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①深绿色或浅蓝色;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唐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绿色的东西:踏青。青黄不接。③靛蓝色: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④黑色:青布。青线。青衫。青衣。⑤喻年轻:青年。青春。青工。⑥竹简:青简。青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青史”)。

青霭

qīng’ǎi

指云气。因其色紫,故称。南朝宋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靄,表里紫霄。”唐 王维《终南山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 王昌龄《东溪玩月诗》:“谷静秋泉响,巖深青靄藏。”明 袁宗道《报谒诗》:“如入山里山,散髮坐青靄。”清 厉鹗《晓登韬光绝顶诗》:“坐深香出院,青靄落池上。”

青草

qīngcǎo

①青色的草。区别于“枯草”、“乾草”。②南宋目。③指“青草湖”。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宋 戴复古《柳梢青 岳阳楼》:“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④见“青草峒”。 ⑤瘴气名。

青草峒

qīngcǎodòng

峒:山洞。指峒名。峒在青草山上。宋 真德秀《少保成国赵正惠公墓志铭》:“会黑风峒罗世传寇钞郴衡间,而峒近吉之龙泉……明年夏,青草峒寇作,亟遣兵平之。”亦省称“青草 ”。宋 刘克庄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词:“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青草空巢穴。”

青草湖

qīngcǎohú

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和洞庭湖相连。因青草山而得名。一说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故名。参见“青草

青出于蓝

qīngchūyúlán

蓝:蓝草,可作染料。原义指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更深;后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战国·荀子《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春

qīngchūn

①青年时代。壮丽的青春。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清 屈复《偶然作》:“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②也用于比喻。百年老厂恢复了青春。③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龄。青春几何。④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春天称青春。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宋 朱淑真《蝶恋花 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青词

qīngcí

亦作“青辞”,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称。又称绿素;为一种文体。唐·李肇《翰林志》:“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前蜀·杜光庭《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青词奏御,俾金慧以韬光;丹表通真,致珠囊之叶度。”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谪命下日,正是八月初八日,值(贾)似道生辰建醮,乃自撰青词祈祐

青骢

qīngcōng

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宋 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青葱

qīngcōng

翠绿色。形容植物浓绿。借指草木的幼苗或树木葱茏的山峰。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这时,天已大明,朝阳照着雨后的田野,一片青葱。” 《淮南子·说山训》:“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拔之。”宋 王安石《风俗》:“干云蔽日之木,起於青葱。”《聊斋志异 寒月芙蕖》推窗眺瞩,果见弥望青葱,间以菡萏。

青葱之年

qīngcōngzhīnián

青葱岁月,16-18岁左右。就是人的青春期,泛指18岁的青年男女。

青骢马

qīngcōngmǎ

青白杂色的马。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青黛

qīngdài

①中药名。也称靛花。马蓝、木蓝、蓼蓝、菘蓝等茎、叶经加工制成的粉末状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疮疡、痄腮。晋 王羲之《杂帖五》:“乾蜗、青黛,主风搐搦,良。”《隋书·西域传·漕国》:“土多稻、粟、豆、麦;……朱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青黛(集解)》引马志曰:“青黛从波斯国来。今以太原并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②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画眉。唐 李白《对酒诗》:“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③借指眉头。《燕山外史 卷二》:“由是姑(李爱姑)也蔷薇架畔,青黛将顰,薜荔墙边,红花欲悴。”

青灯古佛

qīngdēnggǔfó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二场:想我智能年方二九,难道真将我的青春献给青灯古佛不成?

青灯黄卷

qīngdēnghuángjuàn

青灯:指油灯,灯光呈青黄色。黄卷:指书籍。古代纸张多用黄色的一种料剂涂染,以防虫蛀,所以呈黄色。形容辛勤攻读。亦作"黄卷青灯"。清幽的灯火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就是说生活清贫但仍不辍攻读。也指佛经及佛前供设的灯,形容佛教徒的孤寂生活。李梦霁《鲁迅之妻朱安 一生欠安》青灯黄卷度残生,记忆茕茕。

青帝

qīngdì

①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苍帝、木帝。宋 朱淑真《落花》:“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②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青帝,并受事于中央青皇。

青靛

qīngdiàn

①即靛青。深蓝色染料。《西游记第二八回》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②喻绿水。元 邓文原《赵干春山曲坞图诗》:“衡门草緑深於染,回塘瀲灧流青靛。”

青娥

qīng’é

①即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明 刘基《锺山作诗之十一》:“青娥不分秋容寂,故染枫林似老人。”明 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恨封姨欺花偏紧,怨青娥侵荷忒劲。”②指美丽的少女。唐 王建《白纻歌之二》:“城头乌栖休击鼓,青娥弹瑟白紵舞。”唐 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监青蛾老。”元 李材《海子上即事诗》:“少年勿动伤春感,唤取青娥对酒歌。”明 夏完淳《青楼篇与漱广同赋》:“长安大道平如组,青娥红粉娇歌舞。”③黛眉。唐 韦应物《拟古诗之二》:“娟娟双青娥,微微啟玉齿。”

