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o

姑且,勉强,凑凑和和:且(姑且)。以自娱。聊以自表。聊复尔尔(姑且如此)。备一格。两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復奚疑。”北魏 陆凯《赠范晔 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唐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唐 王维《老将行》:“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前述: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宋 黄庭坚《登快阁》诗:“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宋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聊斋志异 鬼妻》感君悼念,哀白地下主者,聊与作幽会。依赖,寄托:无。百无赖。《战国策 苏秦以连横说秦》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③略微:表寸心。聊奉酒食。《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臣虽不才,敢忘答效?谨以绿玉如意一枚,聊布鄙忱,愿陛下鉴纳。清·陆陇其《与郑堂邑书》:“一芹之微,聊中鄙忱,并祈哂纳。”闲谈:天。闲。⑤不聊:不是因为。聊,赖,因。魏晋 徐干《室思》:“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聊备一格

liáobèiyīgé

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非赏其工也,聊备一格而已。”秦牧《<艺海拾贝>跋》:“但是以为谈论文艺,思想、生活问题应该大谈特谈,谈技巧则只宜‘聊备一格’,否则就有些不妙。”

聊表寸心

liáobiǎocùnxīn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早间曾以小匣托渔人奉致,聊表寸心,从此不复相见矣。”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8卷:“特请列位过来,陪着享,聊表寸心。”

聊复尔耳

liáofùěrěr

姑且如此而已。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 世说新语里谚》殊不尔,聊复尔耳,尔犹言如此也。

聊赖

liáolài

精神或生活上的凭借;寄托。百无聊赖。《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李)承乾既废,上(李世民)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復聊赖。”《聊斋志异 长清僧》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

聊生

liáoshēng

赖以生活。咸不聊生。恒不聊生。《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宋 苏洵《上皇帝书》:"一经大礼,费以万亿,赋敛之不轻,民之不聊生,皆此之故也。"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而旗人自恃势要,增租直,屡更佃户,使民无以聊生。"《聊斋志异 五通》积两三月,一家俱不聊生。参见“民不聊生”。

聊胜一筹

liáoshèngyīchóu

略微高出一点儿。我比你聊胜一筹。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较之第四节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觉聊胜一筹。

聊胜于无

liáoshèngyúwú

: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以男,慰情聊胜于无。”

聊以解嘲

liáoyǐjiěcháo

姑且用来解释被人嘲笑的事情。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叶圣陶《席间》:你也只好说这聊以解嘲的话了。

聊以塞责

liáoyǐsèzé

聊:姑且;塞:搪塞;应付。姑且用以搪塞、应付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检查会上,肇事者很勉强地说了几句聊以塞责的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

聊以慰藉

liáoyǐwèijiè

聊:姑且;慰藉:安慰自己。姑且用来自我安慰。鲁迅《呐喊自序》:有时候乃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聊以自慰

liáoyǐzìwèi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汉 张衡《鸿赋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鲁迅《华盖集 通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

聊以自娱

liáoyǐzìyú

聊:姑且。姑且用以自我娱乐宽慰。西汉 司马迁《史记 南越列传》:老臣妾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宋书 乐志四》弹琴鼓瑟,聊以自娱。

聊以卒岁

liáoyǐzúsuì

聊:姑且;勉强;卒:尽;终;岁:一年。姑且这样度过一年。本指逍遥自在地度日。现用以形容生活的艰难。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

liáo

①官:官僚。②旧指同在一起做官的:僚属(下属的官吏)。僚友。僚佐。幕僚。③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僚采

liáocǎi

同僚。《资治通鉴 晋纪四》(王)戎为三公,与时浮沈,无所匡救,委事僚采,轻出游放。清 王昶《金石萃编·唐褚亮碑》:“动名教於搢绅,暎徽猷於僚采。”《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檄书到日,上下僚采,远近兵民,递相告諭,共赴师期。” 清 顾炎武《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持此一册书,千秋戒僚采。”

僚吏

liáolì

属吏;属官。苏轼《放鹤亭记》“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清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以上三难,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説,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

僚仆

liáopú

同主之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既归寝,斋童闻琴自作声,初以为僚仆之戏也。” 何垠注:“因同官为僚,故同主、同执、同舅者有僚仆、僚友、僚壻之称。”

僚属

liáoshǔ

指贵族或大官的随员或职员。《新唐书·崔咸传》日与宾客僚属痛饮,未尝醒。《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七》(韩)镛居官,自奉澹泊,僚属化之。

僚婿

liáoxù

姐妹的丈夫的互称或合称。《新唐书·萧嵩传》:“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九》:“张怀素、吴储、吴侔等谋反事觉,中外缙绅多与交结,而蔡元度与储、侔之父安诗为僚婿,故元长父子与怀素书问往来尤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少年曰:‘君不认窃眠卧榻者耶?’刘始悟为胡。叙僚婿之谊,嘲谑甚欢。”

