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ēn

①树木众多,引申为众多、繁盛:森林。森立。森森。森然。森郁。②幽深可怕的样子:阴森。森邃。③严整的样子:森严。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唐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森聚

sēnjù

密集。直竖丛聚。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采薇翁》:“又斫其腹;腹裂无血,其中戈矛森聚,尽露其颖。”

森列

sēnliè

①纷然罗列。唐 李白《古风之五》:“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明 宋濂《白云稿 序》:“经乃圣人所定,实犹天然日月星辰之昭布,山川草木森列,莫不繫焉。”明 宋濂《阅江楼记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清 刘大櫆《浮山记》:“其旁怪石森列:如狮,如象,如鸚武……甚众,不可名状。”②森严排列。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天地神祇,昭布森列。”《三国演义 第五五回》:“玄德见孙夫人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郭希仁《从戎纪略》:“时军装局守卫森列,盘查甚严,出入不便。”

森罗殿

sēnluódiàn

迷信传说中指阎罗居住的宫殿。元·关卿《窦娥冤》: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森罗万象

sēnluówànxiàng

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南朝梁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

森木

sēnmù

高耸繁茂的树木。晋 左思《蜀都赋》:“皛貙氓於葽草,弹言鸟於森木。” 唐 李贺《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嚮丛玉。”宋 陈造《山居诗之三》:“森木各天籟,连山同夕暉。”宋 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森然

sēnrán

①茂密貌;丰厚貌。南朝齐 王琰《冥祥记》:“道路修平,而两边棘刺森然,略不容足。”唐 陈鸿《东城父老传》:“潁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见竹柏森然。”宋 张栻《初夏偶书 诗》:“扫地焚香清昼永,一牎/修竹正森然。”明 何景明《王都谏画鹰歌》:“羽毛森然振赤日,意气矫欲排翔云。”②众多貌。《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五》今陛下亲而幸之,使其父兄子弟森然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勋旧。《南齐书·陈显达传》:“忠党有心,节义难遣,信次之间,森然十万。”《旧唐书·礼仪志五》:“武德之初,议宗庙之事,神尧听之,太宗参之,硕学通儒,森然在列。”宋 张孝祥《虞美人·赠卢坚叔词》:“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③因惊恐而毛发耸立貌;敬畏。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宋 苏轼《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红楼梦 第一○一回》:“凤姐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髮森然直竪起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第二七章二》:“如走危岩险径,毛发森然。”

森森

sēnsēn

①形容繁密。唐·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②形容阴沉可怕。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看了这水泡子四边黑压压的老树,不禁有一种鬼域森森之感。③形容寒冷。冷森森。

森森蹜蹜

sēnsēnsùsù

敬畏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跳神》:“赫气惨凛,尤能畏怖人……一家妪媳姊若妹,森森蹜蹜,雁行立,无岐念,无懈骨。

森梢sēnshāo

高耸挺拔。北周 庾信《枯树赋》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sēnshù

因恐怖而毛发耸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双灯》:“魏大愕怪,转知为狐,发毛森竖,俯首不敢睨。”《花月痕 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屋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 ②犹林立。明 姚士粦 《见只编 卷上》:“夹陛皆题咏,石碣森竖千百,第不知谁为第一手耳。”蔡东藩《清史演义 第二回》:“纳林布禄到了札喀城,望见城上旗帜鲜明,刀枪森竖,料知有备,令军士退后三里,扎定营寨。”

森严壁垒

sēnyánbìlěi

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