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 běi I. | ①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②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孙子兵法 军事》:“佯北勿从。”在这里,“北”即是“败”或“败逃”,这句话的意思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孙子·九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一文中亦有“追亡逐北”这样的说法,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荀攸、郭嘉曰:“吕布勇布无谋,今屡战皆北,锐气衰矣。……”《资治通鉴 卷九十四》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而比者战则屡北,皆由守宰赋调不平,侵渔无已,行留俱窘,莫肯致命故也。《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八》横海节度使杜叔良将诸道兵与镇人战,遇敌辄北。II. bèi古同“背”,违背,违反。 |
北鄙 | běibǐ | 北方边境地区。《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杜预注:“鄙,郑边邑。”《后汉书 袁绍传》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效庙,翼卫幼主。《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使王猛、杨安等率众二万寇荆州北鄙诸郡,掠汉阳万余户而还。唐 贾岛《酬厉玄 诗》我来从北鄙,子省涉西陵。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契丹自晋天福以来,践有幽蓟,北鄙之警,略无宁岁。 |
北辰 | běichén | 即北极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陈毅《送沉张诸君赴延安》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且臣闻人君犹北辰然,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在勤远略也。 |
北辰星拱 | běichénxīnggǒng |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北道主人 | běidàozhǔrén |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晨传》:“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宋·洪迈《容斋随笔·北道主人》:“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
北狄 | běidí | 原指古代的狄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晋书 文帝纪》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 |
北斗(七星) | běidǒuqīxīng |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古代汉族人民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南朝 沈约《夜夜曲》:“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唐 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唐 刘方平《月夜/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宋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北斗之尊 | běidǒuzhīzūn |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比喻地位非常尊贵。唐·李又《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
北风之恋 | běifēngzhīliàn | 比喻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南朝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周书·杜杲传》:“长湖公军人等虽筑馆处之,然恐不能无北风之恋。王褒、庾信之徒既羁旅关中,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
北宫 | běigōng | ①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周礼·天官·内宰》:“宪禁令于王之北宫而纠其守。”孙诒让《正义》:“古者宫必南乡,王路寝在前,谓之南宫……后六宫在王六寝之后,对南宫言之,谓之北宫。”《左传·襄公十年》:“子西闻盗,不儆而出,尸而追盗。盗入於北宫,乃归,授甲,臣妾多逃,器用多丧。” ②指后宫。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西施斥於北宫兮,仳倠倚於弥楹。”王逸注:“言西施美好,弃於后宫,不见进御。” ③宫名。在长安。 高祖时建,后武帝增修之。《汉书·东方朔传》:“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三辅黄图·宫》:“北宫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武增修之。”唐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之二》:“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宫 。” ④宫名。在洛阳。明帝永平三年建。《后汉书·明帝纪》:“(永平 三年)起北宫及诸官府。京师及郡国七大水。” ⑤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四个星区之一。古人把二十八宿依东、北、西、南分为四个宫区,各包括七个星宿。北宫包括虚、危、室、壁、斗、牛、女七宿,相当于十二次的星纪、玄枵、娵訾。《史记·天官书》:“北宫玄武,虚、危。”张守节《正义》:“南斗六星,牵牛六星,并北宫玄武之宿。”唐 杨炯《浑天赋》:“北宫则灵龟潜匿,腾蛇伏藏。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 ⑥复姓。左传有北宫喜,孟子有北宫黝,史记有北宫伯子。《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
北宫婴儿 | běigōngyīngér | 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
北顾 | běigù | ①顾望北方。楚辞·刘向《九叹·忧苦》:“菀彼青青,泣如頽兮;留思北顾,涕渐渐兮。”王逸注:“言己所以留精思,常北顾而视郢都。”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惠训不倦,视人如伤。乃眷北顾,辞禄延熹。”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②山名。即北固山。南朝 梁武帝《登北顾楼诗》:“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唐 李白《永王东巡歌之六》“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臺云水间” 王琦注引建康实录:“梁武帝幸京口,登北固楼,改名北顾。”参见“北固”。 |
北固 | běigù | 山名。固,也写作“顾”。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南朝梁武帝曾登此山,谓可为京口壮观,改曰“北顾”。参阅《世说新语·言语》“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刘孝标注引《南徐州记》、《南史·临川静忠王宏传》。唐 王湾有五律《次北固山下》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元 萨都剌《偕曹克明登北固楼》诗:“江南三月万花柳,北固山头一回首,东风吹緑扬子江,灧灧红波泻春酒。” |
北郭 | běiguō | ①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亦指城外的北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人葬庄公於北郭。”杜预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唐 李白《送友人 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寧采臣)适赴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②“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清 吴伟业 林云凤《梅花庵话雨联句》:“北郭余偕隐,东山尔共瞻。”③复姓。春秋齐有大夫北郭子车。 |
北海 | běihǎi | ①古代泛指北方最远僻之地。②秦时对某些大泽的泛称。a)指今里海。b)指今贝加尔湖。《汉书 苏武传》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③指渤海。④郡名。景帝中元二年置。⑤古代帝王宫苑。在北京市西城区故宫和景山的西北。即今之北海公园。⑥复姓。 |
北极 | běijí | ①从地球最北端看去的天顶。②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北方的一极。③北方边远之处。④地球的最北端,地轴的北端。⑤代指北极星,表示位置不变。唐 杜甫《登楼》:“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
北梁 | běiliáng | 在北边的桥。古多指送别之地。汉 王褒《九怀·陶壅》:“濟江海兮蟬蜕,絶北梁兮永辭。”南朝梁 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南朝齐 谢朓《鼓吹曲·送远曲》:“北梁辭歡宴,南浦送佳人。”唐 张九龄《饯宋司马序》:“既而出宿南浦,及鴻鴈以同歸;追餞北梁,對邱山而不樂。” |
