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①溶化,散失:烟消云散。消融(亦作“消溶”)。消失。消逝。消亡。消沉。消极。消化。元 杨载《到京师》:“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②灭掉,除去:消除。消灭。消毒。消炎。③把时间度过去:消夜。消夏。消闲。消遣。消磨()。④减少,损失,耗费:消耗。消损。消退。⑤需要:不消说。⑥中医学病名:消疾。消渴。

消兵

xiāobīng

①销兵。销熔兵器。唐 顾况《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②一本作“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宋 苏轼《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唐)德宗好用兵,而(陆)贽以消兵为先。③减少兵员。唐穆宗时,萧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消愁

xiāochóu

亦销愁。消除忧愁。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綦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憒时可为之。”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 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红楼梦第一回》:“只愿世人当那醉餘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消愁解闷

xiāochóujiěmèn

消除忧愁,解除烦闷。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消愁释愦

xiāochóushìkuì

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消除

xiāochú

使不存在;除去。消除核战争。消除每一个差错。宋 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消荡

xiāodàng

消灭;清除。《后书·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宋书·武帝纪下》:“威灵远著,寇逆消荡,遂当揖让之礼,猥饗天人之祚。”

消得

xiāode

亦作“消的”。①需要;须得。②值得;配得。宋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禁得起。④享受;享用。

消耗xiāohào

①消散损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②使消耗。③音信;声息。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等在下探问荆妻消耗,就便访取尊夫,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消魂

xiāohún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或极其惊惧恐慌。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宋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形容极其欢乐。参见“销魂”。

销魂醉魄xiāohúnzuìpò

形容人因极度喜欢或羡慕某种事物而心神不定,仿佛魂魄都被吸引走了。《红楼梦第五回》但其(枉凝眉)声韵悽惋,竟能销魂醉魄。

消极怠工

xiāojídàigōng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陈老板对于员工们的消极怠工毫无办法,只得同意增加工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五)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

消尽

xiāojìn

用尽无馀。完全消除,完全消失。《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儿女英雄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鲁迅《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消酒

xiāojiǔ

①解酒,醒酒。唐·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宋·姜夔《念奴娇》词:“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②谓饮酒。消,消受。《儒林外史 第十二回》:“听了这快事,足可消酒一斗,各位都斟上大杯来。”

消渴

xiāokě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聊斋志异 阿宝》居三年,家益富。生忽病消渴,卒。女哭之痛, 泪眼不晴,至绝眠食。

消弭

xiāomǐ

亦作“消弥”。消除。平息,停:消弭怨气。旦夕消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会(贾)涉死,召(许)国入对,国疏(李)全奸谋益深,反状已著,非有豪杰不能消弭。郭沫若《蔡文姬 第四幕丞相用兵作战是为了平定中原,消弭外患。

消磨

xiāomó

①逐渐消耗;磨灭。消磨志气。南唐 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②消遣,打发时光。消磨岁月。③消灭。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消遣

xiāoqiǎn

①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消闲解闷。宋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宋 朱淑真《自责二首》:“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警世通言》我今夜不睡,消遣这一夜。②戏弄,捉弄。《封神演义》你还来消遣我!《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五》陈秀才道:娘子直恁地消遣小生。当初只为不听你的好言,忒看得钱财容易,致今日受那徽狗这般呕气。

消散

xiāosàn

消失;离散;消除。朝阳使夜雾消散了。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消折xiāoshé

因使用或受损失、受挫折而逐渐减少下来。多指财物、精神、兵马等的消耗。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而淮旁之民,只是往来两岸洲夹之内,铜铁异用,风波滞留,便已盘费消折。”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人户齎米到仓,不与即时交纳……往来搬运,倍有消折。”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项王此败,其意气消折尽矣。”《水浒传第二回》王进答道:小人姓张,原是京师人,今来消折了本钱,无可营用,要去延安府投奔亲眷。《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那王世充又十分不济,屡战屡败,遂把手下军马,都消折了。”《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去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我就流落在此。”

消声灭迹

消声匿迹

消声匿影

xiāoshēngmièjì

xiāoshēngnìjì

xiāoshēngnìyǐng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不转瞬间,消声匿影,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渺不可复睹矣。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虽然在初期也有少数人唱导‘与抗战无关’论,但为大势所迫,不久也就消声匿迹了。

