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 wàng | ①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②拜访:看望。拜望。探望。③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礼记·中庸》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汉书 苏武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④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老者。《资治通鉴 晋纪三》吴之旧望,随才擢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夫望轻不足服士夫,则众怨并兴;德薄不足理阴阳,则天戒垂示。《聊斋志异 遵化署狐》忽有一望诣阙声屈,言妻子横被杀戮。⑤向,朝着:望东走。⑥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望夜。引申为“满” 《庄子·德充符》: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望人之腹:使人肚满,即让其饱腹)《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张禹以老病罢,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⑦埋怨,责备:怨望。《国语·越语下》: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韦昭注:“怨望于上而天又夺之食。”《庄子·让王》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资治通鉴 秦纪三》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⑧ 姓 |
望白署空 | wàngbáishǔkōng | 谓为官者只署文牍不问政务。参见“望空①”。 |
望拜 | wàngbài | 言极其恭敬。遥望拜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八十一》是月,元廉希宪至江陵,阿尔哈雅率其属望拜尘中,荆人大惊。 |
望表知里 | wàngbiǎozhīlǐ |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 |
望尘 | wàngchén | 看见飞扬的尘土。亦喻捕风捉影或观察到细小的征候。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是以高世之士,望尘而旋迹;轻薄之徒,响赴而影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择骁果以自随,委疲懦以临阵,阵势稍动,望尘先奔,士卒从而大溃。 |
望尘拜伏 | wàngchénbàifú | 解释见“望尘而拜”。《北史·魏任城王云传》:“时高肇权重,天下之士望尘拜伏。”范文澜《<唐代佛教>引言》:“神秀所到之处,王公士庶望尘拜伏,每天受上万人的礼拜。” |
望尘奔北 望尘奔溃 | wàngchénbēnběi wàngchénbēnkuì | 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
望尘而拜 | wàngchénérbài | 亦“妄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晋书·潘岳传》:“与石崇等诌事贾谧,每侯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资治通鉴 后周纪一》(楚王)马希崇帅弟侄迎(南唐的边)镐,望尘而拜,镐下马称诏劳之。 |
望尘不及 望尘莫及 | wàngchénbùjí wàngchénmòjí |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歇后语:驴子跟马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宋·叶适《周君南仲墓志铭》:“故朋昔类,望尘不及,皆靡弛而逝矣。” |
望尘靡及 | wàngchénmíjí | 解释见“望尘莫及”。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
望尘僄声 | wàngchénpiàoshēng | 谓仅依耳闻,不察实情。僄,通“剽”。掠取。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
望尘遮道 | wàngchénzhēdào | 班师回新野,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 |
望尘追迹 | wàngchénzhuījì |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 |
望穿秋水 | wàngchuānqiūshuǐ |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犹望穿双眼。言望归之切。秋水,喻清澈的眼波。元·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
望祠 | wàngcí | 遥望而祭。《史记·孝武本纪》:“临勃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三国魏 何晏《景福殿赋》:“岁三月,东巡狩,至于许昌,望祠山川。”参见“望祀”。 |
望道 | wàngdào | 谓敬慕有道之人。《孟子·离娄下》:“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明 徐渭《代云南策问 之五》汤之执中立贤,与文之视民望道,武之不泄不忘,并非事也,心也。 |
望帝 | wàngdì | 相传战国末年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为蜀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西山,蜀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杜宇,为望帝。事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 卷五六》引应劭《风俗通》:“鳖令至岷山下,已復生,起见蜀望帝。”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萇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李善注引蜀记:“蜀人闻子规鸟鸣,皆曰望帝也。”唐 杜甫《杜鹃行》:“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宋 杨万里《和张功父闻子规》:“仲宣久作登楼赋,望帝更吟当殿声。”鲁迅《秋夜有感诗》:“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
