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施捨;宿舍

shě I.

①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老子·第六十七章》今捨慈且勇;捨俭且广;捨后且先;死矣!《庄子·庚桑楚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聊斋志异 姬生》鄂有甥姬生,名士不羁,焚香代为祷免,卒不应;又祝舍外祖使临己家,亦不应。参见“舍身”。②施舍:舍粥。舍药。③释放。《聊斋志异 遵化署狐》狐之祟人,可诛甚矣。然服而舍之,亦以全吾仁。居住,休息;让住:于山麓。《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孙)坚子(孙)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II.参见shè。

舍本求末

shěběnqiúmò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求末。《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舍本问末

shěběnwènmò

分不清主次,抛弃了主要的。《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亦作“舍本逐末”、“舍本事末”、“弃本逐末”。和“本末倒置”意思相仿。比喻分不清主次,抛弃了主要的、根本的,而去追求次要的、枝节的。《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舍本逐末

舍本治末

shěběnzhúmò

shěběnzhì

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舍:放弃。本:根本。逐:追求。末:树梢,枝节);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六韬文韬守土》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参见“离本徼末”。

舍策追羊shěcèzhuīyáng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
舍弟shèdì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次后,朱贵引朱富参拜众位,说道:“这是舍弟朱富,绰号笑面虎。”

舍短取长

shěduǎnqǔcháng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后汉书 李杜列传》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

舍己从人

shějǐcóngrén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服从他人的主张。《孟子·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舍己救人

shějǐjiùrén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舍己救人,人家是哪来的这股子勇敢劲?”

舍己为公

shějǐwèigōng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我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舍己为人

shějǐwèirén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共产党员要有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2)我们应当学习刘英俊同志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舍己芸人

shějǐyúnrén

指看重别人,轻视自己。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慎毋数典忘祖,徒欢迎皙种之唾余;舍己芸人,尽弃神州之特质。”

舍近求远

shějìnqiúyuǎn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舍近务远

shějìnwùyuǎn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舍旧谋新

shějiùmóuxīn

指弃旧求新。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舍旧谋新,捉月拿云,撇了家乡,剩了孤身。”

舍亲shèqīn

对人谦称自己的亲戚。《笑林广记 引避》有势利者,每出逢冠盖,必引避。同行者问其故,答曰:“舍亲。”

舍人shèrén

①官名。②战国及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孙子·用间》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舍身

shěshēn

①佛教徒为宣扬佛法,或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谓之“捨身”。六朝时此风最盛。《梁书·武帝纪下》:“大通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捨身。”《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上释御服,服法衣,行清净大舍,名曰“羯磨”。《资治通鉴 陈纪一》辛酉,上(陈武帝霸先)幸大庄严寺舍身;壬戌,群臣表请还宫。《隋书·五行志上》:“是时帝崇尚佛道……数诣同泰寺,捨身为奴,令王公已下赎之。”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城隍出巡》:“出巡之时,皆以八人肩舆,舁藤像而行。有捨身为马僮者,有捨身为打扇者。”②牺牲自己。明 叶宪祖《鸾鎞记·秉操》:“我鱼惠兰,只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舍身求法

shěshēnqiúfǎ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舍生取义

shěshēngqǔyì

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为历代儒家所推崇。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舍生取义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

舍生忘死

shěshēngwàngsǐ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舍矢如破

shěshǐrúpò 

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箭一放出就能射中目标。《诗经·小雅·车攻》记周王狩猎于甫田泽,曰"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舍我其谁

shěwǒqíshuí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我嫡孙也,欲立太子,舍我其谁!

舍业

shěyè

①停止学习。《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元嘉)十七年,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黜,徙豫章,皇考(萧道成之父)领兵防守,帝舍业南行。②舍弃家产。《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舍业厚遇之。”司马贞索隐:“舍业者,捨弃其家产而厚事宾客也。”

捨棄,施捨;宿舍

shè I.

①居住的房子,军队营房:宿舍。旅舍。校舍。《孙膑兵法 月战》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②居住,休息:舍于山麓。《孙子兵法 九变》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於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资治通鉴 晋纪七》庚午,(晋惠帝)舍于石楼。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聊斋志异 巩仙》道士舍秀才家,恒中夜不归。《聊斋志异 贾奉雉》又使少子杲及妇,与己共室,除舍舍祖翁姑。③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唐杜甫有一首名为《月夜忆舍弟》的五律诗。《说岳全传 第四十回》员外道:“老汉姓陈名葵。日间比武的,就是舍甥。”④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⑤内心。《庄子·达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⑥作及物动词,宾语是人,有“归依、向往、心仪”等意思。《庄子·庚桑楚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II.参见shě。

舍采

shècǎi

古代学子入学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叫舍采。舍,通“释”。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

舍馆

shèguǎn

住所;客舍。《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宋 曾巩《繁昌县兴造记》:“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元 郝经《秋思诗 之四》:“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

舍利

shèlì

①梵语,意译“身骨”。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②契丹管军头目。

舍去

shèqù

喻离开住所到别处。南北朝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然

shèrán

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列子·天瑞 杞人忧天》: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人

shèrén

①官名。《周礼·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秦有太子舍人,为太子属官;魏晋以后有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隋唐又置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置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明清内阁中书科设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此外,宋有阁门宣赞舍人,元有直省舍人、侍仪舍人,明有带刀散骑舍人,则皆为近侍武职。②战国及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战国策·楚策四》:“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繆贤舍人。”《汉书·王莽传上》:“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颜师古注:“舍人,私府吏员也。”《资治通鉴 周纪二》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仪得见秦王。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元 无名氏《碧桃花楔子》:“小生不是歹人,是隔壁县丞衙里的舍人张道南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贾名石,是宣府卫 一个舍人。”清 洪昇《长生殿·禊游》:“老旦扮卖花娘子,小生扮舍人。” 

舍戍

shèshù

驻守。《左传·襄公十四年》:“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