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o I.

烧。如:炮炙、炮烙luò、炮制。②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③烧;烤(食物)。④姓。II.参见bāo。III. 参见pào。

炮凤烹龙

páofèngpēnglóng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唐 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我只道怎生般炮凤烹龙,五供养,来燕来宗。”同“炰凤烹龙”“庖凤烹龙”。

炮龙烹凤

páolóngpēngfèng

解释见“炮凤烹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三回:“这些人经常大宴宾客,炮龙烹凤只当常事。”

炮烙

páoluò

旧称炮格。相传是商朝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铜柱上涂油脂,下面用炭烧,令人在上面行走,人往往滑下落入炭火中。《史记·殷本纪》曰:“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炊炭其下,使罪人步其上”。《列女传》释日:“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即堆炭架烧铜柱,令人行走其上,以致落火被焚身亡。《聊斋志异 李伯言》按冥律,宜炮烙。堂下有铜柱,高八九尺,围可一抱。《聊斋志异 宫梦弼》无何,夜遭寇劫,黄夫妇炮烙几死,家中席卷一空。

páo

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②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匏瓜

páoguā

①《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明 沉鲸《双珠记·辕门遇友》:“ 孙兄乃间世之英,非匏瓜之类,自能见机而作,不必掛怀。”②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马贞索隐引荆州占:“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 清 曹寅《赠武元朴诗》:“説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③喻男子独处无偶。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李善注:“阮禹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其始。”张铣注:“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明 梅鼎祚《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匏瓜空悬

páoguākōngxuán

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论语 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文选·王粲》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匏尊

匏樽

páozūn

匏(葫芦)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又紫砂壶的一种,是曼生壶中的经典器型,流传至今。宋 苏轼《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páo

①厨房:厨。《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②厨师:人(厨师)。丁。名代(替人处理或担任事情。亦称“代庖”)。《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宗谔有疱夫,善羊脍,帝(宋英宗)使之为脍两盘。《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时行宫皆因张浚所修之旧,寝殿之后,庖圊皆无。《聊斋志异 贾儿》入暮,邀庖媪伴焉。

庖厨

páochú

厨房。《孟子 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宋 孟元老《序》: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旁立隟宇,为庖厨浴湢之所。②肴馔。《汉书·东方朔传》:放郑声,远佞人,省庖厨,去侈靡。清张岱《陶庵梦忆·张东谷好酒》:庖厨之精遂甲江左。《聊斋志异 梦狼》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甲曰:“聊充庖厨。” ④厨师。唐杜甫《麂》诗: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庖丁解牛

páodīngjiěniú

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庖凤烹龙

páofèngpēnglóng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庖廪

páolǐn

厨房和粮仓。元 陈樵《东阳县学晖映楼赋》:“庖廩具脩,讲堂雄峙。”亦指膳食。宋 李觏《袁州州学记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宋 叶适《除文华阁待制谢皇太子笺》:“庖廩有继,莫酬素食之讥;扈衞无功,益媿荣名之忝。”清 陈确《祭山阴刘先生文》:“游必有樽榼之携,居必有庖廩之继。”

庖人

páorén

官名。职掌供膳。《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贾公彦疏:“庖人得此六畜、六兽、六禽共与膳夫,内外饔。”《孟子·万章下》:“其后廪人供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②厨师。《墨子·尚贤中》:“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吕向注:“庖人,割牲体之人也。”《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章炳麟《印度独立方法》:“始罢工者人人相约,不为英吉利用,虽庖人走使皆去不顾。”

庖正

páozhèng

掌管饮食之官。《左传·哀公元年》:“(夏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杜预注:“庖正,掌膳羞之官。”孙诒让正义:“庖正,盖庖人之长。”

páo/fǒu

①蒸煮。炰鳖鲜鱼。古同“炮”,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聊斋志异 五通》犹恐二物复仇,留万于家,炰豕烹马而供之;味美,异于常馐。②炰烋(xiāo)古同“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暴怒。

炰凤烹龙

páofèngpēnglóng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我听得朱门里奏笙歌,相府内夜排筵宴,炰凤烹龙。”同“炮凤烹龙”。

炰羔

páogāo

烤乳羊肉。《汉书·杨恽传》:“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颜师古注:“炰,毛炙肉也,即今所谓爊也。”

páo I.

走兽用脚刨地:糟(牲口用蹄糟根)。虎泉(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II.参见pǎo

跑合pǎohé

说合生意。旧时指说合生意。孙犁 《风云初记》二十:“这客人像一个退休的官员,又像一个跑合的商人。”

páo

一作“狍”。鹿的一种。雄的有角,角小,分三叉。冬毛长,浅棕色;夏毛短,栗红色,有明显白色臀盘。栖息小山坡、小树林中。喜食嫩树枝、浆果和野蕈。

páo

古同“狍”:“豺狼逐野。”《史记 孝武本纪》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