北林 | běilín | ①林名。②泛指北边的树林。③《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北虏 | běilǔ | 北方的敌人;对北魏的蔑称。《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 |
北门 | běimén | ①北向的门。《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次早有人传说,昨日北门有个妇人,违禁造卖桑弓箕袋,拿到即时决了,方知妻子已死。"②喻指北部边防要地。自秦汉以来,通常指长城以北。③学士院的代称。唐宋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④指翰林学士。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 |
北门南牙 | běiménnányá |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纪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 |
北门锁钥 北门之管 北门管钥 | běiménsuǒyuè běiménzhīguǎn běiménguǎnyuè | 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宋史·寇准传》:“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准不可。”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五出》守住这座扬州城,便是北门锁钥了。清·黄遵宪《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
北面 | běimiàn | ①面向北。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周礼·夏官·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嚮,三公北面东上。”《韩非子·功名》:“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効功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新唐书·张士衡传》:“幽州都督燕王灵夔以礼邀聘,北面事之。”清 杭世骏《经史质疑·礼记》:“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②谓臣服于人,臣子。《庄子·天地》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史记·田单列传》:“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於燕,况在位食禄者乎!”《汉书 王莽传》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晋书 宣帝纪》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武穆王奄有全楚,富强安静五十餘年。正由三十五舅、三十舅兄弟寻戈,自相鱼肉,举先人基业,北面仇讎。”胡三省注:“言举国臣唐也。”《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以公(萧道成)今日位地,欲终北面,可乎?《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帝曰:“先父亡兄,功德如此,尚终北面,吾又何敢当。”太平天囯杨秀清萧朝贵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况尔四民人等原是中国人民,需知天生真主,亟宜同心同力以灭妖,孰料良心尽泯,而反北面於讎敌者也!”③谓拜人为师;行弟子敬师之礼。周文王拜姜太公为师亦是北面。《六韬·文韬·守国》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汉书·于定国传》:“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明 陈宏绪寒夜录:“董萝石年六十有八,慨然北面阳明先生。”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五章:“余久不属意於画,盖已江郎才尽。阿姊自是才调过人,固应使我北面红妆,云何谓我妄言?” |
北面称臣 | běimiànchēngchén | 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大丈夫昂昂七尺,怎忍赧颜北面称臣?” |
北拳 | běiquán | ①即长拳,北方各路拳术的总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美国新出的‘北拳对打’,亦是情理上能有的事。”②指义和团。《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北拳之乱,起於戊子,成於甲午,至庚子,子午一冲而爆发。” |
北阙 | běiquè | ①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颜师古注:“未央宫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西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汉书 王莽传中》七月,大风拔树,飞北阙直城门屋瓦。唐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②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李陵《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唐 李白《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宋 陆游《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康有为《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
北群空 | běiqúnkōng | 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羣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羣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后常以喻无人才。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不见南师久,谩説北羣空。当场隻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
北山 | běishān | ①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唐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②山名。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北山,使公卿皆从。”杜预注:“北山, 洛北芒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北山,延佇望城郭。”刘良注:“谓登北邙望晋都。”③山名。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吕向题解:“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清 吴伟业《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管,无才却荐嵇。北山休誚让,东观岂攀躋。” |
北首 | běishǒu | ①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②犹北向。《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③谓降服。④方位词。北头,北面。 |
北狩 | běishòu | ①到北方狩猎。②借指向北进军。③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如: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写到靖康之变:"……:"逮二圣(宋徽宗、钦宗)北狩,彭以无名位,独得留内庭。"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内官子弟登第》写到土木堡之变:"又二年而敬殁,英宗北狩不返……"《明史卷十 英宗前纪》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 |
北叟失马 | běisǒushīmǎ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北叟失马的事情也未必不发生。《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参见“塞翁失马”。 |
北岳国将 | běiyuèguójiàng | |
北辕 | běiyuán | ①车向北驶;北行。《说岳全传 第二十一回》王渊道:“二帝北辕,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愿主公驾回汴京,明正大位,号召四方,以图恢复。”②北去的车驾。 |
北辕适楚 | běiyuánshìchǔ | 北辕:车子向北行驶;适:到。楚在南方,赶着车往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汉 荀悦《申鉴 杂言下》:“先民有言: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唐 白居易《新乐府 立部伎》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
北珠 | běizhū | 淡水珠,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一带淡水河流中。徐兰《采珠序》岭南北海所产珍珠,皆不及北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贵。《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赵师)私市北珠以遗(韩)侂胄诸妾,诸妾元夕出游,市人称羡,诸妾俱喜,争为师求迁官,遂有是擢。 |
北渚 | běizhǔ | 北面的水涯。北洲。战国楚 屈原《九歌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