青枫

qīngfēng

苍翠的枫树。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宋 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词》:“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明 何景明《竹枝词》:“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清 陈维崧《念奴娇·送子万弟之睢阳词》:“白板船开,青枫树老,极目徒悲切。”参见“青枫浦”。

青枫浦

qīngfēngpǔ

地名,又名双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县南。唐·杜甫《双枫浦》诗:“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亦省称“青枫”。唐·杜甫《归梦》诗:“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长满枫林的水边。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青蚨

qīngfú

传说中的虫。传说青蚨生子,母与子分离后必会仍聚回一处,人用青蚨母子血各涂在钱上,涂母血的钱或涂子血的钱用出后必会飞回,所以有“青蚨还钱”之说。后因 称钱为“青蚨”。谷子敬《城南柳》喻金钱,你那尊中无绿蚁,皆因我襄里缺青蚨。《夜谭随录》崔秀才:一寿千黄金,一箸万青蚨。《聊斋志异 饿鬼》惟袖中出青蚨,则作鸬鹚笑;不则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

青盖

qīnggài

①青色的车盖。制用于皇太子、皇子所乘之车。《后汉书·舆服志上》:“皇太子、皇子皆安车,朱班轮,青盖。”《晋书·舆服志》:“﹝天子之法车﹞青盖,黄为里,谓之黄屋。”宋 范成《大归州竹枝歌之二》:“竹篱茅舍作晚市,青盖黄旗称使君。”清 蒋士铨《香祖楼·觞芰》:“云锦天机倩谁裁,贪看红粧青盖。”②借指帝王。阮瑀《琴歌》:“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文选·陆倕《石阙铭》:“青盖南洎,黄旗东指。”李善注:“言帝祚南迁。”清 顾炎武《太平诗》:“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王蘧常汇注:“此言弘光之槛送北京也。”③宋制,宰相仪仗张青色伞盖。 宋 苏轼《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诗》:“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餉黄封兼赐名。” 施元之注:“文选·古诗:‘飞盖何翩翩。’按,国朝故事,宰相执政,许张青盖。”清 赵执信《甿入城行诗》:“银鐺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嘷怖杀人。”④色青而形如伞盖的植物顶部。晋 葛洪《抱朴子·内篇佚文》:“人芝生名山之阴,青盖白茎。”唐 杜甫《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⑤特指荷叶。宋 范成大《新津道中诗》:“曲沼擎青盖,新畦艺緑针。”宋 姜夔《念奴娇词》:“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青肝碧血

qīnggānbìxuè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青埂鸿蒙

qīnggěnghóngméng

鸿蒙是指住的地方。青埂峰,见《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虚拟的山峰名称,青埂谐音情根。脂批云:“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甲戌本)可见此词自有含义。《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不顾地滑,急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见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 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贾政一面听着,一面赶去,转过一小坡,倏然不见。

青宫

qīnggōng

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借指太子。《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八》仅有一策,主上(宋宁宗赵扩)非心黄屋,若急建青宫,开陈三圣家法,为揖逊之举,则皇子之怨可变而为恩,而椒殿退居德寿,虽怨无能为矣。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皇登位》玉册之命未布,而青宫之席尚虚。

青海

qīnghǎi

中国西北部的省,省会西宁市。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48万(1990)。境内有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全省大部为高原。畜牧业为省经济重要部分。青海为尚待开发的省之一。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青海头:青海边,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唐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王昌龄《从军行 七首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宋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青红

qīnghóng

青色和红色。常用以指代颜料、胭脂粉黛、彩霞、灯彩等。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宋史·奸臣传二·蔡攸》:“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宋 王安石《梁王吹台诗》:“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清 曹寅《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

青红皂白

青红皁白

qīnghóngzàobái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妈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

青鹘

qīnghú

①鸟名。即鹘鸠。唐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诗》秋浦倚吴江,去檝飞青鹘。《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四》进海东青鹘者,常乘驿马五百不敷,应重括民间车马。②猎犬名。宋 苏舜钦《猎狐篇》养犬号青鹘,逐兽驰不再。

青黄

qīnghuáng

①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王逸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②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张天翼《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③泛指色彩。《庄子·大宗师》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 王充《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宋 苏舜钦《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④谓用彩色加以修饰。《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⑤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⑥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青黄不接

青黄未接

qīnghuángbùjiē

qīnghuángwèijiē

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现在则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胡适《发刊宣言》:“在这青黄不接的时期,只有三五个老辈在那里支撑门面。”邹韬奋《经历·英文教员》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的失业时期。参见“半青半黄”。

