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 | liáng | ①好:良好。善良。良辰美景。良知良能(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良莠不齐。②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良喜。《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一》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唐 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九》辱疏,知以谯王前事,良增叹息。《聊斋志异 乐仲》审其年月良确,颇慰心愿,然家计日疏,居二年,割亩渐尽,竟不能畜僮仆。③诚然,的确,确实:“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以为犬良我友”。《资治通鉴 汉纪四》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晋书 武帝纪》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资治通鉴 齐纪二》按吴兴频岁失稔,今兹尤甚,去之从丰,良由饥棘。《聊斋志异 犬灯》夜分,女至,问:“主人嘱汝捉我乎?”曰:“良有之。但我两人情好,何肯此为?” ④古时代替“艮gèn”,八卦中的艮卦,代表山,可指坟墓。《庄子·列御寇》使而子为墨者,予也,阖尝视其良? |
良伴 | liángbàn | 志同道合的伙伴。《三国志·蜀志·李严传》:“吾与孔明俱受寄託,忧深责重,思得良伴。”唐 杜牧《旅宿》“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
良辰 | liángchén | 美好的时光。三国魏 阮籍《咏怀之九》:“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之十》:“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唐 李商隐《流莺诗》:“巧囀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宋·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儿女英雄传 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满,美景不长,良辰难再。” |
良辰吉日 | liángchénjírì | 良:好;辰:时日;吉:吉利。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战国楚 屈原《九歌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选了个良辰吉日,由沈钧儒主婚,他们很快结为夫妇。” |
良辰美景 | liángchénměijǐng | 美好的时光与景物。南朝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虚度了丽日风和,枉误了良辰美景。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张友慈《五十年追忆之长联》仍莫忘憧憬前程、满腹宏愿,留下多少良辰美景,不免临空浩叹。 |
良辰媚景 | liángchénmèijǐng |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元 侯克中《醉花阴》套曲:“你纵宝马,跳金鞍,玩玉京,迷恋着良辰媚景。”《全元散曲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 叹四美》良辰媚景换今古,赏心乐事暗乘除。 |
良娣 | liángdì | 古代太子姬妾的称号,位在妃下。《汉书·外戚传上·卫太子史良娣》:“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南史·后妃传序》:“(齐)太子宫置三内职: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马都尉。” 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早日艰难护大家,比来欢笑同良娣。” |
良工 | liánggōng | 古代泛称技艺高超的人。《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孟子·滕文公下》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南朝梁 沉约《为柳世隆上铜表》:“名罏化金,良工尽艺,方将盈金中藏。”《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三国演义 第七八回》:“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无良工。’”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子不乐,惟求良工画翠小像,日夜浇祷其下。”参见“贱工”。 |
良工苦心 | liánggōngkǔxīn | 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又泛指用心良苦。宋 刘攽《次韵苏子瞻〈韩斡马〉赠李伯时》:“良工苦心为远别,天机要眇潜得之。”《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伯父)特特的给我父母立了这座家庙;不但我身有所归,便是我的双亲也神有所托,这是一片良工苦心。 |
良工巧匠 | liánggōngqiǎojiàng | 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指技艺高超的工匠。《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宋 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 李氏仁丰园》今洛阳国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
良工心苦 | liánggōngxīnkǔ | 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唐 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唯曰良工心苦,然作者深心,于兹埋没。” |
良弓 | liánggōng | ①好弓;强弓。《墨子·亲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史记 淮阴侯列传》高鸟尽,良弓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三国魏 曹植《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清 吴锡麒《陔馀丛考 序》:“夫良弓九合,斯称鉅黍之名。”②指擅长制弓的人。《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明 何景明《内篇》:“良弓之子,不失为箕,失其弓矣!” |
良弓无改 | liánggōngwúgǎi | 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礼记 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唐 刘知幾《史通 书事》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略书于传可也。 |
良贾 | liánggǔ | 善于经营的商人。《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胜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身。清·张惠言《与左仲甫书》夫用人之道,若良贾之息物然。陆而资舟,水而资车,故时用物而不匮。 |
良贾深藏 | liánggǔshēncáng | 会做买卖的人把贵重的东西深深收藏起来,不让你摸清底细。比喻真正有学识的人不在人前表露。亦作“良贾深藏若虚”。 |
良贵 | liángguì | 最可贵。《孟子·告子上》:“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焦循正义:“良贵犹云最贵,非良贵犹云非最贵也。”一说为本然具有的美德。朱熹集注:“良者,本然之善也。” |
