匜 | yí | 古代盥器。形如瓢,与盘合用,用匜倒水,以盘承接:奉匜沃盥。盥(guàn):洗手。《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聊斋志异 聂小倩》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聊斋志异 缢鬼》前婢来,进匜沃盥。盥已捧帨,既,持沐汤去。 |
迤 | yí I. | 逶迤(yí):形容道路、山 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II.参见yǐ。 |
訑 | yí I. | ①自得。《孟子訑告子下》:“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唐)柳宗元《敌戒》:“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又如:訑訑(形容人自以訑很聪明而不听别人的话) ②同“遗”。 訑尿。II. dàn同“诞”,放诞。《庄子‧知北游》: “天知予僻陋慢訑, 故弃予而死。”陆德明释文: “訑,徒旦反。”III. tuó欺诈。屈原《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战国策‧燕策一》: “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鲍彪注: “沇州谓‘欺’曰訑。” |
訑訑 | yíyí | 洋洋自得貌,沾沾自喜貌。《孟子·告子下》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宋 朱熹《与刘共父书》:“此盖未及乎有为,而天下之士先以訑訑之声音颜色待之矣。”明 刘元卿《贤奕编·应谐》:“初机士偶一解,而即訑訑自矜有得。”严复《救亡决论》:“訑訑声颜,距人千里。” |
酏 | yí | 酿酒所用的清粥;也指米酒,甜酒,黍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