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 shén | ①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农。神甫。神权。鬼使神差。可作动词,表示“当作神”。明 王守仁《象祠记》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②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异。神话。神机妙算。③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神医。神通。神圣。神速。④精神,心神:神清气爽。形神。心思,心力,注意力:劳神。凝神。神魂颠倒。养神。《墨子·所染》:“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庄子·徐无鬼》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史记 太史公自序》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⑤表情:神色。神采。神姿。神志。神情。《庄子·列御寇》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⑥作动词,表示灵验;显神通;及物动词,表示施展。《老子·第六十章》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晏子春秋·谏上十二》:“上帝神,则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无益。”《庄子·则阳》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地。⑦姓。 |
神臂弓 神臂弩 | shénbìgōng | 北宋神宗时发明,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二百四十多步,号称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如河口无敌船,则以克敌神臂弓射北岸。 |
神变 | shénbiàn | 神奇变化。《晋书·文帝纪》:“奇兵震击,而朱异摧破;神变应机,而全琮稽服。”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窣堵波中有 如来骨舍利,可一升餘,神变之事,难以详述。”宋 李纲《书僧伽事》:“世传僧伽为观世音大士化身,其神变示现,载於传説,著於耳目,不可胜纪。”《明史·叶百巨传》:“主上痛惩其弊,故制不宥之刑,权神变之法,使人知惧而莫测其端也。” |
神不守舍 | shénbùshǒushè |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你最近怎幺老是神不守舍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
神采 | shéncǎi | ①亦作“神彩”。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晋书·王戎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南史·后妃传下·张贵妃》:“特聪慧,有神彩。”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上为皇孙时,风表瓌异,神采英迈。”《红楼梦 第二三回》:“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②指景物或艺术作品的神韵风采。唐 刘禹锡《九华山歌》引:“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唐 元稹《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顾林曜《写意乡情牛年春—观牛人候德剑画展》:评此画以书法为骨,创造了中国画独特的风貌,飞动流走,徐疾有致,浓淡渗化,虚实相生,似画似书,绘画书法情趣神采融为一体,富有了现代节奏和时代气息。 |
神采飞扬 | shéncǎifēiyáng | 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形容人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他神采飞扬地走向主席台开始做报告。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
神采奕奕 | shéncǎiyìyì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夕阳洒在她满头银发上,使她显得神采奕奕。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神策 | shéncè | ①亦作“神筴”。卜筮所用之蓍草。《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寳鼎神策。”孝武本纪作“神筴”。南朝宋 颜延之《大筮箴》:“无曰余逆,神策不豫,南人司箴,敢告驰騖。”明 张居正《贺元旦表七》:“推神筴而统天握纪,启象魏而布令宪和。”②唐禁军名之一。“神策军”。③神机妙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 |
神驰 | shénchí | 心神向往。谓思念殷切。明 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三塔图说》披览一过,不觉神驰。”《聊斋志异 水莽草》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客艳绝,指环臂钏,晶莹鉴影。(祝)生受盏神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偶会友人之葬,见二八女郎,光艳溢目,停睇神驰。” 《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而生(安大业)神驰梦想,不能复舍。急于落成,无暇禁忌。《聊斋志异 晚霞》相去数武,而法严不敢乱部,相视神驰而已。 |
神出鬼没 | shénchūguǐmò | 像鬼神一样变化无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变化莫测。现常比喻行动出没无常;不可捉摸。抗日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得日本鬼子魂飞魄散。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神祠 | shéncí | 祭神的祠堂。《史记 孝武本纪》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天子廵狩海内,修上古神祠,封禪,兴礼乐。”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殿(文华殿)之东曰神祠,内有一井,每年祭司井之神於此。” |
神道 | shéndào | ①神明之道。谓鬼神赐福降灾神妙莫测之道。②犹神术。③神祇;神灵。④墓道。谓神行之道。《汉书 霍光传》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⑤俗语。谓了不起,有本领;精神强悍。 |
