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ān

①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②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③气候:天气。天冷。④季节,时节:冬天。⑤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⑥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⑦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⑧天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⑨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天性。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⑩丈夫。《仪礼·丧服传》:“夫者,妻之天也。” 《聊斋志异 白于玉》女曰:“远近无不知儿身许吴郎矣。令改之,是二天也。”11. 庇荫者、保护。《庄子·田子方》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

天宝当年

tiānbǎodāngnián

比喻追忆往昔盛事。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唐王朝极盛之时。唐·元稹《元氏长庆集·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天保九如

tiānbǎojiǔrú

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诗经 小雅 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天崩地坼

tiānbēngdìchè

天倾塌,地开裂。比喻异常灾祸、不测变故。形容震天动地的巨响。亦天崩地裂,天崩地坍,天崩地塌,天崩地陷,天崩地解。《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水浒后传》只听得海外一个大炮如天崩地坼的一连响了百余响。

天崩地解

tiānbēngdìjiě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

天崩地裂

tiānbēngdìliè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即使天崩地裂也动摇不了他对党对祖国的一颗忠心。只听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十几层的高楼霎时夷为平地。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天崩地塌

tiānbēngdìtā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

天崩地坍

tiānbēngdìtān

同“天崩地坼”。天崩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的事变或巨大的声响。茅盾《参孙的复仇》:“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整个大殿倒塌!”

天崩地陷

tiānbēngdìxiàn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5回:“周丑孩在水圪凹里,瞧的清,看的明,猛力把雷绳一拉,天崩地陷般的一声巨响,六个敌人应声倒地。”

天表

tiānbiǎo

①犹天外。汉 班固《西都赋》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於天表,似无依而洋洋。②上天显示。《汉书·东方朔传》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③指天子的仪容。天表魁伟。《清史稿·圣祖纪一》(圣祖)天表英俊,岳立声洪。④指天生美好的仪容。明 叶宪祖《素梅玉蟾 第二折》朱楼云渺,玉人天表,终朝掐损情肠,何意得谐欢好

天兵神将

tiānbīngshénjiàng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北军追赶上来,正在万分危急,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砂冲散,那些天兵神将,都乱纷纷堕落阵前。”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20章:“上有天兵神将,为有凡人竟要砍伐荆棘,开山劈路。”

天兵天将

tiānbīngtiānjiàng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以及怎样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无支祁。”

天不假年

tiānbùjiǎnián

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寿命不长。《明史 卷二十一 神宗二》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清·平步青《霞外裙屑 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天不绝人

tiānbùjuérén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8回:“也是天不绝人,放他一条活路。”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也是天不绝人,便遇见这义重恩深的伯父伯母和我师傅父女两人。”

天不憗遗

tiānbùyìnyí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南齐书·褚渊传》:“天不憗遗,奄焉甍逝,朕用震恸于厥心。”

天不作美

天不做美

tiānbùzuòměi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林斤澜《海上仙山》:“可以怨天不作美,可以怪人为成灾。”

天步艰难

tiānbùjiānnán

天步:时运。国运艰难。《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清·赢宗季女《六月霜·负笈》:“天步艰难国步赊,流水无心恋落花。”

天曹

tiāncáo

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南齐书·高逸传·顾欢》:“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唐 薛用弱《集异记·卫庭训》:“岁暮,神谓庭训曰:‘吾将至天曹,为兄问禄寿。’”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清 袁枚《新齐谐·紫姑神》:“妾虽被謫谴,限满原可归仙籍,以私奔故无颜重上天曹。”指仙官。鲁迅《彷徨·高老夫子》:“蕊珠仙子也不很赞成女学,以为淆乱两仪,非天曹所喜。”

天差地远

tiānchādìyuǎn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鲁迅《<准风月谈>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天常

tiāncháng

自然界的常规。明间人常用。背毁天常。唐 韩愈原道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天长地久

tiānchángdìjiǔ

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长地老

tiānchángdìlǎo

亦即天长地久。明·高濂《玉簪记·词媾》:“两情浓同下蓝桥,战兢兢欢娱较少,成就了凤友鸾交,休忘却天长地老!”明·无名氏《庆千秋》第二折:呀呀呀辅助的,锦江山一统丰饶,天长地老。

天长地远

tiānchángdìyuǎn

跟天和地存在的久远。形容时间悠久。宋·苏辙《息壤》:“天长地远莽无极,虽有缺壤谁能皗。”明·汤显祖《紫钗记·花朝合烝》:“对宝鼎香浓,芳心暗祝,天长地远。”