望帝啼鹃 | wàngdìtíjuān | 指杜鹃鸟的悲啼,多用以渲染哀怨、思归的愁情。相传战国时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他为蜀国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后禅位给臣子,自己则退隐居住在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到春天时昼夜不停地悲鸣,其啼声非常的凄切,直到口中吐血为止。元关汉卿《窦娥冤》: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
望断 | wàngduàn | 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宋 苏轼《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宋 秦观《满庭芳》词:“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宋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宋 谢逸《江神子》:“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 词》:“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望断白云 | wàngduànbáiyún | 形容想念父母。《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望而却步 | wàng’érquèbù | 看到困难或危险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强敌或困难时就退缩不前。却步:向后退却。明 徐光启《复周无逸学宪》:“且以裕蛊所为,思之痛心,望之却步。”秦牧《象和蚁的童话》凡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条件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望而却步。 |
望而生畏 | wàng’érshēngwèi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孙犁《远的怀念》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望而生畏。 |
望风 | wàngfēng | ①为进行秘密活动的人守望、观察动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时诸道望风捃摭流人,以为奇货,惟(王)趯能与流入调护,海上无薪粲百物,趯辄津置之,其后卒以此得罪。②听到风声;见到动静、气势。望风款伏。《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旧题 李陵《答苏武书》:“且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有司望风,莫敢忤旨。”《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自(曹)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孙)权迎之。《晋书 文帝纪》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榆中以西,望风震服,羌戎来驰,回首内向,东诛叛逆,全军独克。《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帝麾军直进,(高阿)那肱望风退散。③瞻望并想见其风采。《汉书 杜钦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望风影附,抗疏称藩,兼纳纤絺南方之贡,普遣诸将来还本朝。 |
望风捕影 | wàngfēngbǔyǐng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老舍《四世同堂》:“不论怎幺不近情理,他都信以为真,并且望风捕影的把它们扩大,交给日本人。” |
望风承旨 望风希指 | wàngfēngchéngzhǐ wàngfēngxīzhǐ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因此有些州县望风承旨,借着应酬外国人以为巴结制台地步。” |
望风而遁 | wàngfēngérdùn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 |
望风而靡 | wàngfēng’érmǐ | 刚见面就恭敬从命。形容对方威严之至 |
望风而逃 | wàngfēngértáo |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风:风声;气势。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以百万之众,闻吾之名,望风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汝、颖、光、黄等处,有土寇王善作乱,聚兵五十万,抢掠子女玉帛,杀人放火,甚是猖獗,官兵望风而逃。 |
望风而降 | wàngfēngérxiáng |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凌力《少年天子》第七章:“一些州县官望风而降,未必和江南科场案杀人过多无关。” |
望风披靡 | wàngfēngpīmǐ | 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 |
望风扑影 | wàngfēngpūyǐng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你不要望风扑影,妄加判断。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望风希旨 望风希指 | wàngfēngxīzhǐ |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
望风响应 | wàngfēngxiǎngyīng | 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英雄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广宗,改易守令,冀州长吏无不望风响应,开门受之。” |
望峰息心 | wàngfēngxīxīn |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望夫台 | wàngfūtái | 思夫而站在高处望夫归。多处有望夫台,譬如湖北省石首市内楚望山与绣林山交界处,是“绣林十景”之一,主要景点有夫人塑像。该景点是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望夫君刘备的故地,望夫台上有一道深深的脚印。唐 李白《长干行 其一》:“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
望衡对宇 | wànghéngduìyǔ | 门户相对;可以互相望见。形容彼此住得很近。我和小伟家住在一条弄堂里,而且是望衡对宇。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
