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 | liàng | ①宽恕:谅解(jiě)。谅察。体谅。见谅。原谅。《庄子·人间世》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②信实:谅直(诚信正直)。《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贞:大信;谅:小信)《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③推想,料想,认为。谅必。谅已上车。《宋书 本纪武帝上》古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列贯三辰,神人代序,谅理本于造昧,而运周于万叶。《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庆团圆》自谅前事年远,无人推剥。《聊斋志异 王桂庵》囊公子以金自媒,谅仆必为利动,故不敢附为婚姻。④固执,坚持成见。 |
谅暗 | liàng’àn | 亦作"谅阴"。①居丧时所住的房子。②借指居丧。多用于皇帝。《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臣闻高宗谅暗,三年不言。《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古者谅暗不言,听于冢宰。《资治通鉴 宋纪二》以尚在谅暗,故秘之。闰月,丙戌,始言(刘)劭生。《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丞相乙浑谋逆,显祖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文宣后崩,武帝谅暗,诏太子总朝政,五旬而罢。《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七》天子巡幸为大事,虽在谅闇,不可废也。 |
谅闇 谅暗 谅阴 | liàng’ān liàngyīn | ①居丧时所住的房子。《礼记·丧服四制》:“《书》曰:‘高宗谅闇,三年不言。’善之也。”郑玄注:“闇,谓庐也。”《论语·宪问》引作“谅阴”。文选·潘岳《闲居赋》:“今天子谅闇之际,领太傅主簿。”李善注:“谅闇,今谓凶庐里寒凉幽闇之处,故曰谅闇。”《资治通鉴 陈纪二》以天子谅阴,诏(高)演居东馆,欲奏之事,皆先咨决。②借指居丧。多用于皇帝。《晋书 武帝纪》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符)生虽谅阴,游饮自若,弯弓露刃,以见朝臣,锤钳锯凿,可以害人之具,备置左右。《新唐书·李程传》:“陛下方谅阴,未宜兴作,愿回所费奉园陵。”《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至是(李)继迁遣使修贡,求备籓任,帝(宋真宗赵恒)虽察其变诈,方在谅暗,姑务宁静,因从其请,复赐姓名、官爵。《明史·王治传》:“比者人言籍籍,谓陛下燕閒举动,有非谅闇所宜者。”《清史稿·礼志七》:“康熙初元,加上徽号,时以谅阴,不奏书,不行礼,不朝贺。” |
晾 | liàng | 把衣服等放在阳光下,或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干:晾晒。晾干。 |
凉 | liàng I. |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把开水凉一凉再喝。II.参见liáng。 |
倞 | liàng I. | ①索取,求。《礼记》祊之为言倞也。注:“倞犹索也,倞或为谅。” ②古同“亮”,明。II. jīng古同“劲”,强有力。 |
辆 | liàng | 量词,指车:一辆汽车。车辆。 |
靓 | liàng I. | 漂亮;好看:靓仔。靓女。生得好靓。II.jìng妆饰;打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