅江九肋 | yuánjiāngjiǔlèi |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九肋”,这种乌龟的甲壳上有九根肋骨,非常稀有。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唯故人二三辈与门生时时相过,文采议论,灿然可观,求子微、怀一,盖沅江九肋也。近义词:凤毛麟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
芫 | yuán I. | 芫花:落叶灌木,开紫色小花,有毒;供观赏,花蕾可入药。II. 参见yán。 |
杬 | yuán I. |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乔木,树皮煎汁可贮藏和腌制水果、蛋类。②古同“芫”,芫花。II.wán按摩。 |
蚖 | yuán | ①一类微小无翅昆虫,生活在阴暗潮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场所,食菌类或有机质,在林地腐殖质中特别常见。《说文解字·虫部》。指蝾螈、蜥蜴等:“龙蟠于泥,蚖其肆矣。”②古书上说的一种树。蚖wán亦读yuán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蚖膏。蚖脂(蚖蛇的脂膏,可以点灯)。 |
蚖蛇 | yuánshé | ①土虺蛇。亦泛指毒蛇。《水浒传第十五回》拳打来狮子心寒,脚踢处蚖蛇丧胆。②旧说生女之兆。 |
鼋 | yuán | 大鳖:鼋鱼。癞头鼋。鼋鸣鳖应(喻一唱一应)。无锡太湖鼋头渚景点。《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墨子·公输》鱼鳖鼋鼍。鼋头渚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聊斋志异 张老相公》因登金山,谒寺僧,询鼋之异,将以仇鼋。 |
鼋鸣鳖应 | yuánmíngbiēyìng | 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后汉书·张衡传》:“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故能同心戮力。”《旧唐书·李密传》:“鼋鸣鳖应,见机而作,宜各鸠率子弟,共建功名。” |
鼋鼍 | yuántuó | 大鳖和猪婆龙,又称扬子鳄。《国语·晋语九》:“黿鼉鱼鳖,莫不能化。”《庄子·达生》:“孔子观於吕梁,县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资治通鉴 随纪四》有舍利兽先来跳跃,激水满衢,鼋鼍、龟鳖、水人、虫鱼,遍覆于地。宋 王安石《金山寺诗》:“扣栏出黿鼉,幽姿可时睹。” 清 孙枝蔚《金山诗之一》:“僧老黿鼉大,鐘残鼓角哀。” |
鼋鼍之年 | yuántuózhīnián | 大鳖和猪婆龙 。 《 国语 ·晋语九》 :“鼋鼉鱼鳖,莫不能化。” 宋 王安石 《金山寺》 诗:“扣栏出鼋型基鼉,幽姿可时睹。” 清 孙枝蔚 《金山》 诗 之一 :“僧老鼋鼉大,钟残鼓角哀。” 鼋鼍之年即耄耋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