天长日久

tiānchángrìjiǔ

时间长,日子久。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天长日久,这等几间小屋子,弄一对大猱头狮子,不时的对吼起来,更不成事!”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六章:“听说那些窠容易存雨水,天长日久就会锈坏那铁塔。”

天成

tiānchéng

①谓合于自然。《庄子·寓言》:“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七年而天成。’”郭象注:“无所復为。”成玄英疏:“合自然成。”②不假人工,自然而成。妙手天成。《宋书·谢灵运传论》:“至於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宋 曾巩《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沉宗畸《题居庸秋望图诗》:“天成隘阻设雄关,九塞古称兹独壮。”

天成地平

tiānchéngdìpíng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唐 韩愈《圆册尊号表》陛下功崇德巨,天成地平。

天池

tiānchí

①海。《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南朝宋 王韶之《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②天上仙界之池。唐 韩愈《漫作诗之一》:“玄圃珠为树,天池玉作砂。”明 李东阳《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赵光荣《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③指山顶之池。唐 杜甫《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宋 范仲淹《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④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天愁地惨

tiānchóudìcǎn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张平《抉择》:“而一个坏的领导干部,则可以让他下属的地方天愁地惨、疮痍满目……”

天赐

tiāncì

①上天赐与。天赐良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过卫 ……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②天子的赏赐。唐 崔枢《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宋 梅尧臣《送谢舍人奉使北朝诗》:“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天赐良机

tiāncìliángjī

天给的好机会。李晓明《平原枪声》:“你回来得真凑巧,也许是天赐良机,该着回来。”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1回:“乍一听这个消息,立刻感到这是天赐良机。”

天赐之福

tiāncìzhīfú

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我希望有天赐之福。

天从人原

tiāncóngrényuán

谓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

天从人愿

tiāncóngrényuàn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谁知天从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茅盾《子夜》:“他唯一的希望是吴芝生换些别的话来谈谈,而居然‘天从人愿’。”

天摧地塌

tiāncuīdìtā

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天打雷击

tiāndǎléijī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

天打雷劈

tiāndǎléipī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谎话,天打雷劈!”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我告诉了我师父师娘,叫我天打雷劈。”

天大地大

tiāndàdìdà

形容极大。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你大家道她这仇人是谁,真算得个天大地大,无大不大的大脚色。”

天大笑话

tiāndàxiàohuà

能引人发笑的话题。请不要闹出天大笑话来。

天亶

tiāndǎn

帝王的天性。

天道

tiāndào

自然规律;上天的意旨。天道助顺。《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英)赫胥黎著、严译《天演论》天道变化。《经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汉书 杜钦传》天道贵信,地道贵贞;不信不贞,万物不生。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金主(完颜亮)问司天监马贵中曰:“近日天道何如?”《明史·太祖纪三》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天气、气候。元 汉卿《窦娥冤 第三折》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喻世明言 卷一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暑天若穿了他,清凉透骨。此去天道渐热,正用得着。③时分。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 第三折》嫂嫂,更深半夜,你一个妇人家,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来的时候。

天道酬勤

tiāndàochóuqín

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天”指“上天”,“道”指“规律”,“天道”即“天意”,可以引申为客观的规律;“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答、回报,“勤”为“勤奋”。

天道好还

tiāndàohàohuán

天道:天理;好:常常会;还:回报别人。旧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聊斋志异 画皮》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

天道恢恢

tiāndàohuīhuī

恢恢:宽广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西游补》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无情。一切掌善司恶刑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罗网。”

天道宁论

tiāndàonínglùn

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鲁迅《热风·随感录》:“他们一面说些‘怀才不遇’‘天道宁论’的话,一面有钱的便狂嫖滥赌,没钱的便喝几十碗酒。”

天道人事

tiāndàorénshì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元史·谦希宪传》:“因为书与宋四川统制余玠,谕以天道人事,玠得书愧感自守,不敢复轻动。”清·郑板桥《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嗟呼!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tiāndàowúqīn

chángyǔshànrén

上天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天道无私

tiāndàowúsī

天道:天理。指上天公正,不偏袒亲旧。宋·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

天道昭彰

tiāndàozhāozhāng

天道:天理;昭彰:明显。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如此剧贼,却被小孩子算破了,岂非天道昭彰。”《清朝野史大观》第三卷:“乃恶积贯盈,自行败露,此实天道昭彰,可为天下盗窃虚名妄肆异议者戒。”

天德

tiāndé

天的德性,自然本质。《礼记·中庸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庄子·天道》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庄子·刻意》虚无恬淡,乃合天德。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荀子《不苟》: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天地

tiāndì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天地之大。《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自然界。《吕氏春秋 慎行论》天地之精也。《宋书 本纪武帝上》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天地山川。黄宗羲《原君》天地之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震动天地。宋 曾觌《水龙吟》:“银蟾台榭,玉壶天地,参差桂影。”明 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清 洪亮吉《治平篇》天地百法乎。

天地不容

tiāndìbùróng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6章:“多蒙你培植小的,我再不听话,真是天地不容!”

