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靈 | líng | ①有效验:灵验。灵丹妙药。②聪明,不呆滞:灵巧。机灵。灵慧。③敏捷的心理活动:灵机。灵感。灵性。④精神:灵魂。心灵。英灵。⑤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精灵。⑥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灵活。灵犀。灵便(biàn)。⑦关于死人的:幽灵。灵魂。灵柩。《聊斋志异 鲁公女》鲁以家远,寄灵寺中,即(张)生读所。 |
灵鳌 灵鼇 | líng’áo | 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巨龟。《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鼇,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三国魏 曹植《远游篇》:“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峩!”唐 李商隐《韩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鼇蟠以螭。”金 元好问《台山杂咏》:“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元 周权《九日偕友登东岩定香寺》诗:“当时补天馀,偶堕灵鼇背。” |
| 灵槎 | língchá | 能乘往天河的船筏,也指船。亦作“灵查”。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 |
| 灵床 | língchuáng | 放置尸体的床铺或架子。灵床子:放置灵牌和祭品的桌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灵床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床流涕。 |
灵丹妙药 | língdānmiàoyào | 丹:按药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或是精炼的成药;灵丹:灵验;妙:指有特殊效力。能医治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能靠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葱。” |
灵丹圣药 | língdānshèngyào |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世界是没有灵丹圣药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到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 |
| 灵符 | língfú | ①上天的符命。②指神奇的征兆。③道教的符箓。《水浒传 第一回》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 |
灵府 | língfǔ | ①指心。《庄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淮南子·俶真训》:“是故圣人託其神於灵府而归於万物之初。”唐 元稹《去杭州诗》:“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降及种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声,渐不生于彼国民之灵府。”②上古神话中苍帝之庙。《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 。” 司马贞索隐引尚书帝命验:“五府,五帝之庙。苍 曰灵府,赤曰文祖 。” 张守节正义引尚书帝命验注曰:“灵府者,苍帝灵威仰之府,名曰灵府 。”③指神灵仙道的住所。殷夫《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我有一个希望,戴着诗意的花圈,美丽又庄朴,在灵府的首座。”④住宅的美称。 宋 陆游《寄邓公寿诗》:“高标瑶树与琼林,灵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识面,江边一见即论心。”清 金农《秋雨小止杂书遣怀简陈学士诗之三》:“縹緲王屋西,昨秋踵灵府。” |
| 灵感 | línggǎn | ①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一词。②神灵的感应;神异的灵应。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萨灵感报应则个。《说岳全传》第六九回:“你既为神,岂无灵感,难道岳家不应报仇的么。”③指神灵。明 吴承恩《西游记·唐三藏收妖过通天河》:“敝处通天河,有一灵感,每岁要一男一女祭奉。” |
灵宫 | línggōng | ①用以供奉神灵的宫阙楼观。文选·班固《西都赋》:“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李善注:“书公孙卿曰: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甘泉作延寿舘。”张铣注:“甘泉,山名,置宫於上以祈祀,故言灵宫。”②天帝或仙人住所。武帝内传:“夫真形寳文,灵宫所贵。”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虽崐崘之灵宫,将何以乎侈旃。”吕向注:“天帝神居,故云灵宫。”《云笈七籤卷八十》:“灵宫飞天女,六真宴常阳。”③指寺庙。唐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逕趋灵宫。”孙汝听注:“灵宫,岳庙。”宋 朱熹《马上举韩退之话口占》:“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灵宫枉炷香。”④对宫殿的美称。唐 王勃《九成宫颂序》:“仙都密邇,犹连上苑之扃;灵宫岿然,直透崇冈之曲。”⑤对住宅的美称。郑泽《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⑥指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宋 王珪《奉安真宗皇帝御容于寿星观永崇殿导引歌词》:“灵宫旧是栖真处,还望玉舆归。”⑦引申指圹宫,墓穴。清 顾炎武《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殤。”王蘧常《汇注引逸史·赵一桂传》:“职於三月二十五日奉顺天府伪官李檄昌平州官吏,即动帑银僱夫穿田妃壙,葬先帝及周后。” |
