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 | yíng | ①有余利,获利:赢利;赢余(盈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盐者,民食所资。向也官利其赢而自鬻,久为民病。②赌博或比赛获胜:赌输赢。③担负: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西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④姓,赢姓。 |
赢财 | yíngcái | 馀财。三国蜀 诸葛亮《自表后主》:“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餘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清 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险趋人先,利居众后,岂无赢财,不阜我私。不忍己饱,而人独飢。” |
赢得 | yíngde | ①获利所得。②落得、剩得。宋 秦观《满庭芳》词:“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③博得。 |
赢粮 | yíngliáng | ①担负粮食。引申指携带粮食。《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庄子·庚桑楚》:“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陆德明释文引方言:“赢,儋也。齐、楚、陈、宋之间谓之赢。”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赢,一本作“嬴”。《新唐书·陈子昂传》:“今则不然,燕代迫匈奴,巴陇婴吐蕃,西老千里赢粮,北丁十五乘塞,岁月奔命,秦之首尾不完,所餘独三辅间耳。”明 宋濂《送陶九成辞官归华亭序》:“四方人士乐观治化之成,赢粮为驰騖者动千餘人。”②馀粮;粮食有馀。《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宋史·食货志上三》:“豫榜諭民,毋得与公家争糴,即官储有乏,括索赢粮之家,量存其所用,尽糴入官。” |
赢粮景从 | yíngliángyǐngcóng | 赢粮:携带充足的粮食;景从:如影子跟随形体。携带充足的粮食去追随他人。汉·贾谊《过秦论》:“(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
赢缩 | yíngsuō | ①进退。②长短。③过和不及。引申指人生遭遇之荣辱。④指财物之多少;有馀和不足。《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行之既久,捐之益多,钱楮相当,所至流转,则操吾赢缩之柄不在楮矣。《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赢缩不常,万一以增为额,是我(张思明)希一己之荣,遗百世之害也。⑤指水的涨落。 |
嬴 | yíng | ①古同“赢”,获胜。②古同“赢”,满,有余。③地名。《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嘉靖《莱芜县志》载:“孟止亭,县内东南隅射圃之西,孟子‘止于嬴’即是此地。正德六年被流贼烧毁,遗址尚在。”④姓。秦始皇嬴政。可代秦国。《后汉书袁绍传》杨雄有言:‘六国蚩蚩,为嬴弱姬。’晋 陶渊明《咏荆轲》:“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宋 苏洵《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
嬴秦 | yíngqín | 指秦国或秦王朝。秦为嬴姓,故称嬴秦。宋 刘炎《迩言》:“战国君愚臣智,及其终也,臣亦自愚。嬴秦君尊臣卑,及其终也,君亦自卑。”明 沉采《千金记·遇仙》:“方当炎兴隆日,正是嬴秦失鹿时。” |
瀛 | yíng | ①海:瀛海。瀛洲(古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山,在海上)。瀛眷(仙眷,常用作对别人眷属的敬称)。瀛寰(地球水陆的总称,指全世界)。②姓。 |
瀛台 | yíngtái | 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听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光绪皇帝曾被囚禁于此。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死162篇》如德龄的《瀛台泣血记》中珍珠串珠袍事件完全吻合,所以此事不能以传说看待,并且有可能是有史可据的珍妃二次获罪受杖的记载。 |
瀛洲 | yíngzhōu | 亦作“瀛州”。①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明 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瀛洲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②借指日本。章炳麟《狱中赠邹容诗》:“邹容吾小弟,被髮下瀛洲。”鲁迅《集外集·题三义塔 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③唐太宗为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宋 王禹偁《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瀛州。”明 沉鲸《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瀛洲,暮赐莲炬。”清 陈梦雷《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瀛洲俎豆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