僚友

liáoyǒu

官职相同的人。《礼记·曲礼上》僚友称其弟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今诸将率骤谒,径至便衣密坐,视大臣如僚友,百端营求,期于必得,朝廷岂不自卑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金主(海陵王完颜亮)每召见与语,(马)钦出,辄以语人曰:“上与我论某事,将行之矣。”其视金主如僚友然。《聊斋志异 皂隶》会夜来沽酒,问:“款何客?”答云:“僚友甚多,沽一尊少叙姓名耳。”

僚佐

liáozuǒ

指属官,属吏。《晋书·周访传》访谓其僚佐曰:“昔城濮之役,晋文以得臣不死而有忧色;今不斩曾,祸难未已。”《晋书 王羲之传》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王)凝之不从。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隋文帝子齐王攸薨,僚佐请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若不能,徒为后人作镇石耳。”诚哉,是言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自今官长不法,其僚佐不能纠正,又不言上者,并坐之。元 刘埙《隐居通议·东牟擥秀亭记》(完颜公)同僚佐登擥其上,见夫烟栖雨宿,云出月来。

liáo I.

①(潦河)水名,在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亦称“垢河”。②(潦倒)a.落拓不羁,举止不自检束;b.颓丧,失意。③(潦草)a.(做事)草率,不精细;b.(字)不工整。II.参见lǎo 。III. lào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资治通鉴 卷九十七》川渎沟渠有废塞者,皆应通利,旱则灌溉,潦则疏泄。

潦倒

liáodǎo

①举止散漫,不自检束。几分潦倒模样。②颓丧,失意。一技无成,半生潦倒。唐 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③衰老。龙钟潦倒。④反常,颠倒。言语潦倒。

潦淖

liáonào

淤泥,泥浆。唐 欧阳詹《南阳孝子传》:“平田积水,潦淖到胫。”

潦原浸天

liáoyuánjìntiān

淹没天地。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

liáo I.

liáo挑弄,引逗:撩拨。撩乱(纷乱,如“眼花撩乱”。亦作“缭乱”)。春色撩人。II. liāo ①掀起:撩起衣襟。撩起头发。②用手舀着洒水:先撩水后扫地。

撩斗

撩逗

liáodòu

挑动;挑逗。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他酒性躁不中撩鬭,你则绽口儿休题,着索取荆州。”《水浒传第二四回》:“我今日着实撩鬭他一撩鬭,不信他不动情。”《金瓶梅词话第二八回》:“今日我着实撩逗他一番,不怕他不上帐儿。”《红楼梦第八十回》:“(薛蟠)见金桂的丫头寳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故意撩逗他。”马烽《一架弹花机》:“有时遇到老太婆们也要撩逗撩逗。”

撩蜂剔蝎liáofēngtìxiē喻惹犯恶人,自取祸殃。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见如今无名草寇侵边上,他正是撩蜂剔蝎将残生丧。”《水浒传第二六回》:“我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做主,恶了西门庆,却不是去撩蜂剔蝎。”

撩零

liáolíng

赌博争胜。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王公大人颇或躭翫,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及博徒是强名争胜,谓之撩零。” 明 陈继儒 《珍珠船 卷一》:“贞元中,宋清进《博经》一卷,强名争胜谓之撩零。”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大》:“冯出叶子,约与撩零。” 

撩清

liáoqīnɡ

犹撩洗。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郡中西湖,环三十里,溉湖上良田千顷……武肃置撩清军以疏其恶。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 之五》收图回之利,养撩清之卒,更番迭役以浚之。《续资治通鉴·元惠宗至正五年》淮安以东,河入海处宜仿宋置撩清夫。

liáo

①小屋:茅寮。茶寮酒肆。②小窗。两层窗寮,外面为窗,里面为寮③古同“僚”,官。《资治通鉴 晋纪二》及桥成,帝百寮临会。《资治通鉴 晋纪十九》贝丘人李弘因众心之怨,自言姓名应谶,连结党与,署置百寮;事发,诛之,连坐者数千家。

liáo

亮:声音响亮,如“歌声亮”、“亮的军号声”。②唳:响亮而漫长的声音,如“远而听之,若游鸳翔鹤,唳飞空。” 

嘹呖

liáolì

形容声音响亮凄清。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寻伙伴。《宣和遗事后集》:“俄空中鴈声嘹嚦,自北而南。”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於上,传声嘹嚦,亦山中一清响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芦苇中鸿雁群集,嘹嚦干云,哀声动人。”清 陆师《杂感诗》:“哀彼中泽鸿,嘹嚦号寒冰。”

嘹唳liáolì

形容声音响亮凄清。《水浒传第六十五回》嘹唳冻云孤雁,盘旋枯木寒鸦。

嘹嘹liáoliáo

象声词。虫鸟鸣叫声。明 何景明《鸣雁行》:“鸣雁鸣斯,其音嘹嘹。”清 李沛《闻雁诗》:“槭槭秋风起,嘹嘹寒雁来。”《西游记第十三回》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