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

①有道德的,有才能的,好:贤明。贤德。贤能。贤良。贤惠。贤淑。贤哲。贤人。圣贤。礼贤下士。作动词表示夸奖某人贤能,或把某人视为贤人或贤君。《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晋书 武帝纪》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②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贤弟。贤侄。贤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③贤于:超过。《战国策·赵策四 说赵太后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④意动用法,作及物动词,认为是贤人。《汉书 王莽传》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

贤不肖

xiánbùxiào

喻指好还是不好。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四》执法擅威福,故贤不肖混淆,贤不肖混淆,则奸邪肆,贤人伏而不出。

贤才

xiáncái

亦作“贤材”。才智出众的人。《尚书·咸有一德》:“仕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刘宝楠《正义》:“贤才,谓才之贤者。”《晋书·刘弘传》:“弘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敍用。”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材有抑而未用。”《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令戒飭官吏,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章炳麟《辨诗》:“至於哀窈窕,思贤材,言辞温厚,而蹈厉之气存焉。”

贤臣

xiánchén

贤明的臣子。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贤从

xiáncóng

对人堂兄弟的敬称。 南朝宋 何承天《与宗居士论释慧琳 白黑论 书》:“近得贤从中郎书,説足下勤西方法事。”《梁书·刘遵传》:“大同元年,卒官。皇太子深悼惜之,与遵从兄阳羡令孝仪令曰:贤从中庶,奄至殞逝,痛可言乎!”《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三》(袁绍)谓(孙)策曰:“孤用贵舅为丹阳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贤达

xiándá

贤能通达之人;有才德、声望的人。唐 李白《行路难 其三》:“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贤东xiándōng对他人主人的敬称。《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今夕且宿寒舍。若贤东知君至此,而妾不能为一款曲,惶愧殊甚!”明 李开先《忆游南内记》:“茶罢,将入席,张葛二子目予曰:‘何不请之贤东,先游而后觴乎?’”《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与郎君贤东乃乡邻姻姬,郎君即是通家了。

贤豪

xiánháo

贤明豪迈。贤士豪杰。《史记·刺客列传》:“荆軻 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自此谏净路绝,贤豪解体刘向《说苑·政理》:“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鏐》:“起乃为置酒,悉召贤豪为会,阴令术者徧视之,皆不足当。”宋 苏轼《东坡志林·柳宗元敢为诞妄》:“其称温之弟恭亦贤豪絶人者。”明 许三阶《节侠记·开宗》:“公子贤豪,将军义侠。”《明史·俞大猷传》:“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贤君

xiánjūn

①贤明的君主。《国语·越语上》:“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宋 秦观《国论》:“若以功业言之,则始皇之英伟杰特,又非武帝之可比也,然而万世之下,号始皇为暴主,称武帝为贤君。”《清史稿·礼志三》:“且蜀至初唐不乏贤君,安可闕略!”②指封建时代贤明的贵族或地方官。王充《论衡·定贤》:“信陵、孟尝、平原、春申,食客数千,称为贤君。”《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絳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寧俱死耳!’”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卷一》:“人臣得称圣君、贤君,晋 曹攄一县号曰圣君。薛宣传‘属县各得贤君’是也。”

贤俊xiánjùn

同“贤雋”;“贤儁”;“贤嶲”。才德出众。才德出众的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贤良

xiánliáng

有德行的人;才德兼备的人。《庄子·说剑》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推举文学之士充选。亦为“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的简称。《汉书 王莽传》元寿元年,日食,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深颂莽功德,上于是征莽。

贤良方正

xiánliángfāngzhèng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被举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予官职。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不同,性质无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史记·孝文本纪》:“及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晋书 武帝纪》(咸始四年十一月)己未,诏王公卿尹及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旧唐书·裴度传》:“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科,对策高等,授河阴县尉。”明 归有光《三途并用议》:“国初用人,有徵聘,有经明行修,有人材,有贤良方正,有才识兼人,有楷书,有童子诸科。”清 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贤路

xiánlù

贤人仕进之路;指有才能者做官晋升的途径。避贤路。《晋书 元帝纪》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

贤能

xiánnéng

贤良有才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夫庆赏之行,所以褒崇勋旧,旌显贤能,以永无疆之休。

贤明

xiánmíng

有才德有见识;有才德有见识的人。贤明知书。《战国策·燕策二》:"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故世必有圣智之君,而后有贤明之臣。"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李少师贤妻》:"性贤明,有礼节。"

贤妻良母

贤母良妻

xiánqīliángmǔ

xiánmǔliángqī

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鲁迅《坟 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贤契xiánqì

长辈对子侄辈或先生对门生弟子的爱称。《水浒传第十六回》公孙胜道:吾闻江湖上多人曾说加亮先生大名,岂知缘法却在保正庄上得会贤契。《封神演义第十五回》茶罢,员外问曰:“贤契,将小女说与何人?”

