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膝盖骨(亦称“髌骨”)。护膝。屈膝。膝眼。膝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膝。《山海经·海外北经柔利国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

膝袒

xītǎn

膝行肉袒。表示投降请罪。《梁书·袁昂传》:“自承麾旆届止,莫不膝袒军门,惟僕一人敢后至者,政以内揆庸素,文武无施,直是东国贱男子耳。”

膝下荒凉xīxiàhuāngliáng

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形容没有子女或子女很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想到自己又是膝下荒凉,无儿无女,不觉动了个同病相怜的念头。


膝行

xīxíng

亦称膝步。古代交际礼仪。即跪着向前行走以表示尊敬或畏服。上古时代已有此俗。《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九回》:“(吴王)夫差乃命(文)种入见。(文)种膝行而前,复申前说,加以卑逊。”《聊斋志异 段氏》遂治具邀兄嫂至,夫妇皆膝行,出金偿兄,兄不受,尽欢而散。

膝行而前

xīxíngérqián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车驾将至椷阳宫,先令使者传报,秦王膝行而前,见了太后,叩头大哭,太后亦垂泪不已。”鲁迅《理水》:“‘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膝行匍伏

膝行蒲伏

xīxíngpúfú

伏地爬行。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清·赵执信《海鸥小谱·长句》:“绮罗红粉轻于尘,膝行匍伏擎金樽。”

膝行肘步

xīxíngzhǒubù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元·无名氏《谇范叔》第三折:待到来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见。

膝痒搔背

xīyǎngsāobèi

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你这种膝痒搔背的做法真是滑稽可笑。汉 桓宽《盐铁论 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膝语蛇行

xīyǔshéxíng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①兴起,兴盛。《晋书 武帝纪》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②和乐:怡。笑。国家熙盛。③古同“”,福,吉祥。④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光明,明亮;作动词表示赐予光亮的名号。唐 韩愈《争臣论》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⑥古同“”,嬉戏。《庄子·马蹄》:“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熙朝

xīcháo

兴盛的朝代。使王朝兴盛。宋 陈师道《贺翰林曾学士书》:"兄弟相望,乃平世之荣光;鲁卫同升,亦熙朝之故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诸蛮愿以二十七州、一百三十五县为本路羁縻,实为熙朝盛事。 张居正《寿陈松谷相公》:"诚旷世之希逢,熙朝之盛典也。"《文选·陆机》:"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吕延济注:"熙,兴也。"


熙皞xīhào

和乐;怡然自得。《封神演义 第九十八回》景星庆云,熙熙皞皞,真是太平景象。明 唐寅《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 明 张四维《双烈记·策勋》:“喜朝廷清平再逢,臣工相庆熙皥中。”严复《主客平议》:“熙皥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熙来攘往

xīláirǎngwǎng

熙、攘:喧闹、纷乱的样子。人来人往;喧闹纷杂。人们熙来攘往地汇集在广场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只见这弄堂里面,熙来攘往,毂击肩摩;那出进的轿子,更觉络绎不绝。参见“摩肩接踵”。


熙隆

xīlóng

兴盛。《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诸葛恪得承祖考风流之烈……并履忠勤,熙隆世业。”《资治通鉴 晋纪一》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文选·潘岳《杨仲武诔》:“伊子之先,奕叶熙隆。”吕延济 注:“熙,兴也。言累世兴盛也。”宋 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诗》:“圣贤会合若符契,坐致四海登熙隆。” 明 张居正《进帝鉴图说疏》:“当国家熙隆之运,而其亡也忽焉。”


熙熙

xīxī

温和欢乐的样子。热闹的样子。《老子·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左传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余,则熙熙而乐。李朝《威柳毅传》笑语熙熙。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纷杂貌。《六韬文韬盈虚》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史记.贷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又《日者列传》:“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熙熙攘攘

xīxīrǎngrǎng

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亦“攘攘熙熙”。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熙熙攘攘,都为利来;蚩蚩蠢蠢,皆纳祸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奴婢废止议》原夫天地之生人也,熙熙攘攘,初无贫富之区别,即无贵贱之等级。” 杨朔 《生命泉》这许多野物杂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现出一派升平景象。亦省作“ 熙攘 ”  孙仁孺 《东郭记·由君子观之》君不见尽处熙攘名利中。” 张抗抗 《北极光》从那熙攘而拥挤的集市穿过去,起码可以晚半点钟到达照相馆。


熙雍

yōng

和乐貌。南朝宋 何承天《社颂》称物平赋,百姓熙雍。


熙载

xīzǎi

颜师古 注:“熙,兴也;载,事也。”指弘扬功业。《尚书·舜典》: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孔传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尧之事者。汉书·叙传下》:畴咨熙载,髦俊并作。南朝梁 陆倕《新刻漏铭》:乃置挈壶,是惟熙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李师中言:臣愚不肖,亦未忘旧学,陛下(宋神宗)欲为富国强兵之事,则有禁暴丰财之;欲为代工熙载之事,则有利用厚生之道。


古代的一种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