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ò I.

①用强力压制,硬逼:逼迫。迫害。压迫。强迫。胁迫。迫降(jiàng)。迫降(xiáng)。迫不得已。②接近:迫近。迫冬。《庄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③急促:急迫。迫切。迫不及待。④狭窄:地势局迫。《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⑤II.pǎi迫击炮:一种火炮。

迫不得已

pòbùdéyǐ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他这样做,完全是迫不得已。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迫不及待

pòbùjídài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迫不可待

pòbùkědài

解释见“迫不及待”。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迫隘

pò’ài

①狭窄;狭小。《资治通鉴 随纪六》夏,四月,(隋炀帝)幸汾阳宫避暑。宫城迫隘,百官士卒布散山谷间,结草为营而居之。《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四》始,上以奉天迫隘,欲幸凤翔。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景)乃升洪州为南昌,建南都…… 景迁於南都。而洪州迫隘,百府营廨,皆不能容。”宋 司马光赠卫尉少卿司马府君墓表:“家贫,祖墓迫隘,尊卑长幼前后积若干丧,久未之葬。”②迫胁;逼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宋 苏轼远游庵铭:“悲哉世俗之迫隘也,愿从子而远游。”明 何景明 七述:“疾迫隘,慕远游,吾所愿也。” 

迫促

pòcù

①逼近;接近。《汉书·梁怀王刘揖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踰於须臾。”《后汉书·党锢传·范滂:“閒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②逼迫;催促。《汉书·薛宣传:“(部刺史)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宋 苏轼《答李琮书》:“又永和中,交趾反,议者欲发荆、扬、兗、豫四万人讨之,独李固以谓四州之人,远赴万里,无有还期,詔书迫促,必致叛亡。”郭沫若沸羹集·无题:“就好像受着迫促的一样,今年自一月以来,比较写了一些东西。”③急促;急迫。王符潜夫论·爱日:“诗云:‘王事靡盬,不遑将父。’言在古閒暇而得行李,今迫促不得养也。” 唐 白居易《论重考试进士事宜状》:“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艾芜石青嫂子:“石青嫂子气得呼吸都迫促起来了,只是直着喉咙地嚷叫。”④谓短促。王逸九思·悯上:“年齿尽兮命迫促,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后汉书·张奋传:“比年不登,人用飢匱,今復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 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史氏自迁固作传,始以品汇相从,然其中或以年世迫促,或以人物寡鲜,求其具体必同,不可多得。”

迫蹙

pòcù

①指逼迫,压迫。汉 桓宽《盐铁论·晁错》晁错变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族,侵削诸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今货赂公行,薰染成风,恬不知怪,治世气象,欲其宽裕,不欲其迫蹙。②指催逼,催促。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仆年志已就衰退……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③谓困迫,穷蹙。《旧唐书·穆宁传》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於凤翔。

迫措

pòcuò

犹逼近。《汉书·王莽传下》:“(王莽)詔:‘太师王匡 ……亟进所部州郡兵凡三十万众,迫措青徐盗贼。’” 颜师古注:“措读与笮同。”《汉书·王莽传下》:“纳言将军严尤 ……亟进所部州郡兵凡十万众,迫措前队丑虏。”

迫遽

pòjù

①迫促;急迫。《后汉书·仲长统传》:“安宁勿懈墯,有事不迫遽。”宋 苏轼《与赵德麟书》之一:“候吏来,特承书教,礼意兼重……行役迫遽,裁谢草略,想蒙恕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一》然天威咫尺,言词迫遽,有所未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②狭窄,不宽敞。宋 秦观《游汤泉记》:“西庵之成久矣,其地迫遽无流水,非枯槁自谋之士莫能居之。”

迫切陈词

pòqièchéncí

迫切:十分急切;陈:叙说。十分急切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倘蒙采纳施行,抗战幸甚,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幸甚。迫切陈词,愿闻明教。”

迫趣

pòqù

犹迫促。逼迫催促。《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及 至德 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 胡三省注:“趣,读曰促。”《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三》(张)昌宗从旁迫趣(张)说,使速言。

迫守

pòshǒu

急切收捕。书·王莽传上:“莽因是诛灭卫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桀素非议己者,内及敬武公主、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使者迫守,皆自杀。”

迫狭

pòxiá

①指宽度窄,范围小。《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八》尚书省门庭迫狭,仆马壅塞,自宰相亲王以下,至日映不能出。②指见识、心胸等不宽广。③谓局促,不顺心。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余)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无山林,尝迫狭不自得。”

迫胁

pòxié

①用威势强迫人服从。《庄子·山木》:“东海有鸟焉……引援而飞,迫胁而栖。”《后汉书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案不以罪,迫胁无辜,致令自杀者,一岁且多于断狱。《三国演义 第二十二回》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晋书 惠帝纪》得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骠骑将军虓,距逆诏令,造构凶逆,擅劫郡县,合聚兵众,擅用苟晞为兗州,断截王命。《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卢世荣)始言课增三百万锭,不取于民而办,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增数包认。②狭窄简陋。文选 张衡《西京赋》狭百堵之侧陋,增九筵之迫胁。吕延济注:迫胁,迫窄也。

迫于眉睫

pòyúméijié

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第五章:“于新法典编纂之必要迫于眉睫。”鲁彦《西安印象》:“于是当今国难日急,版图变色,亡国灭种之祸迫于眉睫之时,国民政府派大员西上致祭了。”

迫在眉尖

迫在眉睫

pòzàiméijiān

pòzàiméijié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方纪《挥手之间》新的内战危机忽然又迫在眉睫了。

迫著

pòzhe

极为明显。《汉书·王莽传中》:“皇帝谦谦,既备固让,十二符应迫著,命不可辞。”

珀的本义是“纯净”、“透明”。琥珀hǔpò: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成分是C10H16O。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质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时生电。用来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做装饰品,可入药。

米渣滓。糟粕,酿酒等剩下的废料。喻没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