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 I.

有靠背的坐具:椅子。坐椅。木椅。躺椅。II.落叶乔木,木材可以制器物。亦称“山桐子”。

①靠着,倚靠。倚赖。倚傍。倚托。倚重。靠着栏杆。老子 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唐 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 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唐 李白《蜀道难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絶壁。”宋 黄庭坚《登快阁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宋 张耒《秋蕊香词》:“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宋 杨万里《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宋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宋 朱敦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宋 朱淑真《谒金门 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②仗恃:倚势。倚恃。倚仗。③偏,歪:不偏不倚。《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④随着,和着。(根据后边的宾语有多种译法):“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宋 苏轼《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宋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迎、沐/淋浴)

倚办

yǐbàn

①立能办成,谓治事敏捷果断。唐 白居易《授裴武太府卿制》有通敏之识,有倚办之才。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四方执经者,户履常满,而菽水之供倚办十脡。②倚以办事。《金史·侯挚传》从来掌兵者多用世袭之官,此属自幼骄惰不任劳苦,且心胆懦怯,何足倚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勿夺其权,使之得以号令州县,而趣督倚办焉。明 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终上之世,雷长冬曹,无事不倚办。

倚畀

yǐbì

谓倚靠信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继自今,勿牵人情,勿徇私意,以玄龄、如晦为法,以赵鼎、张浚为戒,务为正大之规,以副倚畀之意。清 昭连《啸亭杂录·续录·内务府大员》(金简)能调停於和福二相之间,使皆倚畀无防忌,亦初无建白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曾左诸将,倚畀虽重,位在藩镇,蕞尔弹丸,未参内政。

倚财仗势

yǐcáizhàngshì

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倚草附木yǐcǎofùmù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也指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西游记第四十回》这去处凶多吉少,你知道那倚草附木之说,是物可以成精。·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因此到所在,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队来皈依他,义声赫然。

倚叠

yǐdié

积累。唐 杜牧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倚伏

yǐfú

语本《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谓祸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倚伏无常,古今所畏。班固《幽通赋》:“叛迴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六》向宗良兄弟,依倚国恩,凭藉慈廕,夸有目前之荣盛,不念倚伏之可畏,所与游者,连及侍从,希宠之士,愿出其门。《资治通鉴 梁纪二十》二弟曰:“今日始免横死矣!”(萧)栋曰:“倚伏难知,吾犹有惧!”辛卯,遇朱买臣,呼之就船共饮,未竟,并沉于水。唐 李颀《别梁鍠诗》:“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明 刘基《苦斋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清 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五》:“尘世难量倚伏机,静驱猫犬闭柴扉。”

倚阁

yǐgé

搁置,暂停。宋 刘克庄《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乾道元年灾伤,倚阁钱物,浙东路自淳熙元年为始,作三年滞纳。《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

倚姣作媚

yǐjiāozuòmèi

倚:凭借;姣:美好;媚:迷人。凭着自己美貌,任意撒娇胡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先时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姣作媚,将及薛姨妈,后将至宝钗。”

倚魁

yǐkuí

怪僻;独特而不合于俗。荀子·修身》:“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杨倞注:“倚,奇也。‘奇’读为‘奇偶’之‘奇’……魁,大也。倚、魁皆谓偏僻狂怪之行。”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倚与奇,魁与傀,俱声近假借字。奇傀,言其事譎觚不常也。”

倚栏/倚阑yǐlán

 凭靠在栏干上。宋 周邦彦《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花月痕第三十四回》紫沧和一个杨孝廉逛了一回灯,趁着月色,步上碧霞宫的吕仙阁来,倚栏凝眺。

倚老卖老

yǐlǎomàilǎo

仗着年纪大;卖弄老资格。多形容摆老资格;轻视别人。他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却好(hào)倚老卖老,教训别人。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倚楼

yǐlóu

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唐 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唐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宋 黄庭坚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词》:“诸将説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宋 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元 黄庚《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倚庐

yǐlú

①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三月﹞癸酉,太后(北周叱奴太后)殂。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清史稿卷十八 宣宗本纪三》上居倚庐,席地寝苫。②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

倚闾之望

倚闾而望

yǐlǘzhīwàng

yǐlǘérwàng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封神演义 第二十三回》武吉思:“母无依,必定倚闾而望;况又不知我有刑陷之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

倚马

yǐmǎ 

靠在马身上。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唐 吴融《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明 徐渭《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倚马可待

yǐmǎkědài

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唐 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儿女英雄传 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臧克家《在民歌古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写诗不能一挥而就,千行百句,倚马可待。”参见“倚马”。

倚马七纸

yǐmǎqīzhǐ

比喻文章写得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倚门

yǐmén

①《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②靠着门。宋 李清照《点绛唇》:“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③旧指妓女接客。

倚门傍户

yǐménbànghù

倚、傍:靠着。比喻做学问自己没有见解,只袭取别人的说法。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涿州纸衣和尚》:“倚门傍户犹如醉,出言吐气不惭惶。”明 黄寮羲《明儒学案 凡例》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画葫芦者,非俗流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倚门卖笑

yǐménmàixiào

旧时形容妓女的生活。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沦落,倚门卖笑,入室含悲。”

倚门倚闾

yǐményǐlǘ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清 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