青黄沟木

qīnghuánggōumù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青衿

qīngjīn

①指青色交领的长衫。衿,本意是指汉服的交领。青衿既青色交领的深衣。《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銮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 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②隋唐两宋学子的制服,借指学子。明清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绛帐语道,青衿质疑。”《幼学琼林》衣服篇:“布衣即白丁之谓,青衿乃生员之称”。《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至今两川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还有考试进庠做青衿弟子。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明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③有时亦借代普通读书人或学有所成但未得其位的文士。④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宋 苏轼《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qīngjīnzhīzhì

lǚjiànzhìyuǎn

“青衿”表面上的意思是指穿青色衣服的人,而在古代穿青色衣服的人一般都是指读书人,表示读书人的志向。“履践”就是脚踏实地的走,而“致远”则代表走得更加长久、长远。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青镜

qīngjìng

即青铜镜。白居易《叹老》:“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寞。”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青口白舌

qīngkǒubáishé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青空

qīngkōng

蔚蓝的天空。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峯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青蓝冰水

qīnglánbīngshuǐ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青藜学士

qīnglíxuéshì

指博学之士。《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宋·刘克庄《徐复除秘书少监制》尔昔为青藜学士,今为白头老监,岂非馆阁之嘉话,朝廷之盛举欤!

青莲

qīnglián

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故常用以指称和佛教有关的事物。青色莲花, 青白分明。唐朝时有李白号青莲居士 常比喻性格品质高尚的君子。李白《一剪梅》倜傥风流俊少年,通晓书经,自号青莲。

青林

qīnglín

指云烟,云雾。苍翠的树林,苍翠的树木。南北朝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③清静的山林。④寺庙的别称。⑤星名。即天苑星。

青林黑塞

qīnglínhēisài

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唐·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自志》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青磷

青燐

qīnglín

①人和动物尸体腐烂时,会分解出磷化氢,常在夜间田野中自燃,发生青绿色的光焰,古称“青燐”。俗称鬼火。《红楼梦芙蓉女儿诔》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磷。②喻指死者。

青绫

qīnglíng

①青色的有花纹的丝织物。古时贵族常用以制被服帷帐。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白罗袍袴启》:“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綾之重。”宋 苏轼《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青綾衲衫暖衬甲,红线勒帛光遶脇。”宋 徐铉《贺殷游二舍人入翰林江给事拜中丞诗》:“青綾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宋 苏轼《纸帐诗》:“乱文龟壳细相连,惯卧青綾恐未便。”宋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词》:“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清 厉鹗《水龙吟词》:“碧镜春酥,青綾秋梦,紫簫幽怨。”②借指系有青绫绶带的官印。《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市井之夫,紈袴之子,朝输白鏹,夕綰青綾。”

青龙金匮

qīnglóngjīnkuì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青楼

qīnglóu

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汉唐时指贵妇人住所,元明以来,逐渐转化为妓院的代称。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邵谒《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南梁时,刘邈《万山凶采桑人》诗首句云:“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不过这里说的“倡妾”,可能只是“家妓”而已。后指妓院。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 李商隐《风雨》“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宋 秦观《满庭芳》词:“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宋 宋祁《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 姜夔《扬州慢词》:“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聊斋志异 梅女》汝父母代哀冥司,愿以爱媳入青楼,代汝偿贪债,不知耶?《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

青楼楚馆

qīnglóuchǔguǎn

犹言秦楼楚馆。指歌舞场所。亦指妓院。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青楼楚馆,骚人词客,杂沓其中,投赠楹联,障壁为满。”

青庐

qīnglú

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此风俗。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公子辞而出,曰:‘明夜七月初九,新月钩辰,天孙有少女下嫁,吉期也,可备青庐。’” ②借指结婚。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卓翁,你该晓得,司马长卿名扬四海,如今尚未青庐,假使他能得女公子为他的内助,那岂不是天作之合吗?”

青鸾

qīngluán

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宋 赵令畤《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聊斋志异 阿霞》不意信杳青鸾,如石沉海。指女子。唐 王昌龄《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宋 柳永《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青萝

qīngluó

松萝。一种攀生在石崖、松柏或墙上的植物。南朝梁 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唐 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青萝嫋嫋挂烟树,白鷴处处聚沙堤。”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清 厉鹗《暮投徧福寺宿楚木禅师方丈诗》:“烟中问路得樵叟,青萝一径穿頽垣。”

青螺

qīngluó

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大者其壳可制酒器。指法螺。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经。喻青山。唐 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④古代的一种发型。⑤圆形画眉墨。即螺子黛。

青麻

qīngmá

麻的通称。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部韧皮纤维主要供制麻袋、绳索,编渔网和造纸。一说为苎麻的一个变种,即青叶苎麻。《晋书 武帝纪》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

青盲

qīngmáng

眼科病症名。俗称青光眼。症状为视力逐渐减退,渐至失明,但眼的外观没有异常,亦无明显不适感。《后汉书·独行传·李业》:“公孙述连徵命,待以高位,皆託青盲以避世难。”《诗·大雅·灵台》“矇瞍奏公” 唐 孔颖达疏:“有眸子而无见曰矇,即今之青盲者也。”清代太医吴谦《医宗金鉴·外障总名歌·小儿青盲歌》:“小儿青盲胎受风,瞳子端然视物蒙。” 郁达夫《贺新郎词》:“亲见桑中遗芍药,学青盲,假作痴聋耳。”