消瘦

xiāoshòu

体重减轻变瘦。他的病使他身体消瘦了。宋 曹组《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消受

xiāoshòu

①享用;受用。明 张岱《陶庵梦忆 自序》:“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螘穴,当作如何消受?”《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来,不怨怅自己没有眼睛,便嗟叹女儿无福消受。禁受;忍受。

消慝

xiāotè

消除灾患。唐 陆贽《李建徽杨惠元两节度兵马状》:太上消慝於未萌,其次救失於始兆。

消停xiāotíng停止;停歇。安静;安稳。《西游记第九十二回》八戒就欲筑门,行者道:“且消停,待我进去看看师父生死如何,再好与他争持。”从容;舒徐。

消息

xiāoxī

情况报道。消息灵通人士。②音信。杳无消息。③消亡又生息。《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 ,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

消息盈冲

xiāoxīyíngchōng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易 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汉蔡邕《释诲》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消息盈冲,取诸天纪。

消息盈虚

xiāoxīyíngxū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庄子·秋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金史·杜时昂传》:“消息盈虚,循环无端。”清 黄师琼 《题谢梅庄侍御军中学图 诗》:“愿君进退持以正,消息盈虚任卷舒。”亦作“ 消息盈冲 ”。汉 蔡邕 《释诲》:“时行则行,时止则止,消息盈冲,取诸天纪。”

消忧

xiāoyōu

消解愁闷。艺文类聚卷七四引马融《樗蒲赋》:“伯阳入戎,以斯消忧。”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唐 杨巨源《上刘侍中诗》:“消忧期酒圣,乘兴任诗狂。”茅盾《宿莽·色盲》:“浪漫主义把恋爱当作神秘的圣殿,颓废主义又以为是消忧遣愁的法宝。”

消长

xiāozhǎng

①减少和增长。增减;盛衰。宋 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清 戴名世《儿易 序》经世之大者,莫大於阴阳之消长,治乱之循环,君子小人之进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今日君子、小人之消长,治乱之势有所未定,皆在陛下之心如何耳。②谓变化。《明史·韩文等传赞》一击不胜,反噬必毒,消长之机,间不容发。清 黄遵宪《游箱根》诗:神武开辟来,亘古无消长。

消长数xiāozhǎngshù

《周易》哲学概念,指事物的盛衰、增减、盈亏等对立转化规律,如“阴阳消长”。数指“天命”“定数”。《红楼梦》史湘云的判曲《乐中悲》“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xiāo

①熔化金属,销金。销毁。锈蚀。销蚀。西汉 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张)滂又奏:“奸人销钱为铜器以求赢,请悉禁铜器。铜山听人开采,无得私卖。”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元 陈孚《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②去掉:销案。销账。销脏。销魂。销蚀。销声匿迹(形容藏起来,不在公开场合出现)。报销。修德销忧。③开支,花费:开销。④出卖货物:销售。销路。供销。⑤机器或器物上像钉子的零件:销子。销钉。插销。⑥把机器上的销子或门窗上的插销推上。⑦古同“消”,消散,消失。东汉 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唐 王勃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唐 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宋 李清照《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销差xiāochà

①旧指向上级回报已完成差遣任务。《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料也买齐全了,验收委员也验收过了,正打算回省销差呢。”《官场现形记 第十回》陶子尧的姊夫下来,立刻就到电报局打一个电报给自己舅爷,叫他赶紧把事办好,回来销差。②免掉差事。许地山《换巢鸾凤·山大王》:“但这次销差不止我一个人,连亚权一班的朋友都回来了。”

销沉xiāochén

①犹消沉。谓衰退没落。②指使衰退没落。③消逝,消失。《花月痕第八回》十年以后,目击时艰,肠回嫠纬,宾朋零落,耆旧销沉。④埋没无闻。⑤凋落,死亡。

销愁

xiāochóu

参见“消愁”。

销氛

xiāofēn

谓消除恶气,平定祸乱。《晋书·景帝文帝纪论》:“及踰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唐 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铭》:“静祲破竹,销氛玉弩。”唐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销骨xiāogǔ

①销蚀骨体。②灭绝骨肉之亲。形容毁谤之言害人之烈。《水浒传第三九回》一首新诗写壮怀,谁知销骨更招灾。花月痕第四五回》搏沙踪迹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③销魂。形容极其哀伤。

销患

xiāohuàn

消除祸患。《汉书·刘向传》:“夫明者起福於无形,销患於未然。”明 方孝孺《豫让论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清 端方《请平满畛域密折》:“我皇太后、皇上今日立行英断,销患未萌。”

