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u

①植物初生而嫩:柔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②软,不硬:柔软。柔韧。柔嫩。柔滑。《礼记·中庸果能此道(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③软弱,与“”相对:柔懦。柔弱。刚柔相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志气销懦,筋力拘柔,临难战惧,束手就亡。④温和:柔顺。柔和。退让。柔曼(柔和妩媚)。柔情。作动词表示“安抚”。 《礼记·中庸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明 宋濂《阅江楼记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参见“柔服”。

柔肠

róucháng

温柔的心肠,多指女子缠绵的情意。柔肠百折。柔肠寸断。南唐 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宋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宋 程垓《卜算子》:“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柔肠百结

róuchángbǎijié

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那姑娘终日闷闷不乐,一幅柔肠百结的模样,让人看了心酸。元 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柔肠百转

róuchángbǎizhuǎn

形容情思缠绵,翻腾不已。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7回:“秋痕被跛脚提醒这一句,柔肠百转,方觉一股刺骨的悲酸,非常沉痛。”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司马‘嘿嘿’几声,不知是在哭还是在笑,弘历心中柔肠百转。”

柔肠寸断

róuchángcùnduàn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吴梅《风洞山 鸩媒》:“泪盈盈,只怕柔肠寸断,不忍来听。”

柔从

róucóng

柔和顺从。荀子·君道》:“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

柔脆

róucuì

亦作“柔脃”。 ①柔弱,软弱。《老子·第七十六章》:“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魏 王弼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清 昭槤《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②柔而易折;软而易碎。宋 王安石《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诗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③柔和婉转。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

柔而不犯

róuérbùfàn

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后汉书 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柔风甘雨

róufēnggānyǔ

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春秋齐·管仲《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百寿,百虫乃蕃。”

柔服

róufú

①温柔顺服。《左传·昭公三十年》:“若好吴边疆,使柔服焉,犹惧其至。”前蜀 杜光庭《谢恩宣示修丈人观殿功毕表》:“文风遐布,殊庭効柔服之诚;武烈光宣,异俗禀雪霜之令。”②谓安抚顺服者。《左传·宣公十二年》:“伐叛,刑也。柔服,德也。”杨伯峻注:“对已服者用柔德安抚之。”晋 刘琨《劝进表》:“柔服以德,伐叛以刑。”《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

柔肤弱体

róufūruòtǐ

谓柔弱的身体。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

柔和róuhé温顺;温和。安抚而使之和乐。(同义词:轻柔,温柔,温和。反义词:强烈,猛烈,剧烈,激烈,粗暴)《封神演义 第一回》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柔筋脆骨

róujīncuìgǔ

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明·宋濂《〈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于文者夥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

柔谨

róujǐn

温和恭谨。《后汉书·东夷传论》:“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夫三方者也。”《资治通鉴 梁纪七》(元)徽与中书舍人郑俨等更相阿党,外似柔谨,内实忌克,赏罚任情,魏政由是愈乱。《北齐书·陈元康传》:“(陈元康)性又柔谨,通解世事。”唐 李华《寿州刺史壁记》:“刚克以顺,柔谨而肃。”清 薛福成书 汉书‧元后传:“余始疑太后性虽柔谨,而祚之移,或与闻焉。” 

柔蓝

róulán

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縈花草。”清 陈维崧 《四代好·泛艇春溪作》词:“总不如春水江南,柔蓝千里。” 

柔良

róuliáng

①柔顺良善。《淮南子·泰族训》:“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明史·王与龄传》:“然讚(许讚)柔良,第受制所属耳。”严复《原富》:“用诗书礼乐之教,奬柔良谨畏之民,期於长治久安也。”②柔顺良善的人。《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务进柔良,退贪酷,各正厥事焉。《后汉书·章帝纪》:“有司明,慎选举,进柔良,退贪猾,顺时令,理寃狱。”宋 张耒《大礼庆成赋》:“雄鷔憺威而震伏兮,柔良化礼而肃清。”

柔橹

róulǔ

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唐 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十二判官诗》:“柔櫓轻鸥外,含悽觉汝贤。”一本作“柔艣”。 五代 佚名《敦煌曲子词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宋 萧立之《第四桥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艣风前语夜深。”元 虞集《闻机杼诗》:“满地月明凉似水,数声柔櫓过扬州。”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坐在黑影沉沉的舱里,我起先只在静听着柔橹划水的声音。”