灵怪 | língguài | 神奇。明·魏学洢《核舟记》:技亦灵怪矣哉! |
灵官 | língguān | 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其中最有名的“王灵官”,很多道家宫观的第一各大殿中,镇守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都是这位王灵官。《西游记·第五回》玉帝越发大惊道:“这厮假传旨意,赚哄贤卿,快着纠察灵官缉访这厮踪迹!”《聊斋志异 灵官》不意灵官粪除至此,瞥为所睹,愤欲加鞭。余惧而逃。灵官追逐甚急。 |
灵光 靈光 | língguāng | ①神异的光辉。②比喻帝王或圣贤的德泽。《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玺潜汉水,伏於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③佛道指人的良善的本性。谓在万念俱寂的时候,良善的本性会发出光耀。④代鲁灵光殿的简称。⑤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⑥王延寿所作鲁灵光殿赋的略称。⑦方言。好;效果佳。 |
| 灵龟 | língguī | ①龟的一种。蠵之别名。②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有灵应的龟兆。神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③比喻有才之士。④指金钱龟。因其小巧玲珑,故称。 |
灵机一动 | língjīyīdòng | 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周立波《暴风骤雨》十一:他灵机一动,撒了一个谎。 |
灵驾令人发指 | língjià | 天子的车驾;载运天子灵柩的车子。南朝梁 刘孝仪《和简文帝赛汉高庙》徘徊灵驾入,叫啕倡歌新。《旧唐书·忠义传上·王同皎》乃招集壮士,期以则天灵驾发引,刼杀三思。《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灵驾发引,帝与诸王徒步号恸,从至乾元门。(元成宗铁穆耳)灵驾发引,葬起辇谷,从诸帝陵。 |
灵境 | língjìng | ①庄严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庙所在的名山胜境。南朝梁简文帝《神山寺碑序》:“虽铁界铜围,如影如约,补石擎金,随生焰灭。独有鷲岳灵境,浄土不烧,螺髻金质,声闻难覩。”唐 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自 齐至唐,兹山濅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唐 王维《桃源行》:“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②泛指风景名胜之地。南朝梁 江淹《杂体诗·效谢灵运 游山》:“灵境信淹留,赏心非徒设。”唐 柳宗元《界围岩水帘诗》:“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呵呵,寥寂庄严的灵境,这般地雄浑、坦荡、清明!” |
灵鹫 靈鷲 | língjiù | ①山名。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闍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大仙指着灵山道:“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蔼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也。”②峰名。在山西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亦称菩萨顶。峰有真容院,黄教喇嘛札萨克居此。菩萨顶上的对联:真容容真真容真,灵鹫鹫灵灵鹫灵。③《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山名。即浙江杭州西湖的飞来峰。传说由印度飞来。灵鹫山前小峰一座,忽然不见,原来飞到此处。 |
灵均 | língjūn | ①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字。战国楚 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②泛指词章之士。 |
灵贶 | língkuàng | 神灵赐福。《文选·范晔》:"世祖诞命,灵贶自甄。"李周翰注:"言光武大受宝命,神灵赐福祚而自成也。"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 诗》:"瑞彰知有感,灵贶表无灾。"《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吕)良等又曰:“岁时丰稔,华夏安泰,愿上答灵贶,早行盛礼。”宋·苏轼《杭州祝文·祈晴祝文》:"愿扫重云,以昭灵贶。" |
灵旗 灵旂 | língqí | ①战旗。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 锋,名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汉书·礼乐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颜师古注:“画招摇於旗以征伐,故称灵旗。”②神灵的旗子。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唐 刘禹锡《七夕诗之一》:“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宋 文天祥《代酹解星文》:“靡灵旗兮风翩翩,举天瓢兮酌天泉。”③道教法器之一。用以驱邪镇鬼。宋 王珪《依韵和王室徽奉安中太乙神像》:“妖氛自逐灵旂捲,瑞穀常登御廪蕃。” |