望湖楼 | wànghúlóu | 古楼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宋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宋 辛弃疾《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词》:“欲説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邓广铭笺注引临安志:“望湖楼在钱塘门外一里,一名看经楼。乾德五年钱忠懿王建。” |
望祭 | wàngjì | ①遥望而祭。《尚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孔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羣神谓丘陵坟衍,古之圣贤者皆祭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二》丙子,金以祈雨,望祭岳镇、海渎于北郊。②特称祭山川。《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泰山、河、海。 |
望江楼 | wàngjiānglóu | ①古迹名。为唐薛涛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在成都市东锦江南岸,已辟为望江楼公园。有崇丽阁、濯锦楼、吟诗楼、薛涛井等胜景,附近有薛涛墓。②临江而得名的楼。唐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望郡 | wàngjùn | 地理位置重要的郡邑;有声望的郡邑。《晋书·孝武帝纪》:“三吴奥壤,股肱望郡。”宋 曾巩《母陈氏追封颍川郡太夫人制》:“陪京望郡,俾定新封,服我命书,尚其不泯。” |
望空 | wàngkōng | ①犹言望白署空。谓为官者只署文牍不问政务。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吕延济注:“望空谓不识是非,但望空署白而已。”②谓凭白无据。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那婆娘舌剌剌挑茶斡剌,百枝枝花儿叶子,望空里揣与他箇罪名儿。”③向着空中。《四游记·玉帝设宴会群臣》:“刘天君大喜,望空拜谢。”《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广东家里,他家亲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谢了老爷的恩。” |
望空捉影 | wàngkōngzhuōyǐng |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只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
望履 | wànglǚ | 求见的谦词。《庄子.盗跖》:"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陆德明释文:"司马本幕作'綦'﹐云:言视不敢望跖面﹐望履结而还也。" |
望梅阁老 | wàngméigélǎo | 喻徒有虚名之官。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
望梅止渴 | wàngméizhǐkě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
望门寡 | wàngménguǎ | 旧时谓女子未嫁而夫死。亦用以称未嫁而夫死的女子。《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説亲?”《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比及将次成亲,那小官人没福死了,担搁了这小娘子做了个望门寡。” |
望门投止 | wàngméntóuzhǐ | 望:看。投止:投宿。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后泛指在仓猝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聊斋志异 尸变》一日昏暮,四人偕来,望门投止。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
望其肩项 | wàngqíjiānxiàng |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议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
望其项背 | wàngqíxiàngbèi | 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通常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贵妃艳史演义 第十八章》:虽洛水神妃,无从望其项。 |
望气 | wàngqì | 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史记 孝文本纪》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史记 孝武本纪》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侯其气云。《汉书·宣帝纪》:“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繫者,轻重皆杀之。”《晋书 元帝纪》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明 都穆《都公谭纂 卷上》:“友谅中流矢死,两军莫之知,道人望气,语上曰:‘友谅死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听到军中传说 闯王的花马剑‘通灵’,夜间拔出来往往有一道异光上射斗、牛之间,凡是懂得望气的人们都能看见。” |
望乞 | wàngqǐ | 犹请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望乞爷台为顾某薄面周全则个。 |
望前 | wàngqián | 望日之前。《水浒传第一○六回》:“此时正是八月中旬,望前天气,那轮几望的明月,照耀的如白昼一般。” |
望秋先零 | wàngqiūxiānlíng |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唐·宋璟《梅花赋》:“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 |
望阙 | wàngquē | ①仰望宫阙。喻怀念天子。唐 白居易《与崇文诏》虽殿邦之寄重,诚欲藉才;而望阙之恋深,固难夺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陈)寅妻杜氏饮药自杀,寅朝服望阙,焚香号泣。 |
望日 | wàngrì | 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孟春望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五》帝(宋高宗)奏曰:“臣疾作,已奉表起居,容臣望日趋诣。”清 林觉民《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
