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ē I.

义同削(xiāo),用于一些复合词:削铁如泥。削足适履。②减少;减弱:削减。削弱。削析。《孟子·告子下》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史记 屈原列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明 方孝孺《深虑论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明·冯梦龙《卷三 上智部·诸葛亮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③除去:削职为民 。④搜刮;掠取:剥削。II.xiāo①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削苹果皮。削铅笔。②打乒乓球时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削球。

削壁

xuēbì

陡峭的山崖。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两门外俱削壁千丈,轰列云表。”《老残游记 第二回》:“初看傲来峯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 《聊斋志异 武夷》武夷山有削壁千仞,人每于下拾沉香玉块焉。《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路经深山,被曳近削壁,将推堕之。徐迟 《黄山记》:“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

削草

xuēcǎo

①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成辄销毁,以示慎密。《汉书·孔光传》:“时有所言,輒削草稾,以为章主之过,以奸忠直,大臣大罪也。”《东观记·陈宠传》:“性纯淑,周密慎重,时有表荐,輒自手书削草,人莫得知。”《晋书·陈元达载记》:“在位忠謇,屡进讜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梁书·刘琎传》:“文惠太子召璡入侍东宫,每上事輒削草。”②除草。明 徐元《八义记·伪报岸贾》:“拿住孤儿只一刀,这回削草不留毛。” 清 陈维崧《满江红·忆旧游王词》:“往事铲来如削草,新愁製就同煎术。”

削方为圆

xuēfāngwéiyuán

把方的削成圆的。比喻把有个性的人改变成圆通的人。《晋书·熊远传》:“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晋·熊远《因灾异上疏》:“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一回》要为兄图个出身,但怕兄性气不好,托我相劝,若得削方为圆,便引去拜在安相名下,不日就可进身。

削格

xuēgé

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庄子·胠箧》:“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於泽矣。” 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削格所以施罗也。” 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削格、罗落,皆所以遮要禽兽……削格即阱擭之擭也。”

削墨

xuēmò

正其绳墨。犹言规划。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离娄督绳, 公输削墨,虽崇臺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李周翰注:“削,度也。”唐 杜牧《上周相公启》:“伏惟相公待主乃用,为时而生,当考室构厦之时,膺篤绳削墨之任。”章炳麟《文例杂论》:“余每读顾先生救文格论,谈其绳约骫骳,偃榘削墨,后之治文笔者得是为同律,其远乎鄙倍矣。”

削木为吏

xuēmùwéilì

尤刻木为吏。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削然

xuērán

①象声词。《庄子·让王》:“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成玄英疏:“削然,取琴声也。”②犹阒然qùrán。寂静貌。唐 孙樵《复召堰籍》:“凡其所居,铿耀有闻,及为潞州,声光削然,将发戍兵,甲兴而哗。”唐 司空图《将儒》:“嗟乎,后之为儒,其力寖羸矣……故虽用於时,道亦削然,不喻将儒之权耳。”

削书

xuēshū

削藩的诏书。《汉书·楚元王刘交传》:“景帝之三年也,削书到,遂应吴王反。”

削铁如泥

xuētiěrúní

削铁就像削泥巴似的。形容刀器极其锋利。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

削职为民

xuēzhíwéimín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陆天明《省委书记》:“都是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最后或五马分尸,或削职为民,或问斩菜市口……”

削株掘根

xuēzhūjuégēn

株:露出地面的的树桩。形容彻底铲除。也比喻除恶务尽。《战国策·秦策一》:“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削足适履

xuēzúshìlǚ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参见“截趾适履”“刻足适屦kèzúshìjù”

xuē

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县南。②古书上指一种蒿类植物。③姓。

薛卞之门

xuēbiànzhīmén

薛: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薛林之技xuelinzhiji

指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才华和技艺。探春在发起成立诗社时也提到“兼慕薛林之技”,表明她对这两位才女的钦佩和尊重。《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妹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

薛涛xuētāo

薛涛(约768年—832年),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乐伎、清客,蜀中女校书、诗人。薛涛八九岁通诗律,居浣花溪,创薛涛笺。薛涛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花月痕第五回》痴珠借此度过残年,饮薛涛之酒,斗花蕊之诗,客边亦不寂寞。

xuē

有长筒的鞋:子。马。皮。棉

靴刀誓死

xuēdāoshìsǐ

指战死沙场的决心。《旧唐书·李光弼传》:“及是击贼,常纳短刀于靴中,有决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军感动。”

靴页xuēyè

绸制或皮制的可以折迭的夹子。用以装名帖、文件、钱票等物。因可塞藏在靴筒内,故称“靴页”。有时亦置于怀中。《花月痕第四一回》:“子秀向靴页中取出两张旧诗笺,递给痴珠。”《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洋老总略略的看了一看,伸手在靴统里摸出一个绣花的靴页子,夹在里面。”《老残游记第十六回》:“那老儿便从怀里摸出个皮靴页儿来,取出五百一张的票子两张。”

靴掖xuēyè

掖在靴子里的荷包,说白了,类似于今天的手包。但又与“荷包”、“手包”有所区别,因为“靴掖”是达官贵人的专属佩戴品,所以“靴掖”的形制也变得华丽豪奢。红楼梦》第十七回:“贾琏见问,忙向靴筒内取出靴掖里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