青梅

qīngméi

青色的梅子。唐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宋 李清照《点绛唇》:“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青梅竹马

qīngméizhúmǎ

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也借指自幼亲密玩耍且陪伴长大的青年男女。唐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青门

qīngmén

①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②泛指京城东门。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③泛指退隐之处。④青门外有霸桥,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⑤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⑥指宋时杭州东青门,俗呼菜市门。⑦曲名。

青面獠牙

qīngmiànliáoyá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青苗法

qīngmiáofǎ

亦称"常平新法",是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熙宁二年(1069年)九月由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施行。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

青篾

qīngmiè

①最外层的竹皮,质量坚韧。因其色青,故称。《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三年秋冬间,便好出游行,太妃每乘青篾车,随相检摄。喻指植物的藤蔓。③古地名。

青冥

qīngmíng

青天。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聊斋志异 禽侠》甫近巢,两鹳惊,飞鸣哀急,直上青冥。三国吴大帝孙权所藏六柄名剑之五。

青目

qīngmù

佛教传说释迦佛瞳子如绀青色。因用指有道行的僧人。②人正视时黑色的眼珠在中间。後以青眼表示喜爱或看重。犹青眼,青睐。《聊斋志异 陆押官》诸僚仆见其得主人青目,戏索作筵。《红楼梦 第24回》:既肯青目,这是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便拿去治买东西。

青泥

qīngní

①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记·邓训传》:“又知训好以青泥封书……还过赵国易阳,并载青泥一穙,至上谷遗训。”晋 王嘉《拾遗记·夏禹》:“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於前,玄龟负青泥於后…… 禹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云笈七籤卷七》:“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②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晋 葛洪《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穴口,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③即青泥城。《晋书·安帝纪》:“赫连勃勃大败王师於青泥北。”④指青泥岭。唐 李白《蜀道难诗》:“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五代 王周《路次覆盆驿诗》:“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清 吴伟业《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黑水分榆柳,青泥老驌霜。”⑤古驿站名。在青泥岭上。唐 元稹《青云驿诗》:“昔游蜀门下,有驛名青泥。”

青鸟

qīngniǎo

①青色的禽鸟。张衡《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刘良注:“青鸟,海鸟也。”唐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清 顾炎武《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冰心《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②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班固《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武帝)於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南朝陈 伏知道《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唐 杜甫《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南唐 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清 黄遵宪《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蓬莱忘忆家。”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参见“青鸟使”。③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袁珂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④即青鸟氏。南朝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宋 李长民《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⑤借指春季。唐 陈子昂《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⑥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青乌子。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晋 葛洪《抱朴子·极言》:“(黄帝)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説。”孙星衍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孙人和校补:“作‘乌’是也。”唐 杨炯《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青乌”。⑦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明 张居正《葬地论》:“且青乌之书,始于郭璞 。”《儿女英雄传 第二三回》:“安老爷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乌之术’。”参见“青乌”。⑧羊的别称。南朝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青鸟使

qīngniǎoshǐ

神话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代为取食报信。后因以“青鸟使”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唐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唐 李商隐《昨日诗》:“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明 汪廷讷《种玉记·赴约》:“暂为青鸟使,忙把锦笺传。”参见“青鸟”。

青鸟殷勤

qīngniǎoyīnqín

青鸟:古代传说中传送信件的使者。比喻常通信息,传递消息。

青牛

qīngniú

①黑毛的牛。②指土牛。旧时习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劝耕。又称“春牛”。③《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廼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因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④老子的代称。⑤旧时谓三煞神之一。⑥千年木精所变之牛。南北朝庾信《枯树赋》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⑦《西遊記》中太上老君旁的一頭牛。《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入里,眼不转睛,东张西看,走过几层廊宇,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行者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

青牛文梓

qīngniúwénzǐ

指参天古木。《太平御览》卷四四引《录异传》: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沣水中。后因以青牛文梓指参天古木。南北朝庾信《枯树赋》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青女素娥

qīngnǚsù’é

青女: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素娥:嫦娥。指天上纯洁美丽的仙女。《红楼梦 第九十七回》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髣髴一二。

青盼

qīngpàn

犹青眼、垂青,即见爱、看重之意。《聊斋志异 胡三姐》三姐曰:“妾陋质,遂蒙青盼如此;若见吾家四妹,不知如何颠倒。”《聊斋志异 黄九郎》公少有英称,曾邀叛王青盼,因购得旧所往来札,胁公。《聊斋志异 书痴》妾颜氏,字如玉,君固相知已久。日垂青盼,脱不一至, 恐千载下无复有笃信古人者。《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

