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 tuī | ①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推车。推搡。推拿。推倒。推敲。顺水推舟。②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推头。推土。③使事情开展:推广。推行(xíng)。推动。推销。④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寻求,探索,推求。推及。推究。推导。推论。推测。推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于是敕外穷推之,咸言有一小人衣黑衣,大呼于市曰:“官今大赦。”⑤往后挪动(时间上):推延。推移。⑥辞让,脱卸:推让。推却。推委。推辞。⑦举荐,指出某人优点:推许。推重(zhòng)。推举。推崇。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宋 贺铸《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聊斋志异 考城隍》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 ⑧让出,献出:推恩。推心置腹。⑨根据;运用。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
推按 | tuī’àn | 推究审问。《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先帝每察竟解之奏,常留心推按,是以狱无寃囚。”《资治通鉴 齐纪一》推按,果虚,诏(邵)安、(张)攀皆赐死,二子各鞭一百。《资治通鉴 梁纪三》(北魏宣武)帝召(元)愉入禁中推按,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旧唐书·方伎传·崔善为》:“自是有四方疑狱,多使善为推按,无不妙尽其理。”《太平广记卷二一六》引《命定录·蒋直》:“公至縉云郡却廻,当有一緋一緑一碧人来相推按。” |
推本溯源 | tuīběnsùyuán | 探索根源,寻找原因。做学问必须下一番推本溯源的功夫。 |
推波助澜 | tuībōzhùlán |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严复《论世变之亟》即或漏吞舟之鱼,而已暴鳃断鳍,颓然老矣,尚何能为推波助澜之事哉! |
推阐 | tuīchǎn | 阐发。唐 韩愈《论佛骨表》:“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宋 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大懼智不足以究測高遠,文不足以推闡精微。”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士能推闡本朝之法意以相誡語者,謂之師儒。”郭沫若 《十批判书·荀子批判》:“这些,我们都且留在下边细细加以推阐吧。” |
推陈出新 推陈致新 | tuīchénchūxīn tuīchénzhìxīn | 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泛指排除旧的,创出新的。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陈:仓储存的旧粮。《明史 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陈毅《题〈围棋名谱精选〉》诗:研究棋艺,推陈出新。《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清·曹庭栋《养生随笔·晨兴》:“每日空腹食淡粥一殴,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 |
推诚 | tuīchéng | 以诚心相待。推诚待物,物亦归心。推诚不疑。参见“物”。《资治通鉴 魏纪一》(黄)权曰:“臣与刘(备)、葛(诸葛亮)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窃疑未实,请须。”《淮南子·主术训》:“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象形。”《魏书·高祖纪下》:“凡为人君,患於不均,不能推诚御物。”《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于是帝推诚接下,务从宽厚,事有不便者咸蠲省焉,群情始服。《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左庶子吴兢上表,以为:“陛下(玄宗李隆基)曲受谗言,不信有司,非居上临人推诚感物之道。《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五》上(德宗李适)乃遣中使谕之曰:“朕本性甚好推诚,亦能纳谏。”宋 欧阳修《刘公墓志铭》:“推诚自信,不为防虑。”《清史稿·文宗纪》:“给事中苏廷魁疏请推诚任贤,慎始图终。”茅盾《虹七》:“如果人家能够推诚相与,那她即使受点牺牲,也很甘心。” |
推诚不饰 | tuīchéngbùshì | 推诚相见,毫不掩饰自己。比喻对人诚实,毫无虚假之意。《三国志·蜀志·谯周传》:“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 |
推诚布公 | tuīchéngbùgōng |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亦使士大夫识得行记己用世规模,须在推诚布公,集谋广益。”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为今之计,惟有蒙汉合力,推诚布公,结合共和政治。” |
推诚接物 | tuīchéngjiēwù | 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晋书·刘元海载记》:“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 |
推诚相见 | tuīchéngxiāngjiàn | 指以真心对待人。推:展示;诚:诚实的心意。同学之间应该推诚相见。《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
推诚置腹 | tuīchéngzhìfù | 解释同“推心置腹”。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吾推诚置腹,何愁彼不宾服?” |
推崇备至 | tuīchóngbèizhì | 清·曾朴《孽海花 第八回》:“所谈西国政治、艺术,石破天惊,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
