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鑾 | luán | ①一种铃铛:銮铃。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相君至止,哕哕銮声。② 古代帝王的车驾上有銮铃,故亦作帝王车驾的代称:銮仪(帝王的车驾及仪仗)。銮驾。銮舆。随銮。迎銮。《晋书·苻坚载记上》愿不烦銮轸,冒犯霜露。《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鸾罢歌舞。 |
銮刀 | luándāo | 环上有小铃的刀。刘良 注:“鑾,刀上铃。” 唐 杜甫《丽人行》:“犀筯厌飫久未下,鑾刀缕切空纷纶。” |
銮驾 | luánjià | 又名銮舆,帝王的座車。后来逐渐演化,由古代帝王出巡的仪仗队伍简化而成。《后汉书 袁绍传》会后銮驾东反,群虏乱政。《晋书 符坚载纪上》监国冲幼,銮驾远临,脱有不虞,其如宗庙何! |
銮铃 | luánlíng | 人君所乘车之铃。亦泛指车铃。《水浒传第六十回》马摘銮铃,军士衔枚,黑夜疾走,悄悄地跟了两个和尚,直到法华寺内看时,是一个古寺。 |
銮辂 | luánlù | 犹銮驾。汉 张衡《东京赋》:"乘銮辂而驾苍龙。" 唐 康骈《剧谈录·广谪仙怨词》:"銮辂西巡蜀国,龙颜东望秦川。"《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朕(宋高宗)以两宫万里,一别九年,凯迎銮辂之还,期遂庭闱之奉。《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銮辂所经,禁随驾官弁扰吏民。" |
銮舆 | luányú | ①即銮驾,天子车驾。班固《西都赋》:“於是乘鑾舆,备法驾。”《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司空李农谏曰:“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王)猛曰:“臣杖威灵,奉成算,荡平残胡,如风扫叶,愿不烦銮舆亲犯尘雾,但愿速敕所司部置鲜卑之所。”(符)坚大悦。《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七》若銮舆一动,众心骇惧,必不战自溃,详营亦未必可至也。《资治通鉴 随纪四》(隋文)帝将避暑于仁寿宫,术士章仇太翼固谏;不听。太翼曰:“是行恐銮舆不返!”帝大怒,系之长安狱,期还而斩之。《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七》韩建奏:“自陛下(昭宗李晔)即位以来,与近辅交恶,皆因诸王典兵,凶徒乐祸,致銮舆不安。”唐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渭水自縈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清 唐孙华《宋坚斋刑部斋中观南巡图恭纪 诗》:“皇帝二十有七载,鑾舆省俗巡南陲。”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②借指天子。《旧唐书·肃宗纪论》:“故两都再復於鑾舆,九庙復歆於黍稷。” |
鸾鸞 | luán | ①传说凤凰一类的鸟:鸾凤。鸾飘凤泊(喻夫妻离散或才士失意)。鸾翔凤翥(形容书法笔势飞动)。鸾翔凤集(喻人才会聚)。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②古同“銮”。鸣鸾: 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钖鸾和铃,昭其声也。王勃《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鸾罢歌舞。 |
鸾俦 | luánchóu | 比喻夫妻。《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趁如今星光月皎,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和你到后园中交欢配鸾俦去也。 |
鸾俦凤侣 | luánchóufènglǚ | 指男女欢爱如鸾凤般相谐作伴。《好逑传》第16回:“何不与舍侄女竟成鸾俦凤侣,便完了一件百年的大事?” |
鸾带/鑾带 | luándài | 一种两端有排须的宽腰带。《水浒传第二十回》:“(宋江)脱下上盖衣裳,搭在衣架上,腰里解下鸞带……便上床去那婆娘脚后睡了。”《说岳全传 第五回》这块大红片锦,做一个坎肩、一副扎袖。大红鸾带,拿来束了。 |
鸾刀 | luándāo | 刀环有铃的刀。古代祭祀时割牲用。《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鸞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毛 传:“鸞刀,刀有鸞者,言割中节也。”孔颖达疏:“鸞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晋 潘岳《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落俎,靃靃霏霏。”唐 杜甫 《丽人行》:“犀箸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宋 邵雍《首尾吟之五》:“宝鑑造形难着髮,鸞刀迎刃岂容丝。”明 宋濂《奉制撰蟠桃核赋》:“鸞刀割蜜,神液流泉。” |
鸾颠凤倒 | luándiānfèngdǎo | 指男女欢合。明 谢谠《四喜记 仁主赐婚》:“喜孜孜鸾颠凤倒,美津津露涩花娇。”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1回:“心字香烧,谁敢望鸾颠凤倒。” |
鸾歌凤舞 | luán’gēfèngwǔ | 比喻美妙的歌舞。《山海经 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南朝陈·张正见《神仙篇》:“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