青萍

qīngpíng

①亦作“青蓱”。古宝剑名。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将之器。”吕延济注:“青蓱、干将,皆剑名也。”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絶也。”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於薛卞之门。” 又泛指剑。明 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偶见他独行身酩酊,青萍触伤其颈。”陈世宜《赠孟硕诗》:“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賸有气崚嶒。” ③喻指兵柄,军权。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仰思调玉烛,谁定握青萍。”仇兆鳌注:“愤激涕零,为宦官监兵,王师丧败也。上将元勋,见功臣可仗。欲调玉烛,青萍谁属,言当专任 李郭,以致太平。”④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宋 陆游《初夏闲步村落间诗》:“緑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清 厉鹗《台城路·蚕词》:“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鳩妇。”

青旗

qīngqí

①青色的旗帜。《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北周 庾信《答赵王启》:“都尉青旗,即时春色。”倪璠注:“此言赵王出师,载青旗,与春同色也。”南唐 陈陶《冬夜吟》:“八埏螻蚁厌寒栖,早晚青旗引春帝。”清 曹寅《北行杂诗之四》:“青旗来粤甲,黄马尽吴船。”指酒旗,酒幌子。唐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唤客潜挥远红袖,卖炉高掛小青旗。”宋 张孝祥《拾翠羽词》:“想千岁,楚人遗俗。青旗沽酒,各家炊熟。”宋 秦观《行香子 树绕村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清 查慎行《清苑道中诗》:“青旗卖酒竿竿影,红袖骑驴幅幅纱。”③借指帝王车驾、师旅。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钓矶立谈》:“一旦青旗入洛,社稷邱墟,其时故老遗臣,犹未尽没,黍离之感,旷古为昭。”

青气

qīngqì

①青色的气体。晋 王嘉《拾遗记·蜀》:“火盛之时,见数十青衣童子来扑火,有青气如云,覆於火上,即灭。”②青色的云气。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军气》:“青气在上,其谋未定;青气在右,将弱兵多。”《晋书 元帝纪》咸宁初,风吹太社树折,社中有青气,占者以为东莞有帝者之祥。《新唐书·五行志一》:“贞观十七年四月,立晋王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一折》:“贫道昨宵看见青气冲天,下照终南山甘河镇。”《清史稿·灾异志三》:“顺治七年正月二十七日夜,望江西方有青气亘天。”③谓春天的气氛。文选·江淹《别赋》:“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 李善注引易通卦验:“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震。”唐 杨炯《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青气夜朗,黄云旦扶。”唐 张说《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青气含春雨,知从岱岳来。”④植物散发出来的气息。唐 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老舍《四世同堂七四》:“在两旁都是青苗的大道中,他不单闻见香甜的青气,而且听到高粱玉米狂喜的往上拔节子。”⑤怒气。《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那十三妹听了这话,腮颊边起两朵红云,眉宇间横一团青气。”

青肷

qīngqiǎn

黑狐腋。《红楼梦》第二十回:“就拿今日天氣比,分明冷些,怎麽你倒脱了青肷披風呢?”

青钱

qīngqián

①即青铜钱。宋 刘克庄《玉楼春 戏林推》:“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后比喻优秀人才。宋·汪洙《神童诗》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③喻色绿而形圆之物。如榆叶、萍叶、苔点等。

青钱万选

qīngqiánwànxuǎn

比喻文章出众。《新唐书 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 宋 宴殊《示张寺丞王校勘》诗: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下官曾应过制科,青钱万选,莫说三个题目,就是三百个,我何惧哉!

青钱学士

qīngqiánxuéshì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宋·刘子翚《有怀·张巨山》诗:青钱学士妙文章,便合含毫侍帝旁。

青青

qīngqīng

①茂盛的样子。《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郁郁青青。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宋 曾巩《城南二首 其一》:“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宋·姜夔《扬州慢》尽荠麦青青。宋 姜夔《长亭怨慢 渐吹尽》:“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墨绿色。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

青雀舫

qīngquèfǎng

后因称船首画有青雀之舟为"青雀舫"。泛指华贵游船。《方言》卷九:“舟……或谓之鷁首。”郭璞注:“鷁,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宋·贺铸《减字浣溪沙·掩萧斋》词:“落日逢迎朱雀街,共乘青舫渡秦淮。”

青裙缟袂

qīngqúngǎomèi

青布裙、素色衣。谓贫妇的服饰。借指农妇,贫妇。宋·苏轼《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绝》之二:“火冷饧稀杏粥稠,青裙缟袂饷田头。”清·龚自珍《好事近·录言》:细语道家常,生小不矜珠翠。他日郎家消受,愿青裙缟袂。

青山

qīngshān

青葱的山岭。《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唐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参见“天门”)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宋 仲殊《南歌子 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宋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宋 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彩石蛾眉亭》:“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宋 程垓《卜算子 独自上层楼》:“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宋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明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 唐寅《言志》:“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清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袁枚《山行杂咏》:“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指归隐之处。③山名。一名青林山。南朝诗人谢朓曾卜居于此,故又称谢公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

青山白云人

qīngshānbáiyúnrén

放浪形骸于青山白云间的旷达之士。《旧唐书·傅奕传》:“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异史氏曰:‘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