神道设教 | shéndàoshèjiào | 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 郑峚阳》尼神道设教,假箕仙言上帝震怒,将降祸于夫人。 |
神甫 神父 | shénfǔ shénfù | 天主教、东正教的神职人员。《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次日,又到天主堂去拜访了那个神甫,名叫克扯斯。 |
神工天巧 | shén’gōngtiānqiǎo | 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宋·秦观《录宝林事实》:“方寺之未大时,便房曲道各自为家,山川之胜蔽亏隔阂者十六七……矧今制度一新,神工天巧廓然披露,可以岸巾凭几而尽得之。”金 元好问《台山杂咏》:“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
神瞽 | shén’ɡǔ | 上古乐官。旧谓能知天道的人。 |
神怪 | shén’guài | 泛指传说中的神仙鬼怪。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史记 孝武本纪》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
神光 | shén’guāng | ①神异的灵光。《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有神光自天烛其庭。②精神;神采。③代宫名。 |
神龟 | shén’guī | ①传说中称有灵异的龟,能活几千岁。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水龟的别称。中医用以制作龟甲入药。 |
神鬼莫测 | shén’guǐmòcè |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曲波《林海雪原》二0:想到这里,他抬头一看,威虎厅离他只有五十余步了,三十秒钟后,这场吉凶难卜,神鬼难测的斗争就要开始。 |
神号鬼哭 | shénháoguǐkū | 号:哭。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4回:“杀得那些喽啰马仰人翻,神号鬼哭。” |
神乎其神 | shénhūqíshén | 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其: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五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 |
神虎门 | shénhǔmén | 古宫门名。位于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皇宫的西首。《宋书·武帝纪下》:“(武帝)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餘人。”《南齐书·礼志上论》:“案晋中朝元会,设卧骑、倒骑、颠骑,自东华门驰往神虎门,此亦角抵杂戯之流也。” |
神化 | shénhuà | 看成像神一样。神化个人。《史记·太史公自序》:“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
神魂颠倒 | shénhúndiāndǎo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着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态。他被那些书弄得神魂颠倒。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
神机鬼械 | shénjīguǐxiè | 形容计谋阴险狡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要从地僻人稀处,说出神机鬼械谋。” |
神机妙算 | shénjīmiàosuàn |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宋 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
神交 | shénjiāo | 精神上的高度重合,思维方式,处事态度,价值观等高度统一。也指对事物,往往有同样的理解。《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闲也。”成仿吾《序》:“我与闻天同志 是神交在先,谋面在后。” |
神焦鬼烂 | shénjiāoguǐlàn | 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清 魏源《圣武记》第七卷:“皆伐山通道,穷搜窟宅,神焦鬼烂。”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神焦鬼烂,天跳地踔,男女奔逃,破窗触户。” |
神京 | shénjīng | 帝都;首都。唐 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丽日开芳甸,佳气积神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皇族尚沦于沙漠,神京犹陷于草莱,衔恨何穷,待时而动。宋 张孝祥《六州歌头词》:“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清 孔尚任《桃花扇》闻塘报言:“流贼李自成打破神京,崇祯皇帝于三月十五日缢死煤山。” |
神经错乱 | shénjīngcuòluàn | ①指精神病。②谓精神和思虑迷糊不清,失去常态。冰心《寄小读者》:“一刹那烦我神经错乱的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的将他盖上。”林语堂《谈计算机》:“而且这买书券有限期的,叫你非快买不可,这可叫你神经错乱。” |
神经过敏 | shénjīngguòmǐn |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出处 鲁迅《集外集·关于<关于红笑>》:“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钱钟书《围城》:“方鸿渐说她神经过敏,但此后碰见苏小姐愈觉得局促不安。” |
神爵 | shénjué | 即神雀。瑞鸟。汉 扬雄《羽猎赋》:“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汉书·宣帝纪》:“前年夏,神爵集雍。”颜师古注引晋灼 曰:“注大如鷃爵,黄喉,白颈,黑背,腹斑文也。”《汉书 王莽传》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皇来仪,神爵降集。《资治通鉴 汉纪十九》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 |
神骏 | shénjùn | ①良马。晋 王嘉《拾遗记·魏》:“(其马号曰‘白鵠’,)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谓为乘风而行,亦一代神骏也。”②形容良马、猛禽等姿态雄健。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宋 苏轼《赠僧诗》:“莫学王郎与支遁,臂鹰走马怜神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新城令崔懋)遇一妇人,可三十餘……骑黑卫,极神骏。”③形容文艺作品意境神奇新颖。明 顾起纶《国雅品·释品》:“(果斌)五言多有佳者,如‘鸟栖云外树,龙护鉢中莲。’‘谷响珠泉落,巖危草阁悬。’是神骏语。” |
