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ān

①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②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孟子·公孙丑下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③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什么:《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左传 子革对灵王》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微子篇》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子张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礼记·中庸夫焉有所倚?孟子·滕文公上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离娄上》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滕文公下》: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战国策·颜斶说齐王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诗》:“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生(安大业)揽项问故,曰:“着为棋酒之交,可得三十年聚首;若作床笫之欢,可六年谐合耳。君焉取?”④文言助词:又何戚焉。⑤代词。《论语·雍也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代仁)而已矣。”《孟子·万章下》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孟子·尽心下》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代毒蛇。)⑥名词:主意,办法。孟子·梁惠王下》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焉尔

yān’ěr

亦作“焉耳”。于是,而已。《穀梁传·僖公二十年》:“秋,齐人狄人盟於邢,邢为主焉尔。”何休注:“焉尔,犹於是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焦循《正义》:“焉耳,当作焉尔。”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鲁迅《嵇康集 序》:“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焉耆

yānqí

古西域国名。又作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城市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匈奴,西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西域都护府 。西末又属匈奴。东永元六年(公元94年) 班超破匈奴,又内属。唐初附西突厥。《资治通鉴 汉纪十七》军宿,焉耆外孙,不欲质匈奴,亡走焉耆,车师王更立子乌贵为太子。《汉书 王莽传中》西域诸国以莽积失恩信,焉耆先畔,杀都护但钦。《晋书 武帝纪》(泰始六年)九月,大宛献汗血马,焉耆来贡方物。

yān

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②姓。

鄢郢

yānyǐng

①春秋楚文王定都于郢,惠王之初曾迁都于鄢,仍号郢。因以“鄢郢”指楚都。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②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阳一带。

yān

指美好的样子,引申义是笑容美好身材高大而美丽。嫣然一笑。嫣妍。《玉篇》嫣,长美的样子。颜色浓艳。姹紫嫣红冯延已《三台令》日斜柳暗花嫣。

嫣红

yānhóng

鲜艳的红色。参见“姹紫嫣红chàzǐyānhóng

嫣然

yānrán

容貌美好;娇媚的笑态的意思。宋 汪藻《春日》:“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宋·姜夔《念奴娇》词:“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清 蒲松龄《志异·阿纤》:“视之,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元·无名氏《梧桐叶 第四折》都只在嫣然一笑中,偷把幽情送。《聊斋志异 连城》女秋波转顾,启齿嫣然。《聊斋志异 梅女》梅女夜至,展谢已,喜气充溢,姿态嫣然。《红楼梦 第一一○回》:“回头又看宝琴等也都是淡素妆饰,丰韵嫣然。

嫣然而笑

嫣然一笑

yānránérxiào

yānrányīxiào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的样子。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都只在嫣然一笑中,偷把幽情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日,女出门,生注目之,女忽回首,嫣然而笑。”

yān I.

黑红色。殷红。赤黑色。是经时积血的颜色。可作动词,表示染血色。《聊斋志异 青凤》见获禽甚多,中一黑狐,血殷毛革;抚之,皮肉犹温。《聊斋志异 陈云栖》将寝,告生曰:“妾乃二十三岁老处女也。”生犹未信。既而落红殷褥,始奇之。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殷,岂敢言病。II. 参见yīn。III. 参见yǐn。

殷红

yānhóng

发黑的红色。殷红的血迹。唐 杜甫《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