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ò I.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论语·里仁篇》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史记 淮阴侯列传》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唐 李商隐《凉思》“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由是家数不利。客劝徙葬吉,张听之,徙焉。《聊斋志异 刘亮彩》曰:“只在此山中。闲处人少,惟我两人,可与数晨夕,故来相拜识。”(谓朝夕相处在一起II. 见shù。III.见shǔ。 IV.见sù。

数见不鲜

shuòjiànbùxiān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鲁迅《集外集拾遗 启事》这种谣言,在各处所发生的真数见不鲜了。

数数

shuòshuò

①犹汲汲。迫切貌。《庄子·逍遥游》:“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陆德明释文:“司马云:‘犹汲汲也。’崔云:‘迫促意也。’”②屡次;常常。《汉书·李陵传》:“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也。”唐 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诗》:“张贾弟兄同里巷,乘闲数数来相访。”叶圣陶《穷愁》:“然非数数遘也,故及午而饼犹未尽。”

shuò

农历每月初一:日。朔望(“朔日”和“望日”阴历15日)。《释名》朔,月初之名也。《史记 孝武本纪》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筴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张禹以老病罢,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三》王茂元军万善,刘稹遣牙将张巨、刘公直等会薛茂卿共攻之,期以九月朔围万善。《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三月,庚申朔,御迩英阁,吕大防奏仁宗所书三十六事,请令图置坐隅,从之。②始:“皆从其”。③北方:方。漠(北方沙漠地带)。气。土。明 宋濂《阅江楼记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参见“河朔”。④古州名。辖地约在今山西省朔州一带。《列子 愚公移山》: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二月,壬子,以潘美为云、应、朔等州都部署,杨业副之,出雁门。”

朔北

shuòběi

泛指我国长城以北地区。旧题 李陵《答苏武书》:“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晋 左思《魏都赋》:“荆南怀憓,朔北思韙。”唐 贾岛《雨夜寄马戴诗》:“今夕 曲江雨,寒摧朔北风。”

朔垂

shuòchuí

泛指西北边远地区。荀悦《申鉴·杂言下》:“存张騫於西极,念苏武於朔垂,而知怀閭室者之足鄙也。”晋 刘琨《劝进表》况臣等荷宠三世,位厕鼎司,闻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惊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晋 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逝将去我,陟彼朔垂。”

朔旦

shuòdàn

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尚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史记 孝武本纪》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史记 太史公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后汉书·顺帝纪》:“三朝之会,朔旦立春,嘉与海内洗心自新。”宋 洪迈《夷坚丁志·华阴小厅子》:“有一事将语使君,吾祗役於邑中,来日朔旦,不可脱身,故乘休假驰至此。”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春秋说·春秋行夏之时》:“夏正月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者,各用其月为岁首也。建寅则称正月朔旦。”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朔方

shuòfāng

①北方。《尚书·尧》:“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蔡沉集传:“朔方,北荒之地。”楚辞·刘向《九叹·远游》:“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於朔方。”王逸注:“周徧流行於北方也。”《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坚自骢马城如朔方,巡抚夷狄,以卫辰为夏阳公以统其众。唐 杜甫《哀王孙》:“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鲁迅《野草·雪》:“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②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东末废。《汉书·卫青传》:“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 高闕 …… 代相李蔡 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 。”《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武丁、成王、殷、周之大仁也,然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蛮荆,北不过朔方

朔风

shuòfēng

①指北方的音乐。②北风,寒风。元 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 其三》:“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朔漠

shuòmò

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后汉书·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唐 杜甫《咏怀古跡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秋,七月,丙午,帝(赵光义)将大举伐辽,遣使赐渤海王诏书,令发兵以应,约灭辽之日,幽蓟土宇复归中朝,朔漠之外悉以相与。然渤海竟无至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国家(指蒙古)奋起朔漠,灭金源,并西夏,蹂荆襄,克成都,平大理,躏跞诸夷,奄征四海,垂五十年。《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九》(元仁宗)祐间,朔漠大风,羊马驼畜尽死,蒙古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于回回、汉人为奴婢。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朔气

shuòqì

①北方之寒气。《乐府诗集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②节气。③北朝的气势。④指北方人的气质。

