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戲 | xì I. | ①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②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③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II.hū於(wū)戏:同“呜呼”。 |
戏笔 | xìbǐ | 随意戏作的诗文书画。《红楼梦》第三八回:“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
戏彩娱亲 | xìcǎiyúqīn | 比喻孝养父母。《艺文类聚 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着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学琼林 卷二 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
戏墨 | xìmò | 犹戏笔。宋 陆游《风流子词》:“更乘兴素紈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明 马愈《马氏日抄·蟹芦图》:“据案观之,羣蟹交错,将若入人怀袖。戏墨之妙,乃至如此,真不可得也。”《镜花缘 第一回》故于灯前月夕,长夏余冬,濡毫戏墨,汇为一编。参见“戏笔”。 |
戏弄 | xìnòng | 耍弄,捉弄。不愿为此受戏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戏弄臣。《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瞻视审定,不好戏弄,深沈有大度。 |
戏下 | xìxià | 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戏,通“麾huī”。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项梁渡淮, 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裴駰集解引徐广曰:“戏,一作麾。”《汉书·李广传》:“广歷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餘年,得赏赐,輒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英师乘胜长驱,直泊乌涌,湖南镇筸总兵祥福拒战不克,与其戏下二将赴敌死之。”《资治通鉴 汉纪一》夏,四月,诸侯罢戏下兵,各就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汉王之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 |
戏谑 | xìxuè | 以诙谐的话取笑,开玩笑。《诗·卫风·淇奥》:“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謔兮,不为虐兮。” 汉徐干《中论·法象》:“君子口无戏謔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謔之行,行必有检。”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 卷二》:“蜀昔有术士,精於谈天,尤善戏謔。” 明徐渭《漱老谑墨》诗:“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謔涂花卉。” 高云览《小城春秋 第三五章》:“新郎新妇喜逐颜开的接受客人的戏谑和祝贺,满屋子是笑声。” |
戏适 | xìshì | 游戏消遣。《南史·王僧虔传》:“父曇首,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僧达跳下地作彪子;时僧虔累十二博棊,既不坠落,亦不重作;僧绰採蜡烛珠为凤凰。” |
戏狎 | xìxiá | 嬉戏;调戏。《史记·循吏列传》:"(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犂畔。"《北齐书·王昕传》:"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一》古迪好戏狎,不修绳检,膂力过人,善击鞠。《西游补 第六回》:"这个猢狲果然可恶,竟到藤榻边来,把妾戏狎。"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小姑谴侮》:"其令郎返浙,过小姑山,入庙题诗,有戏狎之语。" |
戏言 | xìyán | 开玩笑的或不当真的话。唐·元稹《遣悲怀三首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戏责 | xìzé | 赌债。《宋书·谢弘微传》:“(谢)混女夫殷叡素好樗蒱,闻弘微不取财物,乃滥夺其妻妹及伯母两姑之分以还戏责。”谢氏累世财产,充殷君一朝戏责,理之不允,莫此为大。 |
阋 | xì | 争吵:阋墙(引申为内部不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本朝骨肉暌阋,诸侯背叛,则或有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本朝骨肉暌阋,诸侯背叛,则或有之。 |
阋墙 | xìqiáng | 亦作“鬩墻”。阋为争吵。 语本《诗·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墙,外御其务。”谓兄弟相争于内。后用以指内部相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阋墙亲弟兄。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使遭兄弟之变者尽如是,鬼尚有鬩墻之衅乎。” 郭沫若 《贺日本内山书店成立三十周年纪念》诗:“如何垄断居奇者,尾逐妖星惯鬩墻。”呼吁两岸不应兄弟阋墙,要共创双赢。 |
阋墙谇帚 | xìqiángsuìzhǒu | 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
阋墙御侮 | xìqiángyùwǔ |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二回:凡我国民,务念阋墙御侮之忠言,懔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携,忍此小嫌,同扶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