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ng I.

①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②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可作动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宋徽宗)尝开献书之路,而以书献者,有自布衣取甲科以令百里,或加秩一等,或解武弁而寄寺监丞、簿之禄。明 归有光《吴山图记夫(县)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清 蒲松龄《促织》: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③使,使得:令人兴奋。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④时节:时令。节令。⑤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令誉:《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初,上(刘宋明帝刘彧)为诸王,宽和有令誉,独为世祖(刘宋孝武帝刘骏)所亲。⑥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父亲)。堂(母亲)。岳。郎。爱。令兄。令弟。令婿。令师。参见“令母”。⑦短的词调(diào),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⑧假令,假如。汉 贾谊《治安策》:“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宋书 卷九 后废帝》令有咈民,法不便俗者,悉各条奏。《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令上不负太祖,下无失为臣。朕虽瞑目九泉,无所复恨。明 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II.lǐng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III.líng①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②复姓。

令爱

lìng’ài

称对方的女儿的敬辞。也作“令嫒”。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第一卷》蒋兴哥道:“小婿不好说得,但问令爱便知。”

令不虚行

lìngbùxūxíng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令才

lìngcái

①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家十餘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雋器者。”②杰出的人才。唐 元稹《李光颜加阶制》:“李光颜气敌三军,心师百行,有卞庄之勇,守之以仁;有日磾之诚,济之以武。叱咤则风云迴合,开宴则樽俎周旋,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

令辰

lìngchén

①吉利的时辰。一昼夜自子至亥为十二辰。《国语·楚语下》:“百姓夫妇择其令辰,奉其牺牲。”韦昭注:“辰,十二辰。”《国语·楚语下》“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择其吉日令辰,以致神。”②指吉日。良辰吉日。《仪礼·士冠礼》:“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服。”《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南朝梁 沉约《湘州枳园寺刹下石记》:“齐之永明六年,六月三日,盖木运将启之令辰,上帝步天之嘉日,乃抗崇表於苍云,植重扃於玄壤。”唐 张九龄《南郊赦书》:“存者可筹其官荣,逝者当録其胤嗣,使幽明同庆,知有令辰。”

令称

lìngchēng

①美好的名称、称号。《汉书·王莽传下》:“以直道侯王涉为卫将军。 涉者,曲阳侯(王)根子也。根,成帝世为大司马,荐莽自代;莽恩之,以为曲阳非令称,乃追謚根曰直道让公,涉嗣其爵。”颜师古注:“令,善也。曲阳之名,非善称也。”②好名声。艺文类聚卷三七引三国魏桓范荐管宁表:“窃见东莞管寧,束脩著行,少有令称,州閭之名。”唐 白居易《杨景复可检校膳部员外郎六人同制》:“景復稟训祗命,颇著令称,故因满岁,特假臺郎。”

令出如山

lìngchūrúshān

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令辞

lìngcí

美好的言辞。南朝梁 江淹《效阮公诗》之四:“忼慨少淑貌,便娟多令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四》(马知节)疾浸剧,俄求还京师,卒。遗命诸子令辞诏葬。

令德

lìngdé

①美德。《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礼记·中庸》:“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文功,明著祖宗之令德。”《后汉书 袁绍传》(曹)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后主昔在储宫,早标令德,及南面继业,实允天人之望矣。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定谥》:“昔周公,文王之子,諡曰文公。苟有令德,不嫌同諡。”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清 刘大櫆《程府君墓志铭》:“奕奕程宗,世继其美,传序及君,令德愷悌。”②指有高尚道德的人。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令典

lìngdiǎn

①好的章法度。《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杨伯峻注:“令谓礼法政令之善者。”南朝齐 王俭《褚渊碑文》:“择皇齐之令,致声化於雍熙。”《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世祖(陈霸先)天姿睿哲,清明在躬,早预经纶,知民疾苦,思择令典,庶几至治。②泛指宪章法令。《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於令。”唐 刘禹锡《汴州刺史厅壁记》:“凡曲防苛禁不情乖体者,悉剗之,一出乎令。”清 载泽等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摺:“宜取各国地方自治制度,择其尤便者,酌订专书,著为令,尅日颁发,各省督抚,分别照行,限期蕆事。”③指美好的礼、仪式。宋 秦观《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④指垂范后世的典籍。荀悦《纪 序》:“昔晋之乘、楚之檮杌、鲁之春秋、虞夏商周之书,其揆一也,皆古之令,立之则成其法,弃之则坠於地。”

