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闆 老闆,木板 | bǎn | ①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②诏书:诏板。③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④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⑤硬得像板子似的:板结。⑥见“老”字“老板”(老闆)。 | |
板板正正 | bǎnbǎnzhèngzhèng | 犹言平平正正或是形容表情严肃。白峰溪《明月初照人第二幕》:“她从炕柜里取出一个板板正正的布包。” | |
板榜 | bǎnbǎng | ①木板匾额。唐 张祜《题重居寺》诗: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②木板标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浙东提举司将开过白马湖田,并立板榜,每季检举,自后不得侵占,监司仍加觉察。参见"板题"。 | |
板策 | bǎncè | 建筑工具。《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帝至鄴城南,召入,并赍板策。 | |
板荡 版荡 | bǎndàng | 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国事板荡。《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自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晋书 武帝纪》曾未数年,纲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晋书 惠帝纪》长乐不祥,承华非命,生灵版荡,社稷丘墟。南朝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唐太宗《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及中原板荡,肃宗收兵灵武,李辅国以东宫旧隶参预军谋,宠过而骄,不能复制,遂至爱子慈父皆不能庇,以忧悸终。宋 岳飞《五岳祠盟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臺,总髮从军,歷二百餘战。”清 黄遵宪《三哀诗》:“士生板荡朝,非气莫能济;国家有妖孽,尤贵养正气。” 董必武《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缅怀先烈奋斗的艰辛,眷念中原板荡的沉痛,吾人纪念辛亥革命,吾人驱逐日寇到鸭绿江东之心将更坚强千百倍!” | |
板扉 | bǎnfēi | 板门。《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徘徊半晌,去白板扉上题四句诗。”《聊斋志异 念秧》狐嘱报儿暗锁板扉,嘱吴曰:“倘闻人喧,但寐无。”吴诺。清 方文《访吴锦雯不遇留此》诗之一:“板扉深巷掩,霉雨暮天寒。” | |
板桥 | bǎnqiáo | 木板架设的桥。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
板上钉钉 板上砸钉 | bǎnshàngdìngdīng bǎnshàngzádīng | 钉钉:钉上钉子,本义指在石板上钉上铁钉。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能改变或事情已经成了事实。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三回》:“议亲之事,这三位老伯,并儿的外父一并说好,那就石板上钉钉,就如我爹订的一般。”单学鹏《巧哥儿》:“板上钉钉咧,这门亲事我包下了。”苗培时《矿山烈火》:“大英雄说话板上砸钉,你既然还愿意给弟兄们办事,那就看你说的吧。” | |
板授 | bǎnshòu | ①指诸王大臣权授下属官职。别于帝王诏敕任命。《资治通鉴·献帝初平元年》:“绍(袁绍)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胡三省注:“时卓挟天子,绍等罔攸禀命,故权宜板授官号。”宋 程大昌《演繁露·白板天子》:“晋乱,国璽没,胡人号晋诸帝为白板天子。白板,如今板授之官,无詔敕也。”②指授予高龄老人荣誉职衔。《北史·隋纪下·炀帝》:“高年之老,加其板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通·职官十五》:“太极元年初,令老人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朱衣执象笏。” | |
板题 | bǎntí | 木板匾额。《北史·江式传》篆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皆式书也。 | |
板屋 | bǎnwū | 用木板建造的房屋。清·方苞《狱中杂记》求脱械居监外板屋。 | |
板职 | bǎnzhí | 古代授予老人的名誉职衔。《北齐书·废帝纪》诏九州军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北史·辛雄传》:“兵起歷年,死亡者众,或父或子,辛酸未歇,见存耆老,请假板职,悦生者之意,慰死者之灵。”《周书·武帝纪上》:“幸津门,问百年,赐以钱帛,又赐高年板职各有差。” | |
板筑 | bǎnzhù | ①板,夹板;筑,杵。筑墙时,以两板相夹,填土于其中,用杵捣实。泛指土木建筑,亦指筑城或筑墙。《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郭)崇韬筑新城凡六日,王彦章闻之,将兵数万人驰至……时板筑仅毕,城犹卑下。"清 戴名世《唐允隆传》:"上官下教居人於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赀,人皆避去。允隆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币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②代指墙或城墙。《资治通鉴 后周纪三》帝(后周世宗柴荣)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 | |
板卒 | bǎnzú | 筑城的役卒。《魏书·杨侃传》:“魏始於马头置戍,如闻復欲修白捺旧城。若尔,便稍相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今板卒已集,唯听信还。” | |
阪坂 | bǎn | ①同“坂”。②崎岖硗薄的地方:阪田。③小山坡。《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毛传:男女之际近而易,则如东门之墠;远而难,则茹藘在阪。《庄子·盗跖》:“侅溺於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 | |
阪上走丸 | bǎnshàngzǒuwán | 坂:斜坡;丸:弹丸。像在斜坡上滚弹丸,极言其轻而易举。可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於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颜师古曰:“言乘势便易。”亦省作“阪走丸”。宋 陈师道:“言之从违,诗之精粗,若水赴壑,阪走丸,倒囊出物,鸷鸟举而风迫之也。” | |
坂 | bǎn | 山坡;斜坡:如丸走坂(比喻迅速)。《西游记第八十六回》一齐登高下坂,转涧寻坡。 | |
钣 | bǎn | 金属板材: 钢钣。钣金工。 | |
粄 | bǎn | 大米制作的食品。传统的特色小吃。在中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等省份的客家人居住地较常见。 | |
舨 | bǎn | “舟”与“反”联合起来表示“其行程呈现镜像对称特征的小船”、“沿来路还归的小船”。往返于大船之间,或大船与码头之间的小型交通船。“舢舨”的“舢shān”原意应指大船,即相对于小型交通船来说,“舢”是“像山一般的大船”。 舢舨:用桨划的小船,一般坐两三人,做渡客或救护用,海军用的较狭长,可坐十人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