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 rèn I. | ①相信,信赖:信任。《史记·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西汉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②使用,给予职务,任用:任命。任人唯贤。《论语·阳货篇》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③负担,担当,承担;承受:担任。任课。任劳任怨。《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孟子·离娄上》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庄子·大宗师》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文选·王粲《登楼赋》: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④职务;责任:就任。到任。任重道远。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⑤由着,听凭:任凭。任性。任意。任从。任随。听任。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宋 张镃《满庭芳·促织儿词》:“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清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⑥不论,无论:任何。任人皆知。任你怎么说,我也不同意。⑦量词。用于担任职务的次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⑧古又同“妊”。⑨胜任。《史记 孝武本纪》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II.参见rén。 |
任便 | rènbiàn | 指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或指随便、听凭你的方便。任便居住。宋 司马光《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诸州所差之人,若正身自愿充役者,即令充役,不愿充役者,任便选雇有行止人自代。”《三国演义 第二八回》“张辽近前言曰:‘奉丞相钧旨:因闻知云长斩关杀将,恐于路有阻,特差我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十二月,己卯,峡州居住张商英,许任便居住。 |
任达不拘 | rèndábùjū | 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
任咎 | rènjiù | 承担罪过或罪责。《资治通鉴 晋纪二》初,东关之败,(晋)文帝(司马昭)问僚属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语出《北史·王昕传》:“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八章二:“总理如其由我们股东公推的,对于倒款,我们股东当然任咎。” |
任劳任怨 | rènláorènyuàn |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老黄牛任劳任怨,在田间辛勤地工作着。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
任力 | rènlì | ①使用民力。《礼记·王制》:“量地远近,兴事任力。”孔颖达疏:“上云用民之力惟三日而已,故注云‘治宫室、城郭、道渠’。此言兴事,言兴事则用力难重,故云事,谓筑邑。”②运用劳力;依凭力量。《吕氏春秋·察贤》:“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③尽力,费尽心力。《韩非子·说疑》:“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操刀能割,必列膏腴。”④专凭暴力。《史记 太史公自序》尊号称帝,矜武任力。 |
任其自流 | rènqízìliú |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有些党员放任党内某些缺点、错误和各种坏的现象不管,而任其自流地发展。” |
任其自然 | rènqízìrán | 任:听凭;不管。指对人、对事听凭他(它)自由发展;不加约束或引导。宋 周密《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然耳。”叶圣陶《归宿》倘若有了开始,以后什么都可以任其自然了。 |
任情 | rènqíng | ①任意;恣意。与夺任情。率意任情。《后汉书 袁绍传》绍曰:“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晋纪总论》先时而婚,任情而动。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唐 吴兢《贞观政要·论求谏》:“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任情妄动,自取诛僇。”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只缘刘狂诞自高,又制行不检,任情放言,不久遂出守镇江府。”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西人舟车所至,每以语言互异,律法不同,利己损人,任情蔑理。”②指尽情。唐 刘长卿《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诗》:“任情趣逾远,移步奇屡易。” |
任情恣性 | rènqíngzìxìng | 任、恣:放任。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汉·蔡邕《笔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
任人摆布 任人摆弄 | rènrénbǎibù rènrénbǎinòng | 听凭别人操纵处置。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糖葫芦装作不知,任他摆布。”巴金《“从心所欲”》:“当然我也不甘心任人摆布。”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其次是把非党干部、把群众看成任人摆弄的傀儡,必然脱离群众,引起群众的反对。” |
任人唯亲 | rènrénwéiqīn | 任:任用。唯:只。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样;只用和自己关系亲近的。领导干部在用人时一定要考虑德才兼备,绝不能任人唯亲。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任人唯贤 | rènrénwéixián |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选拔干部应当是任人唯贤。 |
任人宰割 | rènrénzǎigē | 宰:杀;割:切。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中国之肯忍辱含垢,任人宰割,只以吞声忍气工夫对付,西人真不能望我们的项背。”叶圣陶《读<重修甘将军庙记>》:“一般民众所以不声不响,任人宰割,固然由于大家的懦弱,而弄成这么懦弱的,也就是这‘君师主义’!” |
任身/妊身 | rènshēn | 妊身,怀孕。《吕氏春秋·本味》“其母居伊水之上,孕” 高诱注:“任身为孕。”《汉书·元后传》:“闻张美人未尝任身就馆也。”《国语·郑语》“既筓而孕” 三国吴 韦昭注:“孕,任身也。”《资治通鉴 汉纪十四》弗陵母曰河间赵,居钩弋宫,任身十四月而生。 |
任使 | rènshǐ | ①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礼记·中庸》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又特明吏事,留心政术,简靖宽和,坦于任使。宋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高祖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重读书人》:“鄂刚烈公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②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范宗尹言张俊自浙西来,盛称飞可用,迁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飞辞,乞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收復本路州郡,乘机渐进。”明 张纶《林泉随笔》:“艷(吴暨艷)、彪(徐彪)所行如此,可谓不负任使。” |
