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 qù I. | ①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亦可表示背离,背叛。去处。去路。去国。《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昼。《孟子·尽心下》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史记·屈原列传》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汉 扬雄《逐贫赋》誓将去汝,适彼首阳。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唐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明 王守仁《瘗旅文》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②古义,距离,差别:相去不远。列子《两小儿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唐 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宋 欧阳修《五代史宦官传序》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明 刘基《苦斋记》山(匡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③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④除掉,减掉;失去;去掉,废除: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论语·八佾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里仁篇》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老子·第二章》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⑤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唐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⑥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⑦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⑧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⑨可表示离婚。《史记·管晏列传》既而归,其妻请去。…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⑩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jǔ。《前汉·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II.参见jǔ。通“弆(jǔ)” |
去本趋末 去本就末 | qùběnqū/jiùmò | 指弃农经商。《史记·太史公自序》:“维币之行,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於机利,去本趋末。”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
去程 | qùchéng | 去路。唐 张祜《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宋 张先《卜算子慢词》:“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宋 柳永《安公子词 远岸收残雨》:“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
去处 | qùchù | ①所去的地方。有谁知道他的去处。②场所。地方。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去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先生开馆去处,是个僧房,颇极齐整。 |
去粗取精 | qùcūqǔjīng |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对于古典文学,我们要去粗取精,辩证对待。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
去故就新 | qùgùjiùxīn | 就:归于,留下。除去旧的,留下新的。《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张守节正义:“《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唐·韩愈《送穷文》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驾尘彍风。参见“吐故纳新”“吸新吐故”。 |
去官 | qùguān | 免除或辞去官职。《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后密去官还家,每謁守令,多所陈託。”唐 林宽《送惠补阙》诗:“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一》按察官失于举劾者,并取旨科罪,不以去官原免。清 叶廷琯《吹网录·陈夫人年谱》:“瞿某为汝事去官,须联之以敦世好。” |
去国 | qùguó | ①离开本国。《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国。”《资治通鉴 卷九十七》然高句丽去国密迩,常有窥之志。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狭三閭之丧江,矜望诸之去国。”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瞿秋白《饿乡纪程三》:“我这次‘去国’的意义,差不多同‘出世’一样。”②离开京都或朝廷。南朝宋 颜延之《和谢灵运诗》:“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明史·王家屏传》:“家屏柄国止半载,又强半杜门,以戇直去国,朝野惜焉。”清 夏曾佑《将改官出都诗》:“连天芳草送征轮,未充低徊去国身。”③离开故乡。宋 苏轼《胜相院经藏记》:“有一居士,其先蜀人……去国流浪,在江淮间。” |
去国怀乡 | qùguóhuáixiāng | 离开国都,思念家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去怀 | qùhuái | 去:丢掉。怀:思念。意思是放弃思念,不留恋。“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忘”则死生契阔而不曾一日去怀。吴兴山水清远,无时无刻不萦绕心头,难以去怀。《晋书·王羲之传》:“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臾去怀。” |
去就 | qùjiù | ①犹取舍。《庄子·秋水》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宋 王禹偁《与李宗谔书》:“能不以炎凉为去就者,虽贫贱之交固亦鲜得,况贵胄乎?”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逃名,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但有去就,有爱憎,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②去留不定。常有离去之意。《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魏书·韩茂传》:“先是,河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东青州 为招怀之本。”《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于是远近闻之,以燕为不振,颇怀去就。《新唐书·刘祥道传》:“今任官率四考罢,官知秩满,则怀去就;民知迁徙,则苟且。以去就之官,临苟且之民,欲移风振俗,乌可得乎?”《金史·逆臣传·完颜元宜》:“世宗即位於辽阳,军中多怀去就。”③举止行动。《鹖冠子·道端》:“受官任治,观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惧,足以知勇。”《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范先欲杀畿以威众。且观畿去就,於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餘人,畿举动自若。”唐 谷神子《博异志·吕乡筠》:“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渐近,乃一老父,鬢眉皤然,去就异常。” ④担任或不担任职务。无意去就。《史记·屈原列传》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⑤弃生就死。《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
去就之分 | qùjiùzhīfēn | 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汉书·杨恽传》:“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宋 苏轼《范增论》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七十八回》:“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 |