销毁骨立

xiāohuǐgǔlì

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梁书·武帝纪》:“高祖形容本壮,及还京都,销毁骨立。”

销魂

消魂

xiāohún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形容极其欢乐、形容极其惊惧恐慌。若魂魄离散躯壳。销魂醉魄。南北朝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宋 晏殊《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宋 晏殊《山亭柳 赠歌者》:“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宋 曹组《蓦山溪 梅》:“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宋 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警世 通言》乐乐愈精愈妙了,令人销魂。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聊斋志异 白于玉》遽谓主人曰:“人间尤物,仆求一而难之;君集群芳,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聊斋志异 绿衣女》于(生)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能消魂。”

销魂荡魄

销魂夺魄

xiāohúndàngpò

xiāohúnduópò

神魂颠倒,失去常态。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这都是风俗奢靡,处处使人销魂荡魄。”刘心武《钟鼓楼》:“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

销豁

xiāohuō

注销豁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重叠申部,而逐部只是照应大案合催名色,径行销豁。《说郛 卷八九》引元 胡太初昼帘绪论·催科》民户之受害者莫甚於已纳重追,皆由案吏不相关照,乡胥不与销豁。

销解

xiāojiě

消除瓦解。《汉书·王莽传下》:“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欲以誑燿百姓,销解盗贼。”

销金

xiāojīn 

①销熔金属。《水浒传 第一○五回》:"附此山外,依旧是销金般烈日,蜩蝉乱鸣,鸟雀藏匿。"②特指销毁兵器。《文选·王融》:"偃革辞轩,销金罢刃。"吕延济注:"金、刃,兵器也,皆销毁罢去之,示不用兵也。"③以特殊工艺在衣物上添加极薄黄金装饰。销金铺翠。销金帐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帝(宋高宗)因览《韩琦家传》论戚里多作销金事,且闻都人以为服饰者甚众,故禁之。《红楼梦 第二六回》只见小小一张填漆床上,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④指嵌金色的物品。《宋史·食货志下二》:"京城之销金。衢信之鍮器,醴泉之乐具,皆出於钱。"⑤洒金,敷洒金粉。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经书则造於成都,用碧硾纸销银书之,卷首悉有销金图画。"

销金窟xiāojīnkū大量花费金钱的处所。最初指妓院,和一切利用美色来销蚀英强的地方。清·曾朴《孽海花 第三十二回》从此芳名大震,哄动一时,窟号销金,城开不夜,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销金提炉xiāojīntílú

一种古老的金属装饰工艺品,主要用于焚香。《红楼梦第十八回》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

销尽

xiāojìn

同“消尽”。梁启超《续陆放翁集》:“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销落

xiāoluò

①凋谢。引申为衰落。三国魏 曹植《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唐 柳宗元《早梅》诗: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明 李攀龙《初秋感怀》诗:物候堪销落,应怜杜若芳。清 戴名世《凌母严太安人寿序》后王父母相继谢世,家渐销落。②熔化。宋 周煇《清波杂志 卷七》李谱复云,(得一,顺天钱)思明销落佛铜所铸。贼平,无所用,复以铸佛。③取消;注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请付密院审实,销落虚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奈并海诸郡,以身丁钱为巧取之资,有收附而无销落。

销凝

xiāoníng

销魂凝神。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销懦

xiāonuò

削弱。《新唐书·孟方立传》谓潞险而人悍,数贼大帅为乱,欲销懦之,乃徙治龙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前世守文之主,生长深宫,畏见风日,弯弓上马,皆所不能,志气销懦,筋力拘柔,临难战惧,束手就亡。

销日xiāorì

消磨时日。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唐 白居易《官舍闲题诗》:“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宋 欧阳修《试笔·学书工拙》:“每书字……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稍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销日,何用较其工拙?”

销镕xiāoróng亦作“销熔”,是指熔解,熔化,融合的意思。《元典章新集·刑部·偷盗》:剥下银皮,销鎔银两。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序》要以韫玉违时,销熔岁月,非龙见之日所暇也。清·李渔《蜃中楼·献寿》:“任把身脂鼎鑊销鎔尽,须知龙身可醢,龙性难驯。”

销神流志

xiāoshénliúzhì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明·杨慎《冶容诲淫》:“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

销声避影

xiāoshēngbìyǐng

犹言销声匿迹。唐·孙揆《令应传》:“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销声避影,而自困如是。”