青山不老

qīngshānbùlǎo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青山绿水

qīngshānlǜshuǐ

泛称美好山河。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

青山一发

qīngshānyīfà

青山远望,其轮廓仅如发丝一样。形容极其遥远。也借指中原。宋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之二:“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宋·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已满天南东。”

青衫

qīngshān

①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镜花缘 第七回》每每一年倒有半年出游在外,因此学业分心,以致屡次赴试,仍是领青衫。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②借指微贱者的服色。《花月痕第三十一回》谁怜绝塞青衫薄?却念深闺翠袖寒。

青衫司马

qīngshānsīmǎ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宋·辛弃疾《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

青史

qīngshǐ

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南朝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曾於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宋 苏轼《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 徐迟《牡丹》:“我又看到她演出的喜剧《柜中缘》……是对爱国主义名将,永垂青史的千秋忠臣的一首赞歌。”

青史标名

青史传名

qīngshǐbiāomíng

qīngshǐchuánmíng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元·杨梓《功臣宴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一任那渔樵闲话,少不得青史标名。”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同心报国,青史传名,有何不美。

青树翠蔓

qīngshùcuìmàn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霜

qīngshuāng

青白色的霜;秋霜。李劼人《死水微澜 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点青霜,北风停止了。”②喻指斑白的头发。南唐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杨朔《红花草》:“会见了不少亲身参加过 井冈山斗争的旧人,都老了,当年的少先队员也已是满头青霜了。”③指剑。剑光青凛若霜色,故称。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青丝

qīngsī

黑发。一缕青丝。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面对明镜)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青色的丝绳。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指牛马缰绳。《晋书 武帝纪》有司尝奏御牛青丝纼断,诏以青麻代之。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青丝白马

qīngsībáimǎ

指作乱的人。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

青兕

qīngsì

青兕牛。古代犀牛类兽名。一角,青色,重千斤。《西游记第三回》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儿神獒……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

青松

qīngsōng

青翠的松树。唐 王维《过香积寺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青琐

qīngsuǒ

亦作“青锁”。亦作“青璅”。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颜师古注:“孟康曰:‘以青画户边鏤中,天子之制也。’…… 孟説是。青琐者,刻为连环文,而青涂之也。”后华贵的宅第、寺院等门窗亦用此种装饰。《后汉书·梁冀传》:“冀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綺疎青琐。”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僧房楼观一千餘间,雕梁粉壁,青璅綺疏。”唐 王昌龄《长信怨》: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五代 张昭《观德舞诗》:“氤氲龙麝交青琐,彷佛锡鑾下蕊珠。”借指宫廷。《晋书·夏侯湛传》:“出草苗,起林藪,御青琐,入金墉者,无日不有。”唐 陈子昂《为陈舍人让官表》:“臣闻紫机务重,青锁任隆。”唐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我五行差,没乱的难迭办,几能勾青琐点朝班。”清 姚鼐《郑前邨以辰州守被议授员外郎诗》:“青琐几人怜故侣,白头相遇数衔桮。”③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南朝梁 沉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瓏。”唐 杨炯《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黄扉蔼蔼,青琐沉沉,有若张公之万户千门。”元 李致远《新水令·离别曲》:“青琐畔,綉幃前,少箇嬋娟,酬不了少年愿。”④刻镂成格的窗户。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於青璅中看,见寿,説之。”喻指篱笆。唐 元稹《红芍药诗》:“芍药绽红綃,巴篱织青琐。”南唐 张泌《芍药诗》:“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青苔

qīngtái

阴湿地方生长的绿色苔藓。唐 王维《鹿柴 诗》:“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宋 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青堂瓦舍

qīngtángwǎshè

指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明·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杨朔《海市》树叶透缝的地方,往往露出一带渔村,青堂瓦舍,就和我小时候在海市里望见的一模一样。

青天

qīngtiān

指天。其色蓝,故称。可意指高而难。唐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唐 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 李白《长相思 其二》:“忆君迢迢隔青天。”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唐 杜甫《绝句之二》:“两箇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 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宋 吴潜《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宋 吴文英《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老舍《四世同堂》四:“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②晴天。喻光明美好的世界。《太平天囯歌谣·天囯起义在金田》:“带领穷人除清妖,从此穷人见青天。”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六幕:“今天咱们翻了身,今天咱们见青天!”③喻指清官。青天大老爷。参见“湛湛青天”。④形容宽阔,宽广;天下。唐 李白《行路难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宋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青天白日

qīngtiānbáirì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唐 王建《寄分司张郎中》:“青天白日当头上,会有求闲不得时。”宋 朱熹《答魏元履书》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

青天霹雳

qīngtiānpīlì

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接此札,如闻青天霹雳。”