去乐辞显 | qùlècíxiǎn | 去除淫乐的念头,辞别对于显(耀)荣(华)的追求。《庄子·徐无鬼》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
去留 | qùliú | ①离开或留下。去留自己选择。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②犹生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去末归本 | qùmòguīběn |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后汉书·章帝本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
去取 | qùqǔ | 舍弃或保留;取舍。决定去取。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宋 苏轼《超然台记》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
去去 | qùqù | ①谓远去。宋·柳永《西霖铃 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②永别,死。③犹连说“走开”。 |
去日 | qùrì | 过去的日子。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去杀 | qùshā | ①不用死刑。《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参见“胜残去杀”。②戒杀生。《南史·梁纪上》:“於是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郊庙牲牷,皆代以麪。” |
去世 | qùshì | ①成年人死去。因病去世。②离开尘世获离开某地。唐 钱起《送僧归日本》:“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
去泰去甚 | qùtàiqùshèn |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晋 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 |
去危就安 | qùwēijiùān | 离开危险,达到平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去危就安,正在今日,未知诸君意下如何?” |
去伪存真 | qùwěicúnzhēn |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
去芜存菁 | qùwúcúnjīng | 芜:芜杂。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我们写作收集材料时要去芜存菁,文章才会精练。 |
去棹 | qùzhào |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用棹代表船。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格。去:离开。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归帆去棹”指来往船只) |
去职 | qùzhí | 离开职务,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
去住 | qùzhù | 犹去留。三国魏 蔡琰/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唐 杜甫《哀江头》:“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唐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霑巾。”庞树柏《鹣鹣引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此心似磐石,去住终难移。” |
去住两难 | qùzhùliǎngnán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
趣 | qù I. | ①趋向:志趣。意趣。旨趣。②兴味,使人感到愉快:兴趣。乐趣。情趣。雅趣。妙趣。相映成趣。趣事。趣味。③同“趋”。《晋纪总论》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薮泽也。文选·陶潜《归去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李善注:“尔雅曰:‘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郭璞曰:‘此皆人行步趋走之处,因以名。’”逯钦立校注:“成趣,成趋,成了散步塲所。”《晋书·武帝纪论》:“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愈远,所尚转难。”II.cù古同“促”,催促;急促。《资治通鉴 汉纪一九》项王使趣义帝行,其群臣、左右稍稍叛之。《资治通鉴 汉纪二》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吕)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二》殷仲堪得诏书,大怒,趣桓玄、杨期进军。《资治通鉴 梁纪十》时(尔朱)兆左右已受(高)欢金,因称(慕容)绍宗与欢有旧隙,兆怒,囚绍宗,趣欢发。《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玄宗李隆基)又尝命见太子,(安)禄山不拜。左右趣之拜,禄山拱立曰:“臣胡人,不习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资治通鉴 卷二百六十四》丙子,夜,(朱)友宁击登州栅,栅中告急,(王)师范趣(王)茂章出战,茂章按兵不动。《聊斋志异 西湖主》乃趣别曰:“小事忙迫,不及与故人久聚。”送梁归舟,开缆径去。 |
趣操 | qùcāo | 志趣情操。《庄子·秋水》:“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覩矣。”成玄英疏:“则天下万物情趣志操,可以见之矣。” 宋 葛胜仲《读乐天 琵琶行 行诗》:“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恬然进不贪,何事潯阳恨迁謫,轻将清泪溼青衫!” |
趣青 | qùqīng | 指灰绿色或形容病中的颜色。《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脸皮趣青,眉梢鼻翅微有动意。 |
趣舍 取舍 | qùshè qǔshě | ①亦作“趣捨”。取舍。趣,通“取”。《荀子·修身》趣舍无定,谓之无常。《庄子·天地》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庄子·秋水》:“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晋 王羲之《兰亭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②指对趣味、兴趣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的地方。这个文学俱乐部是一个真正的趣舍,大家都对文学非常感兴趣。③(军队)驻扎的地方。《孙膑兵法·雄牝城》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 |
趣时 | qùshí | ①谓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与时俱进。《易·系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宋 王安石《进熙宁编敕表》於趣时治世,则粗救抏弊之实;以方古垂后,则或俟新美之才。章炳麟《定复仇之是非》盖文明即时尚之异名,崇拜文明,即趣时之别语。②抓紧时机;及时。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泛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於趣时。"《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今年丰登,欲使民间各务储积,仍趣时广种二麦,以备水旱之用。③追求时鲜物品。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肴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 |
趣势 | qùshì | 亦作“趣埶 ”。①顺应形势。《后汉书·窦融传论》:“竇融始以豪侠为名,拔起风尘之中,以投天隙。遂蝉蜕王侯之尊,终膺卿相之位,此则徼功趣埶之士也。”②趋附权势。《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是时(庾)亮虽居外镇,而遥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势者多归之。《北史·贾思伯传》:“思伯与元兴同事,大相友昵,元兴时为元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云。” |
趣味 | qùwèi | ①情趣;旨趣;兴趣。北魏 郦道元《三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滋味、味道。 |
趣装 | qùzhuāng | 速整行装。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词:“趣装入覲,行矣归去作盐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时张俊诸军已趣装,犹未发明。宋濂《亡友陈宅之墓铭》:“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来召濂,趣装上南京,擢为王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