贤卿

xiánqīng

古代夫妇间的爱称。 明 汤显祖《牡丹亭·幽媾》:“贤卿有心恋於小生,小生岂敢忘于贤卿乎!”《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魏生答道:“功名二字,是俺本领前程,不索贤卿忧虑。”②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陈白尘《大风歌 第一幕:“贤卿,带他去办!”

贤人

xiánrén

①有才德的人。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②浊酒的别名。

贤身贵体

xiánshēnguìtǐ

指身分高贵。《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贤圣

xiánshèng

①道德才智极高。道德才智极高的人。《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史记 淮阴侯列传》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史记 孝文本纪》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史记 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盖太姜渊智非常,虽太王之贤圣,亦与之谋。”《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唐 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周京赫赫,成康之至教蔑闻;鲁国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宋 洪迈《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清 昭槤《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郁达夫《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②佛;菩萨。③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宋 林逋《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贤人”。

贤士

xiánshì

有才能的人。《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贤士之处世。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贤守

xiánshǒu

贤明的地方官。宋 苏轼《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间,郡有米斗直五六百钱者, 孝宗闻之,即罢其守,更用贤守,此今日所当法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时方艰危,州郡获全者无几,正赖贤守以循抚之。

贤首山

xiánshǒushān

山名。在河南省信阳县西南,亦名贤隐山。南朝梁 沉约《鼓吹曲·贤首山》:“贤首山,险而峻。”《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衍间道夜发,与太子右率萧誄等,径上贤首山,去魏军数里。”《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后遣徐玄庆进据贤首山,魏绝其粮道,衆惧,莫敢援之,惟帝独奋请先进。乐府鼓吹曲名。《隋书·音乐志上》:“曲思悲翁改为贤首山,言武帝破魏军於司部,肇王迹也。”

贤淑xiánshū形容女子德性佳美。指德性佳美的女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妻王氏夫人,乃是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贤贤易色

xiánxiányìsè

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贤贤:尊重贤德。《史记·太史公自序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贤彦

xiányàn

德才俱佳的人。《晋书·忠义传·嵇含》:“帝壻王弘远华池丰屋,广延贤彦。”《资治通鉴 宋纪二》辄当暂归朝廷,展哀陵寝,并与贤彦申写所怀。唐 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旧唐书·高骈传》:“且唐虞之世,未必尽是忠良;今巖野之间,安得不遗贤彦。”

贤懿

xiányì

贤良美好。亦指贤美的人。《觅灯因话·翠娥语录》:“自来人议魏晋浮靡,人物放旷,自妾观之,殊觉贤懿。”《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懿德皇后,享封大国,作配先朝,虽不及临御之期,已夙彰贤懿之美。”

贤胤

xiányìn

贤良的子孙。王粲《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功绩未卒,太公殂陨,贤胤承统,以继洪业。”《东周列国志第五回》:“何不兴师打破周城,废了今王,而别立贤胤?”

贤友

xiányǒu

良友。《论语·季氏》:“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徐干《中论·贵验》:“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用为对他人朋友的美称。明 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这几件可都要借光於贤友。”

贤哲

xiánzhé

贤明的人。《后汉书 刘表传》何意奄然迷沈,堕贤哲之操,积怨肆忿,取破家之祸!《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并启土宇,并受备物,所以表章元功,殊异贤哲也。《晋书 景帝纪》方今宇宙未清,二虏争衡,四海之主,惟在贤哲。《晋书 文帝纪》自是以来,功薄而赏厚者,不可胜数,然贤哲之士,犹以为美谈。《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故贤哲之后,牧伯征于四方,神武之君,大监治乎万国。《西游记》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贤知

xiánzhī

①贤明多智。《管子·七法》故贤知之君,必立於胜地。《后汉书·蔡邕传》方今圣上宽明,辅弼贤知,崇英逸伟,不坠於地。②贤明多智的人。汉 董仲舒《贤良策二》至於殷纣,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后汉书·刘盆子传》愿得退为庶人,更求贤知,唯诸君省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杨)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临淮甸,此正贤知驰骛不足之时,愿率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亲征之议。

贤姊xiánzǐ

对他人姐姐的敬称。晋 陆云《答车茂安书》:“尊堂忧灼,贤姊涕泣。”晋 陆云《答车茂安书》:“尊大夫贤姊上下,当为喜庆,歌舞相送,勿为虑也。”《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岳夫人道:“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姊长途跋涉?决难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