神考 | shénkǎo | ①指宋神宗赵顼。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知公于异,识公于微,匪公之思,神考是怀。”宋 惠洪《冷斋夜话·秦国大长公主挽词》:“秦国大长公主薨,神考赐挽词三首。”《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神考在位凡十有九年,所作法度,皆本先王。②指明神宗朱翊钧。清 钱谦益《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徐良彦授朝议大夫制》:“昔我神考遐不作人,山陵既成,遗老多在。” |
神贶 | shénkuàng | 神灵的恩赐。《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十二月,朔,(宋真宗赵恒)即蔬食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结采坛九级,又雕木为舆,饰以金宝,恭伫神贶,虽越月,未敢罢去。 |
神来之笔 | shénláizhībǐ | 指文艺创作中不期而至的精采文墨。常用以形容作品的意境和技法奇妙绝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七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周作人《知堂回想录一七三》:“这可以算是打油诗中之最高境界,自己也觉得仿佛是神来之笔,如用别的韵语形式去写,便决不能有此力量。”秦牧《艺海拾贝·譬喻之花》:“有不少作家高度警惕到这一点,所以在运用譬喻时决不会马虎,努力使作品中充满了神来之笔。” |
神灵 | shénlíng | ①神的总称。《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宋 陆游《病起书怀》:“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②魂魄。③犹威灵,圣明。④神异。 |
神马 | shénmǎ | ①谓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汉书·张骞传》:“初,天子发书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宋 叶适《覆瓿集 序》:“(薛子长)来姑苏葑门,出老翁赋、续通鑑论,始骇然异之。盖神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无疆,累名骏数百,岂得望尘焉。”②谓神异瑞祥之马。《后汉书·西南夷传》:“有神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乌见。”《晋书·愍帝纪》:“时有玉龟出霸水,神马鸣城南。”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和气相感,则生朱草,山出象车,泽出神马。”③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宋 苏轼《赠袁陟诗》:“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④迷信指灶神所驭之马。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市卖》:“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灶饗神马之具也。”⑤指画有神佛像的纸片,供祭赛时焚化用。也称纸马、甲马。《红楼梦第八一回》:“他又去説,这个病他能治,就用些神马纸钱烧献了,果然有效。”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儿》:“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 |
神眉鬼道 | shénméiguǐdào | 形容花样多,有些神秘莫测。老舍《骆驼祥子 七》:“她是三十二三岁的寡妇,干净,爽快,作事麻利又仔细。在别处,有人嫌她太张道,主意多,时常有些神眉鬼道道儿的。” |
神秘莫测 | shénmìmòcè | 非常神秘,不可以推测或想象知道答案。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面对这神秘莫测的山洞,我感慨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
神妙 | shénmiào | 奇妙而变化莫测。神妙的笔法。唐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
神明 | shénmíng | ①神灵;神祇。明神。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奉若神明。《史记 孝武本纪》志尚奢丽,尤敬神明。《汉书 王莽传》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晋书 惠帝纪》岂明神丧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晋书 王羲之传》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高咨岳牧,下听舆台,故能政若神明,事无悔吝。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唐 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②指人的精神和智慧。神明顿飒爽。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庄子·天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③英明;圣明。皆颂其神明。《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及登极之后,神明转茂,外柔内刚,果于断割,人莫能窥。 |
神农 | shénnóng | 中国上古传说中教人农耕,亲尝百草的人物,农业、医药由他开始。《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庄子·缮性》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庄子·让王》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
神怒民痛 | shénnùmíntòng | 犹人神共愤。形容民愤极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七》:“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不悛于心。”宋·王观国《学林·秘祝官》斩钊民力,输掠其聚,肆行非度,神怒民痛。 |
神女 | shénnǚ | ①女神。巫山神女。唐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参见“巫山神女”。②旧指妓女。 |
神疲 | shénpí | 精神疲乏。《花月痕第十八回》荷生心中抑郁,又冒了凉,便觉意懒神疲,饭食顿减。 |
神祇 | shénqí | “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泛指神。钦承神祇。没有神祗(zhī)这个词。很多人都把神祇shénqí误写成神祗shénzhī,那其实是错的;祗是指恭敬的意思。辨析:神祇与神祗之分,仅差了下面的一点。参见“祇qí”。 |
