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 | xiǔ | ①腐烂:腐朽。朽木。永垂不朽(“朽”在此引申为磨灭)。②衰老:衰朽。朽迈。 |
朽蠹 | xiǔdù | ①朽腐虫蚀。《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晏子春秋·问上七》:“府藏朽蠹,而礼悖於诸侯;菽粟藏深,而怨积於百姓。” 清 王灼《游歙西徐氏园记》:“顾吾独悲园之朽蠹頽坏,已异於始至。” ②指朽腐与虫蚀的木料、粮食等物品。 唐 韩愈《题木居士诗之二》:“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章炳麟《论式》:“将取千年朽蠹之餘,反之正则。” ③喻衰残。唐 薛用弱《集异记·李清》:“吾年已老耄,朽蠹殆尽,自期筋骸不过三二年耳。” |
朽骨 | xiǔgǔ | 谓死者之骨。亦指死者。《韩非子·忠孝》:“朽骨烂肉施於土地,流於川谷。”《汉书·王莽传下》:“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陇发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晋 刘琨《劝进表》:“则所谓生繁华於枯荑,育丰肌於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唐 李绅《悲善才诗》:“闻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
朽棘不雕 | xiǔjíbùdiāo | 同“朽木不可雕”。《魏书·恩幸传·赵修》:“小人难育,朽棘不雕,长恶不悛,岂容抚养。” |
朽迈 | xiǔmài | 衰弱老迈。《晋书 宣帝纪》臣虽朽迈,敢忘前言。 |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雕 | xiǔmùbùkědiāo xiǔmùbùdiāo |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现在用来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或“朽木不雕”。《论语·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朽木粪墙 | xiǔmùfènqiáng |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墙之喻。” |
朽木粪土 | xiǔmùfèntǔ |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朽木难雕 | xiǔmùnándiāo | 解释见“朽木不可雕”。《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 |
朽木生花 | xiǔmùshēnghuā |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 |
朽木死灰 | xiǔmùsǐhuī |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
休牛归马 休牛散马 | xiūniúguīmǎ xiūniúsànmǎ |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书弗服。”《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宋·卢多逊《新修周武王庙碑》岂直休牛归马,但美于偃兵,保大定功,空歌于成德者哉! |
朽壤 | xiǔrǎng | 腐土。《左传·成公五年》:“山有朽壤而崩。”南朝梁 沉约《连珠之一》:“朽壤诚微,遂霣崇山之峭。”《颜氏家训·终制》:“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湮没也。”宋 梅尧臣《依韵和刘敞秀才》:“正如种青松,而欲託朽壤。” |
朽索 | xiǔsuǒ | 朽腐的绳索。《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后因以为典,比喻临事虑危,时存戒惧。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宋宁宗赵扩)下罪已诏曰:临民怀朽索之危,履位凛坚冰之惧。 |
朽索驭马 | xiǔsuǒyùmǎ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
朽条腐索 | xiǔtiáofǔsuǒ | 朽腐的绳索。汉·焦赣《易林·节之豫》:“朽条腐索,不堪施用,安静候时,以待亲知。” |
朽株枯木 | xiǔzhūkūmù | 同“枯木朽株”。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则朽株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
朽竹篙舟 | xiǔzhúgāozhōu |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
滫 | xiǔ | ①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兰槐之根是谓芷,其渐之滫”。②古烹调方法之一,用淀粉拌和食物使之柔滑。③小便。 |
滫瀡 | xiǔsuǐ | 古时调和食物的一种方法。用植物淀粉拌和食物,使柔软滑爽。《礼记·内则》:“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郑玄注:“谓用调和饮食也…… 秦人溲曰滫,齐人滑曰瀡也。”孔颖达疏:“谓用堇、用荁、及枌榆、及新生乾薧相和滫瀡之,令柔滑之。”清 赵翼《戏调子才诗》:“熬之汗渍融,和以滫瀡滑。”②指柔滑爽口的食物。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明 宋濂《故赠承事郎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都事陈府君墓志铭》:“吾父固安贫,不思具滫瀡以安亲者,其人子也哉?” |
宿 | xiǔ I. | 用于计算夜:住了一宿。谈了半宿。三天两宿。整宿没睡。参见II. sù. III. xiù |
宿雨餐风 | xiǔyǔcānfēng | 形容旅途辛劳。明 陈汝元《金莲记·证果》:“梯山航海,白髮将侵,宿雨餐风,红颜非故。”《西游记第七十八回》师徒们冲寒冒冷,宿雨餐风,正行间,又见一座城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