天地长久

tiāndìchángjiǔ

解释见“天长地久”。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天地开辟

tiāndìkāipì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天地良心

tiāndìliángxīn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我对得起天地良心,没有干任何亏心事。

天地经纬

tiāndìjīngwěi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天地剖判

tiāndìpōupàn

犹言开天辟地。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东汉·班固《汉书·陆贾传》:“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天地神明

tiāndìshénmíng

指上天和神灵。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十回:“一生如此,则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死后可见天地神明。”

天地诛戮

天地诛灭

tiāndìzhūlù

tiāndìzhūmiè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如果背叛诺言,就会天地诛戮。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天都

tiān

天帝所居,唐诗中指帝都长安。唐 王维《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天夺之年

tiānduózhīnián

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清·顾贞观《栩园词弃稿》序:“渐有应者,而天夺之年,未口,辄风流云散。”

天夺之魄

tiānduózhīpò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晋书·温峤传》:“天夺其魄,死期将至。”《隋书·杨玄感等传论》:“天夺之魄,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

天恩祖德

tiān’ēnzǔdé

皇上和祖宗的恩德。红楼梦第一回:“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天翻地覆

tiānfāndìfù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天方夜谭

tiānfāngyètán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咬文嚼字、天方夜谭、理想主义。”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你尽可以把这个事当成天方夜谭。”

天放

tiānfàng

放任自然。《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成玄英疏:“直置放任,则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也。”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疏野》:“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宋 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张长史草书頽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明 文徵明《题郭忠恕避暑宫图》:“行笔天放,设色古雅。”

天符

tiānfú

天的符命。谓天廷的诏命。吕氏春秋·知度》:“唯彼天符,不周而周。”汉书·王莽传上》:“天符仍臻,元气大同。”《晋书 愍帝纪》然后推毂钟(会)邓(艾),长驱庸蜀,三关电埽,而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晋书 元帝纪》朕应天符,创基江表,兆庶宅心,襁负子来。唐玄宗《纪泰山铭》:天符既至,人望既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

天府

tiānfǔ

①《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荀子·大略》:“不知而问尧舜,无有而求天府。”《南齐书·顾欣传》:“徵赋有增于往,天府尤贫于昔。”《新唐书·牛僧孺传》:“荒财耗力且百万,终不得范阳尺帛斗粟入天府。”②天然的府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亦可比喻精神府库。《庄子·齐物论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三国志 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晋书·袁乔传》:“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唐 陈子昂《上蜀川军事》:“伏以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燕都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绪言》:“吾广漠美丽最可爱之中国兮!而实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③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唐 康骈《剧谈录·崔道枢食井鱼》:“其后有判词云:‘崔道枢所害雨龙,事关天府,原之不可,按罪急追,所有官爵并皆削除,年寿亦减一半。’”《封神演义 第六五回》:“凤街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④指朝廷。天府:天宫。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隶释·平都相蒋君碑》:“输力王室,以篤臣节。功列天府,令问不已。”唐 皎然《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诗》:“天府登名后,迴看楚水清。”宋·汪洙《神童诗》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天府之国

tiānfǔzhīguó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天府之土

tiānfǔzhītǔ

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天付良缘

tiānfùliángyuán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群英类选 〈鲛绡记 鲛绡会合〉》:“到今日天付良缘重聚首。”

天覆地载

tiānfùdìzǎi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天覆地载之恩,也不负本督师一片厚望。

天赋异禀

tiānfùyìbǐng

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异,特别的,特殊的,不寻常的;禀,赋予。注:“天赋异禀”不同于“天赋异秉”。

天干地支

tiān’gāndìzhī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称为十天干,“”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天纲

tiān’gāng

天的纲维。帝位之统系,王朝之世系。③朝廷的纲纪。《晋书 愍帝纪总论》内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纲解纽。④星名。

天罡

tiān’gāng

①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②星命家指月内凶神。③道教称北斗丛星中三十六星之神。《水浒传第二回》:“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臺。”

天罡地煞

tiān’gāngdìshà

煞名。道书有三十六天罡,配二十四地煞,以为罡炁神煞取用;但是较通行的说法则认为:北斗众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每个地煞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水浒传第十八回》只因一纸闲文字,惹起天罡地煞兵。

天高地厚

tiān’gāodìhòu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门生受恩师三番知遇,今日小小效劳,止可少答科举而已,天高地厚,未酬万一。