推调 | tuīdiào | 推托;推辞。《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玄德曰:‘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明 唐顺之《牌》:“打贼如救焚,不得于此时尚以兵粮不足、火药缺少为推调也。”《西游记第九十二回》须得四位同去才好,切勿推调,倘一时一位拿他不住,却不又费事了? |
推东主西 | tuīdōngzhǔxī | 犹言推三阻四。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你休推东主西,可甚么‘三从四德’,那些个‘家有贤妻’。” |
推敚 | tuīduó | 犹推移。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马其昶校注:“岂言四时之运行,岂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
推恩 | tuī’ēn | ①广施恩惠;移恩。《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清史稿·高宗纪五》:“尊大行皇太后諡号为孝圣宪皇后,推恩普免钱粮一次。”清 方苞《狱中杂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②帝王对臣属推广封赠,以示恩。唐 白居易《与王承宗诏》:“在法虽有推恩,相时亦恐非便。”宋 曾慥《高斋漫录》:“外家有合推恩,乞疏示姓名,即降处分。”《明史·职官志一》:“凡封赠……七品以上皆得推恩其先。”清 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三年,克復金陵,推恩有功之臣,赏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
推而广之 | tuīérguǎngzhī |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灭。 |
推分 | tuīfēn | 谓守分自安。《晋书·王导传》:“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 唐 钱起《山园栖隐诗》:“守静信推分,灌园乐在兹。” |
推锋 | tuīfēng | 摧挫敌人的兵刃。谓冲锋。泛指用兵、进兵。《宋书 本纪武帝上》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推锋而进,平山阴,(孙)恩遁还入海。 |
推服 | tuīfú | 赞许佩服。晋 陶潜《孟府君传》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唐 韩愈《欧阳生哀辞》詹於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令(李)雄等下山招募军民,旬日,得万馀人,择众所推服者领之,诡称土豪,屡与蒙古兵战,被创,召还。 |
推干就湿 | tuīgānjiùshī | 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同“推燥居湿”,“就湿移干”。《孝经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絶少分甘。”《聊斋志异 马介甫》男儿志在四方,尤须内助。同甘独苦,劳尔十月呻吟;就湿移干,苦矣三年笑。 |
推沟 | tuīgōu | 推入沟壑之中。语本《孟子·万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 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后以“推沟”为悯民之。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推沟之念,如有不足;纳隍之心,无忘宿寤。”《周书·武帝纪下》:“一物失所,有如推沟。”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紫宸兢履薄,丹扆念推沟。”宋 王令《上杭帅吕舍人诗》:“推沟常己任,躋域定民皆。” |
推毂 | tuīgǔ | ①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将帅国之爪牙,推毂授帅,则闻之矣;天子御正衙,赐卮酒而亲劝之,未之前闻。②推动;协助。③荐举;援引。《晋书 愍帝纪》然后推毂钟(会)邓(艾),长驱庸蜀,三关电埽,而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七》(韩)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完颜守贞)又喜推毂士类,接援后进,金主(完颜景)疑其有党,又为胥持国所间,遂出知济南府,仍命即辞。 |
推故 | tuīgù | 借故推辞,推托。谁也不许推故不来。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
推官 | tuīguān | 官名。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五代沿袭唐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七》夏,四月,安德节度推官李佑,唐庄宗曾孙也,上书求便官以洒扫陵庙,因改授西京留守推官。 |
推己及人 | tuījǐjírén |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能够搞好团结。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
推己及物 | tuījǐjíwù | 同“推己及人”。宋·程颢《二程遗书》第11卷:“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清·陈忱《水浒后传》第39回:“少师之言,正合儒者‘推己及物’之道。” |
推检 | tuījiǎn | 审问追查。《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坚于是推检引(赵)掇等为国卿者,降其爵。《晋书·山涛传》:“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受赂,皆见推检。”《北齐书·祖珽传》:“事发,文宣付从事中郎王士雅推检。” |
推结 | tuījié | 推诚结交。《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江淮间人咸向之”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有周瑜者,与策同年,亦英达夙成,闻策声闻,自舒来造焉。便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北史·张煚传》:“隋文帝为丞相,煚深自推结。” |
