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 | pìn | ①访问:聘问(古代指代表国家访问友邦)。通聘。聘使往来。《左传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资治通鉴 周纪五》魏王使须贾聘于秦,应侯敝衣间步而往见之。《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资治通鉴 魏纪二》吴王使辅议中郎将吴郡张温聘于汉;汉复遣邓芝聘于吴。《晋书 文帝纪》夏四月,孙皓使纪陟来聘,且献方物。《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梁)琛曰:“昔诸葛瑾为吴聘蜀,与诸葛亮惟公朝相见,退无私面,余窃慕之。…”《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六》八月,秦使员外散骑常侍韦宗聘于燕。②请人担任职务:聘书。聘用。聘请。招聘。③定婚或女子出嫁:聘礼(彩礼)。聘金。聘姑娘。《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清 朱柏庐《朱子家训》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初,登州奏,有妇阿云,母服中聘于韦,恶韦丑陋,谋杀韦,伤而不死。《聊斋志异 婴宁》(王子服)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聊斋志异 庚娘》金大用,中州旧家子也。聘尤太守女,字庚娘,丽而贤。《聊斋志异 乔女》邑有穆生,年四十余,妻死,贫不能续,因聘焉。④问候。《尔雅》聘,问也。《诗·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聘币 | pìnbì | ①古时聘人所备的礼物。币,本意为缯帛。古以束帛为赠送宾客及享聘之礼。②古代订婚时所备的礼物。《聊斋志异 乔女》乌头不可,捐聘币,为穆子完婚。 |
聘嫁 | pìnjià | 婚聘嫁娶。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三回》要寻两个又有根基又富贵、又青年、又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两位姨娘的。 |
聘求 | pìnqiú | 犹聘召。北堂书钞卷七九引班固白虎通:“诸侯所以贡士於天子者,进贤劝善者也;天子聘求之者,贵义也。”徐干《中论·亡国》:“莽之为人也,内实姦邪,外慕古义,亦聘求名儒,徵命术士。”《后汉书·郭伋传》:“(伋)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
聘问 | pìnwèn | 古代诸侯之间遣使互相通问叫聘,小规模的聘叫问,通称聘问。 |
聘享 | pìnxiǎng | 聘问献纳。聘问必有宴享,故聘、享连文。《仪礼·聘礼》:“受夫人之聘璋,享玄纁。” 郑玄注:“享,献也。既聘又享,所以厚恩惠也。”《左传·昭公三十年》:“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弔,大夫送葬;唯嘉好、聘享、三军之事於是乎使卿。”《管子·轻重戊》:“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史记·平準书》:“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资治通鉴 卷七十四魏纪六》吴主答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无所负之,何以致此!” |
牝 | pìn | 雌性的鸟或兽,与“牡”mǔ相对:牝牛。牝马。牝鸡。牝户。亦可指阴性生殖器。《老子·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杨谙)曰:“卿前在元子思坊,乘短尾牝驴,见我不下,以方麴障面,我何为不识卿!”(鲁)漫汉惊服。《资治通鉴 随纪五》吐谷浑有青海,俗传置牝马于其上,得龙种。秋,七月,置马牧于青海,纵牝马二千匹于川谷以求龙种,无效而止。《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每马五百匹为一监,牡一而牝四之,岁产驹三分毙二上下,皆有赏罚。《聊斋志异 鹿衔草》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 |
牝城 | pìnchéng | 地势低下易攻的城。银雀山 墓竹简《孙膑兵法·牝城》:“城在发泽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 |
牝鸡 | pìnjī | 母鸡。比喻专权的妇人。《资治通鉴 唐纪七》上(太宗李世民)深重之,尝与之(长孙皇后)议赏罚,后辞曰:‘牝鸡之晨,唯家之索,’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固问之,终不对。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高宗三十年中,而十五改元,盖自总章、仪凤以后,政自牝鸡出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闻怒狮之吼,则双孔撩天;听牝鸡之鸣,则五体投地。”参见“牝鸡司晨”。 |
牝鸡晨鸣 | pìnjīchénmíng | 解释同“牝鸡司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
牝鸡牡鸣 | pìnjīmǔmíng | 解释同“牝鸡司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
牝鸡司晨 | pìnjī-sīchén | 牝:雌。司:掌管。母鸡代公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资治通鉴 唐纪七》上(太宗李世民)深重之(长孙皇后),尝与之议赏罚,后辞曰:‘牝鸡司晨,唯家之索,’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固问之,终不对。“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出自《尚书·牧誓》,意思: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封神演义 第七回》播弃黎老,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牝鸡司旦 | pìnjīsīdàn | 解释同“牝鸡司晨”。《隋书·高励传》:“数年以来,荒悖滋基,牝鸡司旦,昵近奸回。”明·屠隆《彩毫记·祖饯都门》:“争奈牝鸡司旦,雄狐作奸,却使太阳回照,虹霓蔽天。” |
牝鸡无晨 | pìnjīwúchén | 牝:雌性的。雌鸡不报晓。比喻妇女不掌握政权。《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史传》:“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 |
牝鸡之辰 惟家之索 | pìnjīsīchénwéijiāzhīsuǒ | 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桓彦范上表,以为:“《书》称‘牝鸡之辰,惟家之索’。伏见陛下(唐中宗)每临朝,皇后必施帷幔坐殿上,预闻政事。” |
牝马 | pìnmǎ | 即母马。《汉书 王莽传下》乃身短衣小袖,乘牝马柴车,藉槁,瓦器,又以历遗公卿。 |
牝牡 | pìnmǔ | ①鸟兽的雌性和雄性。牝牡相诱。《史记 太史公自序》《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牝牡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时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与盟而罢兵。《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八》初,隋末国马皆为盗贼及戎狄所惊,唐初才得牝牡三千匹于赤岸泽,徙之陇右,命太仆张万岁掌之。②男性和女性。《老子·第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宋 苏轼《扬雄论》:“人生而莫不有饥寒之患、牝牡之欲。”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王太常)生一子名元丰,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③阴阳:范望注:阴为牝,阳为牡。阴阳牝牡,万物化生,各得其正。 |
牝牡骊黄 | pìnmǔlíhuáng | 骊:黑色,原指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亦“骊黄牝牡”。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战国·列御寇《列子·说符》:“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牝牡骊黄”。 |
牝咮鸣辰 | pìnzhòumíngchén | 解释同“牝鸡司晨”。《新唐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反天之刚,挠阳之明,卒使牝咮鸣辰,胙移后家,可不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