天高地迥

tiāngāodìjiǒng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天高地下

tiāngāodìxià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那西门庆吃了一夜酒的人,倒去头,那顾天高地下,鼾睡如雷。”

天高地远

tiān’gāodìyuǎn

形容极其高远。比喻差距特别大。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一边的讨价多,一边的还钱少,差得天高地远。”

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tiān’gāoqìqīng

tiān’gāoqìshuǎng

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宜人。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乐府诗集·唐五郊乐章·白帝商音》:“白芷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元·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今日天高气爽,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郁达夫《雪夜》:“你若于风和日暖的春初,或天高气爽的秋晚,去闲行独步,总能遇到些年龄相并的良家少女。”

天高日远

tiāngāorìyuǎn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宋·秦观《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独婴罪衅,流寓江海,天高日远,自新无路,臣诚私心痛之。”明·邵璨《香囊记·辞婚》:“孤哀自持臣子分,不得当朝亲事君,还思忖,总然是天高日远,怎负君恩!”

天高听卑

tiān’gāotīngbēi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天高听卑,看肯照微。”

天高听下

tiāngāotīngxià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天戈

tiān’gē

①古指帝王的军队。王师。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天戈所麾,莫不宁顺。”《续资治通鉴 元纪四》(汪)忠良曰:“僻陋海隅,何足劳天戈!”②古星名。《宋史 卷四十九 天文志二》天戈一星,又名玄戈,在招摇北,主北方。

天各一方

tiān’gèyīfāng

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魏晋 徐干《室思》:“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宋 苏轼《赤壁赋悠远茫茫。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取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

天根

tiān’gēn

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国语·周语中》:“天根见而水涸。”《尔雅·释天》:“天根,氐也。”郭璞注:“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唐 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诗》:“秋郊天根见,我疆看稼穡。” 自然之禀赋、根性。贾谊《新书·等齐》:“人之情不异,面目状貌同类,贵贱之别,非人天根著於形容也。” 明 唐顺之《与应警庵郡守》:“惟古人为学,坚苦磨鍊,忍嗜欲以培天根,久之则此心凝静,百物皆通。” ③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吾额上无生骨,眼中无守精,鼻无梁柱,脚无天根。”

天工

tiāngōng

天的职任。古以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职事。《后汉书 袁绍刘表列传》既云天工,亦资人亮。天然形成的工巧。与“人工”相对。

天工人代

tiāngōngréndài

天的职责由人代替。《尚书 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择官》:“且选众授能,非才莫举,天工人代,焉可妄加。”

天宫

tiāngōng

上帝或诸神在天上的住所;天国;中国神话中的天上的宫殿。孙悟空大闹天宫。②表示高耸。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天公

tiāngōng

天。以天拟人,故称。宋 刘克庄《卜算子·惜海棠为风雨所损 词》:“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宋 宋自逊《蓦山溪 自述》:“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天公不作美。

天公地道

tiāngōngdìdào

像天地一样公道。形容非常公平合理。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政治自由,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

天关

tiān‘guān

①犹天门。《水浒传第四回》嵯峨仿佛接天关,崒嵂参差侵汉表。②指地势险要的关隘。③指宫廷。④星名。称角星。⑤星名。北辰。⑤星名。称春三月的斗星。⑦星名。称冬月的奎星。

天官

tiānguān

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借指吏部尚书。③泛指百官。④指官职。⑤天文;天象。《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杨何,习道论於黄子。《汉书 霍光传》初,赵平客石夏善为天官。⑥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⑦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⑧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天官赐福

tiānguāncìfú

天官:道教奉天、地、水为三神,天官为其一。祈求降福消灾的吉利话。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王氏听了,就是活神仙送了一个‘天官赐福’条子,笑道:‘你回来了好,这病减了七分之七。’”丰子恺《阿咪》:“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

天冠地屦

tiānguāndìjù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宋 洪迈《容斋五笔 忠义出天资》:“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屦乎!”

天光

tiān’guāng

日光;天空的光辉。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儿女英雄传》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水色天光。②白昼。《老残游记续集遗稿》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③天色。④方言,早晨;天亮。《西游记第十五回》路过宝坊,天色将晚,特投圣祠,告宿一宵,天光即行。⑤天色与湖光。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⑥自然光辉。《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

天光云影

tiānguāngyúnyǐng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定睛一看,草木树石,天光云影,眼前历历可数。”