令郎

lìngláng

称对方儿子的敬词。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西游记》我今须与你令郎同去。《水浒传第五十二回》宋江大笑道:“我教长兄放心,尊嫂并令郎已取到这里多日了。”

令名

lìngmíng

美好的声誉。美誉。美好的名称。美名。以令名终。《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史记·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 阿房宫 。”《后汉书·王符传》:“贵戚愿其宅吉而制为令名,欲其门坚而造作铁枢。”南朝宋 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効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八》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殷)浩以征北长史荀羡、前江州刺史王羲之,夙有令名,擢羡为吴国内史,羲之为护军将军,以为羽翼。《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杨)国忠谓客曰:“吾本寒家,一旦缘椒房至此,未知税驾之所,然念终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极乐耳。”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方正日踈/,諂諛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章炳麟《五无论》:“令名既损,民所不与,攻难剽暴之徒,与社会既不相入,则无穷之希望自此而终,此所以惮於猝发也。”宋 苏轼《赠朱逊之诗》:“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令母

lìngmǔ

贤德的母亲。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诔》:“堂堂其胤,惟世之良,于其令母,受兹义方。”

令仆lìngpú

指尚书令与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晋书·殷浩传》:“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篇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令亲lìngqīn

指尊称对方的双亲,对他人亲戚的尊称。令,敬辞,尊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兄、令爱等。《喻世明言.卷五.穷马周遭际卖缒媪》欲备轿马,送到令亲王媪家去。《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 洙 弗能讳,乃具道本末,且愧谢曰:‘此令亲见留,非贱子辄敢无礼。’ 张 曰:‘吾家何尝有亲戚在此?兼诸房姊妹亦无事 平 姓者,必祟也。’”

令人发指

lìngrénfàzhǐ

令:使;发指:头发直竖起来;指:直立。形容使人极度愤怒。一般指别人的行动令某些人厌恶,恐惧。《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 第二回》历年以来,不知害了我们多少同志,说来真令人发指。

令人满意

lìngrénmǎnyì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除过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它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令人莫测

lìngrénmòcè

形容情况复杂,使人无法推测。这儿的人和事都很高深,令人莫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2回:“真是行踪诡秘,令人莫测了。”

令人喷饭

lìngrénpēnfàn

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宋·苏轼《员筜谷偃竹记》:“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林语堂《从邱吉尔的英文说起》:“把林肯的Gettysburg Address名著改成艾森豪语,令人喷饭。”

令人捧腹

lìngrénpěngfǔ

捧腹:捂着肚子。让人捂着肚子。这个笑话令人捧腹大笑。形容笑得很厉害。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令人起敬

lìngrénqǐjìng

使人产生敬意。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令人切齿

lìngrénqièchǐ

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高阳《慈禧全传五十九》此外久办洋务的周家楣、李凤苞、马建忠、盛宣怀,亦无不令人切齿。

令人神往

lìngrénshénwǎng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清 钱泳《履园丛话 艺能 十番》景山诸乐部尝演习十番笛,第于月下听之,如云璈叠奏,令人神往。

令人注目

lìngrénzhùmù

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巴金《家》:“不过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8章:“他要令人注目,就要想更大的,干更大的。”

令人作呕

lìngrénzuòǒu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他那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的样子,真令人作呕。梁遇春《黑暗》:“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

令色

lìngsè

①和悦的容色。《诗·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郑玄笺:“嘉,美;令,善也。善威仪,善颜色,容貌翼翼然,恭敬。”②伪善、谄媚的脸色。《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尚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后汉书·郎顗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魏书·恩倖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③美丽的姿容。 晋 袁宏《后纪·安帝纪二》:“和帝特詔分宫人赐诸王,以姬为清河孝王姬,有令色,王絶重之。”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餘姚虞定国有好仪容。同县苏氏女,亦有美色。定国常见,悦之。后见定国来,主人留宿,中夜,告苏公曰:‘贤女令色,意甚钦之。此夕能令暂出否?’主人以其乡里贵人,便令女出从之。”