望实 | wàngshí | ①名声和实际;威望和实力。望实俱重。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南朝梁 江淹《王仆射加兵诏》:“宜增威饰,以崇望实。”宋 苏轼《平王论》:“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於蛮越,望实皆丧矣。”梁启超《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考》:“大抵於同宗族之中,择其最贤明有望实者而立之。”②指名实相副的人。晋 裴启《语林》:“苏峻新平,温庾诸公以朝庭初復,京兆宜得望实,唯孔君平可以处之。”《晋书·桓彝传》:“丹杨尹温嶠上言:‘宜城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桓彝可充其选。’” |
望祀 | wàngsì | ①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祇之礼。《周礼·地官·牧人》:“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甡毛之。”郑玄注:“望祀五岳、四镇、四瀆也。”《周礼·春官·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郑玄注:“望祀,谓有牲粢盛者。”孙诒让正义:“此望祀通含类造禬禜之神,则似不专据四望,与牧人义微异也。”《汉书·文帝纪》:“昔先王远施而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於朕躬,不为百姓,朕甚媿之。”《晋书 文帝纪》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扫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唐 杨炯《四陵峡诗》:“楚都昔全盛,高丘煊望祀。”②遥望祭祀。《史记·秦始皇本纪》:“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嶷山。”《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甲子,辽主望祀木叶山。” |
望岁 | wàngsuì | ①盼望丰收。饥饿而盼望谷熟。《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杨伯峻注:“岁谓丰收。” 晋潘岳《藉田赋》:“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唐 褚亮《享先农乐章·舒和》诗:“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宋 曾几《苏秀道中》:“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帝(宋高宗)曰:“朕累日寝食不安者,岂特为国无储蓄而望岁之心甚切!” 《聊斋志异 莲香》(桑)生羸卧空斋,思莲香如望岁。②满一岁。即周岁。晋潘岳《皇女诔》:“迎时夙智,望岁能言。” |
望望 | wàngwàng | ①瞻望貌;依恋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郑玄注:“望望,瞻顾之貌也。”南朝齐 谢朓《怀古人诗》:“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②失望貌;扫兴貌。《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朱熹集注:“望望,去而不顾之貌。” 唐 唐彦谦《感物诗 之一》:“岂无鱼鳖交,望望为所憎。” 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公)以其爱画之心,而为爱才之举,则天下必不致有遗才,如此图中望望而去也。” 茅盾《在公园里》:“到池边去张一眼,‘呀,没有鱼的!’终于踏遍了园里的每一条路,就望望然走了的,是我们的真正老牌国货的小市民。”③急切盼望貌。唐 杜甫《洗兵马诗》:“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处处催春种。”宋 梅尧臣《寄李献甫诗》:“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赵屏山》:“望望吟幐逐去蓬,归程千里雪初融。”④犹看看。 明 汤显祖《紫箫记·就婚》:“俺从不到这楼上,李十郎 一时未来,且同郡主楼上望望。”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于是她抬起头来,望望寂静的树林,望望双门紧闭的古庙,慢慢地站起身来。”⑤指探望。《儒林外史 第二二回》:“閒着无事,去望望 郭铁笔 。” |
望外 | wàngwài | 意料之外的。喜出望外。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望外遭齿舌。《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史生叩头道:不知大人何以有此天恩,出自望外,岂不踊跃!但家有严父,不敢不告。 |
望文生训 | wàngwénshēngxùn | 解释见“望文生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生训耳。” |
望文生义 | wàngwénshēngyì | 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清·张之洞《輶轩转语·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孽海花·第四回》:不论一名一物,都要有切实证据,才许你下论断,不能望文生义。 |
望闻问切 | wàngwénwènqiē |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我们虽是兽医,也要望闻问切。” |
望屋而食 望屋以食 | wàngwūérshí wàngwūyǐshí |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司马贞索隐:“(望屋而食)言其兵蚕食天下,不裹粮而行。”清 戴名世《抚盗论》:“吏斩艾良民,父子兄弟駢首就戮。望屋而食,创立名字,所过千里无鷄犬之声。”亦作“ 望屋以食 ”。宋 叶适《外论一》:“张良、陈平盖策士,而絳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挺大呼望屋以食之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 |
望夕 | wàngxī | 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江陵旧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帝自毕谅阴,以启圣院太宗降诞之地,圣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为制。”《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七十四》先是望夕,内侍董宋臣引西湖妓入禁中。 |