推襟送抱 | tuījīnsòngbào |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南朝 梁 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清·陆以湉《冷庐杂识·严比王》:“严比王太守与余同受业于沈鹿坪师,推襟送抱,情谊独敦。” |
推鞫 | tuījū | 亦作“推鞠”。审问。《隋书·裴蕴传》:“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 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 宋 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 |
推勘 | tuīkān | ①审问。《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孝宗准本,即复三畏旧职,命复推勘各奸复旨。参见“勘问”。②考察;推求。 |
推枯折腐 | tuīkūshéfǔ | 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
推梨让枣 | tuīlíràngzǎo | 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推梨让枣”谓兄弟友爱。《资治通鉴·唐高宗上元元年》:“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 |
推聋作哑 推聋妆哑 推聋作哑 | tuīlóngzuòyǎ tuīlóngzhuāngyǎ tuīlóngzuòyǎ | 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元·无名氏《闹铜台 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第四十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的兄弟?”明·杨珽《龙膏记·罗织》:“张无颇,你不要推聋妆哑,这是丞相书中言语。” |
推轮捧毂 | tuīlúnpěnggǔ | 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明·无名氏《精忠记·告奠》:“生不能请功受赏,推轮捧毂,拜将登坛。”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2回:“如萧相国‘推轮捧毂’故事。” |
推让 | tuīràng | 逊让;推辞。谁坐上席,客人们互相推让。《汉书 王莽传》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宋 欧阳修《朋党论》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
推刃 | tuīrèn | 《公羊传·定公四年》:“父不受诛,子复讎,可也。父受诛,子复讎,推刃之道也。”何休注:“一往一来曰推刃。”谓父罪当诛而子复仇,仇家之子亦必报复,则形成一往一来的循环报复。后用“推刃”泛称用刀剑刺杀或复仇。《后汉书·臧洪传》:“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宋 王安石《郭解》诗:“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 明 吴廷翰《瓮记·诸葛亮》:“夫圣人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况人且委任而反袭取,延之入室而遂推刃乎!” |
推排 | tuīpái | ①宋、金、元时三年一度核实厘正赋役的法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欲择能吏前往,逐州考核盐井盈亏之数。先与推排等第,随其盈亏多寡而增损之。②排斥;排挤。汉 王充《论衡·书虚》孔子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③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④谓随着岁月推移。南朝齐 王僧虔《戒子书》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复推排人闲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⑤排列;排列推算。宋 陆游《春社有感》诗: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朱子语类 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伏羲天然意思。 |
推迁 | tuīqiān | ①推移变迁。晋 陶潜《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復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唐 骆宾王《萤火赋》:“委性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 宋 陆游《自嘲诗》:“岁月推迁万事非,放翁可笑白头痴。” 明 汪道昆《诗薮 序》:“世有推迁,道有升降。” 清 顾炎武《羌湖引》:“历数推迁小嬴缩,天行有餘或不足。”②推故迁延;推迟。《晋书·王羲之传》:“復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宋书·王弘传》:“为尒推迁,覆败将及,就无人事之愆,必有阴阳之患。”《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何不早劝唐公举兵,而推迁不已。” 胡三省注:“推迁,言推故迁延也。”《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公(萧道成)若小复推迁,则人望去矣。 |
推敲 | tuīqiāo |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宾客嘉话录》)。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
推穷 | tuīqiónɡ | 推研穷究。《周书·明帝纪》:“自周有天下以来,虽经赦宥,而事迹可知者,有司宜即推穷。”《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一》望都失利,帝(宋真宗赵恒)语近臣曰:“用兵固有胜败,然此战颇闻有临阵公然不护主帅,引众先遁者。若不推穷,何以惩后!”宋 曾巩《责御史制》:“属吏推穷,狱辞明具。”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如今俺肯推穷到底胡追究?思量定不必闲合口。”《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行计次第手法歌》:“持针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松。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