令史

lìngshǐ

①官名。代兰台尚书属官,居郎之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隋唐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至明代遂废。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晋书 武帝纪》诸令史前后,但简遣疏劣,而无有劝进,非黜陟之谓也。《隋书 帝纪卷二高祖杨坚下》又往往潜令人赂遗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无所宽贷。②宋元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

令淑

lìngshū

谓德行善美。《资治通鉴 晋纪十二》臣闻王者立后,比德乾坤,生承宗庙,没配后土,必择世德名宗,幽闲令淑,乃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心。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林下诸贤,各有儁/才子: 籍子浑器量弘旷…… 秀子纯、悌竝令淑有清流。”宋 王禹偁《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序》:“夫人陈氏封颖川县君,以令淑闻於宗族,先公而亡。”

令嗣lìngsì

①指才德美好的儿子。唐 孙过庭《书谱》:“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 ……岂有貽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於此!” ②用为称对方儿子的敬词。下代。《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张大喜,开宴,待为上宾,且谓百禄曰:‘令嗣晚间免回,可令就宿舍下。’百禄许之。”《西游记第二十回》有几位令嗣?”道:“有两个小儿,三个小孙。”

令堂lìngtáng称对方母亲的敬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令尊令堂,待小生如骨肉,小生怎敢胡行,有污娘子清德?

令图

lìngtú

善谋;远大的谋略。《左传·昭公元年》:"臣闻君子能知其过,必有令图。令图,天所赞也。"《隋书·梁睿传》:"睿上疏曰:'窃以远抚长驾,王者令图;易俗移风,有国恒典。'"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兹《礼经》之大典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三月,庚申朔,御迩英阁,吕大防奏仁宗所书三十六事,请令图置坐隅,从之。

令望

lìngwàng

①谓仪容善美,使人景仰。郑玄笺:“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②引申指美好的名声。《陈书·沉众传》:“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新唐书·于志宁传》:“狎而近之,无益令望,有损盛德。”《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羡之等以宜都王义隆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称皇太后令,数帝过恶,废为营阳王,以宜都王纂承大统。”《聊斋志异 萧七》老夫一言,勿嫌孟浪:郎君清门令望,可附婚姻。③指有美好名声的人。《周书·令狐整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隋书·苏夔传》:“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臚之职,须归令望。”宋 范仲淹《淡交若水赋》:“士有远慕前修,聿希令望,每定交而不杂,必推义而为上。” 

令闻

lìngwén

美好的声誉。《尚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孔传:“汝微子言,能践汤德,久有善誉,昭闻远近。”《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南阳鲁褒作《钱神论》以讥之曰:“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令闻非钱不发。”《晋书 惠帝纪》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海注意,今以为皇太弟,以隆我晋邦。《晋书 元帝纪》幼有令闻。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七》(张)弘靖,宰相子,少有令闻,立朝简默。宋 陈师道《寄答王直方 诗》:“永怀忘年友,死矣餘令闻,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当清氏御世也,岂不欲褒扬其祖考,滂沛令闻,棻香无穷?”

令行禁止

lìngxíngjìnzhǐ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南朝 梁武帝断酒肉文》:“令行禁止,莫不率从。”《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令行如流

lìngxíngrúliú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孙膑兵法·奇正》:“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

令绪

lìngxù

伟大的事业或业绩。《尚书·太甲下》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孔传:“令,善也。继祖善业,当夙夜庶几视祖,此配天之德而法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三》朕(宋理宗)以寡昧,服祖宗之令绪,兢业不敢荒宁,适值十六七年应酬不暇。

令尹

lìngyǐn

①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邢昺疏:“令尹,宰也…… 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汉书·高帝纪上》:“(怀王)以羽为鲁公,封长安侯,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诸侯之卿,唯楚称令尹,其餘国称相。”《史记·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汉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②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宋刘斧青琐高议·寇相毁庙:“(寇準)知巴东县。县旧有一庙,不知其名。旧令尹尝梦其神泣告之。”清 昭槤《啸亭杂录·岳青天》:“岳少保起,满洲人。以孝廉起家。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入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③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唐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令誉

lìngyù

意为美好的声誉。(令: 美好,善)幼有令誉。《资治通鉴 唐纪八十一》杨行密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素无令誉,军府轻之。

令媛

lìngyuàn

犹令爱。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氏》:“客曰:‘确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再三言之而主人不可,客有慙色曰:‘胡亦世族,何遽不如先生!’”

