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 | lòu | ①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水、光等流出或透出;泄露)。漏电(跑电)。②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③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④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漏”(亦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汉书 王莽传》辰星司谋,北岳国将典致时寒,玄炜和平,考星以漏。⑤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漏(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漏。⑥隐。《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郑玄《毛诗传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参见“屋漏”“不愧屋漏”。 |
漏洞百出 | lòudòngbǎichū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他写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这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吗?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漏断 | lòuduàn | 漏声已断。指夜深。南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宋 苏轼《卜算子·感旧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漏发 | lòufā | 泄漏发散。《庄子·则阳》:“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癕,内热溲膏是也。”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谓精气散泄,上溃下漏,不择所出也。” |
漏脯 | lòufǔ | 隔宿之肉。三国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故嗜酒者自抑於鸩醴,贪食者忍饥於漏脯。” 晋 葛洪《抱朴子·微旨》:“漏脯救饥,鸩酒解渴,非不暂饱,而死亦及之矣。”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故以善规人,如赠橄榄;以恶诱人,如馈漏脯也。” |
漏脯充饥 | lòufǔchōngjī | 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晋·葛洪《抱扑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
漏鼓 | lòugǔ | 报更漏的鼓。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谷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屋台置一钟,以和漏鼓。”唐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
漏壶 | lòuhú | 漏壶按计时用流动物质分水漏和沙漏。 |
漏尽 | lòujìn | ①刻漏已尽。谓夜深或天将晓。蔡邕《独断卷下》:“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资治通鉴·元帝建昭二年》:“恐后漏尽宫门闭,请使詔吏开门。”清 方苞《弟椒涂墓志铭》:“吾父喜交游,与诸公夜饮,或漏尽乃归。”②佛教语。谓烦恼为“漏”。至三乘的极果,以圣智断尽此种种烦恼,称为“漏尽”。南朝宋 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 夷夏论》:“道则以仙为贵,佛用漏尽为妍;仙道有千岁之寿,漏尽有无穷之灵。” |
漏尽更阑 | lòujìn’gēnlán | 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更:夜间计时单位;阑:尽。夜深的时候。元 高文秀《襄阳会》:“直等的漏尽更阑,街衢静悄。” |
漏尽钟鸣 漏尽鐘鸣 | lòujìnzhōngmíng | ①谓夜深或天将晓。蔡邕《独断卷下》:“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孽海花第四回》直到漏尽钟鸣,方始酒阑人散。②比喻人的生命已到尽头。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马穉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迫。”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正月》:“臣漏尽鐘鸣,犹僕僕不敢乞身以退者,非贪冒也,实为二圣蒙尘北狩。”明 汪道昆《五湖游》:“这词虽是俚语,分明説那漏尽鐘鸣、行者不止,乃是自取其祸。”清 张岱《陶庵梦忆 序》:“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孤儿记 第四章》:“老人漏尽鐘鸣,旦夕就木,又安能长为汝伴者。” |
漏刻 | lòukè | ①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南朝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②顷刻。《汉书·王莽传中》:“捕斩虏騶,平定东域,虏知殄灭,在于漏刻。”《汉书·王莽传下》:“莽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资治通鉴·王莽地皇二年》:“莽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胡三省注:“言得罪於天,死在须臾。”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 卷一》:“丁亥岁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③借指时间。唐 刘长卿《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诗》:“沧州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
漏声 | lòushēng | 铜壶滴漏之声。唐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唐 温庭筠《更漏子词》:“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宋 苏轼《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宋 王安石《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宋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清 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之四》:“有约闻鷄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参见“漏壶”。 |
