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①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②河流:汉水。湘水。③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④液汁:水笔。墨水。⑤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⑥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⑦作动词,表示游泳。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⑧姓。

水碧

shuǐbì

①青绿色的水。唐 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②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类。”唐 李贺《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明 宋濂《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王闿运《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水滨shuǐbīn

靠近水的场所;岸边。《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南朝梁 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王嘉《拾遗记·周》:水滨所以招问,《春秋》以为深贬。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当辽广继陷之时,忧水滨之可问。值登莱匮亟之会,命飞挽,以专征。·朱彝尊《为乔侍读题画》诗之二:三百临安树,移来种水滨。郭沫若《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孤山的水亭,她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水波不兴

shuǐbōbùxīng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多指江河湖海平静的样子。·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魏学洢《核舟记》: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水沉

shuǐchén

木名。即沉香。亦写作“水沈”,古文中的“沈”读作chén,后为了与姓氏“沈”字区别,故改写为“沉”,所以“水沉”亦为“水沈”。《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除江苏沛县水沈地赋。

水次

shuǐcì

①水边。《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七》刘备在樊品,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孙)权军。《汉书·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万餘枚,皆在水次。”《资治通鉴 魏纪七》(司马)懿军到丘头,(王)凌面缚水次,懿承诏遣主簿解其缚。《资治通鉴 梁纪六》(莫折)天生见(崔)延伯众少,争开营逐之,其众多于延伯十倍,蹙延伯于水次,(萧)宝寅望之失色。唐 薛用弱《集异记·裴越客》:“(裴越客)遇水次板屋,屋内有榻,因扫拂,即之憇焉。”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尝与高西园散步水次。时春冰初泮,净緑瀛溶。”②指船只泊岸之处,码头。《晋书 宣帝纪》(王)凌计无所出,乃迎于武丘,面缚水次,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清 捧花生《画舫馀谈》:“主人预计客之多寡,或籐綳,或走舱,赁泊水次。”《清史稿·食货志一》:“至内河船隻,於船尾设立粉牌,责令埠头查察。其渔船户、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归就近保甲管束。”

水村

shuǐcūn

水边的村落。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鶯啼緑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宋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九》:“次日再看,一发结得奇异了,乃是一带寒林,水村竹屋。”清 纳兰性德《菩萨蛮·寄顾梁汾苕中词》:“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鲁迅《花边文学·水性》:“看上海报,几乎每天都有下河洗浴,淹死了人的记载。这在水村里,是很少见的。”

水大鱼多

shuǐdàyúduō

水面宽广,鱼必众多。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的丰盛而丰盛。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水到渠成

shuǐdàoqúchéng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邹韬奋《杂感 能与为》:“昔人所谓'水到渠成',所以'左右逢源',都是有了充分准备以后的亲切写真。”

水滴石穿

shuǐdīshíchuān

指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亦“滴水穿石”。 现代作家巴金《随想录》:“我总是这样想:从事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有水滴石穿数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单靠‘拼搏’是不够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纤如《伞》:“在她看来,水滴石穿,功到自成。”亦“滴水石穿”。

水底捞针

shuǐdǐlāozhēn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水调

shuǐdiào

曲调名。唐 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煬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宋 张先《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宋 贺铸《罗敷歌·采桑子词》:“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秋风。”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乐通二》:“海録碎事云:‘隋煬帝开汴河,自造水调。’按,水调及新水调,并商调曲也。唐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清 钱谦益《十月朔日抵广陵诗之一》:“旧事明月空在眼,新愁水调欲沾衣。”

水调歌头

shuǐdiàogētóu

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水窦

shuǐdòu

①贮水之地窖。《南史·贼臣传·侯景》:“贼又置毒於水竇,於是稍行肿满之疾,城中疫死者太半。”《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五》万机丛委,不可遍览,岂有修一水窦,伐一枯木,皆取断宸衷!宋 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王闻变,易敝衣,匿水竇中。”②水道;水之出入孔道。清 顾炎武《济南诗之一》:“西来水竇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清 谈迁《北游录·后纪程》:“自是长隄多水竇,水莹緑异常。”

水碓

shuǐduì

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三国志·魏志·张既传》:“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晋书 惠帝纪》方决千金堨,水碓皆涸。唐 岑参《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诗》:“岸花藏水碓,谿水映风炉。”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攻稻》:“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水碓是用水力激木轮舂米的器械,发明当在东时期。” 