良会 | liánghuì | ①美好的聚会。三国魏 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魏晋 徐干《室思》:“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唐 杜甫《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明 叶宪祖《鸾鎞记·圆成》:“今何夕,是吉期,称良会。”《老残游记第九回》:“申先生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会,可以不必早睡。”②良机。《南齐书·崔祖思传》:“北閒起义者众,深恐良会不再至,卿善奬沛中人,若能一时攘袂,当遣一佳将直入也。”《梁书·郑绍叔传》:“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
良吉 | liángjí | 好日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
良家 | liángjiā | 旧时指清白人家。良家妇女。唐 杜甫《佳人》:“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
良家子 | liángjiāzǐ | 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后汉书 董卓列传》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司马光《肥水之战》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
良贱 | liángjiàn | 良民和贱民。《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世祖)曰:‘清河忠烈,尽力皇家,而归彦毁之,间吾骨肉。’籍没归彦,以良贱百口赐岳家。”《三国演义 第六五回》:“(玄德)请刘璋收拾财物,佩领振威将军印綬,令将妻子良贱,尽赴南郡公安住歇。”《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赵曙)遂与宗谔等同入内,良贱不满三十口,行李萧然,无异寒士,有书数橱而已。 |
良将 | liángjiàng | 能征善战的将领。《孙子·火攻》:“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史记·李斯列传》:“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西汉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东汉《桓灵时童谣》:“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宋 秦观《高无悔跋尾》:“议者皆以二高料敌有古良将之风,惜乎詔使之不能用也。” |
良匠 | liángjiàng | ①手艺精巧的工匠。《淮南子·泰族训》:“良匠不能斲金,巧冶不能鑠木。”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良士所择。”宋 王安石《古松诗》:“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宋 侯蒙《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这里指画师)②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唐 贾岛《寄无得头陀诗》:“貌堪良匠抽毫写,行称高僧续传书。” |
良金美玉 | liángjīnměiyù |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宋史 黄洽传》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 |
良久 | liángjiǔ | 很久,甚久,好一会儿;略久,稍久。《战国策·燕策三》:“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晋书 谢安传》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后(冯太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赵)荣大怒,少退,骂(王)进良久而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金主(完颜亮)震怒,拔剑数其(一将)罪,命斩之。哀谢良久,及杖半百,释之。 |
良吏 | liánglì | 贤能的官吏。晁错《上书言募民徙塞下》:“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陈书·周确传》:“(确)为政平允,称为良吏。”清 钱谦益《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爬剔疾苦,扶养小弱,可谓良吏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
良媒 | liángméi | 好媒人。《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唐 秦韬玉《贫女诗》:“蓬门未识綺罗香,拟託良媒益自伤。”清 李渔《玉搔头·得实》:“遘良媒,凶中遇福难迴避,倒做了锦上添花把好事催。” |
良能 | liángnéng | ①天赋之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太平天囯 洪仁玕《军次实录》:“诚以此良知良能本由天授。” 孙中山《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我军人)岂诚甘心为异族效命哉?势劫于积威,则本心之良能无由发见也。”参见“良知良能”。②贤能。指贤良而有才能之人。《后汉书·循吏传序》:“又王涣、任峻之为洛阳令,明发姦伏,吏端禁止……亦一时之良能也。”③指贤良而有才能。 唐 元稹《赠裴行立左散骑常侍制》:“累更事任,益见良能。”唐 白居易《除裴向同州刺史制》:“久试吏治,颇著良能。” |
良懦 | liángnuò | 善良而懦弱的人。《聊斋志异 盗户》令悉左袒之,故良懦多丧其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五六回》:“这夏作人是新安县人氏,捐有一个都司职衔,平日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横行乡里,欺压良懦。” |
良匹 | liángpǐ | 佳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即烦阿姨,为汝择一良匹。” |
良禽择木 | liángqínzémù |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良然 | liángrán | 犹果然。确实如此。《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太史公曰:‘吾如淮阴, 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墓树》:“张君又云:‘韩城有苏属国、司马子长二墓,苏墓树枝皆南向,司马墓树枝皆北向。’验之,良然。” |
良人 | liángrén | ①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区别于奴、婢)清白人家的妇女。也可指贤良淑德。《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 赵岐注:“良人,夫也。”《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晋书 元帝纪》昔汉二祖及魏武皆免良人,(晋)武帝时,凉州覆败,诸为奴婢亦皆复籍,此累代成规也。唐 沈佺期《杂诗三首 其三》“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唐 李白《子夜吴歌 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聊斋志异 凤阳士人》又听之,闻良人与己素常猥亵之状,尽情倾吐。《聊斋志异 武孝廉》三餐后,掩闼早眠,并不问良人夜宿何所。《聊斋志异 马介甫》月馀,妇起,宾事良人。《聊斋志异 产龙》壬戌间,邑邢村李氏妇,良人死,有遗腹,忽胀如瓮,忽束如握。②美人。《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陈奂传疏:“良人犹美人。” |