漏网之鱼 | lòuwǎngzhīyú | 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
漏瓮沃焦 | lòuwēngwòjiā | 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方今救边之急,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犹恐不及,岂可外示闲暇而养成大患也! |
漏下 | lòuxià | ①漏刻(古计时器)的水面已经下落。指时间已晚。《杨家将 第五回》时漏下四更,宋后人见晋王,愕然亟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悬于陛下矣。”②中医妇科病名。妇女经行淋漓不断,古人以屋漏喻此症状,故名。 |
漏泄春光 漏洩春光 | lòuxièchūnguāng |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唐 杜甫《腊日》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则怕漏泄春光与乃堂。” |
漏言 | lòuyán | ①泄漏密言或情况。《谷梁传·文公六年》:“襄公死,处父主竟上事,夜姑使人杀之。君漏言也。”《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时许帝尚存,故羣下不敢漏言。”唐 蒋防《霍小玉传》:“生自以孤负盟约,大愆回期,寂不知闻,欲断其望,遥托亲故,不遗漏言。”②引申为失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朝廷之体,贵在缜密,不敢漏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戊子秋,余以漏言获谴,狱颇急。” |
漏夜 | lòuyè | 深夜;连夜。《杨家将 第二十九回》乃修下密书一封,遣心腹人漏夜送往北番,来见萧后。 |
漏永 | lòuyǒng | 表示长夜。宋 柳永《鹤冲天 大石调》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参见“更长漏永”。 |
漏卮难满 | lòuzhīnánmǎn | 卮:励酒器。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
陋 | lòu | ①丑的,粗劣,不文明的,鄙陋:丑陋。粗陋。陋俗。《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晋书 葛洪传》饰嫫母之笃陋,求媒扬之美谈。②狭小,简略:陋室。简陋。因陋就简。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无陋:不分大小。唐 柳宗元《箕子碑》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③见识小:浅陋。孤陋寡闻。《庄子·田子方》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宋 苏轼《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④轻视:陋今而荣古。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
陋车驽马 | lòuchēnúmǎ | 陋:简陋;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恶衣恶食,陋车驽马。” |
陋劣 | lòuliè | ①尘俗的陋习。宋 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 之四》:“真源未纯熟,习气馀陋劣。” ②浅陋低能。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自揣陋劣,何敢遂望敌体?聊备案前驱使,当不至倒捧册卷。” 《聊斋志异 贾奉雉》大小男妇,奔入盈侧,皆其曾、玄,率陋劣少文。③粗野。鲁迅《花边文学·“小童挡驾”》:“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最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 |
陋闾 | lòulǘ | 陋巷。《庄子·让王》:“颜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成玄英疏:“居疏陋之閭巷。” |
陋儒 | lòurú | 学识浅陋的儒生。《荀子·劝学》:“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唐 韩愈《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书》:“此种输入外国文学使中国文学界中别辟一个新境界的能力,岂一般没世穷年不免为陋儒的人所能梦见。” |
陋室 | lòushì | 简陋狭窄的房屋。唐 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
陋巷 | lòuxiàng | 狭窄的街巷。穷街陋巷。《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唐 戴叔伦《送张南史》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 |
陋巷箪瓢 | lòuxiàngdānpiáo | 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事,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清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二十六首:仆本窭人子耳,陋巷箪瓢,何尝不惯。 |
陋质 | lòuzhì | ①弱质。多指女子或女子的身体。②平庸的才能。《封神演义 第二回》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色俱无足取。 |
陋忠 | lòuzhōng | 犹愚忠。《战国策·秦策三》:“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
陋拙 | lòuzhuō | 丑陋笨拙。唐 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其妻号哭曰:‘诚妇陋拙,有辱君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姑夫》:“不嫌陋拙,愿以身为姬侍。” |
露 | lòu I.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II.参见lù。 |
露马脚 | lòumǎjiǎo | 显出破绽、暴露真相。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民间有马皇后露大脚的传闻,以致演化为“露马脚”一语。另据最早的史料记载,“露马脚”一词在唐代已有出现,本为古代一种游戏。在节日庆典之时,将描绘好的麒麟皮,装饰于驴或马身上,借以喜庆助兴。但马脚或驴脚难以包装掩饰,耍弄起来,难免露出马脚或驴脚来,借指弄虚作假,“露马脚”一说就源于此。 |
喽 | lou I. | ①用法如“了”le。②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吃喽饭就走。他要知道喽一定很高兴。③带有提醒注意的语气:水开喽。起来喽。II.参见 ló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