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 | xié I | 颉颃:a.鸟向上向下飞;b.引申为不相上下,如“他的画与名家相颉颃”;c.对抗,如“颉颃作用”;d.倔强,傲慢,如“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傲世”。II.jié仓颉:上古人名,相传他创造文字。III.jiá①减克:“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②传说中像青狗的怪兽。 |
颉颃 | xiéháng | ①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诗·邶风》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明 李玉《占花魁 第二十三出》性度粗疏豪放,与刘伶伯仲,阮籍颉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一》凡言事忤意及负才力或与己(金右丞相珠赫哷果勒齐)颉颃者,于金主(完颜永济)前阳称其才,使干当河北,阴置之死地。《聊斋志异 王成》进退颉颃,相持约一伏时。②刚直傲慢。《文选 夏侯湛》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颉颃以傲世。《聊斋志异 武技》方颉颃间,尼即遽止。③奇特的言辞。《文选 扬雄 解嘲》是故邹衍以颉颃而取世资。 |
颉滑 | xiéhuá | 错乱,混淆。《庄子·胠箧》:“知诈渐毒頡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於辩矣。”成玄英疏:“頡滑,滑稽也,亦姦黠也。”陆德明释文:“頡滑,谓难料理也。崔云:‘缠屈也。’”《庄子·徐无鬼》:“頡滑有实,古今不代。”成玄英疏:“頡滑,不同也。”陆德明释文引向秀曰:“頡滑,谓错乱也。” |
擷 | xié | ①摘下,取下:采擷。撷花。宋 苏轼《超然台记》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 卷二》:“而二妙采真,披云擷秀,读之令人步步欲仙。”《红楼梦 第39回》我正想个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②用衣襟兜东西。 |
撷秀 | xiéxiù | 喻摘取美好的词句。唐·芮挺章《国秀集 序》:“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清·冒襄《影梅庵忆语 卷二》:“而二妙采真,披云撷秀,读之令人步步欲仙。” |
缬 | xié | ①古称部分镂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灯织物为缬;染花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金帆皆以油缬为之,舒张如锦绣,绵亘数里,忽为波涛卷聚一隅,窘蹶无复行次。②两颊红晕。亦泛指一般红晕,如:缬纹(酒后脸上呈现的红晕);缬晕(红晕);缬林(秋季叶红,树林呈红色,故称。一般指枫林) 《花月痕第十四回》淡扫峨眉,薄施脂粉,星眸低缬,香辅微开,便想道:“似此丰韵,也不在娟娘之下!” |
缬帛 | xiébó | 染印彩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九》政和、宣和间,妖言至多。织文及缬帛,有遍地桃冠,有并桃香,有佩香曲,有赛儿,而道流为公卿受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四》(韩)汝嘉即索纸笔,书毕而去,(徐)仿等遗以缬帛、香茶,皆不受。 |
襭 | xié | 用衣襟兜起来。《诗·周南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叶 | xíe I. | 文言,用同“协”。协调;相合。《老残游记》:“犀牛一角叶箜篌。”《新唐书·李逢吉传》:“逢吉与李程同执政,不叶。”II.参见yè。 |
叶韵 | xiéyùn | 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
叶赞 | xiézàn | 指协同翊赞。《晋书·元帝纪》:“然晋室遘纷,皇舆播越,天命未改,人谋叶赞。”《新五代史·裴迪传》:“太祖自岐还,将吏皆赐‘迎銮叶赞功臣’,将吏入见,太祖目迪曰:‘叶赞之功,惟裴公有之,佗人不足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