崚 | líng I. | ①見“崚崚”。 ②見“崚嶒”、“嶒崚”。 II.léng义未详。 |
崚嶒 | língcéng | ①高耸突兀。《西游记第五十回》崚嶒怪石列,崎岖曲道萦。②指高峻的山。③比喻特出不凡。④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⑤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
崚崚 | línglíng | ①重叠的样子;突兀的样子。②形容人品刚正不屈。③形容人体瘦削。 |
棱 | líng I. | ①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②神灵之威,威势:威棱。③用于地名。黑龙江穆棱。II.参见léng。III.参见léng。 |
祾 | líng | 福,喻吉祥之意。 |
绫 | líng | 一种很薄的丝织品。绫罗绸缎。唐 白居易《卖炭翁》:“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绫袄 | líng’ǎo | 一种用绫作为外壳,内衬丝绵的上衣。《红楼梦 第四十六回》只见他(鸳鸯)穿着半新的藕合色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下面水绿裙子。 |
绫罗 | língluó | 泛指丝织品。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
绫罗绸缎 | língluóchóuduàn | 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老舍《宗月大师》:“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
绫绮 | língqǐ | 绫和绮。指薄而有花纹的丝织品。《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兵民之家,犹復逐俗,内无儋石之储,而出有綾綺之服。”《北史·隋纪上·文帝》:“大夫不衣綾綺,而无金玉之饰。”《资治通鉴 魏纪四》天下化之,开皇、仁寿之间,大夫率衣绢布,不服绫绮,装带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资治通鉴 唐纪十二》(陈)大德初入其境(高丽),欲知山川风俗,所至城邑,以绫绮遗其守者,曰:“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 |
绫纸 | língzhǐ | 古代用以赐爵或授官的诏令。多用花色绫纸所写并套以锦袋。唐时将相告身用金花五色绫纸,至宋则用织成花绫,以品次有差。《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淮上荒残之馀,首建招诱,耕凿荒田,多请官钱、空名绫纸而去。 |
菱蔆 | líng | 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地名蔆水即溧水。《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
菱歌 | línggē | 采菱之歌。宋 柳永《望海潮》:“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菱花 | línghuā | ①菱的花。②指菱花形的花纹。③指菱花镜。亦泛指镜。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
菱芡 | língqiàn | 菱角和芡实。文选·张衡《东京赋》:“献鳖蜃与龟鱼,供蜗蠯与菱芡。”薛综注:“菱,芰也。芡,鸡头也。”《资治通鉴 随纪四》沼内亦翦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唐 杜甫《渼陂西南台诗》:“况资菱芡足,庶结茅茨逈。” |
菱荇 | língxìng |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菱荇:可泛指水草。唐 王维《青溪》:“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
鲮 | líng | 鱼,体侧扁,头短,口小,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生活在淡水中,不耐低温,是珠江流域等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也叫土鲮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