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 | shān | 削除文辞中的某些字句:删除。删改。删减。删定。删节。删夷(亦作“删刈”)。删繁就简。 |
删繁就简 | shānfánjiùjiǎn | 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本文内容很好,如果再删繁就简就更好了。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 |
删华就素 | shānhuájiùsù | 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
删润 | shānrùn | 删改润色。金 王若虚《诸史辨惑》:“班固《汉书》删润迁《史》,往往胜之,然亦有反不及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宋理宗)诏玉牒所、国史实录院长官,会稡史稿,删润归一。 |
栅 | shān I. | 栅极:多极电子管靠阴极的一个电极。光栅:产生光的衍射图像的光学仪器。II. 参见zhà。 III. cè上栅、下栅:地名,均在中国广东省。 |
姗 | shān | 姗姗:形容走路缓缓从容的样子,如“姗姗来迟”。在新一轮不是刺激的刺激欲盖弥彰之际,又一轮非对称的对称降息却姗姗而至。 |
姗姗 | shānshān | ①动作缓慢貌。②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花月痕第七回》丹、曼云,自是好脚色,掌珠、秋香,秀骨姗姗,也过得去…③形容人的气度飘逸潇洒。 |
姗姗来迟 | shānshānláichí | 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黄远庸《虚三级省制案之轮廓》:“蹉跎复蹉跎之省制案中,被以奇异之服色、姗姗来迟者,则所谓虚三级省制案者也。” |
姗笑 | shānxiào | 讥笑,嘲笑。《汉书·诸侯王表》:“(秦)姗笑三代,汤灭古法。”颜师古注:“姗,古讪字也。讪,谤也。” 《聊斋志异 跳神》中有腹诽者,神已知,便指某姗笑我,大不敬,将褫汝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日登公堂,为千人所窥指,恐娶之为人姗笑。”《聊斋志异 小翠》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姗笑之。 |
珊 | shān | ①珊瑚:由一种叫珊瑚虫的腔肠动物的外骨骼聚集而成。用“珊瑚”喻珍奇之物或人才,如“铁网珊瑚”(喻搜罗珍奇之物或人才)。唐 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②珊珊a.形容衣裙玉佩的声音;b.摇曳多姿的样子。 |
珊瑚 | shānhú | ①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的宝物。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唐 杜甫《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②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③珊瑚在: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
珊瑚在网 | shānhúzàiwǎng | 在网:都在网中。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新唐书·拂菻国传》:“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二回: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出宫中;玉尺量才,女相如岂遗苑外? |
珊珊 | shānshān | 形容衣裙玉佩的声音,也指轻盈、舒缓的样子、美好的样子。唐 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宋 辛弃疾《临江仙》词:“夜雨南塘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宋 张孝祥《鹧鸪天》词:“情脉脉,泪珊珊,梅花音信隔关山。”《聊斋志异 鲁公女》然生有拘束,死无禁忌,九泉有灵,当珊珊而来,慰我倾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连琐》:“一更向尽,有女子珊珊自草中出,手扶小树,低首哀吟。” |
珊珊可爱 | shānshānkěài | 美丽可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跚 | shān | ①走路一瘸一拐。蹒跚:也作“盘跚”,跛行;行不进貌。②形容旋转的舞姿。③(赣语)跌倒、摔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