推求 | tuīqiú | ①寻求;探索。《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劒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劒,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等法》“作鱁鮧法”原注:“昔武帝逐夷至於海滨,闻有香气而不见物,令人推求,乃是渔父造鱼肠於坑中,以至土覆之,香气上达。”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宋儒事事言理,此理从何处推求耶?”孙中山《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由中国和俄国革命的结果不同,推求当中原因,便是我们的一个大教训。”②追究。推求细故。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惧陈公借此以为辞召之柄,则朝廷推求,罪必相及。”《资治通鉴 唐纪十四》契何力疮重,上(李世民)自为傅药,推求得刺何力者高突勃,付何力使自杀之。 |
推三宕四 | tuīsāndàngsì | 推:推托;宕:拖延。形容一再推托拖延。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原来仑樵欠了米店两个月的米帐,没钱还他,那店伙天天来讨,总是推三宕四,那讨帐人发了急,所以就吵起来。” |
推三推四 | tuīsāntuīsì | 解释同“推三阻四”。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7回:“你这家伙胆小怕死,还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个人也敢去!”浩然《艳阳天》第47章:“我们农业社给你讨点经验你都推三推四,到底没把实盘子端给我们。” |
推三阻四 | tuīsānzǔsì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出山》:“有的装聋作哑,甚至被点将点到头上,还推三阻四。” |
推赏 | tuīshǎng | ①迁官给赏。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九》元昊所部之人能归顺者,并等第推赏。《宣和遗事 后集》及贼平,平仲之功冠军,不愿推赏。《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三年》沿江制置副使司言屯田倍收,官属文庆洪等推赏有加。②推誉赞赏。宋 黄庭坚《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作诗盛推赏,明珠计斛量。” |
推食解衣 | tuīshíjiěyī |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聊斋志异 丁前溪》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 |
推数 | tuīshù | ①推度情理。《孔丛子·记问》:“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以物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汉书·徐乐传》:“关东五穀不登,年岁未復,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②推算运数。《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王莽篡后,文公推数,知当大乱。”李贤注:“推历运之数也。” |
推涛作浪 | tuītāozuòlàng | 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
推天抢地 | tuītiānqiǎngdì | 形容乱推乱搡。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
推挽 | tuīwǎn | ①前牵后推,使物体向前。后泛指搬运,运输。在山上推挽巨石以助战。②推荐;引荐。推挽才秀。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
推亡固存 | tuīwánggùcún |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尚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孔传:“有亡道则推而亡之,有存道则辅而固之。”《左传·襄公十四年》:“亡者侮之,乱者取之。推亡固存,国之道也。”《汉书·宣帝纪赞》:“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狄)仁杰上疏以为:“近贞观中克平九姓,立李思摩为可汗,使统诸部者,盖以夷狄叛则伐之,降则抚之,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此近日之令曲,经边之故事也。” |
推贤 | tuīxián | 推荐贤人。《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晋书 王羲之传》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明 陈子龙《赠钱牧斋诗》:“作直称遗古,推贤更得邻。” |
推贤进善 | tuīxiánjìnshàn | 推荐贤士,引进好人。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宋·王谠《唐语林·赏誉》:“是时文学相高,当途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
推贤乐善 | tuīxiánlèshàn | 推崇贤人,爱好善事。《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
推贤让能 | tuīxiánràngnéng | 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晋书 刘寔传》在朝之士相让于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推贤让能之风从此生矣。 |
推详 | tuīxiáng | 仔细推究。推详起来,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既未必是程某,你地方人必晓得李方家的备细,与谁有仇,那处可疑,该推详得出来。 |
