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ù

①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秀(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②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秀异。秀才。优秀。后起之秀。③美丽而不俗气:秀丽。秀劲。秀俊。秀拔(秀丽而挺拔)。清秀。秀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④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不郎不秀(喻不成材或没出息)。⑤茂盛:佳木秀而繁荫。

秀才

xiùcái

①优异之才。《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尹知章注:“农人之子,有秀异之材可为士者,即所谓生而知之,不习而成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荀悦 《纪·武帝纪一》:“其秀才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才不事学者,罢之。” 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②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东汉时避光武帝讳改称“茂才”。唐初曾与明经、进士并设为举士科目,旋停废。后唐宋间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则称入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后书·左雄周举等传论》:“初詔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西晋 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③元明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元 乔吉《新水令·闺丽曲》:“我是箇为客秀才家,你是箇未嫁女娇娃。”

秀才人情

xiùcáirénqíng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清 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五章:“好在是秀才人情纸半张。”

秀澈

xiùchè

秀丽明澈。南朝梁 江淹《王仆射领太子詹事诏》:“(王俭)鉴识清赡,理怀秀澈。” 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溪虽莫利於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鏘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新唐书·汴哀王璥传》:“汴哀王璥,於诸子为最少,初封纔数岁,容貌秀澈,有成人风,帝爱之。”

秀彻

xiùchè

清秀明达。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絶重褚公”刘孝标注引王愔文字志:“桓彝见其四岁时,称之曰:‘此儿风神秀彻,当继踪王东海。’”《晋书·王戎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元 刘祁归潜志卷一》:“(庆之)状貌白晳,丰神秀彻如仙人。”

秀出

xiùchū

美好特出。汉 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出自东州,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风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唐·白居易《代书》:“今其读书属文结草庐於巖谷间者,犹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彭城人刘轲。”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聊斋志异 阿英》后珏渐长,丰姿秀出,又惠能文。

秀出班行

xiùchūbānháng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洪州刺史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秀出班行,乃动帝目。”清·袁枚《答梁瑶峰司农》:“常州新拔贡生殷杰,少年好学,秀出班行。”

秀而不实

xiùérbùshí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便道是秀才每秀而不实有矣夫,想皇天既与他十分才,也注还他一分绿。

秀发

xiùfà

指植物生长茂盛。《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②指人的神采、仪表。《晋书·慕容超载记》:“精彩秀发,容止可观。” 《聊斋志异 刘夫人》妇喜曰:“公子秀发,何但作富家翁乎!” ③指女子秀色可人的头发。如:她的秀发飘飘。

秀骨xiùgǔ

不凡的气质。《花月痕第七回》丹、曼云,自是好脚色,掌珠、秋香,秀骨姗姗,也过得去

秀句

xiùjù

优美的文句。南朝梁 锺嵘《诗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唐 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唐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宋 梅尧臣《寄题时上人碧云堂诗》:“何此啟虚堂,定知迎秀句。”清 龚自珍《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名理孕异梦,秀句鐫春心。”

秀麦

xiùmài

茂美的麦苗。南朝陈 阴铿《闲居对雨诗之二》:“嘉禾方合颖,秀麦已分歧。”宋 林景熙《葛岭诗》:“春风吹秀麦,误国竟何言。”宋 范大成《蝶恋花》:“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秀迈

xiùmài

俊秀超逸。卓尔不群。《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谢)万,(谢)安之弟也,清旷秀迈,亦有时名。宋 张淏《云谷杂记 卷三》:“(太宗)尝顾钱若水,谓左右曰:‘若次风骨秀迈,神仙姿格。’”

秀曼

xiùmàn

秀美温柔。《新唐书·李光颜传》:“(光颜)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皆惊。”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一垂髫女自内出,仅十馀龄,而姿态秀曼,笑依芳云肘下,秋波流动。”《聊斋志异 黄九郎》略睨女郎,娥眉秀曼,诚仙人也。

秀气xiùqì

同义词:秀美,秀丽,清秀。反义词:粗笨,丑陋。①清秀。这孩子长得越来越秀气了。②言谈文雅,举止优美。《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③(器物)小巧灵便。这把小刀做得真秀气。

秀润

xiùrùn

清秀而有光泽。秀润的面色。

秀色

xiùsè


秀美的容色。丽姿秀色。宋 曾几《苏秀道中》:“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秀色可餐

xiùsèkěcān

秀:美丽的。色:景色;容颜。可:能够;适合(当成)。餐:原义指吃,引申为指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形容秀美异常。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亦作“秀色堪餐”、“秀可餐”、“可餐秀色”。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清·钮琇《觚剩·石言》此中石,时有蔚蓝者,秀色可餐。