灵祇 | línɡqí | 指天地之神,亦泛指神明。《汉书·扬雄传上》:“灵祇既乡,五位时敍。”文选·张衡《南都赋》:“圣皇之所逍遥,灵祇之所保绥。”李善注:“灵祇,天地之神也。”《晋书武帝纪》至于皇考文王(司马昭),睿哲光远,允协灵祇,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岑参《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王泽布人和,精心动灵祇,君臣日同德,祯瑞方潜施。”唐·韦应物《寄黄尊师》:结茅种杏在云端,扫雪焚香宿石坛。灵祇不许世人到,忽作雷风登岭难。 |
灵丘 | língqiū | ①神仙所居之山。《楚辞·王褒 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王逸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三国魏 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六》:“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松乔,携手俱游。”《云笈七籤 卷九八》:“四旌耀明空,朱轩飞灵丘。”②对家乡的美称。丘,出生之地。 宋 朱熹《秀野诗》:“出处知公有餘裕,未应辛苦谢灵丘。”参见“狐死首丘”。 ③敬称祖墓。丘,丘墓。 三国魏 曹植《感节赋》:“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 晋 陆机《挽歌诗之三》:“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晋 陆云《答兄平原诗》:“世业之頽,自予小子。仰愧灵丘,衔忧没齿。”④地名。古代齐国边境邑名。《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赵岐注:“灵丘,齐下邑。”⑤地名。 置县名。属代郡,即今山西省灵丘县 。《汉书·周勃传》:“(周勃)因復击豨灵丘破之。” 南朝梁 吴均《赠任黄门诗之二》:“射鵰灵丘下,驱马鴈门北。” |
灵鹊 | língquè | 即喜鹊。俗称鹊能报喜,故称。《禽经》:“灵鹊兆喜。”张华注:“鹊噪则喜生。”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灵鹊喜事》:“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五代 佚名《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四折》:“这灵鹊儿噪晚衙,喜蛛儿在簷前掛。”清 龚自珍《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 |
灵蛇之珠 | língshézhīzhū |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灵圣 | língshèng | ①佛教、道教对佛祖、上仙的尊称。《后汉书·西域传论》:“其国(身毒)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南朝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 ②神异的灵应。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然汝有灵圣,使我见汝生平之面。若无神灵,从兹而别。”《红楼梦 第一○四回》:“况且林姑娘死了还有灵圣的,他想起来不更要怨我么?”③灵验。宋 钱愐《钱氏私志》:“(上将军韩正)诵毕,赞笑云:‘这天童极灵圣。’王少师云:‘若无灵圣,如何持得许多小人。’” |
灵爽 | língshuǎng | ①指精气。②指自然界的云气。③指神灵,神明。《聊斋志异 鬼作筵》时杜有母柩未殡,疑其灵爽所凭。④中心,内心。 |
灵思 | língsī | ①神灵的思绪。灵思忽至所得之文。唐 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天人合应,幽显呈朝,灵思孤出,神模独涌。”②巧妙的构思。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画工》:“观此,知画工虽小道,贵有格致之功,且必运以灵思。”叶圣陶《倪焕之十五》:“每个角落里,每扇窗子边,都印上艺术的灵思的标记,流荡着和悦恬美的空气。” |
灵塔 | língtǎ | 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师法体或骨灰的一种佛塔。由佛祖释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变而来。《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其以此地为太皇太后经始灵塔。 |
灵台 | língtái | ①指心;心灵。《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庄子 庚桑楚》 “若是而万恶至者,皆天也,而非人也,不足以滑成。不可内于灵台。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②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③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汉书 王莽传》是岁,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 |
灵图 | língtú | ①指河图。代谶纬家以为王者受命之瑞。《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晋 成公绥《大河赋》:“灵图授籙於羲皇。”借指君权。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秉灵图而非泰,涉孟门其何险。”吕向 注:“灵图,天子位也。”②指传说中黄帝时的明堂图。《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隋书·宇文恺传》:“採崧山之祕简,披汶水之灵图,访通议於残亡,购冬官於散逸。”③指宝塔。宝塔又名浮图,故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虽二京之盛,五都之富,利刹灵图,未有若斯之构。”《云笈七籤 卷九》:“傍金翅於高木,回石景以映颜,修御灵图,遂感神真。”④道教的十二部经之一。《云笈七籤 卷六》:“第四灵图……灵图者,如舍景五帝之像,图局三一之形,其例是也。灵,妙也,图,度也。谓度写妙形,传流下世。”⑤指仙灵的画像。《云笈七籤卷七九》:“是故斋祭灵图为谢灾。” |