神器 | shénqì | ①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借指帝位、政权。代表国家权力。《汉书·叙传上》:“世俗见高祖兴於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説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颜师古注引刘德曰:“神器。璽也。”文选·左思《魏都赋》:“刘宗委驭,巽其神器。”吕延济注:“神器,帝位。”《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曹)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晋书 宣帝纪》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晋 刘琨《劝进表》臣奉表使还,乃承西朝以去年十一月不守,主上幽劫,复沈虏庭,神器流离,再辱荒逆。《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资治通鉴 晋纪十五》志骋凶丑,以窥神器。《南史·宋纪上·武帝》:“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辱,七庙毁坠。”《陈书 本纪卷二高祖武帝陈霸先下》獯丑凭陵,久移神器,承圣(梁元帝萧绎的年号)在外,非能祀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唐 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经纶皆新语,足以正神器。” 仇兆鳌注引书注:“神器,政令也。”《三国演义 第八十回》:“曹氏大駡曰:‘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檄各府州县电》:“窥窃我神器,诛锄我人民。”②神圣。神圣的物。《老子·第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
神气活现 | shénqìhuóxiàn |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最怪的是那批神气活现的流氓,就象狗样。 |
神气十足 | shénqìshízú |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曹禺《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有些是那些活泼如生,神气十足,使人闭起眼来,仿佛就活在面前。” |
神契 | shénqì | ①谓与神灵相合。蔡邕《琅邪王傅蔡君碑》:“君雅操明允,威厉不猛……知机达要,通含神契。”文选·陆机《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阴,灵武冠世,策出无方,思入神契。”吕向注:“谋策所出无极,思与神合也。”《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时以文明(指冯太后)摄事,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自不言,神契所标,固以符于冥化。”清 黄鷟来《秋日寄淮阴吴嵩三诗》:“为人极清真,緲默见神契。”②犹神交。唐 牛僧孺《玄怪录·岑顺》:“明公养素畜德,进业及时,屡承嘉音,愿託神契。” 清 方文《赠林殿颺诗》:“我虽面未覿,十载有神契。”参见“神交”。 |
神钦鬼服 | shénqīnguǐfú | 神灵也钦佩,鬼魂也敬服。唐 吕岩《劝世诗》 “谛听吾言,神钦鬼伏”(只要听我的话,神灵和鬼魂都会钦佩和敬服)《增广贤文》“圣贤言语,神钦鬼服”。 |
神情恍惚 | shénqínghuǎnghū |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 |
神丘 | shénqiū | ①指祭社神之坛。《庄子·应帝王》:“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成玄英疏:“神丘,社坛。”三国魏·阮籍《猕猴赋》:“鼷畏逼以潜身兮,穴神丘之重深。”②灵异的山丘。 |
神人 | shénrén | ①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不背离道的精髓的人。《庄子·逍遥游》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天下》不离于精,谓之神人。②才貌出众世上罕见的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③谓神和人。晋 刘琨《劝进表》:“则所谓生繁华於枯荑,育丰肌於朽骨。神人获安,无不幸甚。”《宋书 本纪武帝上》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 |
神色不惊 | shénsèbùjīng |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神色怡然 | shénsèyírán | 愉快、心安的神色。他神色怡然,一点也看不出心中的不悦。《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传》:“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 |
神色自若 | shénsèzìruò | 神态从容自然。形容人遇事不惊。《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拓跋焘)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 |
神圣工巧 | shénshènggōngqiǎo | 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难经·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
神识 | shénshí | ①器局识见;精神智慧。《晋书 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暢,善行书。②神志;精神意识。③神魂。 |
神施鬼设 | shénshīguǐshè | 形容诗文十分精妙。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方其神施鬼设,伺间出奇,九天九地。” |
神爽 | shénshuǎng | ①谓神魂,心神。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閒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於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卢文弨补注:“昭七年左氏传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此神爽即精爽也。”②犹神俊。多形容猛禽、良马等姿态雄健。南朝宋 刘义庆《幽明录》:“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一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神爽,殊絶常鹰。”《北史·斛律光传》:“光字明月,马面彪身,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③精神爽快;心神开豁。《花月痕第四二回》:“(謖如)到得山下,连峯迭嶂,壁立千仞,独立回望,令人神爽。”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巍然高大的城墙,古旧壮丽的建筑,令人神爽。” |