望乡 | wàngxiāng | 望见故乡;遥望故乡。亦借指思乡。《礼记·奔丧》:“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緦麻即位而哭。”南朝齐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唐 刘长卿《登台远眺诗》:“古臺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唐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望幸 | wàngxìng | ①谓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汉书·食货志下》:“而郡国皆豫治道,修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宫储,设共具,而望幸。”南朝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后湖作诗》:“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唐 杜牧《阿房宫赋》:“縵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明 瞿佑《归田诗话·咏炭诗引 郭矮梅 咏帘》:“思归梁燕心长切,望幸宫娥眼欲穿。”②希望侥幸之事。《焦赣 易林·讼之遯》:“疾贫望幸,使伯行贩,关牢择羊,多得大牂。” |
望峰息心 望岫息心 | wàngfēngxīxīn wàngxiùxīxīn |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明·袁宏道《与管东溟书》猜嫌忽至,谤议遂成,足下深居避影,不肖亦望岫息心。 |
望眼 | wàngyǎn | 远眺的眼睛;盼望的眼睛。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 岳飞《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宋 卢祖皋《宴清都 初春》:“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元 本 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嗟命薄,叹年艰,含羞忍泪向人前,只恐公婆悬望眼。”明 刘基《蓦山溪·晚春词》:“无计春暉,漫赢得、遮人望眼。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清 吴伟业《观蜀鹃啼剧有感》:“花发春江望眼空,杜鹃声切画帘通。”李广田《山水》:“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参见“望眼欲穿”。 |
望眼将穿 望眼欲穿 | wàngyǎnjiāngchuān wàngyǎnyùchuān | 形容期盼亲人归来的迫切心情。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宋·杨万里《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诗:“饥望炊烟眼欲穿,可人最是一青帘。”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妻父母望眼将穿,既蒙壮士厚恩完聚,得早还家为幸。”清·李渔《巧团圆·得妻》:“只为天人互逼使报德,公心变作私图,望眼将穿,如何人杳音疏。”参见“眼(成)穿”。参见“眼穿肠断” |
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 | wàngyángértàn wàngyángxīngtàn | 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兴:产生。本意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如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成语“望洋兴叹”易生误解,以为“望洋”就是望着海洋,叹其浩渺无际。不知道“望洋”为连绵形容词,义寓声内,不可扣这字讲,所以也允许作“望阳”或者“望羊”。望也不是望观,以音求之,当即“惘”也。望洋者,迷惘之貌也,既非非用目视不可,亦与海洋无涉。亦可“望洋可愧”。 明·唐顺之《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叹,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太古之籍,一隙难窥,知宝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 |
望夜 | wàngyè | 农历十五日之夜。《资治通鉴 梁纪十五》东魏仪同尔朱文畅与丞相司马任胄、都督郑仲礼等,谋因正月望夜观打簇戏作乱,杀丞相(高)欢,奉文畅为主;事泄,皆死。《隋书·柳彧传》:“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新唐书·陈玄礼传:“正月望夜,帝将出游。” |
望夷 | wàngyí | 秦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东南,因东北临泾水 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赵高迫杀秦二世于此。西汉·贾谊《治安策》夫望夷之事,二世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后汉书 袁绍传》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命,威福由已,终有望夷之祸,污辱至今。 |
望影揣情 | wàngyǐngchuāiqíng |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
望云之情 | wàngyúnzhīqíng |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望秩 | wàngzhì | 谓按等级望祭山川。《汉书 王莽传中》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 |
望中 | wàngzhōng | 视野之中。瞭望之中。想望之中。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望重 | wàngzhòng | 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刘景素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唐周贺《赠姚合郎中》诗:"望重来为守土臣,清高还似武功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非得望重德劭之远师之维护,亦不能风行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辽使尝过大名,谓(寇)准曰:“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书?”准曰:“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耳。” |
望子 | wàngzǐ | 某些店铺门前挂的标明经营行业的标志。《水浒传第四回》智深离了铁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 |
望子成龙 | wàngzǐchénglóng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家长要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