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農 | nóng | ①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②种庄稼的人:贫农。菜农。谷贱伤农。③姓。 |
农夫 | nóngfū | 旧时称呼干农活的男子。唐·杜牧《阿房宫赋》多于南亩之农夫。唐 李绅《悯农诗之一》:“四海无閒田,农夫犹饿死。” |
农功 | nónggōng | 农事。庄稼。《左传 吕相绝秦》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汉 晁错《论贵粟疏》:“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晋书 武帝纪》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唐 吴融《祝风三十二韵》:粤余病眠久,而复家无峙。田峻不胜荒,农功皆废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荍中怪》:“长山安翁者,性喜操农功。” |
农官 | nóngguān | 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史记·平準书》:“乃分緡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大农、太僕,各置农官。”《晋书 宣帝纪》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晋书 武帝纪》十二月,罢农官为郡县。《宋史·食货志上一》:“逃民復业及浮客请佃者,委农官勘验,以给受田土收附版籍,州县未得议其差役。”章炳麟《訄书·明农》:“吾以为农官不设,农事不能以大举。” |
农家 | nóngjiā | ①农户。宋 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又称“农家流” |
农亩 | nóngmǔ | 农田。农事。不历农亩之劳。《战国策·颜斶说齐王》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明 刘基《苦斋记》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 |
农畔 | nóngpàn | 田界。借指田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宋 曾巩《节相制》:“盖丁发召之期,则士就戎行而卿行於外;已征诛之事,则众遵农畔而帅旋於朝。” |
农圃 | nóngpǔ | ①农田园圃。晋 张载《七哀诗》:“頽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一》:“更归侨农圃,经营优越。”②指农家。唐 柳宗元《溪居诗》:“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清 葛云芝《咏怀》:“依依农圃言,歷歷过原陆。”③耕稼,农耕。 王粲《羽猎赋》:“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劝助乎农圃。”宋 苏辙《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今夫樊迟欲为农圃以富民,而孔子答之以礼义信也。” |
农桑 | nóngsāng | 农耕与蚕桑。指农作物和桑树。《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农事 | nóngshì | 农业生产的各项活动。宋 范大成《蝶恋花》:“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
农务 | nóngwù | 农事。晋 陶潜《移居诗之二》:“农务各自归,閒暇輒相思。”唐 杜甫《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宋 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清 林则徐《札苏藩司继续劝捐疏浚白茆河道工费》:“乘此春融天霽,农务未兴之时,妥速早为兴工。” |
农隙 | nóngxì | 农事闲暇时候。《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杜预注:“各随时事之间。”《国语·周语上》:“王治农於籍,蒐於农隙。”韦昭注:“农隙,仲春既耕之后,隙,闲也。”《晋书 愍帝纪》尔乃取邓艾于农隙,引州泰于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唐 陆贽《令百寮议大礼期日诏》:“议者多以大盗之后,人劳匪居,惧愆岁功,请俟农隙。”《续资治通鉴 卷第五十》然后委劝农官设法劝课,除害兴利,俟岁终农隙,转运司考较而赏罚之。 |
农殖 | nóngzhí | 亦作“农植”。劝民种植。后泛指种植。《尚书·吕刑》:“稷降播种,农殖嘉穀。”《汉书·食货志上》:“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后汉书·刘虞传》:“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过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穀石三十。”《晋书 文帝纪》公道和阴阳,敬授人时,啬夫反本,农殖维丰,是用锡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晋书·陶侃传》:“是以百姓勤於农殖,家给人足。”《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 |
浓 | nóng | ①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浓茶。浓雾。浓墨。浓眉。浓重(zhòng)。浓郁。②深厚,不淡薄:情深意浓。 |
浓愁 | nóngchóu | 愁思太浓。宋 李清照《蝶恋花》:“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 |
浓翠蔽日 | nóngcuìbìrì | 翠:青绿色;蔽:挡住。形容树木茂密遮挡阳光。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紫深。” |
浓淡 | nóngdàn | (颜色)深浅的程度;(味道的)浓重和淡薄:浓淡适宜。宋 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
浓眉大眼 | nóngméidàyǎn | 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多指男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 |
浓抹淡妆 | nóngmòdànzhuāng | 解释同“淡妆浓抹”。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明·刘基《顾周道山水图》:“兴来走笔如有神,浓抹淡妆无不好。” |
浓墨涂抹 | nóngmòtúmǒ | 国画中一种画法,用浓重的墨汁来描画,侧重于部分的渲染。画家在画画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 |
浓墨重彩 | nóngmòzhòngcǎi |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他用浓墨重彩,着重描写这次活动。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8章:“九八年,历史肯定会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 |