神思 | shénsī | 思维;想象。精神;心绪。《三国演义 第三十七回》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花月痕第八回》二十一夜赶到潼关,便神思懒怠,不思食。 |
神思恍惚 | shénsīhuǎnghū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定;思想集中不起来。失去了亲人的打击,使她神思恍惚,一病不起。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
神算 | shénsuàn | 精确的推算。令人叫绝的计策。《晋书 武帝纪》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 |
神髓 | shénsuǐ | 精神与骨髓。比喻精粹。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王梦楼曰:‘……未吸神髓,故易於决捨;如果深造有得,必愁日短心长,孜孜不及。’”清 龚自珍《书文衡山小真书诸葛亮“出师表”后》:“小楷书自黄庭、洛神九行后,惟虞永兴破邪论得其神髓。”鲁迅《集外集拾遗·“何”题记》:“成语和死古又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 |
神通广大 | shéntōngguǎngdà |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 |
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 shéntóuguǐliǎn shéntóuguǐmiàn | 不愉快的脸色,喻蓬头乱发,不加修饰。比喻怪模怪样。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9卷:“殊不知少间自都无主张,只见许多神头鬼面,一场没理会,此乃是大不实也。”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硬鼻凹寒森森扫下雪来,冷脸似冬凌块,夕斗毛齐眼睛向下排,则是个敲人脑的活妖怪,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明·黄容《江雨轩诗序》:“句雕字锼,叫噪赘牙,神头鬼面,以为新奇,良可叹也。”老舍《骆驼祥子四》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
神幄 | shénwò | 神祠。宋 晁补之《祭大孤山女郎文》:"季秋扬帆,挈妇与子,旅拜神幄,陈词靡它。"《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九》是日,有白雾起陵上,俄覆神幄,群臣以为帝(宋真宗赵恒)哀惨所感。 |
神武 | shénwǔ | 神明而威武。将军乃神武雄才。《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於季汉,参伊、周之巨勋。《晋书 武帝纪》中抚军(武帝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陛下宏达大度,善驭英豪,神武卓荦,录功舍过,有汉祖之风。”“陛下神武拨乱,道隆虞夏,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忠诚天亮,神武命世,用能贞明协契,义夫响臻。《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聪睿机悟,幼而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唐 李商隐《韩碑》:“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元和天子:唐宪宗) |
神武军 | shénwǔjūn | ①唐至德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通典·职官十》:“(唐)至德中,分置左右神武军,各置官属,如羽林之制。”《新唐书·兵志》:“至德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补元从,扈从官子弟,不足则取它色,带品者同四军,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总曰‘北衙六军’。”②高宗建炎四年,创立神武军,御营武军为神武副军。绍兴初,以神武右军、中军任宿卫,其余驻屯江东、淮东、湖北、湖南。《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二》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自江州来朝,赐金带、器甲。 |
神物 | shénwù | ①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唐 李白《梁甫吟》:“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明 张纶《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②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
神玺 | shénxǐ | 天子的玉玺之一。《晋书 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于临安,白玉麒麟神玺出于江宁,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北史·魏纪五·文帝》:“大统三年春二月,槐里获神玺,大赦。《新唐书·车服志》:“天子有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神玺镇中国,藏而不用。 |
神仙 | shénxiān | ①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梅花岭记》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②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清 李密庵《半半歌》:“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
神形 | shénxíng | ①精神与形体。(徐无鬼)曰:“劳君之神与形。”《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馀名,岂足润枯骨?《汉书·司马迁传》:“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晋 慧远《明报应论》:“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②神仙之形体;指神像。 |
神庥 | shénxiū | 神灵护佑。庥,庇护。前蜀 杜光庭 |