天寒地冻

tiānhándìdòng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不怕天寒地冻,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天汉

tiānhàn

①书面语称银河。宋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②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前97)。《汉书·李广苏建传》天汉元年。③陕西省汉中市的雅称。汉中南屏大巴山,北依秦岭,中贯发源于此的汉江,而汉江一直被认为是和天上银河对应的一条河,故而汉中又被称为“天汉”。汉中人自称:“天汉儿女”,汉中亦有:“天汉大道”,“天汉广场”。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宋陆游《金错刀行》:“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天和

tiānhé

①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庄子·天道》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庄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红楼梦 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儿,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亦大伤天和之事。”谓人体之元气。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虚怀养天和,肯徇奔走闹。”和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神倦思怠,难全天和

天衡

tiānhéng

①指天子的威权。三国蜀 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②阵名。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筒中有蝇虎子数十,分行而出,为二队,如对阵势。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备也。”③天象名。《吕氏春秋·明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天衡。”高诱注:“云气形状如物之形也。衡,物之气。”

天花乱坠

tiāohuāluànzhuì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法华经 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

天华乱坠

tiānhuáluànzhuì

解释见“天花乱坠”。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

天荒地老

tiānhuāngdìlǎo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唐 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郭沫若《瓶》:“你教我等到将来,是不是要等到天荒地老?”

天潢贵胄

tiānhuángguìzhòu

皇族宗室的子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二十七回》:“其实也可怜得很,他们又不能作买卖,说是说得好听得很,‘天潢贵胄’呢!谁知一点生机都没有,所以就只能靠着那带子上的颜色去行诈了。”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

天昏地暗

tiānhūndì’àn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回只见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天昏地惨

tiānhūndìcǎn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一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五回:“二人各施英勇,奋斗精神,直杀得天昏地惨,日黯山迷。”

天昏地黑

tiānhūndìhēi

解释见“天昏地暗”。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陶行知《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试一看乡村生活,当农忙之时,主妇更是要忙得天昏地黑。

天机

tiānjī

上天的机密。犹天意。《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泛指秘密。一语道破天机。③天赋的灵机,即灵性。《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天机云锦

tiānjīyúnjǐn

天机:天上的织机。云锦:丝织物名,锦丝瑰丽如云彩。天上织出的丝锦。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宋·张炎《词源·杂论》:“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天鸡

tiānjī

神话中天上的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天极

tiānjí

天球上的两点之一,在这两点周围的恒星都呈现周日运动。对于地球,地轴延长和天球相交的两点叫做天极。在北半球的叫北天极,在南半球的叫南天极。②天边;天际。③天然本性。《庄子·盗跖若枉若直,相而天极。

天际

tiānjì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唐 柳宗元《渔翁》:“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宋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宋 周邦彦《西河·金陵词》:“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檣遥度天际。”

天纪

tiānjì

①指时日等。《尚·胤征》:“俶扰天纪,遐弃厥司。”孔传:“纪谓时日。”②上天之纪纲,借指国家法纪。汉 扬雄《博士箴》:“秦作无道,斩决天纪。”《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伪主高纬,放命燕、齐,怠慢典刑,俶扰天纪。唐 李白《古风·殷后乱天纪》:“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明 杨慎《封建》:“蚩尤亦诸侯也,上干天纪,下肆民残。”③星名,属天市垣,凡九星。《晋书·天文志上》:“天纪九星,在贯索东。九卿也,主万事之纪。”

天假良缘

tiānjiǎliángyuán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群英类选·〈分钗记·春游遇妓〉》今朝天假良缘幸,萍水相逢喜不胜,共赴华筳罄此情。

天假其便

tiānjiǎqíbiàn

假:给予。上天给予的方便。形容机会难得。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奈拘职守,不得相从,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岂胜庆幸。”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六回:“虽然错认了先生,也是天假其便。”

天假其年

tiānjiǎqínián

假:给。原意是天意让他生存下来。后多指天意使其延年益寿。《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晋·傅玄《永宁太仆庞侯诔》天假其年,主优其禄。

天假因缘

tiānjiǎyīnyuán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清 黄宗羲《复秦灯岩书》:“然其至非言可传,天假因缘,或在异日。”

天假之年

tiānjiǎzhīnián

指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清·方苞《蜀汉后主论》夫孔明这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马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明史卷八 仁宗》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天骄

tiānjiāo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某些北方强盛的民族或其君主。李白《古风其十四》: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宋 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毛泽东《沁园春 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天阶

tiānjiē

亦作“天堦”。 宫殿的台阶。多借指朝廷。张衡《东京赋》:“登圣王於天阶,章祚之有秩。”唐 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无由謁天阶,却欲归沧浪。”唐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季布得官而谢勑,拜舞天堦喜气新。”明 张凤翼《红拂记·华夷一统》:“听歌謳欢腾万方,天阶拜祝霞觴。”②天宫的殿阶。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无梯可上天,天阶无由有臣踪。”唐 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③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又曰三台为天阶,太一躡以上下。”