鸾孤凤只 | luán’gūfèngzhī | 孤独的鸾,单独的凤,比喻夫妻离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鸾孤旧时比喻夫妻。孤独的鸾,单独的凤,比喻夫妻离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亦作“鸾孤凤寡”。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二十九出:“从来我意,镇有心,便欲求伊姻契,谁知到此,情一似凤孤鸾只。” |
鸾凤 | luánfèng | ①鸾鸟与凤凰。刘向《九叹·远游》:“驾鸞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鷦明。”唐 杜甫《古柏行》:“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西京杂记 卷一》:“武帝匣上,皆鏤为蛟龙、鸞凤、龟麟之象。”《封神演义 第四十回》哀哀哭哭,歪盔卸甲,犹如退翎鸾凤不如鸡。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虽啸旨沦亡,不闻鸞凤之响,而琴引未沫,如听水仙之吟。”②比喻贤俊之士。楚辞·贾谊《惜誓》:“独不见夫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注:“以言贤者亦宜处山泽之中,周流观望,见高明之君,乃当仕也。”唐 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劝君善饮食,鸞凤本高翔。”陈去病《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仪真刘光诗》:“凄迷鸞凤同罹,浩荡沧瀛阻远游。” 《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③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良以安国部,金(今)喜迴鸞凤。”《旧唐书·马周传》:“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鸞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④比喻美人。唐 卢储《催妆 诗》:“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鸞凤下妆楼。”⑤比喻夫妇。《西游记第八二回》不料鸳鸯今拆散,何期鸾凤又西东!《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鸞凤之配,虽有佳期;狐兔之悲,岂无同志。”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岂有百岁不拆之鸞凤耶!”描鸾刺凤,斗草簪花。 |
鸾凤分飞 | luánfèngfēnfēi |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唐 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清·许奉恩《里乘》第一卷:“安得阅书者善为行权,巧事斡旋,俾不使鸾凤分飞乎?” |
鸾凤和鸣 | luánfènghémíng |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元 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夜同寢,昼同行,恰似鸾凤和鸣。 |
鸾和 | luánhé | 鸾与和。古代车上的两种铃子。《周礼·夏官·大驭》:“凡驭路仪,以鸞和为节。” 郑玄注:“鸞在衡,和在軾,皆以金为铃。”《汉书·贾谊传》:“行以鸞和,步中采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颜师古 注:“鸞和,车上铃也。” |
鸾鹤 | luánhè | 亦作“鸞鸖”。①鸾与鹤。相传为仙人所乘。南朝宋 汤惠休《楚明妃曲》:“驂驾鸞鹤,往来仙灵。”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烟霞蓊蔚於城隅,鸞鸖盘旋於林表。”唐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清 高鹗《题友人山水障子诗》:“林下马牛闲自放,岭头鸞鹤了无奇。”②借指神仙。唐 白居易《酬赵秀才赠新登科诸先辈诗》:“莫羡蓬莱鸞鹤侣,道成羽翼自生身。”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益彰叔则鸞鹤之姿,转映王恭神仙之状。”明 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夙有邱壑向,缅怀鸞鹤踪。” |
鸾胶 | luánjiāo | 《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鸾胶"。后多用以比喻续娶后妻。 |
鸾交凤友 | luánjiāofèngyǒu | 比喻优秀人物交友或才子佳人结为夫妻。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来时节画堂箫鼓鸣春昼,列着一对儿鸾交凤友。”《西游记第五十三回》待我嘱付他们几句,教他好生西去,我却回来,与陛下永受荣华,无挂无牵,方可会鸾交凤友也。清·陈瑞生《再生缘》第12回:“从前上个陈情表,少不得,成就鸾交凤友缘。” |