销声敛迹

xiāoshēngliǎnjì

犹言销声匿迹。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销声匿迹

xiāoshēngnìjì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

销铄

xiāoshuò

削弱,减弱。宋玉《九辨》: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销算

xiāosuàn

结算;决算。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既无多学博洽之官,综核齐理,又无簿籍数目可考,以凴销算。”清 洪昇《长生殿·驿备》:“送分例,落下些折头;造销算,开除些马匹。”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解给》:“其未完款项……若未经销算,亦不宜轻发该房。《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人或非笑之,而不知其销算良难也。

销亡

xiāowáng

消失失败,灭亡。《庄子·天地》:“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冥。”汉·武帝《李夫人赋》:“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退思《广东人对于光复前途之责任》:“只见人口之销亡,不闻生计之充裕。”

销息

xiāoxī

①消息。消长,生灭。《汉书·李寻传》:“臣闻月者,众阴之长,销息见伏。”②消除。 唐 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书》:“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 郑振铎《桂公塘十五》:“ 李庭之是认识的;见了面,剖析明白,也许误会便可销息。”

销厌

xiāoyàn

抑制并消灭。《汉书·王嘉传》:“今云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注:“厌音一涉反。”

销忧xiāoyōu同消忧。《文选》卷十一,三国 王仲宣(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王粲字仲宣,于汉末动乱中南依荆州刘表。他在《登楼赋》中有“聊暇日以销忧”语,以抒忧思怀乡之情,后遂用为登高思乡之典。唐.李峤《原》诗:王粲销忧日,江淹起恨年。

xiāo I.

用刀切去或割去:皮。刮。②东北方言,是打人、揍人的意思,网络游戏、贴吧中使用得较多:欠(欠打的意思)。还有一个同义的词是“扁”。 II. 参见xuē。

削迹

xiāojì

亦作“削跡”。削除车迹。潜逃。《庄子·让王》:“夫子再逐於鲁,削迹於卫,伐树於宋。”《晋书 武帝纪》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明 李贽《复周南士书》:“然削迹伐木,饿陈畏匡,其得免者亦幸耳,非胜算也。”清 钱谦益《康文初六十寿序》:“至如余之不肖,削迹窜逐,固无足道者。”②消踪匿迹。谓隐居。《庄子·山木》:“削迹捐势,不为功名。”《后书·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跡归愆,请命乞身。”《北齐书·杨愔传》:“愔遂弃衣冠於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自称刘士安,入嵩山,与沙门曇謨徵等屏居削迹。” 清 顾炎武《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诗》:“削迹行吟久不归,修门旧舘露先晞。”

xiāo

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如“遥自在”。 

逍遥

xiāoyáo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天运》逍遥,无为也。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宋 苏轼《凌虚台记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西游记第八十回》引唐僧径入深林,逍逍遥遥,行经半日,未见出林之路。

逍遥法外

逍遥事外

xiāoyáofǎwài

xiāoyáoshìwài

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我们决不允许那些贪污腐化分子逍遥法外。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南朝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逍遥物外

xiāoyáowùwài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

逍遥自娱

xiāoyáozìyú

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逍遥自得

逍遥自在

xiāoyáozìdé

xiāoyáozìzài

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自在:自由;舒适。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四回:倒不如院长,放下名心,逍遥自在。茅盾《森林中的绅士》:“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xiāo

生丝;生丝织物;绸布:绡头(古代束发的头巾)。绡巾(丝巾,薄纱巾);绡衣(用绫绡制成的衣裳)。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绡不知数。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聊斋志异 西湖主》才至半山,闻鸣镝声,方疑听间,有二女郎乘骏马来,骋如撒菽,各以红绡抹额,髻插雉尾。

xiāo I.

螵蛸”piāoxiāo:螳螂的卵块。产在桑树上的叫“桑螵蛸”,可入药。又名“蜱蛸”。 II. shāo“蟰蛸”xiāoshāo:蟢子(蜘蛛的一种)。

xiāo

“肖”意为“变细变小”。“鬼”和“肖”联合起来表示“一种鬼,其形体上大下小”。《抱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後,夜喜犯人,名曰魈。呼其名,则不能犯也。山东民间视为恶鬼,方志中多载春节燃爆竹以驱山魈事。如《商河县志》:“正月元旦……五更燃爆竹,以驱山魈。”

魈魅xiāomèi

魈鬼。在古代文献中,魈魅被用来描述一种神秘的鬼怪,常常与山川精怪、疫神等相关联。《花月痕第五回》怎的这空山中有此丽人,难道青天白日,山魈木魅敢公然出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