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ú I.

①古代戟一类的兵器。②瞿聃:佛陀与老子,为“”、“”两教宗奉的教主。③瞿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姓瞿昙。后以瞿昙为佛的代称,亦称“乔达摩”。④姓。II.参见“瞿jù”。

瞿父qúfù

传说中的山名。《山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瞿然

qúrán

①惊视貌。惊骇貌。陆德明释文:“瞿,本又作惧。”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瘮懔,毛发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 ②吃惊的样子。《礼记·檀弓 曾子易箦》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汉书·吴王刘濞传》:“胶西王瞿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 《聊斋志异 钱卜巫》(夏)商瞿然不自安,尽货其田宅,往酬翁。惊喜的样子;惊悟的样子。《庄子·徐无鬼》:“子綦瞿然喜曰:‘奚若?’”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喜貌。”

瞿唐/瞿塘

qútáng

瞿唐峡,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唐·杜甫《秋兴八首》诗之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引水》诗:“月峡瞿唐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唐·刘禹锡《竹枝词》:“瞿唐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唐·李白《荆州歌》:“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唐 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宋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宋·陆游《入蜀记》卷六:“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明 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通衢。通衢越巷。路衢《资治通鉴卷四》狐正议,斫之檀衢。《资治通鉴 唐纪三》(李元吉)又纵左右夺民物,当衢射人,观其避箭。

衢道

qúdào

歧路,岔路。荀子·劝学》:“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杨倞注:“孙炎云:‘衢,交道四出也。’或曰:衢道,两道也。不至,不能有所至。②地名。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衢地qúdì

①古代用兵的九种地势之一。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②四通八达的地区。衢(qú),四通八达。《九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孙子兵法 九变》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衢路

qúlù

①道路。揭之衢路。《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或驰骋衢路,散掷钱物,恣人拾取,争竞喧哗,方以为喜。《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李)密开洛口仓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或离仓之后,力不能致,委弃衢路,自仓城至郭门,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轥lìn践。”《资治通鉴 后唐纪七》秦王李从荣每入朝,从数百骑,张弓挟矢,驰骋衢路。②歧路,岔道。汉 贾谊《新书·审微》:“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kuǐ而缪千里也。”

衢市

qúshì

街市。《资治通鉴 唐纪三》(王世充)或轻骑历衢市,亦不清道,民但避路而已。明 王士性《广志绎·两都》:“歷朝以来,都宫郡邑迁徙靡常,城隍墩堑填塞代有,以故洼池渠沼,满眼皆是……欲尽弃之,则室庐衢市,人情重迁,不若退卸稍东,挨钟山而填燕雀。” 《聊斋志异 金陵女子》寄货旅邸,访诸衢市。

衢巷

qúxiàng

街巷。《西京杂记 卷二》:“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鷄鸭於通涂,亦竞识其家。”《周书·宣帝纪》:“令京城士女於衢巷作音乐以迎候。”《新唐书·张说传》:“排斥居人,蓬宿草次,风雨暴至,不知庇託,孤惸老病,流转衢巷。”《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三》二月,京城衢巷狭隘,诏右侍禁、閤门祗候谢德权督广之。

衢谣qúyáo

街头巷尾的歌谣。指民谣。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九》:“豳人颂之曰:‘公孙硕肤,赤舃几几。’此必非衢謡巷谚所能道也。” 曾朴《孽海花第十五回》歌钟互答,说不尽的男欢女悦,巷舞衢谣。

瘦:清瘦。《续资治通鉴 元纪六》帝(元世祖忽必烈)见其(博果密)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满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癯瘁

qúcuì

瘦弱憔悴。《资治通鉴 后周纪五》臣光曰: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宋 周密《齐东野语·前辈知人》:"郑素癯瘁,若不胜衣。"明 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但臣亲老鬓发白,筋力皆癯瘁。"

癯颜qúyán

容颜消瘦。《花月痕第四四回》:“话説秋痕自卧病后,敝衣蓬首,垢面癯颜,竟不是个画中人了。”

同“蠼”。

常组词氍毹代称舞台。毛织的地毯,旧时演戏多用来铺在地上或台上,因此常用“氍毹”或“红氍毹”代称舞台。《金瓶梅词话》厅正面屏开孔雀,地匝氍毹,都是锦绣桌帏,妆花椅甸。

氍毹

qúshū

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九回》:“赵姬轻移莲步,在氍毹上叩了两个头。”古代演剧多在地毯上,因此又用氍毹又用来代指舞台。《聊斋志异 道士》遂有僮仆展氍毹于筵下,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聊斋志异 莲花公主》以红锦覆首,凌波微步,挽上氍毹,与生交拜成礼。

古同“鴝”。 鸟类的一属。体小,尾长,羽毛美丽,嘴短而尖。

蠼螋sōu:昆虫。体扁平狭长,黑褐色,尾部像夹子。多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指游动的样子。(蛟龙)游动的样子,如“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