鸾辂 | luánlù | 天子王侯所乘之车。《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鸞輅,驾苍龙。” 高诱注:“輅,车也。鸞鸟在衡,和在軾,鸣相应和。后世不能復致,铸铜为之,饰以金,谓之鸞輅也。”《汉书 王莽传》鸾路乘马。《后汉书 刘表传》(公孙度)乘鸾辂九旒旄头羽骑。《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陛下必欲廓清江表,亦不过分命将帅,引关东之兵,南临淮、泗,下梁、益之卒,东出巴、峡,又何必亲屈鸾辂,远幸沮泽乎!《资治通鉴 齐纪七》今鸾辂亲临,不面缚麾下,罪三也。《梁书·长沙嗣王业传》:“天监元年,追崇丞相,封长沙郡王,諡宣武,给九旒、鸞輅、輼輬车。” 清 纳兰性德《忆江南 词》:“江南忆,鸞輅此经过。” |
鸾飘凤泊 | luánpiāofèngbó |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唐 韩愈《峋嵝山》诗:“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宋 杨万里《东坡真迹》诗:鸾飘凤泊蟠银钩。 |
鸾栖 鸞栖 | luánqī | 鸾鸟栖止。比喻贤士在位。《晋书·苻坚载记上》:“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鸞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南唐 伍乔《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莫因官小慵之任,自古鸞栖有异人。” |
鸾旗 鸞旂 | luánqí | 天子仪仗中的旗子。上绣鸾鸟,故称。《汉书·霍光传》:“驾法驾皮轩鸞旗,驱驰北宫、桂宫。”《汉书·贾捐之传》:“鸞旗在前,属车在后。”颜师古注:“鸞旗,编以羽毛,列繫橦旁,载於车上,大驾出,则陈於道而先行。”南唐 冯延巳《寿山曲词》:“鸳瓦数行晓日,鸞旂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亦泛指一般仪仗的旗子。清 李慈铭《蓬莱驿》:“看他雀屏深,鸞旗护,帐中居,蝉冕貂褕。” |
鸾阙 | luánquē | 宫阙。唐 王勃《乾元殿颂》:“兼山配极,照鸾阙於霞标。”《封神演义 第十二回》金阙银鸾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天。 |
鸾笙 | luánshēng | 笙的美称。 宋 张元干《好事近词》:“瑶池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彻。”明 宋讷《王子秋过故宫诗》:“兴隆有管鸞笙歇,劈正无官玉斧沉。”《水浒传第六回》鸾笙凤管沸歌台,象板银筝鸣舞榭。 |
鸾台 | luántái | ①宫殿高台的美称。文选·曹植《应诏 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李善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②唐武则天时门下省的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鸞臺。”《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刘)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太后大怒,以为拒捍制使;庚午,赐死于家。参见“凤阁”。 |
鸾绦 | luántāo | 束腰的丝带。清 李渔《 |
鸾翔凤翥 | luánxiángfèngzhù | ①鸾凤飞舞。晋 陆机《浮云赋》:“鸞翔凤翥,鸿惊鹤奋。”②比喻字体飘逸,笔势飞动。唐 韩愈《石鼓歌》:“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白玉蟾》:“(白玉蟾)善草书,有鸞翔凤翥之势。”清 张九征《与王阮亭书》:“屋漏之痕,古釵之脚,非不名世,对右军之鸞翔凤翥,则卧被不敢与争。” |
鸾续 | luánxù | 即续鸾。谓妻亡后继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伯叔兄弟惧堕宗主,私劝聂鸾续;聂从之,聘於良家。”《吴三桂》今官人析圭胙土,威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参见“鸾胶”。 |
鸾掖 | luányè | ①宫殿边门。借指宫殿。《孽海花第二回》含英社的社友个个飞黄腾达,入鸾掖,占鳌头,只剩曹公坊一人向隅,至今还是个国学生,也算文章憎命了!②犹鸾台。门下省的别名。 |
鸾音鹤信 | luányīnhèxìn | 比喻仙界的音信。清· |
鸾舆 | luányú | 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鸾舆尊盖,法天列象,垂四鸾。”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卷一》:“其后虽八骏忘返,然鸾舆竟还矣。”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 卷一》:“其后虽八骏忘返,然鸞舆竟还矣。”清·方文 《庐山诗·汉王峰》:“鸾舆升碧巘,翠盖翔遥空。” |
鸾驭 | luányù | 驾御鸾鸟飞升。形容进入仙境。 |
鸾只凤单 | luánzhīfèngdān | 孤独的鸾凤。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后的孤单情形。明 高濂《玉簪记 合庆》:“恨当初鸾只凤单,喜今日夫荣妻显。” |
鸾姿凤态 | luánzīfèngtài | 比喻神仙的仪态。《云笈七签》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鸾姿凤态,眇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微、郭崇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