天街

tiānjiē

星名。《史记·天官书》:“昴毕閒为天街。”张守节正义:“天街二星,在毕昴閒,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润;北岳医閭,神鬼受职。”②京城中的街道。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之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宋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元 汤式《端正好·元日朝贺套曲》:“贺三阳万国来朝,践天街车马知多少,端的便塞满东华道。”清 钮琇《觚賸·燕京元夜词》:“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正阳门下摸钉乃回。”

天戒

tiānjiè

①谓上天给予的儆戒。《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表象之应,以显天戒,明王事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张)钧意谓奉答天戒,当深自贬损,其文有曰“惟德弗类,上干天戒”及“顾兹寡昧,眇予小子”等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夫望轻不足服士夫,则众怨并兴;德薄不足理阴阳,则天戒垂示。明 李东阳《求退录》:"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穷。"②谓天性戒绝某些嗜好,如饮酒等。《三国演义 第十四回》酒至曹豹面前,豹曰:'我从天戒,不饮酒。'"

天津

tiānjīn

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王逸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津也。” 《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五》(安乐)公主不悦,乃更夺民田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水象天津,欲以胜昆明,故名定昆。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天经地纬

tiānjīngdìwěi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后主天经地纬、义冠人灵。

天经地义

tiānjīngdìyì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个学生天经地义的事。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荆地棘

tiānjīngdìjí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我们的银钱有限,他们的欲壑难填,必至天荆地棘,一步难行。”

天惊石破

tiānjīngshípò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小弟只记得那年畅闻高谕,所谈西周政治艺术,天惊石破,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天咎

tiānjiù

①天灾。汉 刘向《列女传·鲁公乘姒》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②上天的惩罚。晋 袁宏《后汉纪·质帝纪》今年夏,月晕房屋,明年又有小厄,当急诛姦臣,为天下所怨毒者,以塞天咎。《明史卷二十四 庄烈帝二》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天眷

tiānjuàn

①指上天的眷顾。《尚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清史稿·太宗纪二》予承天眷,自东北海滨以讫西北,其间使犬、使鹿产狐产貂之地,暨厄鲁特部、斡难河源,皆我臣服,蒙古、朝鲜尽入版图,用是昭告天地,正位改元。②帝王对臣下的恩宠。

天爵

tiānjué

①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资治通鉴 齐纪六》(北魏孝文)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薛聪)天爵自高,固非人爵所能荣也。”唐 白居易《池上即事诗》:“身闲当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二》:“克己之谓强,天爵之谓贵。”②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后汉书·宦者传·吕强》:“高祖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晋 潘岳《西征赋》:“剌哀主於义域,僭天爵於高安 。”宋 洪迈《夷坚丁志·江致平》:“君以一己好恶而私天爵以授人,其不免矣。” 

天钧

tiānjūn

亦作“天均”。①谓天然均平之理。《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成玄英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陆德明释文:“本又作均。”《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南朝宋 谢镇之《重与顾道士书》:“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两仪,无害天均。”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章炳麟《四惑论》:“神教衰而归敬于宿命,宿命衰而归敬于天钧。”②指极北之地。③比喻心。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 卷二》:“事之成败,犹兵之胜负,固不可以此动我天钧。”④指钧天广乐。神话中的一种天界音乐。唐 皮日休《上真观诗》:“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

天开地辟

tiānkāidìpì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

天开图画

tiānkāitúhuà

形容自然景色秀美如画。元·鲜于必仁《折桂令·西山晴雪》:“地展雄藩,天开图画,户削围屏。”

天可怜见

tiānkěliánjiàn

犹言上天保佑。《水浒传第回》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水浒传第二二回》:“如今我和兄弟两个,且去逃难。天可怜见,若遇宽恩大赦,那时回来父子相见,安家乐业。”《儒林外史第九回》:“不瞒老爷説,我是老了,不中用了,怎得天可怜见,让他们孩子们再过几年洪武爷的日子就好了!”《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我是过路的人,天可怜见,得保全了性命。”

天空海阔

tiānkōnghǎikuò

①谓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宋·汤恢《满江红》词:“酒醒香销人自瘦,天空海阔春无极。”清·顾炎武《答子德书》:“要希馀光下被,俾暮年迂叟得自遂于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清·高凤翰《砚史》:“墨乡磅礴,天空海阔。”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自己负了才名,又生了一副天空海阔的心性,洒脱不羁的胸襟,看得那中举人进士即如在他怀袖里的一般。

天宽地窄

tiānkuāndìzhǎi

窄:狭小。形容天下难以容身。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只为他财散人离,闪的我天宽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会巧言令色。”