推心 | tuīxīn | ①以诚相待。推心置腹。《资治通鉴 魏纪四》君与公琰推心从事,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刘向《列女传·明德马后》:“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 唐 司空图《与台丞书》:“且自古推心,苟不望报於其人,则未有不坚於著效者。” 《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九》伏见陛下(宋仁宗)推心御物,端拱渊默,群臣各以其事有所疏奏,陛下不复询访利害,考察得失,一皆可之。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六》:“介甫曰:‘陛下以他人为密,而独隐于臣,岂君臣推心之道乎?’”清 吴伟业《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②推戴之心。唐 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
推心置腹 | tuīxīnzhìfù | 谓以至诚待人。《东观记·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唐 白居易《七德舞诗》:“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明 焦竑《玉堂丛语·规讽》:“李侍郎绍,江西安福人,与人交,必推心置腹,务尽忠告。”清 蒋士铨《临川梦·遣跛》:“大人若推心置腹,叟虽衰疾,尚堪一往。”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十三章》:“这两个人,一路上推心置腹,谈谈说说,不知不觉回到万家老圩。”亦作“推心致腹”。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 |
推许 | tuīxǔ | 推重赞许。《南齐书·王俭传》:“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 明 袁宏道《得家报》:“三哥颇为同儕所推许,近日学问益觉长进。” 清 吴伟业《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读书尚感激,平生慎推许。”秦牧《古讽刺诗今读》:“鲁迅会一再抄录郑思肖的作品,可见对他的诗作是相当推许的。” |
推逊 | tuīxùn | 谦让;谦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太子(赵昚shèn)推逊不受,即趋殿侧便门,欲还东宫,帝(宋高宗赵构)勉谕再三,乃止。《龙图耳录 第二九回》那武生也不十分推逊,不过略为谦让,即便坐了。《雷峰塔奇传第二回》:白氏推逊汉文上座,自设一桌,侧边相陪,小青在旁伺候,殷勤置酒。 |
推言 | tuīyán | 推断论说。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 唐 韩愈《黄陵庙碑》:“故九歌辞谓娥皇为‘君’,谓女英‘帝子’,各以其盛者推言之也。” 清 包世臣《与杨季子论文书》:“马班纪载旧文,多非原本。故史记善贾生推言之论,而班氏引直指以为司马 。” |
推移 | tuīyí | 变化、移动或发展。向大海方向猛力推移的冰川。《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人生天地之间,禀五常之气;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其二》:“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推造 | tuīzào | 指推算命相。明 郑仲夔《耳新·命相》:“萧鸣凤素善星数,以比部郎罢归,道遇张永嘉璁,张使为己推造。” 《聊斋志异 长治女子》瞽云:“适过陈家推造命。” |
推燥居湿 | tuīzàojūshī | 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居湿,绝少分甘。”晋·皇甫谧《自序》:“士安每病,母辄推燥居湿,以复易单。” |
推择 | tuīzé | 推举选拔。《史记·淮阴侯列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南朝宋 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邀世逢辰,谬及推择,恩成曲积,荣秩兼过。”宋 梅尧臣《赐书诗》:“善经有意尊儒甚,推择方知待士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六》初,帝(宋高宗)闻颜真卿之后有居温州者,命守臣推择以闻,得(颜)邵等三人,而彦辉,则真卿十一世孙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今已逾月,未闻推择来上,可令催促。 |
推治 | tuīzhì | 审问治罪。《资治通鉴 魏纪六》或以白(蒋)琬,主者请推治(杨)敏…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六》:“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齎牲币,诣冢弔唁,感其篤终,輒与相见……愿勿推治。”《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殷孝祖负其诚节,陵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寻阳政权)者,孝祖悉欲推治。《北齐书·司马世云传》:“恃叔之势,所在聚敛,仍肆姦秽,将见推治,内怀惊惧。”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三》:“(李彪)覩时政之弊,欲上书论其事。蔡氏之党知之,乃密以告,元长大怒,付狱推治。”元 元怀《拊掌录》:“盖文潜时有僕曹某者,在家作过,亦失去酒器之类,既送天府推治,其人未招承。” |
推舟于陆 | tuīzhōuyúlù |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你这样做就等于是推舟于陆。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
推宗明本 | tuīzōngmíngběn | 指推求、阐明宗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五》:“其道经焉,其德经焉,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报万条于一要。 |
忒 | tuī I. | 太:风忒大。这人忒坏。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朝飞暮捲,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浅!”II.tè偏差,差错:差忒。《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