秀实

xiùshí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后因以“秀实”谓人成年。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内出正月所种春麦,并秀实坚好,与八九月所种无异。

秀士xiùshì才人,德行才艺出众的人。《官场现形记 第一回》到他孙子,忽然得中一名黉门秀士。黉门秀士:黉门,学宫;秀士,即秀才。
秀挺xiùtǐng

优异特出。南朝齐 孔稚珪《祭外兄张长史文》:“惟君之德,高明秀挺。”《镜花缘 第八回》再将婉如所临,细细观看,只见笔笔藏锋,字字秀挺,不但与帖无异,内有几字,竞高出原帖之上。

秀外惠中

xiùwàihuìzhōng

惠:通“慧”,聪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顾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别。”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丽人杂记》:“广汉营妓,小名僧儿 ,秀外惠中,善填词。” 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第四六回》:“是时洪女年方十九,秀外慧中

秀伟

xiùwěi

俊秀奇伟。《晋书·魏舒传》:“(魏舒)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餘,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宋 苏上枢密韩太尉书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公见其气骨秀伟,跫然起迎,徐观其碧眼有光,与之语,其声清圆。”《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先生仪容秀伟,骨骼清奇,非尘中人物。”清 恽敬《游庐山后记》:“经庐山高石坊 ,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

秀异

xiùyì

优异特出。他是这群孩子中最秀异的。《晋书 武帝纪》(泰始五年)十二月,诏州郡举勇猛秀异之才。

xiù

①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绣字。绣花。刺绣。唐 杜甫《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②绣成的物品:粤绣。苏绣。湘绣。锦绣山河。锦心绣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绣虎雕龙

xiùhǔdiāolóng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这篇文章绣虎雕龙,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绣户/綉户

xiùhù

①雕绘华美的门户。华丽的窗户。多指妇女居室。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②指富户。

绣花枕头

xiùhuāzhěntóu

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大众虽然知识没有读书人的高,但他们对于胡说的人们,却有一个谥法,“绣花枕头”。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绣槛xiùjiàn

雕绘华美的栏杆。唐 温庭筠《遐方怨·凭绣槛》中,“绣槛”具体指的是雕绘华美的栏杆。《红楼梦第十六回》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绣镼

xiùjué

古代妇女所穿的彩色半臂上衣。《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

绣口锦心

xiùkǒujǐnxīn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明 陆采《明珠记 送愁》俺小姐花容月貌,王解元绣口锦心,正是一对夫妻。

绣幕xiùmù

是一种传统的织物装饰品,通常用于装饰或遮挡,以增加美观或隐私。《花月痕第二十三回》当下绣幕沉沉,绮窗寂寂,一个小丫鬟在院里背着脸扫那落叶

绣闼

xiùtà

装饰华丽的门。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披绣闥,俯雕甍。”唐 武元衡《行路难》诗:“风飘雨散今奈何,绣闥雕甍緑苔多。”

绣帏/绣幃

xiùwéi

绣花的帐子或幔幕,可指绣房、闺阁。宋 韩稹《凤箫吟 锁离愁》:“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

绣衣

xiùyī

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 西汉·贾谊《治安策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南史·崔祖思传》:“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兴以折米见誚。”元 萨都剌《鹦鹉曲》:“双成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高将军。”见“绣衣使”。

绣衣使者

xiùyīshǐzhě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

绣衣执法

xiùyīzhífǎ

即绣衣直指。《汉书 王莽传中》中郎将、绣衣执法在郡国者,并乘权势,传相举奏。《后书·伏湛传》:“(伏湛)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参见“绣衣直指”。

绣衣直指

xiùyīzhízhǐ

亦称“直指使者”、“绣衣御史”。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使光禄大夫范昆及曾任九卿的张德等,衣绣衣,持节及虎符,用军兴之法(依照战时制度),发兵镇压农民起义,因有此号。非正式官名。绣衣,表示受君主尊宠。直指,《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指事而行,无阿私也。”

绣轴 xiùzhóu绘有彩饰的车轴。此指车驾之华贵。南朝梁 江淹《别赋》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xiù

①金属表面所生的氧化物:铁锈。铜锈。锈斑。②生锈:锈蚀。锁锈住了。

xiù

一种像玉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