天贶

tiānkuàng

上天的恩赐。三国魏 阮籍《通易论》:“昭明其道,以答天貺。”《东周列国志 第三十回》:“寡人欲用晋君,郊祀上帝,以答天貺,何如?”唐 司空图《成均讽》:“故以感动天貺,纪纲人伦。”《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一》(李)训、(舒)元舆劝上(文宗李昂)亲往观之,以承天贶,上许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八》壬戌,(宋真宗赵恒)诏兗州长吏,以天书降泰山日诣天贶殿建道场设醮,以其日为天贶节,令诸州皆设醮,从知并州刘综请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八》望陛下深执恭俭以答天贶,不宜行姑息之恩,出浮沉之费,以堕俭德。清 黄遵宪《番客篇诗》:“利市得三倍,何异承天貺。”

天籁

tiānlài

①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参见“人籁”,“地籁”。②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天籁之音

tiānlàizhīyīn

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 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亦指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天籁就是天上传来的声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天狼

tiānláng

星名。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恒星。属于大犬座。有一个伴星,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古以为主侵掠。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指西夏)

天朗气清

tiānlǎngqìqīng

天色明朗,大气清和。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老地荒

tiānlǎodìhuāng

解释见“天荒地老”。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

天理不容

tiānlǐbùróng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如此冤情,若不诛卫郑,天理不容,人心不服。

 

天理昭然

tiānlǐzhāorán

天理:天道。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回:“小二谋财害命,逃不过天理昭然。”

天理昭昭

tiānlǐzhāozhāo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天乐

tiānlè

①顺适天道之乐。《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成玄英疏:“俯同尘俗,且适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乐也。”②犹仙乐。常借指美妙的音乐。唐 沉佺期《峡山寺赋》:“仙人共天乐俱行,花雨与香云相逐。”③指自然界和谐的音响,天籁。 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诗》:“盪胸海风和露吸,洗心天乐带涛听。”④喻宫庭的音乐。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六》:“春风开紫殿,天乐下珠楼。” 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万国衣冠,尽染御炉细缕;六宫笙鼓,俱传天乐新声。”

天理

tiānlǐ

①自然法则;天道,天然的组织结构。《庄子 养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庄子·天运》:“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②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南宋 朱熹 《答何叔京》之二八:“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③道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自道神鬼莫测,岂知天理难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八回》:“婶娘怎么样待你?你这么没天理,没良心!” ④天性。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诱于可诱而天理灭矣。”《宋史·道学传一·程颢》:“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天理良心

tiānlǐliángxīn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多想想过去的封建社会是怎么的不合理没有天理良心,这样斗起来才有劲头。”

天理难容

tiānlǐnánróng

虽然一时对恶人无可奈何;但觉得上天不会放过他。这些犯罪分子谋财害命,天理难容,一定会被捕入狱。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天理人情

tiānlǐrénqíng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逍遥乎无形之乡,倚天理,观人情,明始终,知得失。”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你道我所说的,可是天理人情的实话么?”

天理昭然

tiānlǐzhāorán

天理:天道。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回:“小二谋财害命,逃不过天理昭然。”

天理昭彰

tiānlǐzhāozhāng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回:今司马受戮,天理昭彰。

天吏

tiānlì

①天子的官吏。《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孔传:“天王之吏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于火之害玉。”②奉天命治民的人。《孟子·公孙丑上》:“无敌於天下者,天吏也。” 赵岐注:“天吏者,天使之也。为政当为天所使,诛伐无道,故谓之天吏也。”《孟子·公孙丑上》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唐 皮日休《手箴》:“身高道端,毫直国史。敬之戒之,俟为天吏。” 宋 陈师道《理究》:“贤而在下,谓之天民;贤而在上,谓之天吏。孟子所谓天之降大任者也。”

天良发现

tiānliángfāxiàn

天良:人生来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六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设或天良发现,自然要哭了。”

天亮

tiānliàng

①破晓、天明。《红楼梦·第四九回》:宝玉因心里记挂著这事,一夜没生好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新春夜长,好容易熬到天亮。近平明,平旦。②比喻心中澄明,如天空般明亮。《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忠诚天亮,神武命世,用能贞明协契,义夫响臻。