令长

lìngzhǎng

秦时治万户以上县者为令,不足万户者为长。后因以“令长”泛指县令。《史记·滑稽列传》:“於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后汉书 刘表传》(焦)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陈兵数万。《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晋书 武帝纪》“(泰始)五年春正月癸巳,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尽地利,禁游食商贩。”《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资治通鉴 齐纪六》丁丑,魏诏:“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之民望,年五十以上守素衡门者,授以令、长。”《元章新集·刑部·出军》:“今后因盗而流,路遇原免者,令长押监赴所在官司,依例刺字。”清 郑鉽《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朝廷设令长,盖为司牧计,远近岂异伦,小大无二例。”《资治通鉴 宋纪十》自是三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室;转相骄矜,互争铢两,唯论门户,不问贤能。

令正lìngzhèng

同义词:令阃。①古代官名。掌文告辞令。②旧时以嫡妻为正室,因用为称对方嫡妻的敬词。《西游记第五九回》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笑林广记 瓦窑》一人连生数女,招友人饮宴。友作诗一首,戏赠之云:“去岁相招因弄瓦,今年又弄瓦相招,弄去弄来都弄瓦,令正原来是瓦窑。”

令之以文

齐之以武

lìngzhīyǐwén

qízhīyǐwǔ

令:命令,号令;文:文教,政治思想教育;齐:整齐,统一(行动);武:武力,这里指强制性军纪。《孙子·行军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即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体现了文武兼施、德威并重的治军思想和原则。

令终

lìngzhōng

①谓保持善名而死。《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朕(赵光义)每礼接群臣以求启沃,汝等当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守富贵而保令终。《聊斋志异 崔猛》郎君多凶横之气,恐难保其令终。②谓尽天年而寿终。《晋书 武帝纪》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哀吊》:“君子令终定諡,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周振甫注:“令终:善终,寿终。”宋 孔平仲《续世说·识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谓之四杰。裴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餘得令终为幸。’”清 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刑牲与盟,饮血而呕,知其怀贰,必不令终矣。”③指事情完美地终结。

令主

lìngzhǔ

贤德的君主。《左传·昭公十三年》:“若见费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费来如归,南氏亡矣。”《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六》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新唐书·吐蕃传上》:“帝召见问曰:‘赞普孰与其祖贤?’对曰:‘勇果善断不逮也,然勤以治国下无敢欺,令主也。’”《明史 卷十九 穆宗》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事莫难於取人之天下,而黄帝、顓頊、帝嚳、尧、舜、禹、汤、文、武、高、光以至列朝之令主,莫不以得内助而兴。”

令子

lìng

①令子,四国军棋一技术术语。指一方的最大子。要注意!每盘四国军棋有四个令子。②对别人儿子的美称。(张)齐贤在相位时,母入谒禁中,帝(赵光义)叹其寿考有令子,多赐手诏存问,别加赐与,搢绅以为荣。

令尊lìngzūn称对方父亲的敬词。《说岳全传 第四十一回》待禀过令尊令堂,然后迎娶何如?《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若为令尊之事,慌速入京,何不把亲事议定了,待归时禀知令尊,方才完娶?

lìng 

别的,以外:另外。另行(xíng)。另议。另眼看待。另起炉灶(a.喻重新做起;b.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

另楚寒巫

lìngchǔhánwū

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孤帷冷簟,难辞白发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于别闼。”

另垂青目lìngchuíchuímù

对某人或某事物表示重视或青睐。在古代,黑眼珠被称为“青眼”,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称为“青眼相看”。因此,“垂青”表示尊重、看得起、重视。

另开生面

lìngkāishēngmiàn

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他却另开生面,设立各种代办机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

另起炉灶

lìngqǐlúzào

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梁斌《红旗谱》五十:第二师范解散,要另起炉灶重新招生,重新招聘教职员。

另眼看戏

lìngyǎnkànxì

犹另眼相看。

另眼相看

lìngyǎnxiāngkàn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自己又仗着是刑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

另有洞天

lìngyǒudòngtiān

另有一种新鲜的境界。岩洞中另有洞天的景色,引人入胜,不可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