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 I.

①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宋 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③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④“慰”的古字。安抚;慰问。《汉书‧韩安国传》:“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犹颇可得,以尉士大夫心。”《后汉书‧杨赐传》:“宜惟夏禹卑宫,太宗露台之意,以尉下民之劳。”《晋书 武帝纪》: “遣兼侍中张侧、黄门侍郎硃震分使扬越,尉其初附。”⑤姓。II.①尉迟:复姓。②尉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尉纳

wèinà

安抚结纳。《资治通鉴·献帝建安二年》:“会詔以布为左将军,操復遗布手书,深加尉纳。”

尉佗

wèituó

亦作“尉他”。即赵佗。佗曾任秦南海郡尉,故称。《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司马贞索隐:“尉,官也;他,名也。”《三国志·吴志·陆瑁传》:“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三国志·吴志·士燮传》:“当时贵重,震服百蛮, 尉他不足逾也。”。”《晋书 武帝纪》昔汉文、光武怀抚尉佗、公孙述,皆未正君臣之仪,所以羁糜未宾也。《资治通鉴 唐纪一》袭志怒曰:“吾世继忠贞,今江都虽覆,宗社尚存,尉佗狂僭,何足慕也!”清 戴名世《书许荣事》:“既不为逐鹿之谋,又不为尉佗之计。” 

wèi

①使人心里安适:慰问。慰劳。慰勉(安慰鼓励)。慰唁(慰问死者家属)。慰留。慰藉。安慰。劝慰。抚慰。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二》:“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②心安:慰志(宽慰自己的心情)。宽慰。欣慰。③愤怒。《说文》慰,一曰恚怒也。④抑郁。《庄子·外物》螴蜳不得成,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沈屯,利害相摩。参见“hūn”⑤ 病。《庄子·盗跖》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

慰安

wèi’ān

形容对人或事物的一种关怀心态。安抚,安慰。汉 荀悦汉纪·平帝纪》时民皆饥愁,州县不能慰安,又不得擅发兵,故盗贼寖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五年》丁丑,加刘希暹、王驾鹤御史中丞,以慰安北军之心。《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宜趋还京师。

慰存

wèicún

犹慰问。安慰存问。《孔丛子·抗志》:“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偏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於寡人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太皇太后因欲下诏慰存反侧,吕公著以为宜然,遂从之。清 周亮工《何省斋太史诗 序》:“予被废以来,谢客却埽,门庭萧寂,惟省斋何太史时时慰存。”

慰吊

wèidiào

对遭遇丧灾之事的人表示慰问。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见云萝扶婢出,凄然慰吊:‘妾欲留君,但母丧未卜窀穸。可怀牒去,到郡自投,保无恙也。’” 

慰诲

wèihuì

安慰教诲。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勤勤,有踰骨肉。”吕向注:“慰诲,谓慰劳诲教也。”《三国志·魏志·文昭甄皇后传》“文帝纳后于鄴,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

慰结

wèijié

抚慰结纳。《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愚谓国之旧人,宜恢江海之量,有以慰结其心,以立覆篑之基,成九仞之功…《新唐书·郑畋传》:“时诸镇兵在寰内尚数万,无所归, 畋招来之,厚加慰结。”

慰藉

wèijiè

安慰,抚慰。《后汉书·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聊斋志异 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刻日为之营兆

慰勉

wèimiǎn

慰问勉励。《隋书·高祖纪下》:“上勑斥候,不得輒有驱逼,男女参厠於仗卫之间,逢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慰勉而去。

慰情胜无

wèiqíngshèngwú

作为自我宽慰的话。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慰省

wèishěng

犹慰问。《三国志·蜀志·杨仪传》:“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禕往慰省之。”

慰绥

wèisuí

犹慰安。《汉书·谷永传》:“敕劝农桑,毋夺农时,以慰绥元元之心。” 宋 叶适《上孝宗皇帝札子》:“陛下感念家祸,始初嗣位,葺两淮,理荆襄,慰绥蜀道,安集归正人。”

慰喻

慰谕

慰諭

wèiyù

①抚慰;宽慰晓喻。《列子·周穆王》:“(老役夫)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復役,人有慰喻其懃者。”《三国志·魏志·张鲁传》:“太祖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喻。”《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会翟辽、张愿继叛,北方骚动,(谢)玄谢罪,乞解职,诏慰谕,令还淮阴。《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孙谦)至郡,开布恩信,蛮、獠翕然怀之,竞饷金宝;谦皆慰谕,不受。《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使太傅谘议参军崔光伯出城慰劳,其兄(崔)光韶曰:“城民陵纵日久,众怒甚盛,非慰谕所能解,家弟往,必不全。”《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及至并州,慰谕将士,措辞款实。宋 苏舜《钦答杜公书》:“笔墨精劲,慰諭曲折,深开忧灼烦苦之抱。”清 王韬《琉球朝供考》:“明太祖遣使慰諭。”②谓解释宽慰。《汉书·东方朔传》:“朔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諭。”

慰悦

wèiyuè

①安抚而使之悦服。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卷二》:“接抚初附,慰悦远近。” 唐 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明年,加检校常侍,廉问湖外,理潭如商,罔不慰悦。”《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臣以六镇遐僻,密邇寇戎,欲以慰悦彼心,岂敢导之为乱。”《资治通鉴 唐纪四》初,骠骑将军王怀文为唐军斥候,为(王)世充所获,世充欲慰悦之,引置左右。②犹安慰。叶圣陶《倪焕之十五》:“你我互相鼓励,互相慰悦。”③快慰。明 方孝孺《答胡怀秀才》:“去冬之长安,见唐愚士,为之欣喜;又於愚士舍见足下文章,益觉胸中慰悦。”王统照《山道之侧》:“鸣琴峡的水流声是令人慰悦与想念的,可是刹那中便过去了。”

wèi

①茂盛,荟聚,盛大:然成风。为大观。蓝(晴朗天空的颜色)。②文采华丽:云蒸霞

蔚成风气

wèichéngfēngqì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蔚跂

wèiqí

雄浑多姿。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见临潁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清 钮琇《觚賸·逸老堂对》:“词既悲壮,书復蔚跂。”

蔚起

wèiqǐ

兴旺地发展起来:人才蔚起。《聊斋志异 促织》(成名)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蔚然

wèirán

形容繁荣或盛行。该地青年习武已蔚然成风。②草木茂密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唐 柳宗元《永州八记·袁家渴记》:“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三》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苏曼殊 《遯迹记》:“池流清净,草木蔚然。”文采华美。南朝宋 谢灵运《答纲琳二法师书》:“藻丰论博,蔚然满目。”唐 柳宗元《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见何旨趣之博大,词采之蔚然乎!” 清 顾炎武《赠萧文学企照》诗:“率尔好为文,蔚然富枝叶。”

蔚然成风

wèiránchéngfēng

形容某件事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讲文明讲礼貌的新风尚在我们周围蔚然成风。让学习雷锋在全中国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蔚为大观

wèiwéidàguān

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鲁迅《两地书 五一》:“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

wèi

云彩兴起的样子。

wèi

近海的一种鳗鱼。《集韵》纡贵切,音尉。鱼名。似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