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裂缝:xià(裂缝)。缝大而墙坏。《资治通鉴 周纪三》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② 感情上的裂痕:嫌。有。仇。《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弘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资治通鉴 魏纪六》吴太子和与鲁王同宫,礼秩如一,群臣多以为言,吴主乃命分宫别僚;二子由是有隙。③ 闲,空:地(空地)。农。 ④ 机会,空子;漏隙:乘。 《孙子·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隙大墙坏

xìdàqiánghuài

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隙地

xìdì

空着的地方;空隙地带:广场上人山人海,几无隙地。在路旁隙地种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下令安抚司所莅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

隙驹xìjū比喻光阴易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五》光阴如隙驹,陈秀才风花雪月了七八年,将家私弄得干净快了。参见“白驹过隙”。
隙恼xìnǎo

因感情的裂痕或怨恨而产生的发怒或烦闷。《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

隙屋

xìwū

坏漏的屋舍。

隙穴之窥

xìxuézhīkuī

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掞区区抱蝼蚁之忠,逞隙穴之窥,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请册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隙宇

xìyǔ

亦作“隟宇”。犹隙屋。唐 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问材焉取,则隙宇是迁。”唐 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欵其门,愿佣隟宇而处焉。”

隙中观斗

xìzhōngguāndòu

隙:门隙,门缝。从门缝中看争斗,比喻不能看到整个情况。宋·苏轼《超然台记》:“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①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带。②姓。《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吕(甥)、郤(芮)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③同“”。汉 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庄子·人间世》吾行郤曲,无伤吾足。《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后与公子辄相谀噱,前郤渐释。《聊斋志异 折狱》邑人胡成,与冯安同里,世有郤。《聊斋志异 席方平》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郤,羊先死。

郤曲

xìqǔ

亦作“郄曲”。曲折,屈曲。《庄子·人间世》吾行郤曲,无伤吾足。晋 戴凯之《竹谱》:“弓竹如藤,其节郄曲,生多卧土,立则依木,长几百寻,状若相续。”章炳麟《訄书目录》:“幼慕独行,壮丁患难,吾行郤曲,废不中权。”

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修禊。禊帖(《兰亭序》的别称)。《资治通鉴 梁纪十九》三月,甲申,(侯)景请上禊宴于乐游苑,帐饮三日。

禊事

xìshì

禊祭之事。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晋书·王羲之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岁修禊事,召界河战棹为竞度,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 张孝祥《拾翠羽》词:"禊事才过,相次禁烟追逐。" 王恽《清明日锦堤行乐》诗:"浪说兰亭禊事修,年年春好锦堤游。"

禊饮

xìyǐn

谓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宴聚。南朝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旧唐书·中宗纪》:“三月甲寅,幸临渭亭修禊饮,赐羣官柳棬以辟恶。”宋 柳永《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 清 吴梅村《画兰曲》:“何似杜陵春禊饮,乐游原上采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