柔媚

róumèi

柔和可爱。柔媚的晚霞。温柔和顺,讨人喜欢。清空柔媚。

柔媚娇俏

róumèijiāoqiào

温柔和顺,妩媚俏丽。《红楼梦》第六回 :“...宝玉亦素喜欢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

柔能克刚

柔能制刚

róunéngkègāng

róunéngzhìgāng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亦作“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后汉书·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明·沈采《千金记》第五出:看起来这兵法不过是柔能制刚,弱能胜强,以逸待劳,能勇能怯之意。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三:你的性质,柔能克刚,你好好地耐,将来总有出头露日的一天……

柔佞

róunìng

①谓伪善谄媚。唐 皮日休《祀疟疠文》:“柔佞之言,惑於君前,委顺未足,国步移焉。”《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玄宗李隆基)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李林甫以(陈)希烈为上所爱,且柔佞易制,故引以为相;凡政事一决于林甫,希烈但给唯诺。《新五代史·杂传·孔循》:“循为人柔佞而险猾,安重诲尤亲信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彼万文康者,其柔佞倍於胡忠安。”②指伪善谄媚之人。宋 范仲淹《易义·遯》:“柔佞入而刚正出,君子遯/去之时也。”

柔奴

róunú

宋 吴幵《优古堂诗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作定风波序云:‘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后用以泛指歌女或使女。清 陆培《真珠帘词》:“可要文杏双栖,唤柔奴挽上,翠帘银蒜。”

柔懦

róunuò

优柔懦弱,也指弱小者。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一:"今虏气方锐,吾大兵未集……宗社安危,在此一举,臣惧李棁柔懦,恐误国事也。"《三国演义 第三四回》:"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狮子吼》第二回:"光绪帝虽是柔懦,制於那拉氏之手,不能有所作为,但到了这个时候,也晓得旧法万不可行,必要变法自强,才不致为各国所分割。"

柔懦寡断

róunuòguǎduàn

指软弱面不果断。《韩非子 亡徵》:“缓心面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宋 文莹《玉壶清话》(边镐)及冠翘秀……后嗣主爱其博雅,累用之,然而柔懦寡断,惟好释氏。

柔情

róuqíng

温柔的感情。宋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宋 秦观《鹊桥仙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 黄孝迈《湘春夜月词》:“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宋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柔情绰态

róuqíngchuōtai

柔美的情态。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瑰恣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预言。”

柔情媚态

róuqíngmèitài

指柔美的情态。同“柔情绰态”。清 李心衡《金川锁记 陈生》:“(陈生)见一女子,年仅及笄,殆天人也……遂患心疾,辗转昏愦中,忽忆柔情媚态,则哑然笑;又忆浮萍断梗,何处追寻,则啜以泣。”

柔情密意

柔情蜜意

róuqíngmìyì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温柔甜蜜的情意。合笑安留着时,她的柔情蜜意教他害怕,一步步退让,此刻她去了,他却感到寒冷和空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柔情缱绻róuqíngqiǎnquǎn

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缱绻:牢结;不离散。纠缠萦绕;固结不解。情意深厚。缠绵。形容感情深厚。《红楼梦第五回》:“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

柔情似水

róuqíngsìshuǐ

比喻情意温柔缠绵(一般指男女之间)。他喜欢女友姣好的容貌,更喜欢女友柔情似水的浓浓情意。宋 秦观《鹊桥仙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柔情侠骨

róuqíngxiágǔ

温柔的情态,侠义的性格。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只有秋痕韵致天然,虽肌理莹洁,不及我那红卿,而一种柔情侠骨真与红卿一模一样。”

柔日róurì

古代以干支纪日,凡天干值乙、丁、己、辛、癸的日子称柔日。因均属偶数,也称偶日。《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剛日,内事以柔日。”

柔茹刚吐

róurúgāngtǔ

软的吃下去,硬的吐出来。比喻欺软怕硬。《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惟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柔茹寡断

róurúguǎduàn

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柔弱

róuruò

①软弱,不刚强。《老子·第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②柔软,不坚硬。《老子·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③柔和谦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八》金主(完颜景)无嗣,疏忌宗室,以(卫王)永济柔弱,鲜智能,故爱之,欲传以位。