水光

shuǐguāng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南朝梁 江淹《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宋 苏轼《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孽海花第六回》:“(雯青)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许地山《缀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水过鸭背

shuǐguòyābèi

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水旱

shuǐhàn

①水涝和干旱。《东周列国志 第六回》庄公对曰:“托赖吾王如天之福,水旱不侵。"《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今年丰登,欲使民间各务储积,仍趣时广种二麦,以备水旱之用。清 洪亮吉《治平篇》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水陆。

水痕shuǐhén水浸的痕迹。《西游记第八八回》此时光景如梭,又值深秋之候,但见:水痕收,山骨瘦。

水浒

shuǐhǔ

水边。《诗·大雅·緜》:“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毛传:“滸,水厓也。” 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获秦餘於故兆,地拟林光;访周旧於遗风,山连水滸。” 宋 杨万里《浯溪赋》:“乃蹟故步,还至水滸。”明 何景明《津市打鱼歌》:“野人无船住水滸,织竹为梁数如罟。”指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水火

shuǐhuǒ

水和火。水火无情。可指相对容易获取的生活必需品。《孟子·尽心上》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②比喻根本对立的事物。《三国志 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③比喻灾难、艰险。明 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崇高的理想》当统治者昏庸腐朽,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指大小便。

水火兵虫

shuǐhuǒbīngchóng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水火无交

shuǐhuǒwújiāo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隋书 循吏传 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囊底寄·警敏》:“本院与吏属水火无交,贵县言作郡难,有说乎?”

水火无情

shuǐhuǒwúqíng

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柏叶《金苹果》第四场:“水火无情多可怕,为旁人去操心真是傻瓜。”

水火之中

shuǐhuǒzhīzhōng

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今百姓如在水火之中。

水鉴

shuǐjiàn

①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晋 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 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宋 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鑑,写此山河影。”②明鉴。明 文徵明《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诗之一》:“啟事从来夸水鑑,移文曾不愧山灵。”参见“水镜”。③比喻清明无私。《资治通鉴 魏纪四》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清 钱谦益寄侯豫瞻督学江西诗:“水鑑清时吏部郎,持衡专得文章。”

水浆

shuǐjiāng

指饮料或流质食物。《礼记·檀弓上》:“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於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宋 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某土之民,避旱暵饥饉与征赋徭役之事,将徙占他郡,覬得水浆、藜糗,窃活旦暮。”清 戴名世《郭烈妇传》:“翰拮据丧事,以劳致疾;烈妇知翰不起,水浆不入口者累日。”泛指液体、汁液。《庄子·逍遥游》:“魏王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唐 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孙犁《白洋淀纪事·正月》:“水桃树的嫩皮已经发紫,有一层绿色的水浆,在枝脉里流动。”

水尽鹅飞

shuǐjìnéfēi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用不了多久,一样要落得个水尽鹅飞的收场!”

水晶

shuǐjīng

透明的石英,是贵重矿石,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水晶顶:规定五品官用的礼帽顶子;水晶丸:荔枝。唐 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灯笼

shuǐjīngdēnglóng

比喻遇事能明察是非的人。宋 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

水晶宫

shuǐjīnggōng

传说中的水下宫殿,为龙王所居住。宋 张孝祥《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水精

shuǐjīng

水晶。唐·李朝威《柳毅传》柱以水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唐 杜甫《丽人行》:“紫駞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水镜

shuǐjìng

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宋 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朝野佥载 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 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李善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张铣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唐 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明圣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水槛

shuǐkǎn

临水的栏杆。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水靠shuǐkào

一种古代的潜水服,也被称为潜水衣。它通常由鱼皮、海蛟皮或鲨鱼皮制成,具有表面光滑且保暖的特点,能够在水下快速移动并延长潜水时间。《三侠五义》回头见蒋爷穿着水靠,身体瘦小,就如猴子一般…

水口

shuǐkǒu

①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晋 郭璞注:“河东汾阴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其深无限,名之为瀵。”《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吕蒙)后从权拒曹公於濡须,数进奇计,又劝 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说岳全传第四九回》:“韩世忠元帅带领水军十万,大小战船,已在水口扎成水寨。”柳青《狠透铁七》:“稍微粗心大意,水口的地灌得多,远处的地没水了。”②水上的关口要寨。《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寇淮泗,欲戍诸水口。”③衣袖。《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从来好事多磨,程朝奉意气洋洋走出街来,只见一般儿朝奉姓汪的,拉着他水口去看甚么新来的表子王大捨,一把拉了就走。”

水来土掩

shuǐláitǔyǎn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岂不闻“水来土掩,将至兵迎”?