倚毗

yǐpí

倚重亲近。宋 王禹偁《为兵部张相公谢官表》:“当陛下宵衣旰食之时,责微臣富国安人之术,将何智略,以副倚毗。”《续资治通鉴 宋纪第一百一十》载加考绩,登庸二相,盖欲其谋断,协济事功,倚毗眷遇,体貌惟均。明 张居正《考满辞免恩命疏》:“伏念臣本以謭陋,谬秉台衡,受先帝顾托之隆,荷皇上倚毗之重。”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卷十》:“盖文宗皇帝之倚毗文正,付以股肱心膂之任,其识拔实始此。”

倚任

yǐrèn

倚重信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不然,岂不误陛下倚任!明 宋濂《拟诰命起结文·中书参知政事》往尽乃职,以副朕倚任之意可。《明史·唐云传》云从成祖久,出入左右,甚见倚任。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入京营为武弁,傅文忠公甚倚任之。周培艺《贵州民党痛史》两人勇於负责,事至立办,上官推心倚任,同列拱手受成,绩効大彰。《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顷缘贼氛洊炽,极祸中原,是用倚任亲贤,救民涂炭。

倚声yǐshēng

依照歌曲的声律节奏。指按谱填词。《花月痕第二回》东越痴珠,秋日游锦秋墩,读富川荷生陶然亭花神庙诗,枨触闲情,倚声和之。

倚石

yǐshí

①耸立的石头。《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上有倚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巖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宋 张淏《云谷杂记·艮岳》:“艮岳倚石排空,周环曲折,有蜀道之难。”②靠在石上。唐 白居易《上香炉峰诗》:“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笻竹杖白纱巾。”唐 陆龟蒙《渔具诗·舴艋》:“倚石迟后侣,徐橈供远山。”

倚事

yǐshì

僻邪之事。荀子《荣辱篇》:饰邪说,文奸言,为倚事,陶诞突盗,惕悍憍暴,以偷生反侧于乱世之间,是奸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

倚势凌人

yǐshìlíngrén

凭借权势,欺侮别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倚天

yǐtiān

靠着天。形容极高。唐 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终南晓望蹋龙尾,倚天更觉青巉巉。”宋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词》:“倚天絶色壁,直下江千尺。”宋 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彩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金 元好问《岐阳诗之三》:“三十六峯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閒。”宋 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寳剑,把汝裁为三截。”

倚信

yǐxìn

倚重信任。《新唐书·李吉甫传》:"(吉甫)又建言:'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军国大事以宝书易墨诏。'由是帝愈倚信。"《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司马光又奏言:至文彦博、吕公著、冯京、孙固、韩维等,皆国之老成,可以倚信,亦令各举所知,庶几可以参考异同,无所遗逸。明 李贽《寄答京友书》:"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纪》:"孙文之为大总统也,以黄兴故旧,任为陆军总长,颇倚信之。"

倚用

yǐyòng

依赖信用。唐 刘禹锡《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帝方倚用,天不假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二》帝(赵光义)临哭出涕,谓宰相曰:“(李)穆操履纯正,方将倚用,遽至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

倚望

yǐwàng

①谓父母倚门望子。 唐 岑参《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 诗》:“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参见“倚门”。②依赖敬仰。唐 白居易《李愬赠太尉制》:“方深倚望,奄忽沦谢。” 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伏惟纯德至诚,天下倚望。”③徙倚怅望。明 梁少白《小桃红·过湘江吊屈大夫套曲》:“云惨江昏徒倚望,遗范空追想。”

倚玉

yǐyù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明 李贽《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

倚玉偎香yǐyùwēixiāng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宋 柳永《法曲献仙音词》:“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明 周履靖《锦笺记·草奏》:“花飞絮舞春归矣,倚玉偎香復几时。”《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佳客勿得烦恼,我与你倚玉偎香,耍子去来。

倚杖

倚仗


yǐzhàng

依赖。拄着手杖。《晋纪总论》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渭川田家诗》:“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宋 苏轼《临江仙·夜来东坡醒复醉》:“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比年诸道岁饥民贫,而国家兵弱财匮,小大之臣,又皆诞谩不足倚仗。宋 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倚重


yǐzhòng


依靠器重。新唐书·杜让能传》:“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明史·徐达传》:“是时称名将,必推达(徐达)、 遇春(常遇春 )。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 所倚重。”《薄熙来传》:太宗为太上皇时,颇倚重一波,晋晋国公。

yǐ I.

 古通“倚”,斜靠着:“枕听鸣蛙。”《老残游记第十二回》老残攲在上首,人瑞攲在下首。参见II.qī III.jī

旎:a.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b.柔和美丽。

旖旎

yǐ’nǐ

柔美的样子。说不尽软玉温香,娇柔旖旎。旖旎风光,风光旖旎。一派旖旎温馨的气象。

旖妮

yǐ’nī

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柔和美丽

旖旎风光

yǐnǐfēngguāng

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熏风一吹,就会绽放出艳艳的笑靥,如同当年姜白石在湖州所写的“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的旖旎风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yǐ I.

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II.qī①脚跛,行走不便。本义:一只脚。脚跛,行走不便。亦指跛足的人。如:踦跂(行走不便的样子);踦犊(行走不稳的小牛);踦牂(跛足母羊)②偏重。如:踦重(偏重);踦颇(偏颇;片面);踦跛(两足着地时重心偏于一边) 

hé: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齕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齕。”②咬:“嚼午忘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