灵鼍 | língtuó | 即鼍龙。一种与鳄鱼相似的动物,皮可鞔鼓。因借指鼓。《史记·李斯列传》:“建翠凤之旗,树灵鼉之鼓。”唐 王勃《九成宫颂》:“万骑龙嘶,伐灵鼉而晓彻。”宋 苏轼《集英殿秋宴教坊词·勾女童队》:“霞衣鳞集,隐三叠之灵鼉。”明 郑若庸《玉玦记·掳掠》:“灵鼉奏鼓逢逢,吞鲸舞浪汹汹。” |
灵鼍之鼓 | língtuózhīgǔ | 击奏膜鸣乐器。先秦时期,鼍被视为灵物,鼍即古代鳄鱼,因鼓用鳄鱼皮蒙制,故称。《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
灵威 | língwēi | ①威灵,威势。《史记·乐书》:“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天高听下,灵威棐谌,司慎司盟,群神群祀,莫不临之。晋 陆云《答兄平原诗》:“王旅南征,阐耀灵威。”元 无名氏《硃砂担第四折》:“只愿你检验轮迴,速显灵威。”②“灵威仰”的省称。艺文类聚卷五引 刘桢《大暑赋》:“羲和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灵威参垂步朱轂。”南朝陈 张正见《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灵威。”③“灵威丈人”的省称。明 夏完淳《寒泛赋》:“未受灵威之简,难逢苍水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 |
灵帏 | língwéi | 灵帐。《聊斋志异 小梅》王(慕贞)夜守灵帏,闻室中隐隐啜泣,大骇,疑为鬼。 |
灵犀 | língxī | 古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所以称犀牛角为“灵犀”。现在用唐代李商隐诗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心领神会,感情共鸣。唐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 灵霄 | língxiāo | ①指仙境。南朝梁 陶弘景《真诰·运象篇》:“(紫微夫人诗)良德飞霞照,遂感灵霄人。”②指高空。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天上与人间:“人间的干劲,冲破灵霄。”③神话传说中玉帝宫殿名。《说岳全传第八十回》:“一日,驾坐灵宵宝殿,两傍列着四大天师,文武圣众。”《西游记第四回》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 |
| 灵心 | língxīn | ①神灵的心意。唐 骆宾王《灵泉颂》:“闻夫玄功幽赞,灵心以有德是亲。”②大自然的意志。 唐 杨炯《浑天赋》:“灵心不测,神理难詮。日何为兮右转?天何为兮左旋?”③对帝王心意的尊美之称。《晋书·乐志上》:“厚德载物,灵心隆贵。”④聪慧的心灵。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恰待目转秋波,谁想那识空便的灵心儿早瞧破。” |
灵心慧齿 | língxīnhuìchǐ | 天资聪慧,口齿伶俐。清·程羽文《鸳鸯牒》:“蔡文姬灵心慧齿,辱迹穹庐。” |
灵心慧性 | língxīnhuìxìng | 聪慧的天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这水小姐,灵心慧性,如凤如鸾,若非铁公子,也无人对得她过。” |
灵星 | língxīng | 星名。又称天田星、龙星。主农事。古代以壬辰日祀于东南,取祈年报功之义。《诗·周颂·丝衣序》:“丝衣,绎宾尸也。高子曰:灵星之尸也。”《史记·孝武本纪》:“上乃下詔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灵星即龙星也。张晏云:‘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见而祭之。’”北周 庾信《对雨诗》:“徒劳看蚁封,无事祀灵星。”参见“后稷”。 |
| 灵性/靈性 | língxìng | ①聪明。韩愈《芍药歌》娇痴婢子无灵性,竟挽春衫来比并。《老残游记 自序》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②动物在驯化后具有的智能。这只狗很有灵性,它能帮助盲人带路。 |
| 灵秀 | língxiù | 清秀美好、灵活、美丽。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也可以指的是聪慧灵秀的姑娘。 |
灵驯 | língxùn | 灵巧而驯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蛇人》:“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
灵牙利齿 | língyálìchǐ |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我不怕她灵牙利齿,事实胜于神辩。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灵衣 | língyī | ①神灵的衣裳。《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王逸注:“言己得依随司命,被服神衣。”南朝梁 江淹《丹砂可学赋》:“奏神鼓於玉袂,舞灵衣於金裾。”②死者生前常穿的衣裳。《晋书 惠帝纪》太庙吏贾苞盗太庙灵衣及剑,伏诛。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刘良注:“灵衣,夫平生衣。” |