青铜

qīngtóng

铜和锡以及有时有少量其他元素(如锌和磷)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比黄铜硬而强度大,用来制造多种工业零部件。唐 杜甫《古柏行》:“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青铜器

qīngtóngqì

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青炜

qīngwěi

古代五行说指东方青色的光华。引申为春天。《汉书 王莽传》岁星司肃,东岳太师典致时雨,青炜登平,考景以晷。

青雘

青臒

qīngwò/huò

一种青色矿物颜料。一般认为即今石青、白青之属。古代常作涂饰用。《山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青乌

qīngwū

由青鸟讹变而来。青鸟则出自《山海经》,是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青乌术

qīngwūshù

又称堪舆术。世称《青乌术》为风水第一奇书,主要讲风水堪舆寻龙之术,历史上影响巨大,以致“青乌术”也成了风水学的另一名称。“青乌”原本是传说中古代堪舆家的名字,叫“青乌子”,商周时期人。《聊斋志异 堪舆》闻有善青乌之术者,不惮千 里,争罗致之。参见“堪舆”。

青芜

qīngwú

①杂草丛生的草地。唐 杜甫《徐步诗》:“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词:“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宋 周邦彦《大酺·春雨词》:“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清 曹寅《菜花歌》:“朝阳夕阳几百里,惟剩白水连青芜。”②形容杂草丛生貌。清 吴伟业《登缥缈峰诗》:“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青溪/青谿

qīngxī

①碧绿的溪水。唐 杜甫《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唐 卢鸿一《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唐 刘昚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 王维《桃源行》:“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②古县名。今浙江省淳安县。北宋方腊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淳安。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孙覿韩世忠墓誌铭曰:‘宣和初,妖人方腊起青溪,不旬朝,众万数,破衢、婺、杭、睦、歙五州,江淮大震。’”③古水名。指三国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凿东渠。发源于今江苏省南京市锺山西南,流经南京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十余里,亦名九曲青溪。年久湮废,今仅存入秦淮河的一段。唐 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蒋侯三妺,青谿之轨跡可寻;虞帝二妃,湘水之波澜未歇。”宋 周必大《记金陵登览》:“城中青溪,入秦淮颇堙废。”清 王士禛《秦淮杂诗之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④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以源出青山,故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沮水南逕临沮县西,青谿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谿之源也……以源出青山,故以青谿为名。”唐 骆宾王《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青溪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⑤山名。在今湖北省当阳市。

青鞋布袜

qīngxiébùwà

原指平民的服装。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唐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清 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七:某则不然,青鞋布袜,即日行矣。

青杏

qīngxìng

未熟的杏子。唐 郑谷《下第退居诗之二》:“未尝青杏出长安,豪士应疑怕牡丹。”宋 苏轼《蝶恋花 春景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緑水人家绕。”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佳宾,觥酧交作。”明 贾仲名《金安寿第二折》:“看春江鸭头緑皱,接行云鴈翅红娇,酒旗向青杏园林挑。” 老舍《四世同堂四一》:“青杏子连核儿还没长硬,便用拳头大的小蒲篓儿装起和‘糖稀’一同卖给小姐与儿童们。”

青崖

qīngyá

青山。《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南朝宋 刘义庆《山鸡赋》:“临渌湍而映藻,傍青崖而妍飞。”唐 杜甫《又雪诗》:“南雪不到地,青崖霑未消。”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明 袁宏道《夜卧青玉峡看月诗》:“头毛索索罥人长,几时买断青崖腹。”明 袁宏道《题澧州沉大夫加恩册诗》:“碧水青崖恋主人,呼他鱼鸟作齐民。”

青盐

qīngyán

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可作食用盐、食物防腐剂,也是制碱、盐酸和氯气的原料,还可提炼金属钠。《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三》既不能为乱,则可以严青盐粟帛之禁,勿使与贼交通。

青眼

qīngyǎn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宋黄庭坚《登快阁》诗:“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贾重揖皂帽人,且嘱青眼。”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近来她渐渐感到青春之消逝而陶先生之忠诚如昨,在众人未到之先,我们的太太对于陶先生也另加青眼了。”②借指知心朋友。唐 权德舆送卢评事婺州省觐》诗:“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宋 司马光《同张圣民过杨之美明日投此为谢》诗:“呼儿取次具杯盘,青眼相逢喜无极。”③柳眼。指初生的柳树嫩叶。宋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青阳

qīngyáng

①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唐 潘孟阳《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唐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明 何景明《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郭沫若《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②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魏主宗祀显祖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胡三省注引郑氏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③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孔子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汉 应瑒《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④指青春年少的面容。唐 李贺《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姚文燮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⑤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三国魏 阮籍《乐论》:“自西陵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⑥传说中黄帝二十五子之一,与夷鼓同为己姓。《国语·晋语四》:“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韦昭 注:“青阳,金天氏帝少皞。”⑦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为泾县地。唐置青阳县,以其地在青山之阳而得名。明清属安徽池州府。唐 韩翃《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楚竹青阳路, 吴江赤马船。”宋 张孝祥《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青阳,细风凉月天如洗。”