良师益友 | liángshīyìyǒu |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
良师诤友 | liángshīzhèngyǒu |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也指能使人获得教益和帮助的人。他是我的良师诤友。 |
良时吉日 | liángshíjírì |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同“良辰吉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台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谕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
良时美景 | liángshíměijǐng |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良时美景,始云蒸而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
良实 | liánɡshí | 忠良信实。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良史 | liángshǐ | ①优秀的史官。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左传 子革对灵王》王(楚灵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羣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②指信实之史书。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凡善恶必书,谓之良史。”梁启超《新史学·论书法》:“书法善则为良史,反是则为秽史。” |
良守 | liángshǒu | 贤能的州郡长官。晋 傅咸《赠建平太守李叔龙诗》:“弘道兴化,实在良守。”《晋书·诸葛恢传》:“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足食足兵,在於良守。”南朝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三》:“昔者贤牧分陕,良守共治,下邑必树其风,一乡可以为绩。”《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 |
良孙 | liángsūn | 犹王孙。宋 王安石《寄题思轩》诗:“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二》前丞相周必大,坐举良孙降秩。 |
良宵 | liángxiāo | ①景色美好的夜晚。唐 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诗》:“世故多离别,良宵詎可逢。”金 段克己《中秋之二》:“良宵方喜故人共,醉语那知邻舍惊。”宋 曾觌《水龙吟》:“听韶华半夜,江梅三弄,风袅袅、良宵永。”清 李渔《奈何天·虑婚》:“良宵莫把银釭照,最喜相逢似梦中。”郭沫若《长春集·游埃及杂吟之三》:“春申相仿佛,煮茗话良宵。”②长夜;深夜。唐 李峤《饯骆四诗之二》:“甲第驱车入,良宵秉烛游。”后蜀 顾夐《玉楼春词》:“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③指元宵节的夜晚。明 无心子《金雀记·探春》:“千门万户乐新春,三五良宵月掛银。闻道洛阳灯似锦,出门俱是看灯人。”贝青乔《咄咄吟》:“漫道狄家铜面具,良宵飞骑夺昆仑。” |
良宵好景 良宵美景 | liángxiāohǎojǐng liángxiāoměijǐng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胡全庵<黄亷儿>》:“从今永保无灾障,莫思量,良宵美景,不乐计非长。”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五卷:“良宵美景,轻轻放过,今则天各一方。” |
良药苦口 | liángyàokǔkǒu | 能治病的药,多味苦难咽;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后人据此提炼为成语“良药苦口”。 明·刘基《苦斋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
良夜 | liángyè | ①美好的夜晚。唐·李益《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宋·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清·纳兰性德 《天仙子》词:“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②深夜;长夜。《后汉书·祭遵传》:“帝东归过汧,幸遵营,劳飨士卒,作黄门武乐,良夜乃罢。” 李贤注:“良犹深也。” 《聊斋志异 宦娘》是日,招客为绿菊之宴,焚香弹琴,良夜方罢。 |
良莠不分 | liángyǒubùfēn | 莠:狗尾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清史稿 吴杰传》:“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清史稿·吴杰传》驭夷长策,当先剿后抚,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
良莠不齐 | liángyǒubùqí | 莠:狗尾(wěi)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坏人。好的坏的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 |
良莠不一 | liángyǒubùyī |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你对那巡长说,难民们良莠不一,要是发生了什么事,他这巡长担当得起吗? |
良莠混杂 良莠淆杂 | liángyǒuhùnzá liángyǒuxiáozá | 莠:狗尾草。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淆:混淆。杂:混杂。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这个班的学生良莠混杂,得因材施教。《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 |
良缘 | liángyuán | 美满的姻缘。唐 李商隐《风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
良箴/良鍼/良针 | liángzhēn | ①疗效好的针砭。②比喻有益的劝诫。《镜花缘 第一回》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 |
良知良能 | liángzhīliángnéng | 亦良能良知。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清·恽敬《读孟子二》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 |
良佐 | liángzuǒ | 贤能的辅佐。《后汉书·刘陶传》:“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先朝以州牧亲民,宜置良佐。唐 沉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夫今日之少年,皆他年老成谋国之良佐也。” |
莨 | liáng I. | 薯莨shǔliáng: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茎,叶子狭长椭圆形,穗状花序,蒴果有三个翅。块茎外部紫黑色,内部棕红色,含鞣质,可用来染棉、麻织品。②这种植物的块茎。‖也叫茨莨。II. làng莨菪làngdàng: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黏性腺毛,并有特殊臭气,有毒。叶和种子可供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