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傷 | shāng | ①受损坏的地方:工伤。伤痕。②损害:伤了筋骨。伤脑筋。伤神。劳民伤财。③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伤风。伤寒。④因过度而感到厌烦:伤食。⑤妨碍:无伤大体。《论语 先进篇》: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⑥悲哀:悲伤。哀伤。神伤。感伤。伤悼。伤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两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宋 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復伤?”⑦得罪:伤众。开口伤人。 |
伤悲 | shāngbēi | 悲伤,悲哀。《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伤恻 | shāngcè | 悲伤同情,哀伤不忍。《晋书·成都王颖传》:“黄桥战亡者有八千馀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恻。”南朝陈 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恻。”《隋书·高祖纪下》:“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今臣(秦桧)偶获生还,骤蒙圣奖,擢居政府,而(陈)过庭、(张)叔夜皆死异域,体骸不全,游魂无归,可为伤恻。 |
伤饬 | shāngchì | 指悲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伤饬沿边将帅,毋好虚名而受实害。 |
伤春 | shāngchūn | ①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唐 司空曙《送郑明府贬岭南诗》:“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唐 朱绛《春女怨诗》:“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明 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呀,老姥姥,你怎的説这话。惜春年纪小,也怪他伤春不得。你年纪这般老大,也説这般伤春的话,成甚么样子!”清 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②旧指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旧唐书·于志宁传》:“令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窃案左传声子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顺天时也。” |
伤悴 | shāngcuì | 悲伤,忧伤。《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
伤悼 | shāngdào | 因怀念死者而哀伤,悲伤地悼念。《汉书 司马迁传》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朕用伤悼,肝心若裂。《三国演义 第53回》孙权闻慈死,伤悼不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修伤悼正极,不忍说起这事,坚意回绝了岳父。 |
伤风 | shāngfēng | ①败坏社会道德风气。《宋书 卷十 顺帝纪》凡工丽雕镌,伤风毁治,一皆禁断。②感冒。他得伤风已一周了,还不见好。 |
伤风败俗 | shāngfēngbàisú | 败坏社会道德风气。伤风败俗之事。《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车马衣服僭同王者,官齐君子,为籓国列卿,伤风败俗,有尘圣化。 |
伤弓之鸟 | shānggōngzhīniǎo |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二》吾以大军临之,彼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参见“惊弓之鸟” |
伤化 | shānghuà | 损害教化。《汉书·平帝纪》:“搆怨伤化,百姓苦之。”《后汉书·袁绍传》:“饕餮放横,伤化虐民。”《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皇兴五年)九月壬戌,诏在位及民庶直言极谏,有利民益治,损政伤化,悉心以闻。唐 司空图《成均赋》:“缅推伤化之源,克裕闲邪之范。”《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争贵贱之贾,伤化失俗。 |
伤怀 | shānghuái | 伤心。慷慨伤怀。《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
伤筋动骨 | shāngjīndònggǔ |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打的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也不会使崇祯伤筋动骨,惊慌失措,反而促使崇祯调兵遣将去防守洛阳。” |
伤离 | shānglí | 为离别而感伤。唐 王昌龄《送程六诗》:“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鱠橙虀。”宋 周邦彦《瑞龙吟·大石词》:“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盖古乐府多托於闺情女思,青莲深於乐府,故亦多征夫怨妇惜别伤离之作。”郁达夫《赠别诗》:“伤离我亦天涯客,一样青衫有泪痕。” |
伤怜 | shānglián | 哀怜。唐 元结《贼退示官吏 诗序》:“岂力能制敌歟?盖蒙其伤怜而已!” |
伤麟 | shānglín |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mèi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宋 范仲淹《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周咏《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 |
伤情 | shāngqíng | ①伤势。观察伤情。②伤感。宋 秦观《满庭芳》词:“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
伤身 | shāngshēn | ①伤害身体。《庄子·让王》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贾谊《惜誓》:“非重躯以虑难兮,惜伤身之无功。” 三国魏 嵇康《养生论》:“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②谓小产。《后汉书·华佗传》:“有李将军者,妻病,呼佗视脉。佗曰:‘伤身而胎不去。’”清 黄生《义府卷下》:“伤身,今小产也。” |
伤神 | shāngshén | ①耗损精神。做这事真够伤神的。南北朝 江淹《别赋》“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②伤心。黯然伤神。 |
伤生 | shāngshēng | ①伤害生命。《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花月痕第五回》:“盖积劳所以致疾,而久鬱所以伤生。”②妨害活人。《孝经·丧亲》:“三日而食,教民不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丧祭无度,伤生之蠹也。”《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欲报之德,正觉是凭,诸鸷鸟伤生之类,宜放之山林。《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且厚葬伤生,圣人所诫。隋 王通《中说·天地》:“古者不以死伤生,不以厚为礼。”③犹杀生。《西游记第七六回》:“师父看见,又説我们伤生,只调柄子来打罢。”巴金《秋三四》:“张惠如像对小孩子说话似地哂笑道:‘……我吃素,其实我只是不吃肉,这是因为我不赞成伤生。’”④因活着而感到哀伤。明 李贽《焚书·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也。” |
伤天害理 | shāngtiānhàilǐ | 指做事凶狠残忍;毫无人性。那些伤天害理的人,迟早要受到惩罚。他虽不敢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可是又馋又懒,好贪小便宜。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吕无病》:“堂上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
伤惋 | shāngwǎn | 悲伤叹惋。明 归有光《壬戌纪行下》:“在泊头得信,孺亭竟死,伤惋殊甚。”清 朱仕琇上原任福建督学吴公启:“以故进退无据,而去就不自由,徒伤惋叹悼於命实为之而已。”《资治通鉴 晋纪十四》(王)彬曰:“伯仁长者,兄之亲友;在朝虽无謇愕,亦非阿党,而赦后加之极刑,所以伤惋也。” |
伤心 | shāngxīn | ①心里非常痛苦。别为这事伤心。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唐 韦庄《金陵城》“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唐 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宋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词》:“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宋 李清照《声声慢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宋 向子諲《忆秦娥》:“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元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②极甚之词,犹言万分。唐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伤心惨目 | shāngxīncǎnmù | 形容非常悲惨、目不忍睹。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
伤痍 | shāngyí | ①创伤。多喻指疾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哭泣之声未絶,伤痍者未起。”伤痍,《汉书·娄敬传》作“伤夷”。颜师古 注:“夷,创也,音痍。”《后汉书·庞参传》:“陛下愍百姓之伤痍,哀黎元之失业。”《明史·范济传》:“边塞絶伤痍之苦,閭里絶呻吟之声。” 郭沫若《落叶》:“这使他的精神便受了莫大的伤痍了。”②指受创伤或被挫伤。《新唐书·李愬传》:“愬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新唐书·李愬传》:“士伤夷病疾,亲为营护。” 《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九》士卒伤夷者多,军食且尽,(曹)操意沮 |
伤夷折衄 | shāngyízhénǜ | 受到创伤,遭到失败。《后汉书·袁绍传》:“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