朔日

shuòrì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在古代,这一天君主须视朝。群臣贺朔。《东周列国志》: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视朝。朔月又称新月,一般是看不见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五》(隆佑)太后内出札与帝(宋高宗)曰:“今日朔日,宜入见禁中。”

朔塞

shuòsāi

朔北塞外。指北方边境地区。唐 李峤《旌》诗:"影丽天山雪,光摇朔塞风。"《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四》朔塞以南,地形重阻,深山大谷,连亘万里,天地所以限中外也。宋 桑世昌《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明 谢榛《居庸关》诗:"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朔庭

shuòtíng

犹北庭。指北方异族政权。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然后诸路并进,非特恢复中原有反掌之易,亦可一举而空朔庭也。

朔土

shuòtǔ

北方地区。扬雄《并州牧箴》:“画兹朔土,正直幽方。”《后汉书·袁谭传》:“摧严敌於鄴都 ,扬休烈於朔土。”晋 潘岳《关中诗》:“卢播违命,投畀朔土。”唐 鲍防《元日早朝行》:“玄冥无事归朔土,青帝放身入朱宫。”

朔望

shuòwàng

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汉书 苏武传》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资治通鉴 齐纪一》诏以(高)允家贫养薄,令乐部丝竹十人五日一诣允以娱其志,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月给衣服绵绢;…《夜谭随录》崔秀才:感崔之谊,朔望祀以香楮,终身不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金命涿州刺史兼提点山陵,每以朔望致祭,朔则用素,望则用肉,仍以明年正月为始。

朔雪shuòxuě

北方的雪。《花月痕第二十七回》时正黄昏,晚风刺骨,朔雪扑衣,好是一箭多地就到了。

shuò

扎,刺:连搠死数人 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水浒传第十二回》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山下牛头马面,将鬼犯一个个丢上山去,也有丢在峰上搠破肚肠的,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聊斋志异 铁布衫法》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

shuò

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横槊赋诗”。槊术盖世无双。刃槊。挥槊亲战吕布  持戟挺槊刺之。《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段文鸯)遂下马苦战,槊折,执刀战不已,自辰至申。《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符)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棰!” 《资治通鉴 宋纪二》魏主(拓跋焘)因与(拓跋)齐等入其宫中,得妇人裙,系之槊上,魏主乘之而上,仅乃得免。《资治通鉴宋纪八》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执幼文兄叔文于玄武湖北,昱驰马执槊,自往刺之。《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少府丞何智通依事启闻,(萧)纶被责还弟,乃遣防阁戴子高等以槊刺智通于都巷,刃出于背。

shuò

①蒴果:干果的一种,由两个以上的心皮构成,成熟后自己裂开,内含许多种子。如棉花、芝麻、百合等的果实即属“蒴果”。②蒴藋:高大草本至半灌木,浆果球形,野生山地,全草入药。亦称“陆芵”、“接骨草”。

shuò I.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或者用竹竿等打人。II.qiào古同“鞘”,装刀剑的套子。III.xiāo古同“箫”。集韵·箫韵》:“箫,《说文》:‘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或作箫。”亦作“韶箫”。

shuò I.

①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②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II.shí古同“”,形容坚固。

硕大无比

shuòdàwúbǐ

形容极大,没有什么比得过。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硕大无朋

shuòdàwúpéng

硕:大;朋:比。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这个地瓜真是硕大无朋,实属罕见。《聊斋志异 莲香》晨起,睡舄遗堕,索着之,则硕大无朋矣。

硕德

shuòdé

大德。指大德之人。延访硕德。硕德雅望。唐 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清 刘大櫆《方府君寄巢墓志铭》:“桐多名家,方为巨族,硕德英贤,联行并育。”沈从文《边城》二:“惟运用这种习惯规矩排调一切的,必需一个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硕辅

shuòfǔ

贤良的辅弼之臣。晋 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颜闵,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琏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硕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顷我家之多难,赖硕辅之精忠。

硕腹

shuòfù

大腹便便。硕腹贾:大腹便便的富商。叶圣陶《穷愁》:“盖博徒数十,有贵介子,有硕腹贾,拘禁之后,其家或辇金或修书以赎之,长官疾赌甚,皆却而弗纳。” 《聊斋志异 柳秀才》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 《聊斋志异 阿纤》(奚)山策蹇去,叩户,一硕腹男子出,告以故,倾囊先归。

