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o I

①承受:叨光。叨扰(谢人款待的话)。叨陪。共叨福庇。《后汉书 袁绍传》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窥觊重礼,以希彤弓矢之命哉?《资治通鉴 梁纪十三》(薛)善曰:背逆归顺,臣子常节,岂容阖门大小俱叨封邑!与其弟(薛)慎固辞不受。《聊斋志异 王六郎》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聊斋志异 酒狂》无何,皂帽人起,谢曰:“叨盛酌,已经醉矣。即以令甥相付托。驾归,再容登访。”乃去。《聊斋志异 三仙》介(秋衡)曰:“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②古同“饕”,贪。II.dāo〔叨叨〕话多(后一个“叨”读轻声)。

叨光

tāoguāng

犹言沾光。有时用作客套话。明 陈汝元《金莲记·觐圣》叨光遇主,金莲虽宠微躬;借照成讐,玉烛实招谗口。”  李渔《慎鸾交·悲控》郎争气,妾叨光。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因为是同学,亲戚,同乡--至少,也大概叨光过什么。

叨教tāojiào

犹领教,讨教。常用作客套话。《镜花缘》第五四回:“姐姐既有观光美举,妹子得能附骥同行,诸事正要叨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将来叨教的地方还多呢。”《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本官三荷包沿途又找着陆巡捕,叨了多少教。

叨陪

tāopéi

谦辞,叨光陪侍(犹言沾光)。叨陪末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

叨陪末座

tāopéimòzuò

受人宴请的客气话。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学艺社曾经大大地欢宴过他们,请了章士钊做陪客,我自己也曾叨陪末座。

叨扰

tāorǎo

指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受了别人的款待,表示感谢。《二刻拍案惊奇 卷四》:“我们只是叨扰,再无回答,也觉面皮忒厚了。”《聊斋志异 桓侯》桓侯曰:“岁岁叨扰亲宾,聊设薄酌,尽此区区之意。值远客辱临,亦属幸遇。仆窃妄有干求,如少存爱恋,即亦不强。”《红楼梦 第九二回》:“冯紫英道:‘罢了,来了就叨扰老伯吗!’”《镜花缘 第二四回》:“虽承雅爱,但初次见面,如何就要叨扰?”

叨受

tāoshòu

犹承受。陪我到殷佛纳斯去,让我再叨受你一次盛情的招待。《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九》我(拜珠)祖宗为国元勋,世笃忠贞,百有馀年,我今年少,叨受宠命,盖以此耳。明 叶盛《水东日记·胡安忠自述三事》:"又某为都给事中,已叨受上知。每缺给事中,辄命举监生等堪任者。" 

叨在知己

tāozàizhījǐ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tāo

①大波浪:波涛。浪涛。惊涛骇浪。②像波涛的声音:松阵阵。

tāo I.

多用于姓名。II. 参见dào

tāo

①挖:一个洞。②探取:钱。腰包。

tāo

啕:见“”。南朝梁 刘孝仪《和简文帝赛汉高庙》徘徊灵驾入,叫啕倡歌新。《聊斋志异 长亭》儿亦噭啕,一室掩泣。

táo I.

杌:a.古代传说中的恶兽;b.古代传说中的恶人;c.中国春秋时楚国的史书。②昧:愚昧无知。

梼杌

táowù

①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左传 文公十八年》谓之梼杌。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②古书名。《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囂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③借指凶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