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ó

①口袋:负书担橐。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其他愿执鞭负橐,奔走效劳,又有壶叔等数十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赵师闻之,执道隆属吏,录其橐,得金钱三万馀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妖术》:“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聊斋志异 王兰》(贺)才去,以百金在橐,赌益豪。《聊斋志异 馎饦媪》媪撩襟启腰橐,出馎饦数十枚,投汤中,历历有声。②橐驼:即“骆驼”。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③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橐,橐以牛皮”。《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河东民烧石炭,家有橐冶之具,盗铸者莫可诘。④通“驼”,谓腰背弯曲。《聊斋志异 药僧》俄觉肤若裂,筋若抽,项缩腰橐,而阴长不已。《聊斋志异 馎饦媪》见一媪,可八九十,鸡皮橐背,衰发可数。

橐甲束兵

tuójiǎshùbīng

即“櫜gāo甲束兵”。收藏盔甲、弓箭的口袋。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橐鞬

tuójiān

橐,弓箭鞬盒的外皮囊。鞬,马上装弓箭的器具。弓矢橐鞬。《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知相州汪伯彦亟以帛书请王(康王赵构)如相,躬服橐鞬,部兵以迎于河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二》巴延属橐鞬,擐甲胄,与百官父老导入,咸俯伏称万岁,即叩首劝进。

橐鞬相随

tuójiānxiāngsuí

比喻象橐包着鞬一样,相互追随,永不分离的。《前汉演义 第二十六回》大众齐声道:"丞相托大王福庇,安好如常,惟念大王栉风沐雨,亲历戎行,恨不得橐鞬相随,分任劳苦。

橐金

tuójīn

囊中之金。宋 叶适《詹鲁山解元以寿母求诗》:“九十人稀有,追懽尽橐金。” 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而槖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拥冠盖扬扬闾里间矣。” 《聊斋志异 念秧》既而史与黄谋博赌,共牵吴,遂各出橐金为质。清 戴名世《唐允隆传》:“族人有相仇害,允隆出己橐金为排解,争遂以息。” 

橐囊

tuónáng

指盛粮食的口袋。《诗·大雅·公刘》:“乃裹餱粮,于橐于囊。”郑玄笺:“乃裹粮食於橐囊之中。”《胭脂血·赴援》:“橐囊先罄将何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炊。”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但他觉得地方还不够,又才准备起粮食在橐囊里面,又准备起弓矢干戈斧钺,要到邻近去辟土开疆。”

橐泉宫

tuóquángōng

秦宫殿名。《三辅皇图·宫》:“《皇览》曰秦穆公冢在橐泉宫祈年观下。”亦省称“橐泉”。宋 苏轼《凌虚台记》:“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宋 陆游《无题》诗:“结绮诗成江令醉,橐泉梦断沉郎愁。”

橐梠

tuó

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又说是筐头和铲子。《庄子·天下篇》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

橐驼

tuótuó

同“槖驼”。骆驼。《山海经·北山经》:“其兽多橐驼,其鸟多寓。”东方朔《七谏·乱》:“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史记·苏秦列传》:“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廏。”唐 杜甫《哀王孙》:“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资治通鉴 宋纪七》魏主(拓跋焘)不饮河南水,以橐驼负河北水自随。《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二》(哥舒)翰每遗使入奏,常乘白橐驼,日驰五百里。《资治通鉴 后周纪四》帝(后周世宗柴荣)自攻之,命内殿直康保裔帅甲士数百,乘橐驼涉水,太祖皇帝(赵匡胤)帅骑兵继之,遂拔之。清 吴伟业《田家铁狮歌》:“槖驼磨肩牛礪角,霜推雨独枯藤缠。”

橐驼之技

tuótuózhījì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明·田汝元《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马塍艺花如艺粟,橐驼之技名天下,往往发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

槖槖

tuótuó

象声词。多状硬物连续碰击声。《聊斋志异 秀才驱怪》顷之,板上橐橐,似蹅蹴声,甚厉。 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阿福笑了一笑,再要说话,听见房门外靴声橐橐,仆妇们忙喊道:老爷进来了!

橐籥

tuóyuè

亦作“橐爚”。①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此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气机的功能。《老子 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吴澄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於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扁於内者,籥也。”②喻指造化,大自然。③喻指本源。④生发,化育。晋 陆机《文赋》:“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宋 李纲 《序》:“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三者浑沦而不相离……刻雕众形,橐籥万物,自有形至於无形,自有心至於无心。”

橐载

tuózǎi

谓袋装车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於陵水。”清 龚自珍《最录中论》:“若乃倾匡量芝,到橐载大药,其徐氏中论耶?”

tuó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史记·李斯列传》:“建翠凤之旗,树灵鼉之鼓。”《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葬于鼋鼍蛟龙之腹者,比比而有,有司名曰乌蜒户。参见“鼋鼍yuántuó”。

鼍鼓/鼉皷

tuógǔ

①用鼍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宋 张元干《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鼍鸣声。

鼍龙

tuólóng

即鼍。见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一·鼍龙。》俗称猪婆龙,是鳄鱼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