柔声下气

róushēngxiàqì

犹言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清·沈起凤《谐铎·鸡谈》:“愿天下处闺房者,持予雄辩,压彼雌风,毋柔声下气,养同木鸡也。”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2回:“希铨又本来生一张白脸,柔声下气,就和女人一般的,也怪不得人家疑心。”

柔顺

róushùn

①温柔和顺。犹驯服,驯顺。宋 司马光《苏主簿夫人墓志铭》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忠臣骨鲠而易疎,佞臣柔顺而易亲。《红楼梦 第一二○回》薛姨妈听他的话,'好一个柔顺的孩子!心里更加喜欢。②犹柔软,不坚硬。《孔丛子·抗志》子不见夫齿乎?虽坚刚,卒尽相摩;舌柔顺,终以不弊。

柔荑róutí

荑:草木初生之嫩芽。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诗经》中有语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这王英以纤纤春笋柔荑,捧着一管缠金丝龙笛,当筵品弄一曲。亦有寫成“柔苐”

柔条

róutiáo

嫩枝;柔软的枝条。三国魏 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宋 陈亮《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茅盾《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特指垂柳的枝条。唐 李白《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宋 周邦彦《兰陵王 柳》:“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宋 沉遘《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元 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曾向章臺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柔邪

róuxié

柔邪辟。宋 范仲淹《易义·巽》若夫巽之为德,其失也伪,非君子之体之,则入乎柔邪之道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寤寐英豪非不切,而柔邪庸缪得以窃廊庙之权。

柔心弱骨

róuxīnruògǔ

形容性情柔和。《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柔远


抚远人或远方邦国。《尚书·舜典》:"柔远能迩。"孔传:"柔,安;迩,近……言当安远,乃能安近。"颜师古注:"柔远,言能安远人。"唐 白居易《新罗贺正使全良忠授官归国制》:"朕以文明御时,以仁信柔远。"《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三》范仲淹又言:“顷已下敕招携蕃族首领,臣亦遣人探问其情,欲通朝廷柔远之意。"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清 李基和《送隋羲文出塞》诗之二:"须知柔远意,率土尽王臣。"

柔远怀迩

róuyuǎnhuáiěr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诛利口》:“岂谓蜀国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柔远怀来

róuyuǎnhuáilái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柔远能迩

róuyuǎnnéng’ěr

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尚书·舜》:“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诗·大雅·民劳》:“柔远能邇,以定我王。”《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十有二牧,柔远能邇。”颜师古注:“柔,安也。能,善也。”晋 袁宏《后纪·顺帝纪下》:“臣闻柔远能邇,莫大寧民,寧民之务,莫重用贤。”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以扬休,伏愿居安虑危,柔远能邇。”

柔远绥怀

róuyuǎnsuíhuái

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清·林则徐《喻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虽以天朝柔远绥怀,亦不能任其藐玩,应即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

柔远镇迩

róuyuǎnzhèněr

安抚远方,安定内地。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柔枝嫩条

róuzhīnèntiáo

柔嫩的枝条。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柔枝嫩叶

róuzhīnènyè

柔软娇嫩的枝叶。比喻温柔美貌的妙龄女子。明·郑若庸《玉玦记·忆夫》:“绿茵尽摘不留,且莫惜明年难茂,柔枝嫩叶,多应人采揪。轻舒手,罗裙宽褪腰肢瘦。”明·谢谠《四喜记·花亭佳偶》温香软玉世应稀,柔枝嫩叶谁能比?纤腰柳舞,翠裙影低,娇喉莺啭,《阳春》调低,谩夸西子多娇丽。

柔中有刚

róuzhōngyǒugāng

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他的性格是柔中有刚。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再加以她那活活泼泼的神态,柔中有刚的清脆声音,是谁也无法招架的。”


①用手来回擦或搓:揉擦。揉搓。揉眼睛。②团弄:揉面。揉泥球。③使木弯曲:揉轮(使木弯曲制作车轮)。“揉木为耒”。《聊斋志异 浙东生》适世家园中有虎阱,揉木为圈,绳作网以覆其口。④古同“”,使降顺。

róu

用火烧使之弯曲。《说文》煣,屈申木也。《易·系辞》煣木为耒。《玉篇》以火屈木曲。《广韵》蒸木使曲也。

róu

混杂:杂和。莒(掺杂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