天路

tiānlù

①天上的路。张衡《西京赋》:“美往昔之松乔,要羡门乎天路。”唐 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 诗》:“还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清 谭嗣同《崆峒诗》:“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②指高远的路。南朝宋 谢灵运《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险逕无测度,天路非术阡。”唐 王维《双黄鹄歌送别》:“天路来兮双黄鵠,云上飞兮水上宿。”清 陈恭尹《南岳道中从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诗》:“抠衣陟天路,百里上积雪。”③上天的法则。犹天道。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李善注引刘德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④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宋书·律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验之食朔,详而精之,更建密歷。”⑤指京都;上天之路。《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前蜀 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未归天路紫云深,暂驻东阳岁月侵。”宋 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学则知经,文则能赋。矧曰方闻,扬声天路。”⑥喻及第、出仕等。唐 王建《山中寄及第故人诗》:“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驤。”宋 曾巩《送关彦远赴河北诗》:“诗作士林夸刻烛,赋成天路喜同时。”清 方文《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诗之二》:“顾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天禄

tiānlù

①天赐的福禄。《尚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后汉书·桓帝纪赞》:“桓自宗支,越躋天禄。”《周书·宣帝纪》:“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晋书 武帝纪》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宋书 卷十 顺帝纪》辛卯,天禄永终,禅位于齐,壬辰,帝逊位于东邸。唐 张说《邺都引》:“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羣雄睚眦相驰逐。”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所谓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禄。②俸禄。《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元 汤式《醉高歌带绣鞋红·送大本之任曲》:“老母亲賸飡天禄,新夫人稳坐香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功勋等臣世食天禄,其后来归从者,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③传说中兽名。 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后汉书·灵帝纪》:“復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李贤注:“天禄,兽也……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 碑,旁有两石兽,鐫其膊一曰天禄,一曰辟邪。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有天禄阁,亦因兽以立名。”宋 沉括《梦溪笔谈·异事》:“至和中,交趾献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鳞,首有一角。考之记传,与麟不类,当时有谓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鳞……今以予观之,殆天禄也。”④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唐 杨炯《浑天赋》:“冯唐入於郎署也,两君而未识;扬雄在於天禄也,三代而不迁。” 明 徐渭《芸阁校书篇诗》:“他年在天禄,羞与俗人同。”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采访遗方》:“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以广石渠天禄 之储。”参见“天禄阁”。⑤酒的代称。《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宋 苏轼《桂酒颂序》:“东坡先生 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

天伦

tiānlún

①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②自然的道理。合于天伦。

天伦之乐

tiānlúnzhīlè

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天伦原指兄弟这种天然的伦理次序亲属关系,后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聊斋志异 书痴》郎曰:“钻穴逾隙者,始不可以告人;天伦之乐,人所皆有,何讳焉。”

天罗地网

tiānluódìwǎng

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比喻严密的包围圈。多指对敌人、逃犯的严密的防范。罗:捕鸟的网。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毛泽东《论持久战》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

天马行空

tiānmǎxíngkōng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这位少年书法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犹如天马行空。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天门

tiānmén

①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从泰山东谷登顶有天门。清 姚鼐《登泰山记》: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②帝王宫殿大门。③指人额头的中间。④人的心(道教用语),人的心渊性海。《老子·第十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庄子·天运》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④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唐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盖

tiānméngài

人的头顶盖骨,形象称为天门。即囟门(xìnmén )指婴儿出生时头顶有两块没有骨质的天窗,医学上称为囟门。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闭合,前囟门要到一岁半才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

天民

tiānmín

①指贤者。因其明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庄子·庚桑楚》:“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孟子·尽心上》:“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宋 陈师道《理究》:“贤而在下谓之天民,贤而在上谓之天吏。”②指人民;普通人。清 魏源 《长沙秋怀》诗之四:“我本赤子一,天民天自育。”

天命

tiānmìng

①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晋 刘琨《劝进表》天命无改,历数有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夫天命复奚疑。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 伶官传》虽曰天命。②自然的规律、法则。③人的自然寿命;天年。④古以君权为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谓之天命。《康诰》曰:“惟命(指天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左传·宣公三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礼记·中庸故大德者必受命。唐 韩愈《请迁玄宗庙议》:“太祖景皇帝始为唐公,肇基天命。”⑤人性的来源,自然的禀赋。《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有归

天命攸归

tiānmìngyǒuguī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天末

tiānmò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南朝齐 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唐 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清 龚自珍《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叶圣陶《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天末凉风

tiānmòliángfēng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天姥

tiānmǔ

山名。在浙江省嵊县与新昌县之间。《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八·越州》:“天姥山在县南八十里……后吴録云:‘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姥歌謡之响。’”南朝宋 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覩。”

天牧

tiānmù

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统治者。《尚书·吕刑》:“王曰:‘嗟!四方司政狱,非尔惟作天牧。’” 孔传:“主政狱,谓诸侯也。非汝惟为天牧民乎?”《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

天南地北

tiānnándìběi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天南海北

tiānnánhǎiběi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秦牧《漫记端木蕻良》和他在一起,觉得很自在,很安详,可以天南海北,无拘无束的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