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ěi

①耒耜: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先秦 韩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汉书 王莽传中》予之东巡,必躬载耒,每县则耕,以劝东作。《晋纪总论》脱耒为兵,裂裳为旗,非战国之器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辍耒成群,游手为伍。②古代称犁上的木把。春,正月,上耕藉田,有司进耒,加以雕饰。上曰:耒农夫所执,岂宜如此之丽!命易之。③地名。湖南耒阳。

耒耨

lěinòu

犁与锄,亦泛指农具。《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庄子·胠箧》:“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馀里。”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耒,犂;耨,锄也。”宋·王禹偁《拟李靖破颉利可汗露布》:“伫见兴耒耨於沙场,戢干戈於武库。”

耒耜

lěisì

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孟子·滕文公上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郑玄 :"耒,耜之上曲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月令》云:‘天子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亲载耒耜,躬耕帝籍。’

lěi

①古代叙述死者生平,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贱不诔贵,幼不诔长(zhǎng)。“讄”。“诔”,施于死者,哀其死,述行以谥之。“讄”,施于生者,累其功德以求福。有之。《论语·篇》《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资治通鉴 唐纪五》士民无罪为(王)世充所囚者,皆释之,所杀者祭而诔之。②这类哀悼死者的文章:做诔。诔文。《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东晋才女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红楼梦 第78回》: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

诔文lěiwén

又称“诔辞”、“诔状”、“诔词”等,是一种哀祭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并表达哀悼之情。《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二则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