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说到宣和五年(1123年),金兵将燕京的工匠和财宝等掳掠一空。按照和宋朝约定的条件,金朝将燕京六州之地分给宋朝,金太祖领兵回师。同年八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返回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的路上病死,年五十六。阿骨打四弟完颜晟,接皇帝位,即金太宗。宣和七年,即1125年10月,完颜晟令六弟完颜杲为都元帅,统领金军,兵分东西两路,完颜宗望所率东路军直逼北宋首都汴京。 

由此宋廷一派慌乱,掌管礼乐的太常少卿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即位后(史称钦宗),任命本是进士文官的李纲为兵部侍郎。李纲又临危受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担负起守卫京城的重担。期间,李纲以自己的智勇粉碎了金兵的猛烈进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李纲不顾安危,战斗在最前线。在李纲的领导下,金兵灭亡北宋的企图破灭,北宋政权得以保全。李纲又用自己的才干,消除了太上皇宋徽宗和新皇帝宋钦宗父子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北宋政权从内部分裂的危险。 

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太原、中山、河间),双方订“城下之盟”后,金军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不久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的消息传到北方的金国,金国政权认为灭宋的时机已到,于是再次发兵南侵,很快包围北宋京城开封,此时北宋朝中文武百官没有一人能挑起保卫京城的重任。“患难识忠臣”,此时宋钦宗想起李纲,认为只有起用李纲,才能化解这场灾难,于是派人突围,诏令李纲北上解围,正在前往贬所的李纲接到诏书后,立即掉头北上,率领军队昼夜兼程去解京城之围。无奈路途遥远,还没等李纲赶到,京城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走,至此北宋灭亡。这年是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耻-宋朝最屈辱的时期=JPEG.jpeg

     靖康之耻是宋朝最屈辱的时期 

郭药师身仕辽、宋、金三朝

12世纪初叶的中国北方,正是辽、宋、金三个政权矛盾错综复杂、冲突逐鹿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也就造就了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人物,其中尤以郭药师为代表。郭药师渤海铁州(今辽宁盖平东)人。辽国快灭亡时辽东人为兵,号称“怨军”,药师为帅。北辽帝耶律淳改怨军为常胜军。在北辽政权已内外交困之际,郭药师以涿、易二州归宋。郭药师的降宋,使北辽失去了一支重要武装,加速了它的灭亡。 

郭药师投宋后为宋立下了一些战功,得到了宋徽宗的信任。金人向南进攻,郭药师拒战于白河,兵败降金,金太宗完颜晟命其为燕京留守,赐姓完颜氏,后从金军攻宋,因知宋之虚实,才使金人孤军深入而获全胜。《金史》论述“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郭药师以一人之身而仕三朝,反复无常,屡屡为变,对三个朝代的兴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谓时代的特殊产物。

 

%22三姓家奴%22郭药师历仕辽,宋,金三朝.jpeg

      "三姓家奴"郭药师历仕辽金三朝 

赵构即宋高宗建南宋

赵构,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著名抗金大臣)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廷令其率河北兵马救援京师,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继又转移到东平府(今属山东),以避敌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宋徽宗、宋钦宗二宗北去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南宋政权初建,他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 

建炎三年(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奔袭扬州,赵构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复辟”。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对于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温州。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行在。金兵暂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福建等路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但只把军事部署作为乞降的筹码,始终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和勇气。 

赵构建立南宋.jpeg

      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 

秦桧其人

民间流传岳飞抗金和南宋奸臣秦桧的故事,这里先对秦桧其人作一简介。

在宋徽宗,钦宗被俘后,女真贵族要立张邦昌为傀儡,时任御史中丞的秦桧不发一言。御史马伸等人上书反对立张邦昌,要求秦桧也签名。秦桧起先不同意,但数十名官员先后签名,马伸“固请”,秦桧无奈,只得签名。因在上书者中秦桧官职较高(言官之首),于是在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以秦桧反立张邦昌,将他捉去,同去的还有他的妻子王氏及侍从等.这时宋徽宗得知康王赵构即位,就致书金帅粘罕即金太宗的弟弟完颜挞懒,与约和议,叫秦桧将和议书修改加工润色。秦桧还以厚礼贿赂粘罕,金太宗就素性把秦桧送给他弟弟挞懒任用。 

秦桧南归后,自称是杀死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而来的。臣僚们随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孙傅、何粟、司马朴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为什么只有秦桧独回?从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到楚州(今江苏淮安)二干八百里,要爬山涉水,难道路上没有碰上盘查询问,能杀死监守人员,一帆风顺地南归?就算是跟着金将挞懒军队南下,金人有意放纵他,也要把他家眷作为人质扣留,为什么能与王氏偕行而南呢?这些疑问只有他的密友、宰相范宗尹和李回为他辩解,并竭力举荐他忠于赵家皇朝,但疑团并没有完全消除。 

有关宋高宗重用秦桧,抗金名将岳飞惨遭陷害等,107篇将有详尽叙述。  

张正立评议

本篇简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过程。还有左右逢源身仕三朝的奇人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