任士 | rènshì | 指有能力的贤人。《庄子·秋水》:“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郭庆藩集释引李颐云:“任,能也。” |
任势 | rènshì | ①谓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任自然势。《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②谓任意使用手中的权势。 |
任属 | rènshǔ | 信用托付。《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宋 曾巩《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又於 延和殿伏蒙面諭所以任属臣之意,臣是以祗服圣恩,不敢辞避……诚恐黑白不当,律吕失次,方於旧史,有失无得,以负陛下任属之意,此又臣之大惧也。”清 唐甄《潜书·受任》:“君子有不受任者五:不遇其时,不受;不得其主,不受;用违其才,不受;任属不专,不受;权臣持之,嬖倖市之,不受。” |
任数 | rènshù | ①用权谋,使心计。《文子·道原》:“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唐 陆贽《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岂不以虚怀待人,人亦思附;任数御物,物终不亲。”《宋史·卢多逊传》:“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 (王)沔以弟淮故,数为枢密副使寇准所诋,帝(赵光义)亦寤沔任数好诈,非廓庙器,遂与(陈)恕同日俱罢。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报至京师,人情汹汹,且外议籍籍,皆云阳明任数,其去留不可必,晋溪力主其説,以为阳明必能成功。”②顺从命运;顺应天数。《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晋书 愍帝纪》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 |
任率 | rènshuài | 任性率真而不做作。《晋书·王戎传》:“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晋书·王羲之传》:“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明·张居正《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楚之有江汉衡巫,山磅礴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简谅,有礧砢倜傥之概。” |
任算 | rènsuàn | 进行谋算,施用计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宋书·武帝纪上》:“高祖曰:‘…… 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 |
任所欲为 | rènsuǒyùwéi | 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慈禧太后演义》第17回:“丧葬既毕,西太后处置国政独断独行,任所欲为。” |
任侠 | rènxiá | ①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手段扶助弱小,帮助他人。为人任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 。”《汉书·季布传》:“为任侠有名。”颜师古注:“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光皇策士》:“周南,吴中人,游太学,有时名。然颇任侠,与水心先生善。”《儿女英雄传 第三九回》:“喜得这老头儿一生任侠好义,颇以无子为憾,如今一朝有后,真是大快平生。”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搞‘暗杀’的故事》:“何况,在中国历史上,任侠仗义的刺客,从来被人当作英雄,而孙中山在他的革命活动中,也把组织暗杀作为重要的革命手段之一。”②任侠之士。指能见义勇为的人。《史记·孟尝君列传论》:“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姦人入薛中盖六万餘家矣。”隋 卢思道《游梁城 诗》:“宾游多任侠,臺苑盛簪裾。”宋 王安石《郭解诗》:“平日五陵多任侠,可能推刃报王孙。”刘泽湘《过西山辟支生墓 诗》:“散尽千金交任侠,拚将一剑报恩仇。” |
任贤 | rènxián | 委用德才兼备的人。《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刘向《说苑·君道》:“人君之道:清浄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髃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运其才谋,官方任贤,是用锡君纳陛以登。唐 陈子昂《答制问事》:“然则取士之方,任贤之事,故陛下素来所深知。”宋 王禹偁《拟贬萧瑀出家诏》:“朕失任贤之道,昧则哲之明,遂令宰执之中,互生猜忌,以致君臣之际,有是暌离。”《资治通鉴 秦纪一》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
任贤使能 | rènxiánshǐnéng | 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吴主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 |
任兴 | rènxīng | 尽兴。《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唐 权德舆《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之二》:“任兴不知行近远,更怜微月照鸣榔。”唐 李群玉《寄张祜诗》:“越水吴山任兴行,五湖云月挂高情。” |
任恤 | rènxù | 亦作“任卹”。谓诚信并给人以帮助同情。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郑玄注:“任,信於友道。恤,振忧贫者。”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诗》:“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如有孝悌睦姻任恤中和,若行能尤异为乡里所推者,县上之州,免试入学。清·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自余远游以来,每归故里,气象一变,田宅易主,生计各蹙,任恤之风日薄。”参见“睦婣”。 |
任遇 | rènyù | ①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播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詔命。”《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张宾任遇优显,群臣莫及。《宋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资治通鉴 唐纪三》秦王(李)世民为之固请曰:“昔在晋阳,(刘)文静先定非常之策,始告(裴)寂知,及克京城,任遇悬隔,令文静觖望则有之,非敢谋反。”②信任重用。《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徐爰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元嘉初,入侍左右,豫参顾问:既长於附会,又饰以文,故为太祖所任遇,大明之世,委寄尤重。”《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及武成(高澄)时,(祖)珽被任遇,乃说武成曰:“文宣甚暴,何得称文?既非创业,何得称祖?若宣帝为祖,陛下万岁后将何以称?”清 侯方域《于谦论》:“谦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③指际遇。 唐 柳宗元《惩咎赋》:“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 |
任怨任劳 | rènyuànrènláo | 解释见“任劳任怨”。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清·李渔《怜香伴·搜挟》正是国家隆重之典,仕路清浊之源,非徒任怨任劳,还要其难其慎。 |