水潦

shuǐlǎo

①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宋 张虙《月令解 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杨州刺史温恢谓兖州琐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然不足忧。今水潦方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猾,政恐征南有变耳。②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唐 高适《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清 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迺作徒杠,迺作舆梁,亘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骤涨,民不病涉。”

水流

shuǐliú

①泛指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②水的流动。③流动着的水;水流不断。水流湍急。水流畅通。唐 刘禹锡《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水流花落shuǐliúhuāluò

比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也比喻时过境迁。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 诗》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贾兄请拿去为定。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然亦断不舍此剑者。

水流湿

火就燥

shuǐliúshī

huǒjiù zào

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易·乾》:“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孔颖达疏:“此二者以形象相感。水流於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参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陆

shuǐlù

①水路与陆路。②水上与陆地。宋 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③水旱作物。亦指水田与旱田。④指水中和陆地所产的食物。《水浒传 第一回》太尉居中坐下,执事人等献茶,就进斋供,水陆俱备。⑤水陆道场的简称。

水陆道场

水陆大会


shuǐlùdàochǎng

shuǐlùdàhuì


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却去净慈寺修设水陆道场七昼夜,判施斛食,济拔沉冥,超度众将,各设灵位享祭,做了好事已毕。《西游记第十一回》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将此言叮咛分别。

水陆毕陈

shuǐlùbìchén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晋书 石崇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光禄寺排设筵宴,水陆毕陈,笙簧迭奏。《三国演义 第八回》(王)允拜谢归家,水陆毕陈,于前厅正中设座,锦绣铺地,内外各设帏幔。

水绿

shuǐlǜ


很浅的绿色。南朝梁 何逊《边城思》:“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水落归槽

shuǐluòguīcáo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这样的结局让我有水落归槽的感觉。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回:“转眼就是腊月,水落归槽,河工也就合龙。”

水落石出

shuǐluòshíchū

①冬季水位下降,使石头显露出来。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 苏轼《後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明·魏学洢《核舟记》: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比喻事情真相大白。清 曹雪芹《红楼梦 第六十一回》:“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老残游记 第十八回》:“因为你家这十三条命是个大大的疑案,必须查个水落石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三回》:“我也筹算过来,我们既然沾了手,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弄他个水落石出纔好。” 

水磨工夫

shuǐmógōngfū

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或耐心地做工作。清 陈确《柬同志二首》:“学者且耐心于人伦事物,用些水磨工夫,他日经世之学,端不越此,又何性命之可言乎?”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水木清华

shuǐmùqīnghuá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水木清华,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

水满金山

水漫金山

shuǐmǎnjīnshān

shuǐmànjīnshān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福根《追老姚》:“暴风雨洗刷着河北平原,窑厂周围像水漫金山,混浊的大水足有半人高。”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水门shuǐmén

①水闸。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依北岸立水门,门广四丈,立水十丈。”《老残游记 第三回》《后汉书》上也只有‘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两句话。章炳麟《中华民国解》:“远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门,长驾远驭而不能捕一劫盗,经画国常而不能理一凶政,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②临水的城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一章》:“队伍开拔后,他也骑马出城,却故意不出南门,而从水门出去。”③临水的栅门。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杜少卿)清早请了武书来,在河房里吃了饭,开了水门,同下了船。”亦指水上栅门。④水管上的阀门。

水米无交

shuǐmǐwújiāo

指没有吃过别人一点东西。比喻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双方毫无往来。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这河南府有个能吏张鼎,刀笔上虽则是个狠偻儸,却与百姓水米无交。”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十一:兄弟在这巴县水米无交,就算是有事,也只好自己去做的了。

水木明瑟shuǐmùmíngsè形容风景清爽洁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水木清华shuǐmùqīnghuá

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反义词:乌烟瘴气。《花月痕第十五回》:“(荷生)仰观初月弯环,星河皎洁,俯视流烟澹沱,水木清华,…”