神秀 | shénxiù | ①神奇秀美。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 序》:“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唐 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清 侯方域《倪云林十万图记》:“万松叠翠、万横香雪二图,寄韵设色,并极神秀。”②聪明俊秀。 唐 杜甫《和少府宴书斋》:“才士得神秀,书斋闻尔为。”③指神采秀发。 唐 杜牧《杜秋娘诗》:“眉宇儼图画,神秀射朝辉。” |
神戎 | shénxū | 即神农。《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神戌战斧遂。 |
神鸦 | shényā | ①指巴陵附近逐舟觅食的乌鸦。唐 杜甫《过洞庭湖诗》:“护堤盘古木,迎櫂舞神鸦。”仇兆鳌注:“岳阳风土记:‘巴陵鸦甚多,土人谓之神鸦,无敢弋者。’…… 吴江周篆曰:‘神乌在岳州南三十里,羣乌飞舞舟上。或撒以碎肉,或撒以荳粒;食荤者接肉,食素者接荳,无不巧中。如不投以食,则随舟数十里,众乌以翼沾泥水,污船而去,此其神也。’”②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有驯鸦,客舟将来,则迓於数里之外,或直至县下,船过亦送数里,人以饼饵掷空,鸦仰喙承取,不失一,土人谓之神鸦,亦谓之迎船鸦。”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清 朱彝尊《大孤山诗》:“天梯鬼斧开,庙火神鸦散。” |
神摇魂荡 | shényáohúndàng | 心神恍惚,难以把持。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一回》:“菊笑被彩云这一阵迷惑,早弄得神摇魂荡,不能自主。”《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喜得公孙乾和异人目乱心迷,神摇魂荡,口中赞叹不已。” |
神摇意夺 | shényáoyìduó | 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
神意 | shényì | ①神灵的意志。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②神情意态。神意不变。 |
神游 | shényóu | 身不在某地而在想象或梦境中游历某地。宋·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刘辰翁《兰陵王 送春去》:“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
神禹 | shényǔ | 夏禹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大禹神人,亦不令其解悟。”金 王渥《三门津诗》:“大河三门险,神禹万世功。”明 高启《石射堋诗》:“疑是神禹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胡小石《犊儿矶水府寺宿诗》:“神禹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
神遇 | shényù | 谓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或事理。语出《庄子·养生主》:“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陆德明释文引向秀曰:“暗与理会谓之神遇。”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 卷十》:“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言传也。” |
神妪 | shényù | 《搜神记 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李凭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箜篌。 |
神芝 | shénzhī | 即灵芝。《汉书·王莽传上》:“甘露降,神芝生。”晋 张华《博物志》卷一:“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为车马之形,中芝为人形,下芝为六畜形。唐 沉亚之 《上李谏议书》:“祥禽之类凡羽而混之,神芝之类腐菌而混之。清 许鸿磐 《三钗梦北曲 第一折》:“那灵石之阴,生有五色神芝,常受灵石荫庇。 |
神志不清 | shénzhìbùqīng | 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欧阳山《三家巷》:“不知不觉之中得了个神志不清的毛病。” |
神州 | shénzhōu | ①指中原地区。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 刘克庄《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②指京都。③中国的别称。④亦作“神洲”。古代神话传说中指神仙活动处。 |
神州赤县 | shénzhōuchìxiàn |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唐 刘禹锡《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晋书 武帝纪》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清 李渔《奈何天·师捷》:“把中原厮扰,军声似海涛,看取神州赤县似蜃气潜消。”谭作民《噩梦诗》:“神州赤县殊今昔,夏非我夏冬非冬。”李大钊《青春》:“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之盛,荒凉废落至於此极也!” |
神州陆沉 | shénzhōulùchén | 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现在虽然不是神州陆沉的时候,我们军事防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
神主 | shénzhǔ | ①百神之主。②谓人民。③古代为已死的君主、诸侯作的牌位,用木或石制成。《晋书 武帝纪》:“(泰始二年十一月)辛卯,迁祖祢神主于太庙。”(太康十年夏四月)乙巳,迁神主于新庙,帝迎于道左,遂袷祭。④后民间亦立神主祭祀死者。⑤主管祀神的人。 |
什 | shén I. | ①用作疑问代词“什么”同“甚么”。指代事物和人。如:“要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要去什么地方?”、“他是你什么人?”。②表示虚指。如:“我也没用什么可说的。”、“到书店看看到底能买什么书。”。③又与副词“也”、“都”相配合。表示“任指不确定的事物,意思是在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如:“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也不懂。”、“有什么活来找我。”。④两个连用,表示承指。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想什么就来什么。”。⑤表示“惊讶”。如:“什么!又是他?”。⑥表示“加强否定”。如:“凶什么凶,有理谁怕你!”。⑦表示“例举”。如:“什么北京啊、上海啊、广州啊,他都去过。”。II. 参见sh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