任责 | rènzé | ①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又有号令之不一,任责之不明,当亦速变者也。”《元典章·台纲·稽迟罚俸不须问审》:“诸衙门正官、首领官吏,各有任责。”明·邵璨《香囊记·潜回》:“古人一饭之德尚且不忘,况我和你腰金衣紫,驷马高车,而受任责如此。”②负责。宋 苏轼《晁错论》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於我。宋·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自有各路监司任责指挥,人情少安,方敢向前措置。”《宋史·理宗纪四》:“﹝开庆元年十月﹞丙戌,以赵葵为沿江江东宣抚使置司建康,任责捍御。癸巳,向士璧权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任责广西边防。” |
任战 | rènzhàn | 善于作战。《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后汉书·李固传》:“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诱之。” |
任真 | rènzhēn | 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王)导能任真推分,澹如也,有识皆称其善处兴废。晋 陶潜《连雨独饮诗》:“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逯钦立校注引庄子·齐物论郭象注:“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 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吾兄吾兄巢许伦,一生喜怒长任真。”宋 阮阅《增修诗话总龟·饮食》:“李太白陶渊明则不然,各常为诗曰:我醉欲眠君且去。虽曰任真之言,然亦太无主人之情矣。” 明 袁宏道《偶成诗》:“稽叔终疑傲,陶潜总任真。” |
任真自得 | rènzhēnzìdé | 任真:任其自然;自得:自己有所体会。凭任自己的体会。指写文章不受拘束,有自己的风格。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
任政 | rènzhèng | ①执政。《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②指所担负的职责、政事。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材能》:“夫能出於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 |
任重 | rènzhòng | ①负重,载重。承受重物。②担负重大的责任。《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 |
任重才轻 | rènzhòngcáiqīng |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
任重道悠 | rènzhòngdàoyōu | 解释见“任重道远”。《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宋·司马光《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功大力薄,任重道悠,徒怀寸心,行将白首。 |
任重(而)道远 | rènzhòng(ér)dàoyuǎn |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任重至远 任重致远 | rènzhòngzhìyuǎn |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曹禺《胆剑篇》第二幕:“大王要任重致远,就得虚心自慝,多隐藏一些才是。” |
任子 | rènzǐ | ①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汉书·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驁,不通古今……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子弟以父兄任为郎。”宋 苏洵《上皇帝书》:“夫所谓任子者,亦犹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云尔。”《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乙未,詔:‘自今五品以上官任子,止赐同学究出身,依例赴选集,不得滥授摄官。’”《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六》丁亥,诏更廕补法:长子不限年,馀子孙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廕。自是任子之恩稍杀矣。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选士之法》:“大抵任子多为郎,以为太子洗马。”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叫做‘任子’。”②人质,指为取信对方而用作抵押的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马超)固请割地,求送任子。”《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徵任子,权辞让不受。”“故先遣使者犒劳,又遣尚书、侍中践脩前言,以定任子。”《晋书·成帝纪》:“(咸和)五年春正月己亥,大赦。癸亥,詔除诸将任子。”《北史·吐谷浑传》:“献文以重劳将士,乃下詔切责之,徵其任子。”《资治通鉴·献帝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孙权任子,权召羣僚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胡三省注:“任,质任也。”指任公子。文选·曹植《七启》:“乃使任子垂钓,魏氏发机。”吕向注:“任子,任公子,善钓者。” |
妊 | rèn | 怀孕:妊妇。妊娠rènshēn:①又名妊子、重身、怀娠。指怀孕。②又指人物的姓氏,妊姓 为上古八大姓之一。 |
饪 | rèn | 做饭做菜:烹饪。参见“失饪”。 |
衽 | rèn | ①衣襟:“连衽成帷”。敛衽。《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四》羌胡被/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②衣袖。③古代睡觉时用的席子;作动词表示把…当席子:衽席。《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 |
衽革枕戈 | rèn’gézhěn’gē | 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
衽扱囊括 | rènxīnángkuò | 比喻全部擒获或肃清。清 唐甄《潜书 两权》:“天下多群盗,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
衽席 | rènxí | ①床褥与莞簟。泛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宴席;座席;借指男女色欲之事。②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谓使得平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庄子·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明 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清史稿卷四·世祖纪一》朕欲天下臣民共登衽席,日夕图维,罔敢怠忽。 |
衽席之爱 | rènxízhīài | 即“衽席之好”。《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 |
衽织 | rènzhī | 纺纱织布。《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十四娘为人勤俭洒脱,日以衽织为事。 |
纴 | rèn | 指纺织;织布帛的丝缕。今也指缝制衣服。如:缝纴。《本草纲目》:“石斛数条,去根如筒子,一边纴入耳中。” 《说文》纴,机缕也。《礼记·内则》织纴组紃。《左传·成公二年》执针织纴,皆百人。《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汉书·严助传》妇人不得纺绩织纴。 |
纴器 | rènqì | 纺织工具。汉 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夫负釜甑,妻戴紝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参见“夫负妻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