硕腹巨贾

shuòfùjùgǔ

指挺着大肚子的大商人。硕腹:很大的将军肚;巨贾:非常有钱的商人。形容十分有钱有势的人。硕:很大的。贾:做买卖。

硕果仅存

shuòguǒjǐncún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清 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邹韬奋《经历 再被羁押》我只得随手把这个硕果仅存的银角子交给他们。

硕量

shuòliàng

大度。晋 孙绰《太宰郗鉴碑》:“至德硕量,天实挺之。”《晋书·孝愍帝纪论》:“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以雄才硕量,应时而仕。”

硕茂

shuòmào

大而茂盛或使大而茂盛。《汉书·叙传下》:“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斯岂非信重亲戚,任用贤能,枝叶硕茂,本根赖之与?”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儒shuòrú

大儒。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硕师

shuòshī

大师。指学问渊博的人。《庄子·外物》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方孝孺《赠瑄蕴中序》:“交乎王公荐绅以脩其文,接乎硕师宿学以通其道。”

硕士

shuòshì

①学位的一级,低于博士。②贤德的人;有学问的人。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 宦者传论》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疎,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宋 曾巩《与杜相公书》宿师硕士,杰立相望。

硕鼠

shuòshǔ

《诗·魏风》篇名。《诗·魏风·硕鼠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於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遂用作重敛之下,民不聊生的实。 清 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但闻歌硕鼠,无復咏甘棠。”②大鼠。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南朝宋 鲍照《代白头吟》:“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明 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朝堂上嫁毒梟鴟,仕途中阴爻硕鼠。”清 黄遵宪《台湾行》:“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③蝼蛄的别名。

硕望宿德

shuòwàngsùdé

指犹言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硕学

shuòxué

知识渊博,亦指这样的人。《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听览余闲,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衆,常万馀人。

硕彦名儒shuòyànmíngrú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shuò

光亮的样子:闪。珠晶莹。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通“铄”。销熔。《庄子·胠箧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新唐书·天文志》:“中夜有大流星长数丈,光烁如电。”《周礼·考工记·总敍》:“烁金以为刃。”。

烁石流金

shuòshíliújīn

指温度极高,能将金石熔化。形容酷热。烁,通“铄”。

烁玉流金

shuòyùliújīn

解释见“烁石流金”。宋·苏轼《石炭》诗:“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shuò

①熔化金属:众心成城,众口金。②消毁,消损:“秦先得齐宋,则韩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亦有弹墨尚新而已颁除目,沙汰未几而旋得美官,自是台谏风采日以铄,朝廷纪纲日以坏。渗入。《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同“”。灼烁,光彩夺目。如:铄闪(闪烁);铄铄(光芒闪耀的样子)

铄金毁骨

shuòjīnhuǐgǔ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明·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今仕涂颠陨于铄金毁骨之日。”

铄绝

shuòjué

烧断。《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鑠絶竽瑟。”陆德明释文引崔譔曰:“烧断之也。”

铄绝竽瑟shuòjuéyúsè

销毁乐器,其中“铄”表示销熔,“竽瑟”分别指笙类乐器和弹拨乐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铄懿渊积

shuòyìyuānjī

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张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铭》:“然其铄懿渊积,庇于后来者远矣。”

shuò

媒人:参见“媒妁méishuò”。字从女,从勺,勺亦声。""意为"专取一物"、"专注于一点"。"女"指待嫁之女、闺女。"女"和"勺"联合起来表示"(男方)指定的待嫁之女"。本义:男方要娶的特定女子。 "妁"是临时媒婆,只为一户人家服务。《聊斋志异 青娥》女入门,乃以鑱掷地曰:“此寇盗物,可将去!”(霍)生笑曰:“勿忘媒妁。”珍佩之,恒不去身。

shuò

古兵器名,即长矛。古同“槊”,长矛:“元吉执矟跃马,志在刺之。” 《聊斋志异 采薇翁》遥拨以矟, 而铁弩大发,射中数人。

shuò I.惊惧。南楚谓相惊曰獡。宋卫南楚凡相惊曰獡。II.xī古同“猎”。猎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