浓浓郁郁 | nóngnóngyùyù | 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热烈。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九回:“方进得院来,早闻得浓浓郁郁的异香扑鼻。” |
浓睡 | nóngshuì | 酣睡,沉睡。唐 张碧《美人梳头诗》:“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臺表。”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三折》:“关了城门,浓睡一夜,来日再与他交战。” |
浓桃艳李 | nóngtáoyànlǐ | 如桃花般浓丽、李花般鲜艳;比喻容貌俊美,神采奕奕。明·高濂《玉簪记·词媾》:“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
浓薰绣被 | nóngxūnxiùbèi | 将被子放在薰笼上用香薰过,这样被子不仅变得温暖,还沾染了熏香的香气。 |
浓荫蔽日 | nóngyīnbìrì | 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譬如种柳树,特到柳树长大,浓荫蔽日,农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树底下吃饭,休息休息。” |
浓荫蔽天 | nóngyīnbìtiān | 树木茂密遮挡阳光。蔽:挡住。二月河《乾隆皇帝 十五》天果真是阴了,西边还隐隐传来隆隆的雷声,只是满园的老树薛萝浓荫蔽天,看不见天上的云是怎样的情形儿。 |
浓郁葱茏 | nóngyùcōnglóng | 浓郁:花草的香气浓重;葱茏:草木青翠茂盛。形容花草香气浓重,枝叶茂密青翠。肖兵《太行青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上那浓郁葱茏的松柏,巍然挺立,充满生机。” |
浓妆淡抹 | nóngzhuāngdànmǒ | 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清·彭养鸥《黑籍冤魂 第十八回》:“衣裳着得也俏,浓妆淡抹,总称他的高兴。”胡景晖《我们爱你啊,中国》第二小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参见“淡妆浓抹”。 |
浓妆艳裹 | nóngzhuāngyànguǒ |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一个个浓妆艳裹,一对对妙舞清歌。”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 |
浓妆艳抹 | nóngzhuāngyànmǒ | 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明 施耐庵《水浒传》:“每日只是浓妆艳抹,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巴金《家》她穿得比以前漂亮,而且是浓妆艳抹,还戴了一副长耳坠。 |
浓妆艳饰 | nóngzhuāngyànshì | 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同“浓妆艳抹” “趫妆艳饰”。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 |
浓妆艳质 | nóngzhuāngyànzhì | 浓妆:浓艳的妆饰;质:资质。妆饰华美,容貌艳丽。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军声哄,军声哄,长枪大戟香尘拥,香尘拥,浓妆艳质。” |
侬儂 | nóng | 方言“你”,古诗文中作“我”。吴语经典特征字。本意是人,在古吴语和现代吴语中有四种意思:你、我、他、人。南朝齐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聊斋志异 镜听》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我)也凉凉去!”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哝噥 | nóng | ①小声说话的意思。低声絮语。亦形容絮语声。 清洪昇 《长生殿·献发》:“姊妹每情切来相问,为甚么耳畔哝哝总似不闻。”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儿》:“又闻二人以次复来,哝哝入竹丛中。”《老残游记 第十回》:“听他们又喁喁哝哝了好久,璵姑方回。”②方言。敷衍;将就。《海上花列传 第六回》:“汤啸庵道:‘念(廿)杯哝哝罢。’ 王莲生道:‘俚多个局,至少三十杯。’”《海上花列传 第四四回》:“子富道:‘无娒打过歇个哉。耐就哝哝罢,管俚做啥?’” |
脓 | nóng | 疮口流出来的黄白色汁液,是死亡的白血球、细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脓包。脓胸。脓肿。 |
脓包 | nóngbāo | ①身体某部组织化脓时因脓液积聚而形成的隆起物。②比喻无用的人。同义词:饭桶。《西游记第四回》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 |
脓血 | nóngxuè | 脓和血的混合物。《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初,军吏李成苦欬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枫香脂﹝附方﹞引 朱有燉 袖珍方》:“便痈脓血,白胶香一两,为末,入麝香轻粉少许掺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
秾穠 | nóng | ①花木繁盛貌。②浓,深。③华丽,艳丽。清 纳兰性德《於中好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④丰满,肥胖。 |
秾华 | nónghuá | ①指女子青春美貌。②代指公主。③繁盛艳丽的花朵。《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斗秾华。 |
秾李 | nónglǐ | 华美的李花。可形容女子貌美如秾艳的李花。唐 王宏《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宋 张先《玉树后庭花 词》:“落花穠李还依旧,寳釵沽酒。”宋 贺铸《思越人/鹧鸪天 紫府东风放夜时》:“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明 何景明《雨中看花诗之七》:“好花元待后时发,穠李妖桃空自狂。” |
秾丽 | nónglì | 艳丽。屏除秾丽,着笔淡雅。 |
秾艳 | nóngyàn | 色彩非常艳丽。秾艳的玫瑰。布局以外,景物吸引读者视线的,是那斑驳陆离、秾艳夺目的色彩。 |
譨 | nóng | 古同“哝”,语不明。譨譨:多言貌。《聊斋志异 红玉》忽有款门者,凝神寂听,闻一人在门外,譨譨与小儿语。 |
醲 | nóng | ①味浓烈的酒:“肥醲甘脆,非不美也。”②古同“浓”:“雾醲而蚁不能遊也。”③酝酿:“谁是升平醲酿久,已将寰海变蓬瀛。”④薰陶:“尧醲舜薰。”⑤古通“脓”,肥肉,脂肪:“勿多食肥醲。” |
醲赏 | nóngshǎng | 重赏。宋 岳飞《辞宣抚副使札》顾土宇恢复之迹,未见尺寸,而厚恩醲赏,涯分已逾。宋洪迈《夷坚乙志·西内骨灰狱》宋锐於立事,数以语督同列曰:“速成之,醲赏可立得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开一河道,修一闸堰,横被醲赏。欲行裁抑。明 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实录难据》其时总裁费文宪等,苦无措手,至假借承奉长史等所撰实录为张本。后书成,俱被醲赏。 |
醲郁 | nóngyù | 浓厚馥郁。 唐 韩愈《进学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