青衣

qīngyī

古时地位低贱者的服装。婢女多穿青衣,因以代称婢女。《晋书 怀帝纪》(永嘉)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聊斋志异 瞳人语》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弗绣幰;青衣数辈,款段以从。《聊斋志异 阿宝》女忽命青衣来诘姓字。生(孙子楚)殷勤自展,魂益摇。国剧中的脚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③指青衣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青年或中年女性。表演上着重唱功。因所扮人物大都穿青素褶子而得名。《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内有一青衣小捶,眉目秀艳,体态绰约,舒头船外,注视解元,掩口而笑。

青衣行酒

qīngyīxíngjiǔ

指晋怀帝被俘受辱事。《晋书·孝怀帝纪》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聪恶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舆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明 李贽《宋统似晋》徽钦虽北辕,与怀愍青衣行酒,跣足执盖,实大迳庭。康有为《大同书 甲部第六章》甚或青衣行酒,凄凉五国之城;归命锡侯,痛绝牵车之药。

青蝇

qīngyíng

①苍蝇。蝇色黑,故称。《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於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汉书·成帝纪》:“建始元年……六月,有青蝇无万数,集未央宫 殿中朝者坐。”《后汉书 刘表传》何悟青蝇飞于竿旌,(费)无忌游于二垒,使股肱分成二体,匈膂绝为异身。唐 韩愈《郑群赠簟诗》:“青蝇侧翅蚤蝨避,肃肃疑有青飇吹。”金 党怀英《立春诗》:“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煖飞。”鲁迅《野草·死后》:“嗡的一声,就有一个青蝇停在我的颧骨上。”②喻指谗佞。《楚辞·刘向 九叹·怨思》:“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驪姬之反情。”王逸注:“青蝇变白使黑,变黑使白,以喻谗佞。”《后汉书·邓荣传》:“而臣兄弟独以无辜为专权之臣所见批抵,青蝇之人所共搆会。”宋 苏轼《祭黄几道文》:“身为玉雪,不污青蝇。”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一一四》:“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扇避青蝇。”

青蝇点素

qīngyíngdiǎnsù

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汉 王充《论衡 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

青蝇吊客

qīngyíngdiàokè

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只有青蝇吊客的人才是悲哀。《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青云

qīngyún

比喻高官显爵。平步青云。矢志青云。《聊斋志异 续黄粱》一日,念微时尝得邑绅王子良周济,我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手?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青云之士。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③比喻隐居。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④天空。唐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 白居易《长恨歌》:“驪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谢灵运)屐,身登青云梯。”《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志存高远。参见“青云之志”,“激昂青云”。

青云之士

qīngyúnzhīshì

指那些志存高远,德高望重的人。诸葛亮实乃一青云之士,关心天下大势。《汉文·伯夷列传》:“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青云之志

qīngyúnzhīzhì

指远大的志向。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 诗》:“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五代 李中《秋夕书事寄友人》诗:“未遂青云志,那堪素发侵。”东汉 马援:”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青云直上

qīngyúnzhíshàng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丁玲《杜晚香 平凡不平凡》:“看起来杜晚香像开顺风船似地青云直上,实际同长江大河一样有暗流险滩。”

青毡

qīngzhān

①青色毛毯。②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③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花月痕第一回》又耕无百亩之田,隐元一椽之宅,俯仰求人,浮沈终老,横遭白眼,坐团青毡。④参见“青毡故物”。

青毡故物

qīngzhāngùwù

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安老爷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青嶂

qīngzhàng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吕向注:“山横曰嶂。”唐 杜甫《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五代 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宋 贺铸《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燕臺凉。”

青芝

qīngzhī

一种贵重的中药材。相传生于泰山。又名龙芝。《神农本草经卷一》:“青芝,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僊。一名龙芝。”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云笈七籤卷一○五》:“乃游行天下,东到青丘,遇谷希子、 青帝君授以青精日水,饮食青芝,还到太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芝﹝集解﹞引别录》:“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夏山谷。”

青冢

青塚

qīngzhǒng

①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臺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仇兆鳌注:“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塚独青。”唐 柳中庸《征人怨/征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 张乔《书边事》:“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元 马致远《宫秋第二折》:“怎下的教他环佩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江秋。”清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词》:“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塚黄昏路。”翦伯赞《内蒙访古》:“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②泛指坟墓。唐 于武陵《有感诗》:“四海故人尽,九原青冢多。”阿英《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至今青冢埋香骨,一片山茶湿冷红。”③借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唐 贾岛《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诗》:“渐通青塚乡山尽,欲达皇情译语初。”南唐 陈陶《关山月诗》:“青塚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

青州从事

qīngzhōucóngshì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从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称。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恒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宋 李清照《感怀》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事生。

青竹丹枫

qīngzhúdānfēng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因以“青竹丹枫”借指南北。宋·朱敦儒《醉思仙·淮阴与杨道孚》词:“君向楚,我归秦,便分路青竹丹枫。”

青紫

qīngzǐ

本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因借指高官显爵。亦指显贵之服。《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唐 杜甫夏夜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聊斋志异 仙人岛》念己才调,自合芥拾青紫,富贵后何求弗得。

青紫被体

qīngzǐpītǐ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身居高官。汉·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唐·杜甫《夏夜叹 诗》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