灵囿 | língyòu | ①周文王苑囿名。《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毛传:“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囿,言灵道行於囿也。”《后汉书·班固传下》:“外则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发苹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制同乎梁騶,义合乎灵囿 。”李贤注:“此言鱼兽各得其所,如文王之灵囿也。” ②泛指帝王畜养动物的园林。三国吴 韦昭《从历数诗》:“凤凰栖灵囿,神龟游沼池。” 南朝梁 陆云公《御讲般若经序》:“归倾宫之美女,共灵囿於庶人。” 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因为当时曾经在这里养过一些珍禽异兽,所以又叫做‘灵囿’,是皇家动物园的意思。”③对苑囿的美称。晋 潘岳《金谷集作诗》:“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④指仙界的苑囿。《云笈七籤 卷九八》:“琳瑯敷灵囿,华生结琼瑶。”⑤比喻精粹汇集之所。罗惇曧《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苟抽秘思,骋妍词,斯焉採摭,靡能尽者,抑亦文章之灵囿已。” |
灵轝 灵舆 | língyú | ①神灵乘坐的车驾。《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广宣延,咸毕觞,灵舆位,偃蹇骧。”颜师古注:“神既毕飨,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骧也。”②天子乘坐的革车。文选·扬雄《羽猎赋》:“撞鸿钟,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李善注:“服虔曰:灵舆,天子舆也。”吕延济注:“灵舆,革车也。”③即灵车。《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孙晧)追谥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明陵。”《续资治通鉴 晋纪八》山陵使章惇,奉使无状,以致哲宗灵轝陷泞不前,露宿于野。 |
灵运 | língyùn | 天命;时运。《晋书·武帝纪》:“我皇祖有虞氏诞膺灵运,受终于陶唐,亦以命于有夏。”北魏 高允《答宗钦诗之九》:“时之圮矣,灵运未通。风马殊隔,区域异封。”《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今稽协灵运,考会群心,爰命储宫,践升大位。明 李东阳《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周家衍灵运,于氏兴高门。” |
灵长 | língzhǎng | ①广远绵长。《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今骨肉相害,自非灵长之运,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②指人类。生物进化系统分类,最高的一类为灵长目,其中最进化的是人类。③引申为同类动物中出类拔萃的。 |
灵沼 | língzhǎo | ①《诗·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毛传:“灵沼,言灵道行於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宋 欧阳修《谢致仕表》:“虽伏櫪之马,悲鸣难恋於君轩;而曳尾之龟,涵养未离於灵沼。”②池沼的美称。文选·班固《西都赋》:“神池灵沼,往往而在。”吕延济注:“称神、灵,美之。”唐 张登《醉题诗》:“闲游灵沼送春回,关吏何须苦见猜。”宋柳永《破阵乐词》:“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
灵芝 | língzhī | 一种蕈xùn,菌盖肾脏形,赤褐色或暗紫色,有环纹,并有光泽。中医入药,有滋补作用。我国古代用来象征祥瑞。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 游览》:“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
棂 | líng | 旧式窗户的格子:窗棂。《聊斋志异 庙鬼》即絷妇项,自棂中出。《聊斋志异 聂小倩》宁(采臣)惧,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箧而出,耀若匹练,触折窗上石棂,欻然一射,即遽敛入,宛如电灭。《聊斋志异 巧娘》棂色才分,妇即入,以炊饼纳生室,叮嘱耐坐,反关其户。《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以长绳絷榻足,引其端自棂内出,贯以巨铃,系诸厨下。 |
| 棂星门 | língxīngmén | 旧时学宫孔庙的外门。原名灵星门。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命祭天先祀灵星,至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象天之体;旋又移用于孔庙,盖以尊天者尊圣。后人以祀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櫺,遂改为櫺星门。《水浒传 第八十八回》转过石桥,朱红棂星门一座。 |
| 櫺(欞) | líng | ①窗户或栏杆上雕有花纹的格子。参见“櫺檻”。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早是梦魂成不得,湿风吹雨入疏櫺。②屋檐。参见“檐”。 北宋 陈彭年等《广雅·释宫》櫺,梠也。宋 李诫《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二·檐》檐,其名有十四:……七曰櫺。③楼船。章炳麟《小学钩沉》船上有屋者曰櫺。 |
| 櫺檻 | língkǎn | 古建筑术语,指栏杆或带有雕花格子的栏干结构,常见于传统门窗、亭台楼阁等建筑中。 |
櫺星门 棂星门 | língxīngmén | 古代建筑中的棂星门。该词源自“灵星”(天田星),汉代为祈求丰收而设灵星祭祀,宋代移用于孔庙建筑后因形似窗棂改称棂星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