水鸟

shuǐniǎo

在水面或水边栖息、从水中捕食的鸟类的统称。《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有鵜鶘或曰秃鶖,集昌邑王殿下,王使人射杀之。刘向以为水鸟色青,青祥也。”唐 姚合《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日晚山花当马落,天阴水鸟傍船飞。”宋 秦观《还自广陵》:“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明 汤显祖《江宿》:“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孙犁《白洋淀纪事·芦花荡》:“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水佩风裳

shuǐpèifēngcháng

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唐 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珮”。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宋 姜夔《念奴娇词》:“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水清无鱼

shuǐqīngwúyú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谁都知道水清无鱼的道理,你还是得过且过吧。汉 班固《白虎通》:“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水乳交融

shuǐrǔjiāoróng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几日工夫,同吴仁扰得水乳交融。

水软山温

shuǐruǎnshānwēn

形容景色幽雅。

水色山光

shuǐsèshānguāng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贾云华还魂记》既登途,凡道中风晨月夕,水色山光,睹景怀人,只增悲惋。

水深火热

shuǐshēnhuǒrè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斌《红旗谱》四二: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

水师

shuǐshī

水军。《武帝纪》可克日于玄武湖大阅水师,并巡江右,讲武校猎。 船工;渔夫。宋 苏轼《石钟山记》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③掌水的官员。《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师监燎,水师监濯。

水宿山行

shuǐsùshānxíng

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四卷:“一路水宿山行,防闲营护,皆得其力。”

水天一色

shuǐtiānyīsè

指水面好像和天相接,同为一色。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卢仝《石湖泛月》:水兼天一色,秋与月同辉。宋 赵以夫《桂枝香(四明鄞江楼九日)》:水天一色。正四野秋高,千古愁极。多少黄花密意,付他欢伯。楼前马戏星球过,又依稀、东徐陈迹。一时豪俊,风流济济,酒朋诗敌。宋 朱敦儒《好事近 摇首出红尘》:“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七》:“凭栏四顾,水天一色。”参见“江天一色”。

水土不服

shuǐtǔbùfú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土生土长三十年,从没有出过远门,怕到了他乡水土不服住不惯。”

水磑

shuǐwèi

即水磨。《隋书·杨素传》:“素负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磑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新唐书·王方翼传》:“(方翼)乃出私钱作水磑,簿其赢,以济飢瘵。”《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戊申,诏兴水利,凡创水硙碾碓有妨灌溉民田者,以违制论。清 朱彝尊《中院》诗:“应公昔来栖,曾立水磑三。河流今已徙,乱石堆枯潭。”

水涡

shuǐwō

水中漩涡。杜牧《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水西

shuǐxī

①泛指水的西边。②古寺名。唐时胜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③花名。④水西桥。刘辰翁《须溪集·习溪桥记》载“闽水之西”(在福建建瓯县“,为当时名桥之一,又《丹徒县志·关津》载”水西桥在水西门。宋 刘克庄《玉楼春 戏林推》:“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此处泛指妓女所居之处)。

水泄不通

shuǐxièbùtōng

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邹韬奋《经历 社会的信用》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水泄不通。

水荇

shuǐxìng

荇菜。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嫩时可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宋 苏轼《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二?:“嫋嫋风蒲乱,猗猗水荇长。”明 杨士奇《发淮安》:“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水性杨花

shuǐxìngyánghuā

水性随势而流,杨花随风飘荡。比喻妇女作风轻浮,用情不专一。《红楼梦 第九二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我要説有钱,他就是贪图银钱了。”

水秀山明

shuǐxiùshānmíng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5回:“话说浙江、钱塘西湖这个去处,果然天生佳丽,水秀山明。”

水涯

shuǐyá

离水很近的地方。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

水玉shuǐyù

①水晶的古称。《山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②玻璃的别名。③中药半夏的别名。

水月

shuǐyuè

水和月。唐 刘禹锡《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指明净如水的月亮。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唐 郑谷《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唐 钱起《送僧归日本》:“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蓬莱。”③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唐 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水月观音

shuǐyuèguānyīn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 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吴宫西子不如,楚国南威难赛。若比水月观音,一样烧香礼拜。

水月镜像

shuǐyuèjìngxiàng

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4卷:“三界六道,唯有心观,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水涨船高

shuǐzhǎngchuángāo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几回事情一来,他晓得人家有仰仗他的地方,顿时水涨船高,架子亦就慢慢的大了起来。

水中捞月

shuǐzhōnglāoyuè

指在水中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徒劳无功。东晋·佛陀跋陀罗法显译《摩诃僧祇律 卷七》:“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

间长夜圈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

水舟陆车shuǐzhōulùchē

遇水坐船,遇陆趁车。《红楼梦102回》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陆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